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坡:《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𠀤破平聲。《說文》阪也。滇俗稱山嶺曰長坡,其岥岮高峻者曰相見坡。《唐書·翰林志》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又飛坡。《朝野僉載》晉元帝永昌中,秦州敷水店西坡,白日飛四五里,直塞赤水坡上,桑畦麥隴,依然不動。又《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

2 五:
坢:《廣韻》《集韻》𠀤普伴切,潘上聲。平坦也。或曰發地也。又《集韻》薄半切,音畔。坋也。

3 五:
坣:《玉篇》古文堂字。註詳八畫。

4 五:
坤:〔古文〕巛𠔜《廣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𠀤音髡。地也。《釋名》順也,上順乾也。《》卦名。《象傳》地勢坤。《說卦》坤爲地。又叶巨員切,音拳。《桓君山仙賦》氾氾濫濫,隨天轉旋。容容無爲,壽極乾坤。《蘇軾·服胡麻賦》至陽赫赫,發自坤兮。至隂肅肅,躋于乾兮。《說文》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古作巛,象坤畫六斷也。別作𠔧𦥤䰠䝿。𦥤字原作𦥑下介。䝿字从𦥑。䝿,古貴字。

5 五:
坥:《廣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𠀤音疽。《說文》益州部謂螾場曰坥。又《廣韻》《集韻》𠀤七慮切,音覷。義同。

6 五:
坦:《廣韻》《正韻》它但切《集韻》《韻會》儻旱切,𠀤灘上聲。《說文》寬也,平也。《易·履卦》履道坦坦。又姓。宋有坦中庸。亦作憚。又通壇。見壇字註。

7 五:
坧:《集韻》之石切。同墌。基址也。

8 五:
坨:《集韻》余支切,音移。地名。《正字通》陀字之譌。汎云地名,無稽。

9 五:
坩:《廣韻》《正韻》苦甘切《集韻》楛甘切,𠀤音㽍。土器。又坩甒受五升器,謝元寄妻鮺一坩,陶侃遺母坩鮺。又石名。婆利國有石曰坩貝羅,見《南史·異域傳》。

10 五:
坪:《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𠀤音平。平也。亦作𡊞。又《集韻》皮命切,音病。義同。

11 五:
㘱:《字彙》古坍字。引楊愼曰:水衝岸壤曰㘱。《正字通》乃坍字之譌。

12 五:
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念切,音店。反爵之具,以土爲之,在兩楹閒。《禮·明堂位》反坫出尊。《註》獻酬畢,反爵於其上,惟兩君好會有坫,管氏亦反坫,故孔子譏之。又屏也,障也,所以亢物也。《禮·明堂位》崇坫康圭。又房中之坫。《禮·內則》士于坫一。《註》士卑,不得作閣,但于室中爲土坫,以庋食。又堂隅之坫。《爾雅·釋宮》垝謂之坫。《註》堂角也。一名垝。《通雅》凡垒土甓成臺可庋物者,皆謂之坫。《沈括筆談》引汲冢周書匹阿反坫註,外向室也。又《廣韻》《集韻》𠀤知林切,音砧。權安厝攢塗,謂之坫。又諸經訓義坫,古文與店通。
考證:〔《禮·明堂位》反爵出尊。〕謹照原文反爵改反坫。〔《沈括筆談》引汲冢周書回阿反坫。〕謹照原文回阿改匹阿。

13 五:
坬:《集韻》古罵切,音詿。土陲也。

14 五:
坭:《字彙》乃里切,音你。地名,無考。《六書統》𡊴音泥,水和土也。泥𡊴通。

15 五:
坮:同臺。

16 五:
坯:《集韻》攀悲切,音丕。山再成。又貧悲切,音邳。與坏同。

17 五:
坰:〔古文〕冋《唐韻》古螢切《集韻》《韻會》《正韻》涓熒切,𠀤音扃。《爾雅·釋地》林外謂之坰。《·魯頌》在坰之野。《左思·吳都賦》目龍川而帶坰。又地名。《尚書序》湯歸自夏,至于大坰。《註》大坰,未詳所在,當在定陶向亳之閒。《正字通》大坰作大行,非。又叶葵營切,音瓊。《謝靈運·初去郡詩》理櫂遄還期,遵渚騖修坰。叶上迎平,下明英。

18 五:
坱:《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𠀤音泱。《說文》塵埃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過於坱漭之野。《正蒙太和篇》氣坱然太虛。又《集韻》於郞切,音央。義同。又坱圠,見圠字註。

19 五:
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勿切,音佛。坲𡋯,塵起貌。《韓愈·酬鄭相公詩》牙纛前坌坲。又《集韻》蒲結切,音蹩。義同。

20 五:
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交切,音凹。窊下也。《莊子·逍遙遊》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又《集韻》於敎切,音拗。義同。

21 五:
坴:《廣韻》《集韻》𠀤力竹切,音六。土塊坴坴也。一曰高塏爲坴。《前漢·郊祀志》河溢臯坴。又坴梁,越地。《史記·秦本紀》秦使賈人贅婿伐南越,略取坴梁之地。陸本作坴。小篆加阜作陸。

