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七》

Library Resources
1 七:
㟇:《集韻》祖臥切,音佐。山摧也。又徂禾切,音矬。山名。

2 七:
𡷕:《集韻》武斐切,音尾。山名。《正字通》譌字。

3 七:
峨:《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又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又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又峩峩,高貌。《·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又《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又《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又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又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𠩙。

4 七:
峩:《正字通》同峨。

5 七:
峪:《集韻》余玉切,音欲。《爾雅·釋水》注谿曰谷。或从山。又《問奇集》平峪,縣名。今屬順天府。峪,讀如裕。

6 七:
𡷖:《集韻》昌遮切,音車。山名。

7 七:
𡷗:《集韻》與峘同。見前峘字註。又戸管切,音澣。山多貌。又戸版切,音莞。山名。

8 七:
𡷘:《廣韻》《集韻》《韻會》𠀤皮列切,音別。大𡷘,山名。亦作別。《·禹貢》至于大別。《註》近漢之山,在今漢陽縣北,大別山是也。《正字通》俗作𡷘。

9 七:
𡷙:《集韻》囊何切,音那。山名。

10 七:
峫:《集韻》余遮切《字彙》以遮切,𠀤音耶。山名。又徐嗟切,音衺。山貌。《正字通》俗字。○按琅峫山,在靑州。本作琊。从山作峫,非。

11 七:
𡷚:《字彙》𡷚見《石鼓文》。鄭云:卽茜字。《正字通》按《焦竑·略記字始》《石鼓文》𡸋,音酋。𡷚𡸋𠀤譌文,宜刪。

12 七:
𡷛:《廣韻》胡笴切《集韻》下罕切,𠀤音旱。山名,在南鄭。《集韻》作屽。

13 七:
𡷜:《類篇》徒回切,音頹。山崩也。《正字通》嵟字之譌。

14 七:
𡷝:《廣韻》女法切《集韻》昵法切,𠀤音近納。靜也。

15 七:
峬:《廣韻》博孤切《集韻》奔謨切,𠀤音逋。《廣韻》峬峭,好形貌。出字林。

16 七:
㟈:《集韻》渠尤切,音求。山名。

17 七:
峭:《廣韻》《集韻》𠀤七肖切,音俏。山峻拔峭絕也。《集韻》嶮也。《淮南子·繆稱訓》岸峭者必阤。又《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巖峭嶺稠疊。又急也,嚴厲也。《前漢·鼂錯傳》錯爲人峭直刻深。《正字通》通作陗。

18 七:
峮:《廣韻》去倫切《集韻》區倫切,𠀤音囷。嶙峮,山相連貌。《張衡·南都賦》或峮嶙而纚聯,或豁爾而中絕。《集韻》或作𡸙。亦作㟒。

19 七:
㟉:《廣韻》魯刀切《集韻》郎刀切,𠀤音勞。𡼗㟉,亭名。又山名。

20 七:
𡷞:《集韻》《類篇》𠀤口己切,音起。山高貌。又《玉篇》《集韻》《類篇》𠀤居吏切,音忌。義同。

21 七:
㟊:《集韻》房尤切《篇海》房鳩切,𠀤音浮。山名。

22 七:
𡷟:《集韻》盧貢切,音弄。穴也。一作𡋱。

23 七:
㟋:《廣韻》《集韻》𠀤徒外切,音兌㟋𡼾,山貌。《馬融·長笛賦》嶰壑𡼾㟋。《註》𡼾㟋,深平貌。

24 七:
峯:《廣韻》《集韻》《韻會》𠀤敷容切,音風。《說文》山耑也。一說義取於𡴀,直上而銳也。又州名。古夜郎地,隋置峯州,今屬安南。又叶敷康切,音芳。《道藏歌》停蓋濯碧溪,采秀月支峯。咀嚼三靈華,吐吸九神芒。《集韻》或作𡵞。

