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8168

部首:+ 9筆 = 共13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294第16 康熙字典: 頁988第24 辭海: 卷1頁1004第02 漢語大字典: 卷3頁2096第06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chuǎn ㄔㄨㄢˇ
說文解字:肉部》腨:腓腸也。从肉耑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腨:腨腸。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肉部·》腨:《廣韻》市兗切《集韻》豎兗切,𠀤音踹。《說文》腓腸也。《廣韻》腨腸。《正字通》俗曰脚肚。《博雅》䏿腨也。又穴名。《靈樞經》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穴。又《集韻》尺兗切,音舛。義同。或作𨄔。
反切:市兖 (《廣韻·上聲··》)

原典出處

說文解字·肉部》:腓:脛也。
黃帝內經·本輸》: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腸,出于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寫之。
廣韻·》:腓:腳腸也。
太平御覽·腓脹》:《說文》曰:,腓脹也。
康熙字典·十一》:又《集韻》豎兗切,音
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郗,在內踝上五寸肉分中。
說文解字注》:經本應作
奇經八脈考·二維為病》: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與太陽合間,去地一尺。
傷寒說意·卷首》:脾足太陰之經,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廉,上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素靈微蘊》:手之六經,皆行於手,惟三焦之下腧在足太陽之前,出於膕中,下貫腸,而入於外踝。
素問懸解·卷七 刺法》:腸內陷,為腫。
金匱懸解》:師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資治通鑑·卷三十八》: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類經·十五卷 疾病類》:足太陰之脈上內,循脛骨之後,故胻為急攣。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