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737C

簡體字

部首:+ 17筆 = 共20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48第44 康熙字典: 頁721第11 辭海: 卷8頁8150第1 漢語大字典: 卷2頁1378第10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 ㄇㄧˊ
粵語發音:lei4 mei4 nei4
唐代發音:miɛ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獼:獼猴。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犬部·十七》獼:《廣韻》武移切《集韻》民𤰞切,𠀤音彌。《玉篇》獼猴。《博雅》猱狙,獼猚也。又《正字通》通雅曰:沐猴,獼猴,母猴也。《前漢·西域傳沐猴註》沐猴,卽獼猴。母音轉爲馬,又轉爲彌。方言呼母曰㜷,此其證也。獸以雌强,今獼猴亦謂其大者,猶凡物之大者曰馬,藍馬薊之類。《集韻》或作猕𤝝。
反切:武移 (《廣韻·上平聲··》)
英文翻譯:macacus monkey

原典出處

論衡·物勢》:火勝金,虵何不食猴?
周禮·春官宗伯》:之日,蒞卜來歲之戒。
楚辭·招隱士》: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焦氏易林·坎之》:臨:羊驚狼虎,猴群走。
神仙傳·介象》:又有一人種黍於山中,嘗患猴食之,聞象有道,從乞辟猴法,象告:「無他,汝明日往看黍,若見猴群下,大嗥語之曰:『吾已告介君,介君教汝莫食黍。』」
三國志·鄧艾傳》: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神異經》:身及頭上,皆有毛,如猴。
藝文類聚·獼猴》:《楚辭》曰: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通典·散樂》:梁有猴幢伎,今有緣竿伎,又有猴緣竿伎,未審何者為是。
意林》:猴鬼。
西遊記》: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猿為親。
廣韻·》:猴。
太平御覽·霹靂》: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猴。
太平廣記·刁俊朝》:吾本猴之精,解致風雨。
朱子語類》:至於猴,形狀類人,便最靈於他物,只不會說話而已。
全唐詩》:童子念經深竹裏,猴拾虱夕陽中。
康熙字典·二十》:猴而大,色蒼黑,能攫持人,好顧盼。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