25 七:
峰:《集韻》同峯。

26 七:
㟓:《字彙》巨希切,音祈。山傍石。

27 七:
峱:《廣韻》《集韻》《正韻》𠀤奴刀切,音鐃。山在齊地。《·齊風》遭我乎峱之閒兮。《前漢·地理志》作嶩。《師古註》作巎峱。

28 七:
峲:《字彙》良以切,音里。山逐行也。《正字通》峛字之譌。

29 七:
𡷠:《字彙》徒侯切,音投,山峻貌。《揚雄·蜀都賦》𡷠𡾛嶵㟴。《正字通》揚賦如駊騀蠖略摧嗺郅偈敦圉樛流諸字,多與六書相背,𡷠𡾛字則臆造也。

30 七:
峳:《集韻》夷周切,音由。《山海經》䃌山有獸,狀如馬,芈目四角牛尾,名曰峳峳。見則其國多狡客。《郭璞贊》治在得賢,亡由失人。峳峳之來,乃致狡賔。《註》峳音攸,本作峳。峳字从攴作。

31 七:
𡷡:《廣韻》於緣切《集韻》縈緣切,𠀤音淵。山曲貌。《集韻》山阿。

32 七:
㟌:《廣韻》《集韻》𠀤莫江切,音茫。五㟌,山名,在蜀。《正字通》一說蜀山無㟌名,西南夷部有冉駹,今四川之松潘地也。漢武帝丹開駹,爲汶山郡,唐置松州,宋爲茂州。
考證:〔《正字通》一說蜀山無㟌名,西南夷部有丹駹,今四川之松潘地也。漢武帝丹駹,爲汶山郡。〕謹按史記漢書丹俱作冉,據改作冉。

33 七:
𡷢:《集韻》武方切,音忘。山名。

34 七:
㟍:《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𠀤音郎。《玉篇》峻㟍,山名。冬至日所入也。又《玉篇》《廣韻》盧黨切《集韻》里黨切,𠀤音朗。𡻚崀。山空貌。

35 七:
峴:《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典切,賢上聲。《玉篇》山名,在今襄陽。《晉書·羊祜傳》祜與鄧潤甫登峴山,垂涕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因立𥓓。後人名墮淚𥓓。又大峴,山名,在靑齊。又《集韻》山小而險。一曰嶺上平也。《謝靈運·嶺溪行》迢遞陟陘峴。《註》嶺小高也。《韻會》峴,本作現。

36 七:
峵:《集韻》乎萌切,音閎。與嶸𡵓同。崝嶸也。《說文》本作嶸,或作峵𡵓。《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鬱坱圠以嶒峵。《註》嶒峵,上潤而險也。《正字通》字彙汎云山也,分嶸峵爲二,誤。

37 七:
島:《唐韻》《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都老切,𠀤刀上聲。《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釋名》島,到也。人所奔到也。《·禹貢》島夷皮服。孔傳海曲謂之島。居島之夷還服其皮。《木華·海賦》崇島巨鼇。又《集韻》或作隯。《張衡·西京賦》長風激於別隯。亦作嶹。《集韻》古通鳥。,从山鳥聲。
考證:〔《說文》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也。从山,烏省聲。《·禹貢》島夷卉服。《註》海曲曰島,卉草也,木棉之屬,以卉服來貢也。〕謹按所引多與原文不符,謹照各書原文改作: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釋名島,到也。人所奔到也。書禹貢島夷皮服。孔傳海曲謂之島。居島之夷還服其皮。〔《木華·海賦》崇島巨鰲。〕謹按鼇从黽,不从魚。照海賦原文改鼇。

38 七:
峷:《集韻》《韻會》《正韻》𠀤疏臻切,音莘。神名。《莊子·達生篇》丘有莘。《註》狀如狗有角,文身五采。讀若臻。又《集韻》緇詵切。義同。○按《字彙》因《集韻》誤以爲獸名。今改正。

39 七:
峸:《集韻》時征切,音成。山名。《正字通》譌字。

40 七:
峹:《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說文》會稽山。一曰九江當嵞。古尚書本作嵞,从屾余聲。或省作峹。今文假借作塗。《·益稷》娶于塗山。《應劭曰》禹所娶塗山侯國峹山氏之女也。《左傳·哀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杜預曰》𠀤在今壽春界巢縣,卽漢地理志當塗。《正字通》說文引書專屬會稽山,失考正,互詳土部塗字註。

41 七:
㟎:《廣韻》《集韻》𠀤吐猥切,音腿。㟎㠑,山高貌。《揚雄·甘泉賦》㟎𡼗隗乎其相嬰。《註》㟎𡼗,山高貌。言宮殿之形制相似也。又《廣韻》他果切《集韻》吐火切,𠀤音妥。山長貌。《集韻》或作嶞𡽃。
考證:〔《揚雄·甘泉賦》㟎𡼗㟴乎其相嬰。〕謹照原文𡼗改𡼗。㟴改隗。

