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二

《十二》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二:
樲:《唐韻》《集韻》《正韻》𠀤而至切,音二。《說文》酸棗也。《爾雅·釋木》樲,酸棗。《註》樹小實酢。《孟子》養其樲棘。又《集韻》直利切,音稚。以木拒輪也。

2 十二:
樳:《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徐心切,𠀤音尋。《唐韻》木名,似槐。《集韻》以爲炭,鍊生鐵,一烹乃熟。亦作尋。《山海經》尋木長千里,在句纓南,生河上西北。《郭璞贊》眇眇尋木,生於河邊。疎枝千里,上干雲天。《左思·吳都賦》西蜀之於東吳,小大之相絕也。亦猶疎林螢耀,而與夫樳木龍燭也。○按樳與梣,音同物異。樳,木之最大者。《正字通》同梣,似誤。

3 十二:
樴:《唐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𠀤音職。《說文》杙也。《爾雅·釋宮》樴謂之杙。《郭註》橜也。又《玉篇》繫牛杙。《周禮·肆師》大祭祀,展犧牲,繫于牢,頒于職人。《鄭註》職,讀作樴。《疏》謂牽牲于臬,置臬之時樴樴然作聲,故讀从樴。又《集韻》敵得切,音特。義同。又《集韻》逸織切,音弋。《說文》劉杙,或作樴。
考證:〔《周禮·春官》大祭祀,展犧牲,繫于牽,頒于職。〕謹照原文春官改肆師。牽改牢。職下增人字。

4 十二:
樵:《唐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譙。《說文》散木也。《左傳·桓十二年》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又采薪曰樵。《·小雅》樵彼桑薪,卬烘于煁。故采薪者謂之樵夫。《史記·孟嘗君傳》樵夫牧豎。又焚也。《公羊傳·桓七年》焚之者何,樵之也。又與譙通。《前漢·趙充國傳》爲壍壘木樵。《師古註》謂爲高樓以望敵也。《集韻》或作藮,又作𣟶。又𦿕,同樵。

5 十二:
𣙻:《集韻》《類篇》𠀤葘尤切,音鄒。草木子叢生。

6 十二:
樶:《字彙》同𣖱。

7 十二:
樷:《集韻》徂聰切,音叢。《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師古註》古叢字。

8 十二:
𣙼:《集韻》籀文枱字。

9 十二:
𣙽:《集韻》同櫪。

10 十二:
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角切,音璞。《說文》作檏。木素也。《徐曰》土曰坏,木曰檏。《·梓材》旣勤樸斲,惟其塗丹臒。又凡器未成者,皆謂之樸。《爾雅·釋器》木謂之剫,玉謂之雕。《郭註》皆治樸之名。又質也。《禮·郊特牲》素車之乘,尊其樸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木切,音卜。《·大雅》芃芃棫樸。《傳》樸,枹木。《箋》白桵相樸屬而生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註》樸屬,猶附著堅固也。又《集韻》普木切,音扑。《張衡·東京賦》遵節儉,尚素樸。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又堅木也。又《集韻》步木切,音僕。木密也。又《廣韻》薄胡切,音蒲。樸𠟼,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武威郡。又《唐韻》普故切,音舖。《淮南子·精神訓》明白太素,無爲復樸。

11 十二:
樹:〔古文〕𡬾𣕒𣚤《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𠀤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又立也。《·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俗作𣗳,非。
考證:〔《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皮樹。〕謹照原文皮上增則字。樹下增中字。

12 十二:
樺:《唐韻》《集韻》《韻會》胡化切《正韻》胡挂切,𠀤音崋。《廣韻》木名。《玉篇》木皮可以爲燭。或作檴,通作華。《莊子·讓王篇》原憲華冠縱履。《註》以華皮爲冠。《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師古註》華,卽今樺皮貼弓者。詳檴字註。又《集韻》戸花切,音驊。義同。又《集韻》訖黠切,音戛。鼓也。
考證:〔《莊子·讓王篇》原憲華冠縱履。〕謹照原文縱改縱。

13 十二:
樻:《唐韻》《集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說文》椐也。《廣韻》木腫節,可爲杖。詳椐字註。又《唐韻》丘愧切,音喟。樻梧樹。《類篇》卽靈壽木也。《前漢·孔光傳》詔賜靈壽杖。又《集韻》苦軌切,音巋。義同。