22 五:
坵:《正字通》俗丘字。

23 五:
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同𨸰。曲岸水外。又與鞫通。詳鞫字註。

24 五:
坶:《集韻》同牧。《說文》朝歌南七十里地,武王與紂戰于坶野。

25 五:
坷:《廣韻》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𠀤音可。《說文》坎坷也。凡人行不利曰坎坷。坷一作軻。又亭名。梁國寧陵有坷亭。又《廣韻》《集韻》𠀤口箇切,音蚵。《揚雄·河東賦》濊南巢之坎坷兮。《註》口賀反。

26 五:
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問切,音奮。《說文》掃除也。與𥻎𡐢𡏙坋𡏰〈亦下土〉坴同。或作拚𢹔𣀰,亦作𡊅。

27 五:
𡊅:同𡊄。

28 五:
坸:《玉篇》與垢同。別作耇。

29 五:
坹:《廣韻》《集韻》𠀤胡決切,音穴。空深貌。又呼決切,音血。《博雅》深也。《六書統》𥤧也,窒也。𥤧,古文塞字。《正字通》義同穴。

30 五:
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越切,音伐。地名。又蒲撥切,音跋。《說文》治也。一曰臿土謂之坺。又《集韻》北末切,音茇。發土也。《周語》王耕一坺。亦作墢。
考證:〔《說文》治也。一曰,鍤土謂之坺。〕謹照原文鍤土改臿土。

31 五:
坻:《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爾雅·釋水》小渚曰沚,小沚曰坻。《·秦風》宛在水中坻。又水中高地也。《·小雅》曾孫之庾,如坻如京。《左傳·昭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壷。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又《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止也。《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論養龍官曰: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冺棄之,物乃坻伏。又場也。《揚子·方言》梁宋之閒,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又《廣韻》《正韻》都禮切《集韻》典禮切,𠀤音此。隴阪。秦人謂坂曰坻。《張衡·西京賦》坂坻嶻𡾹而成巘。或作𡊆𡊇。

32 五:
𡊆:《集韻》同坻。

33 五:
𡊇:《篇海》與坻同。

34 五:
𡊈:《篇海》坻亦作𡊈。《正字通》𡊈卽𡊇字之譌。又同𡊓。

35 五:
𡊉:《廣韻》莫撥切《集韻》莫跋切,𠀤音末。塵壤也。《正字通》通塻。

36 五:
坼:《唐韻》丑格切《集韻》《韻會》《正韻》恥格切。𠀤同𤖴。裂也。《禮·月令》仲冬,地始坼。《後漢·安帝紀》日南地坼長百餘里。《晉史·天文志》惠帝中,張華爲司空,三台星坼。又植物房初開也。《易·解彖傳》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又坼副,難產也。《·大雅》先生如達,不坼不副。《註》言姜嫄生后稷之易也。《史記·楚世家》陸終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產。又龜坼。《周禮·春官》史占墨卜人占坼。今江淮閒天旱田裂亦曰龜坼。又或作宅。《揚雄·蜀都賦》百果甲宅。《說文》本作𢯪。《九經字樣》坼𡍩拆𠀤同。坼原字从土从厈。

37 五:
坽:《集韻》郎丁切,音靈。峻岸也。

38 五:
坾:《廣韻》《正韻》直呂切《集韻》展禮切《韻會》丈呂切,𠀤音宁。積塵也。

39 五:
坿:《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𠀤音扶。白石英也。《司馬相如·子虛賦》雌黃白坿。又《集韻》芳無切,音敷。編木以渡。一曰庶人乗泭。或作坿。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祔。《說文》益也。與附通。

40 五:
垀:《集韻》荒胡切,音呼。埒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鴈門郡有垀縣。又《淮南子·要略訓》嬴垀有無之精。《註》嬴,繞也。垀,靡煩也。言旋繞煩瑣,皆有無之精諦也。

41 五:
垁:《集韻》直几切,音雉。城三堵也。又《揚子·太𤣥經》閑黃埃,席金策。《註》宗廟中有黃垁金策,埃或作垁。《左傳》作雉。

42 五:
垂:〔古文〕𡍮𠄒𠂹𠣔《唐韻》《集韻》𠀤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𠀤音瑞。《·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43 五:
𡊊:《正字通》同圯。

44 五:
𡊋:《正字通》與封同。《六書正譌》聚土爲封。从又。又,手也。○按𡊋本五畫,字類,《正字通》誤入六畫,今攺正。

45 五:
㘳:《集韻》丘古作㘳。註詳一部四畫。

46 五:
𡊌:《集韻》汏古作𡊌。註詳水部三畫。

47 五:
𡊍:《集韻》食律切,音術。高也。

48 五:
𡊎:《集韻》坐本字。

49 五:
𡊏:《集韻》至古作𡊏。註詳部首。

URN: ctp:kangxi-zidian/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