42 七:
𡷣:《集韻》同峹。

43 七:
𡷤:《集韻》訛胡切,音吾。同峿。

44 七:
峺:《集韻》古杏切,音梗。礙也。《正字通》俗硬字。集韻硬或作峺,不必从字彙峺硬分爲二。

45 七:
峻:《廣韻》私閏切《集韻》《正韻》祖峻切《韻會》須閏切,𠀤音浚。《說文》高也。本作𡺲。或省作峻。又《廣韻》險也,長也。《集韻》大也。《大學》克明峻德。又峭也,速也,嚴急也。《史記·酷吏傳》吏務爲嚴峻。又《韻會》通作駿。《·大雅》駿極于天。《傳》駿,大也。《正字通》集韻或作𡍵𡼕,非。

46 七:
𡷥:《唐韻》古到切《集韻》居號切,𠀤音告。《說文》山貌。一曰山名。又《玉篇》《廣韻》苦沃切《集韻》枯沃切,𠀤音酷。義同。

47 七:
峼:《集韻》乎老切,音浩。山貌。《正字通》同𡷥。

48 七:
𡷦:《集韻》子結切。同岊。

49 七:
𡷧:《正字通》俗崟字。

50 七:
㟏:《廣韻》火含切《集韻》呼含切,𠀤音酣。大谷也。《集韻》本作谽。谽谺,谷中大空貌。或从山。

51 七:
峽:《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𠀤音洽。《廣韻》巫峽,山名。蜀楚之交,山有三峽。《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註》三峽在巴東永安縣,謂西陵峽,歸鄕峽,巫峽也。《盛弘之荆州記》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無斷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非亭午不見日月。又州名。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魏武於此置臨江郡。後魏爲拓州,取開拓之義。周以其居三峽之口,因曰峽州。又山峭夾水,亦曰峽。見前岬字註。《集韻》本作陜。或作陿。

52 七:
峾:《集韻》魚巾切,音銀。峾淪,水回旋貌。《郭璞·江賦》峾淪溛瀤,乍浥乍堆。《正字通》六書無峾。一本作沄淪。

53 七:
𡷨:《說文》戸經切。山絕坎曰陘。與𡷨通。《揚子·法言》山𡷨之蹊。《註》山中絕也。《正字通》與陘同。○按《字彙》沿《玉篇》口耕切,音硜,訓石谷。《韻會》庚靑韻皆不收𡷨,靑韻形部陘註。通作𡷨。《正韻》陘𡷨俱收入形部。坑部闕𡷨,似𡷨無鏗音。《正字通》削口耕切與谷訓,从《韻會》《正韻》也。互詳阜部陘字註。

54 七:
峿:《廣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𠀤音吾。嶇峿,山名。《集韻》通作𡷤。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或从山,今齊東有㟃峿驛。又《廣韻》《集韻》偶舉切《韻會》語許切《正韻》偶許切,𠀤音敔。岨峿,山貌。又不安貌。《陸機·文賦》或岨峿而不安。《正字通》與齬鋙通。

55 七:
㟐:《廣韻》模朗切《集韻》母朗切,𠀤音莽。山貌。《張衡·南都賦》其山則嵣㟐嶚刺。《註》嵣㟐,山石廣大貌。又平聲。《玉篇》莫郎切,音芒。義同。又《玉篇》《廣韻》烏浪切《集韻》莫浪切,𠀤音漭。義同。

56 七:
𡷩:《字彙補》漢𥓓垂字。

57 七:
崀:《篇韻》力當切,音郎。𡻚崀,山空也。

58 七:
𡷪:《字彙補》與凝同。《汪端明硯銘》松穎𡷪煙,楮英鋪雪。毫翰若飛,人閒四絕。《楊升庵曰》𡷪卽嶷之變體也。與嶷同。

59 七:
㟑:《字彙補》蒲沒切,音勃。山也。

60 七:
𡷫:《字彙補》東岳姓𡷫名𡽿,見五岳眞形圖。音未詳。

61 七:
𡷬:《字彙補》北岳姓峘名𡷬。見五岳眞形圖。音未詳。

62 七:
𡷭:《字彙補》士山切。同巉。山峻嶮也。巉字原作山下毚。又𡽡,俗巉字。

63 七:
𡷮:《集韻》使古作𠭆。註見人部六畫。

URN: ctp:kangxi-zidian/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