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十》

Library Resources
1 十:
𨜳:《廣韻》《集韻》𠀤徒冬切,音彤。古國名。

2 十:
𨜴:《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𠀤音䫦。地名。《說文》作𨜨。又《集韻》丘蓋切,音嘅。又轄𦡳切,音闔。義𠀤同。

3 十:
𨜵:《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𠀤音温。《玉篇》蜀鄕名。

4 十:
𨜶:《廣韻》《集韻》𠀤伊昔切,音益。地名。

5 十:
𨜷:《唐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𠀤音旁。《玉篇》汝南鮦陽亭名。又《集韻》鋪郞切,音滂。義同。

6 十:
𨜸:《集韻》下遘切,音后。縣名。

7 十:
鄋:《唐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𠀤音搜。《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左傳·文十一年》鄋瞞侵齊。《註》鄋瞞,狄國名。防風氏之後,姓漆。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義同。《說文》作𨜛。
考證:〔《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芸氏。〕謹照原文芸改芒。

8 十:
鄌:《集韻》徒郞切,音唐。國名。《正字通》本作唐。

9 十:
䣓:《字彙》鄰溪切,音離。戎國名。又郞狄切,音歷。縣名。《正字通》《地志》本作鬲。

10 十:
鄍:《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𠀤音冥。邑名。《左傳·僖二年》伐鄍三門。《註》鄍,虞邑也。又《成二年》公會晉師于上鄍。《註》地名。闕。◎按《後漢·郡國志》有鄍聚,註:服虔曰:晉別都。《博物志》曰:諸侯會于溟亭,蓋晉地也。大約晉滅虞後,其地遂爲晉有,故《說文》直以鄍爲晉地,而不復原其爲虞邑也。

11 十:
鄎:《唐韻》相卽切《集韻》悉卽切,𠀤音息。地名。《春秋·哀十年》公會吳,伐齊南鄙,師于鄎。《註》鄎,齊地。《說文》鄎,姬姓之國,在淮北。今汝南新鄎。《正字通》《漢·地理志》作息。孟康註曰:故息國,後徙東,故加新云。今汝南府息縣卽息地。◎按《左傳·隱十一年》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疏:一本作鄎,汝南有新息縣,息在汝南,非齊南鄙,則息卽可加邑爲鄎,而齊之鄎與息國之新息,其地自不相混也。

12 十:
䣔:《廣韻》蘇果切《集韻》損果切,𠀤音鎖。《玉篇》河南亭名。

13 十:
𨜹:《字彙》同郖。詳前郖字註。

14 十:
鄏:《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如欲切,𠀤音辱。郟鄏,邑名,在河南。《集韻》河南縣直城門宮陌地也。餘詳前郟字註。

15 十:
鄐:《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𠀤音畜。《說文》晉郉侯邑。《左傳·襄二十六年》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又姓。《廣韻》漢東海太守鄐煕。又《廣韻》許竹切《集韻》許六切,𠀤音蓄。又《廣韻》《集韻》𠀤丘六切,音麯。義𠀤同。

16 十:
𨜺:《集韻》烏公切,音翁。邑名。

17 十:
鄑:《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貲。《韻會》邑名。古屬靑州,周屬紀,後入齊。《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註》北海都昌縣西有貲城,卽鄑城也。互詳前郚字註。又《集韻》宋、魯閒地。《春秋·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又《集韻》卽刃切,音晉。義同。《說文》作𨟕。隸作鄑。譌作𨝶,俗作鄑,𠀤非。

18 十:
鄒:《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𠀤音騶。《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攺曰鄒。又通作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又姓。《廣韻》漢有鄒陽。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19 十:
𨜻:《唐韻》《集韻》𠀤渠焉切,音乾。《說文》河東聞喜縣聚名。又《集韻》九件切,音蹇。義同。

20 十:
𨜼:《字彙》力質切,音栗。地名。

21 十:
𨜽:《集韻》余支切,音移。地名。

22 十:
䣕:《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駕切,音禡。𨚲䣕,縣名。又《廣韻》莫下切《集韻》母下切,𠀤音馬。義同。

23 十:
鄓:《正字通》俗郹字。詳前郹字註。

24 十:
𨜾:《等韻》七岡切,音倉。地名。

25 十:
鄔:《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𠀤音隖。縣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又晉地。《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𠀤音烏。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𠀤音飫。義𠀤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䢴之田于鄭。〕謹照原文䢴改邘。

26 十:
鄕:《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𠀤音香。《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又上聲。《韻會》《正韻》𠀤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又《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又去聲。《集韻》《正韻》𠀤許亮切。與嚮同。《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鄕。又《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註》人君南鄕當階閒。又窻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又《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註》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又《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姓。《集韻》通作向。

27 十:
鄖:《廣韻》《韻會》《正韻》𠀤于分切,音云。國名。《說文》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註》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又衞地。《左傳·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𣩵于鄖。又姓。或省作䢵。詳前䢵字註。

28 十:
𨜿:《廣韻》辛律切,音䘏。頹下也。《正字通》𨝡字之譌。

29 十:
𨝀:《廣韻》烏賄切,音猥。𨝀郲,不平貌。又胡罪切,音瘣。義同。

30 十:
𨝁:《集韻》郇或作𨝁。詳前郇字註。

31 十:
鄗:《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𠀤音皓。《正字通》春秋晉邑,戰國屬趙。《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註》鄗,晉地。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又與鎬通。《後漢·馮衍傳》西顧酆、鄗。《註》酆、鄗,二水名。文王都酆,武王都鄗。又《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敲。水名。《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又《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𠀤音壑。又《集韻》虛到切,音耗。義𠀤同。又《字彙補》居囂切,音郊。地名。與郊同。《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鄗。《左傳·文三年》作郊。
考證:〔《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欒任鄗。〕謹照原文欒任改任欒。

URN: ctp:kangxi-zidian/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