14 十二:
樼:同榛。

15 十二:
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租昆切,音尊。《說文》作尊。《玉篇》酒器也。《正韻》从木者後人所加。亦作罇。《·大過》樽酒簋貳用缶。又《儀禮·燕禮註》禮法有以壺爲樽者。《左傳·昭十五年》樽以魯壷。又止也。《淮南子·要略訓》樽流遁之觀。又《韻會》禮運,以尊爲尊𤰞之尊,別出樽字。然樽乃林木茂盛之字。又叶蹤倫切,音遵。《馬融·東巡頌》圭璋峨峨,犧牲潔純。鬱鬯宗彞,明水元樽。又叶且緣切,音詮。《蘇軾·祭單君貺文》何以慰君,中里一尊。人生如夢,何促何延。
考證:〔《左傳·昭十四年》樽以魯壷。〕謹照原文十四年改十五年。

16 十二:
㯓:同榻。

17 十二:
樾:《唐韻》《集韻》王伐切《韻會》《正韻》魚厥切,𠀤音越。《玉篇》楚謂兩木交隂之下曰樾。《淮南子·人閒訓》武王䕃暍人于樾下。《唐書·太平公主傳》設燎相屬,道樾爲枯。

18 十二:
𣙾:同樾。

19 十二:
樿:《唐韻》《集韻》《韻會》𠀤旨善切,音顫。《說文》木也。可爲櫛。《禮·玉藻》櫛用樿櫛。《註》樿,白理木也。又可爲杓。《禮·禮器》犧尊樿杓。又《山海經》風雨之山,其木多棷樿。又棺之全一邊者謂之樿。《莊子·人閒世》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又《正韻》之輦切,音展。又《集韻》《類篇》上演切《韻會》時戰切,𠀤音繕。義𠀤同。

20 十二:
橀:《唐韻》呼雞切《集韻》《韻會》馨奚切,𠀤音醯。《玉篇》榽,橀木也。詳榽字註。又《唐韻》呼改切,音海。義同。

21 十二:
橁:同杶。

22 十二:
橂:《集韻》《類篇》𠀤堂練切,音奠。木理堅密也。

23 十二:
橃:《唐韻》《集韻》《韻會》𠀤房越切,音伐。《說文》海中大船。《徐曰》俗作筏,非是。又《集韻》北末切,音撥。義同。又《唐韻》《集韻》方吠切,音廢。木似柚也。《類篇》屋棟頭。

24 十二:
𣙿:《唐韻》芳味切,音費。《說文》木也。又同𣏟。木𣙿也。詳𣏟字註。

25 十二:
𣚀:《集韻》將支切,音兹。𣚀欈,木名。實可食。

26 十二:
𣚁:同𣚀。

27 十二:
橄:《唐韻》《集韻》𠀤古覽切,音敢。《玉篇》橄欖,果木。出交趾。《三輔黃圖》漢武帝破南越,得橄欖百餘本。《南方草木狀》橄欖二月花,八九月熟,吳時歲貢,以賜近臣。又《齊東野語》一名靑果,一名諫果,一名忠果。《陵川詩註》南人謂之格覽。又《集韻》口減切,嵌上聲。義同。

28 十二:
橅:同模。

29 十二:
橆:《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說文》豐也。从𡘲从林。大、𠦜,數之積也。林者,木之多也。𠦜與庶同意。《·洪範》庶草蕃橆。《唐韻》隷省作無,今借爲有無字。《字彙》橆,古文蕃橆字。有無之無,則用无字。秦以橆作无,李斯又改作無,後因之。《正韻》繁橆,《今文尚書》作廡。橆、廡義同。

30 十二:
𣚂:《唐韻》於離切,音猗。《說文》木𣚂椸貌。與檹同。亦作旖。又《賈逵云》卽椅木,可作琴。又《類篇》隱綺切,音倚。義同。

31 十二:
㯔:《唐韻》此芮切,音毳。重擣也。《博雅》謝也。

32 十二:
橇:《唐韻》起囂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妖切,𠀤音蹺。《唐韻》踏摘行。又禹所乘也。《史記·夏本紀》泥行乗橇。《孟康曰》橇形如箕,㰅行泥上。又《唐韻》巨憍切,音趫。同蹻。《抱朴子·雜應》乗蹻可以周流天下。又子劣切,音蕝。義同。又《韻會》充芮切。同毳。《前漢·溝洫志》泥行乗毳。《師古註》毳讀如本字。

33 十二:
𣚃:同㮮。

34 十二:
㯕:《唐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𠀤音西。《廣韻》㯅㯕也。《說文》櫪㯕也。互詳櫪、㯅註。

35 十二:
𣚄:《集韻》相支切,音私。木柴也。

36 十二:
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敎切,音閙。《說文》曲木。《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惟轅,直且無橈也。又枉也。《禮·月令》命有司申嚴百𠛬,毋或枉橈。又弱也。《·大過》棟橈,凶。《前漢·高帝紀》與酈食其謀橈楚權。又散也。《易·說卦傳》橈萬物者莫疾乎風。又摧折也。《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又層橈,屋飾也。《淮南子·本經訓》夭矯曾橈。又柔橈,骨體耎弱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柔橈嫚嫚,嫵媚纖弱。《揚子·方言》自關而西,凡物小謂之孅橈。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巧切,音橈。亂也。又《集韻》爾紹切,音獶。亦曲木。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如招切,音饒。楫也。《博雅》楫謂之橈。《後漢·岑彭傳》𧚌直進樓船冒突露橈數千艘。《註》露橈,露楫在外,人在船中。又《集韻》尼交切,音鐃。曲也。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其覆車也,轅直且無橈也。〕謹按所引非原文。謹照原文改輈人惟轅直且無橈也。

37 十二:
㯖:同㭙。

38 十二:
𣚅:同㯖。

39 十二:
橉:《唐韻》《集韻》𠀤良刃切,音吝。木名。《郭璞·江賦》橉𣏌稹薄於潯涘。《本草》橉木,一名橝,生江南深山。燒灰淋汁以釀酒,主心腹癥瘕。亦可染色。又《類篇》木皮曰橉。又《廣韻》良忍切《集韻》《韻會》里忍切,𠀤音嶙。《玉篇》楚人呼門限曰橉。《淮南子·汜務訓》枕戸橉而臥者,鬼神蹠其首。又《博雅》橉砌也。又《廣韻》牛車絕橉。《正字通》無門限義,失考。

40 十二:
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榴。石橊,果名。《博物志》張騫使西域回所得。《博雅》若橊,石橊也。丹實垂垂若贅瘤也。《左思·蜀都賦》若橊競裂。《崔豹·古今註》一名丹若。又橊橊,獸名也。《山海經》隂山有獸,其狀如貍,其音如橊橊。

41 十二:
橋:《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𠀤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又陽橋。《春秋》魯地。又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又《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𣞶,直轅車也。又《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又《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又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又《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又《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又《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考證:〔《儀禮·士昏禮》筓加于橋。《註》橋以庋筓。〕謹照原文兩筓字𠀤改笲。

42 十二:
橌:《唐韻》《集韻》《韻會》𠀤下赧切,音僩。大木也。又《說文》《集韻》𠀤古限切,音𥳑。義同。

43 十二:
㯗:《集韻》何閒切,音閑。木名。

44 十二:
橍:《集韻》儒順切,音閏。木名。

45 十二:
𣚆:《集韻》同輴。

46 十二:
橎:《集韻》附袁切,音煩。《說文》木也。《類篇》堅木,不華而實。又《集韻》方煩切,音樊。義同。又《唐韻》府遠切,音返。木名。

47 十二:
橏:《唐韻》旨善切,音樿。木瘤也。又《集韻》九件切,音蹇。《博雅》㮈也。又橏榐,見榐字註。

48 十二:
橐:〔古文〕𡇈《唐韻》《集韻》𠀤他各切,音拓。《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又橐橐,杵聲也。《·小雅》椓之橐橐。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漢書》屬九江郡。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49 十二:
橑:《唐韻》《集韻》《韻會》𠀤魯皓切,音老。《說文》椽也。《廣韻》簷前木。《楚辭·九歌》桂棟兮蘭橑。《韻會》通作轑。《前漢·張敞傳》得之殿屋重轑中。蘇林曰:重棼也。師古曰:今之廊舍,一邊虛爲兩夏者。又車前蓋如弓形者,謂之橑。《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註》弓蓋橑也。漢世呼弓爲橑子,所以庇車者。《淮南子·說林訓》蓋非弓不能蔽日,輪非輻不能追疾。又木段也。《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又《集韻》憐蕭切《正韻》落蕭切,𠀤音聊。蓋骨也。
考證:〔《周禮輪人》弓鑿廣二枚。〕謹照原文二改四。

50 十二:
𣚇:《集韻》叵到切,音犥。張大貌。

51 十二:
㯘:同梡。又《集韻》奴玩切,音䥗。杵聲齊也。又《集韻》《類篇》𠀤苦喚切,寬去聲。義同。

52 十二:
橒:《唐韻》《集韻》𠀤王分切,音雲。木名。《玉篇》木文。

53 十二:
㯙:《唐韻》《集韻》𠀤直列切,音徹。棗也。《類篇》楊㯙。見棗字註。

54 十二:
𣚈:同槮。

55 十二:
橓:《集韻》舒閏切,音舜。卽木菫,朝榮暮落者。《·鄭風》顏如舜華。或作橓。詳槿字註。亦作蕣、舜。

56 十二:
橔:《集韻》徒回切,音頹。棺覆也。又《類篇》都回切,音堆。義同。又《集韻》都昆切,音敦。枯也。

57 十二:
㯚:《唐韻》都合切《集韻》德合切,𠀤音答。《玉篇》作榙。榙𣝋,木名,似李。

58 十二:
橕:《唐韻》丑庚切《集韻》《正韻》抽庚切,𠀤音瞠。《說文》斜柱。《徐曰》橕之言䟫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牙而斜據。《杜甫·登慈恩塔詩》始出枝橕幽。本作牚,今作橕,《復古編》作撐。《韻會》禮韻無从手撐字。又《唐韻古音》丑郞切《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爲梁,離樓梧以相橕。互詳樘字註。

59 十二:
橖:《唐韻》《集韻》𠀤徒郞切,音棠。車橖也。又《集韻》恥孟切,音敞。柱也。

60 十二:
𣚉:同樛。

61 十二:
㯛:《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𠀤音胡。《玉篇》江東呼棗大而銳上曰㯛。亦作壷。《爾雅·釋木》壷棗。見棗字註。

62 十二:
㯜:《集韻》秦醉切,音瘁。木朽也。本作椊,俗作㯜。

63 十二:
𣚊:《唐韻》同栭。又《篇海》同㮕。

64 十二:
橗:《集韻》《類篇》𠀤謨耕切,音萌。木名。又《玉篇》木心也。

65 十二:
𣚋:同㭨。

66 十二:
橘:《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𠀤鈞入聲。《說文》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註》小曰橘,大曰柚。《爾雅翼》江南爲橘,江北爲枳。《史記·貨殖傳》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戸侯等。《襄陽記》謂之木奴。李衡于龍陽洲種橘千株,敕兒曰:吾有木奴千頭,不責汝衣食。《宋·韓彥直·橘譜》橘品十有四種。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謂之月陽。

67 十二:
橙:《唐韻》宅耕切《集韻》《韻會》《正韻》除耕切,𠀤音棖。《說文》橘屬。《埤雅》柚屬,柚皮極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爾。橙可登而成之,故字从登。《司馬相如·上林賦》黃甘橙楱。《晉張協·七命》燀以秋橙。又《集韻》持陵切,音澄。義同。又《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凳。几屬。《晉書·王獻之傳》魏時凌雲殿榜未題,匠人誤釘,不可下,使韋仲將懸橙書之,比訖,鬚髮盡白。

68 十二:
𣚌:《說文》都歷切,音滴。戸樀也。樀、𣚌同。見樀字註。又《玉篇》式至切,音試。木名。

69 十二:
𣚍:《唐韻》於力切《集韻》乙力切,𠀤音億。梓屬也。大者可爲棺椁,小者可爲弓材。

70 十二:
橚:《唐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韻會》蘇谷切,𠀤音肅。長木貌。《左思·蜀都賦》橚矗森萃。《李善註》橚矗,長直貌。《張衡·西京賦》橚𤕤橚槮。《李善註》皆草木盛貌也。又《廣韻》蘇彫切,音蕭。又《說文》山巧切,梢上聲。義𠀤同。又《集韻》與楸同。木名也。《山海經》華陽之山,其隂多苦辛,其狀如橚,其實如瓜,食之已瘧。《註》橚卽楸字。又《集韻》同櫹。

71 十二:
橛:《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月切,音厥。《說文》杙也。一曰門梱。《爾雅·釋宮》樴謂之杙。《註》橜也。蓋直一段之木也。《列子·黃帝篇》若橜株駒。《註》斷木。又《·小雅》旣備乃事。《疏》引漢農書云:孟春,土長冒橛,陳根可拔,耕者急發。又馬銜曰橜。《莊子·馬蹄篇》前有橛飾之患。《司馬相如傳》銜橛之變。又《篇海》橜車,鉤心木也。又擊鼓槌也。《山海經》有獸名夔,以其皮爲鼓,橛以雷獸之管,聲聞五百里。又同嶡。又《列子》姑衞切,音劌。盛肉几。《禮·明堂位》俎,夏后氏以嶡。《註》謂中央橫木也。通橛。又《韻會》其月切,音掘。《正韻》居胃切,音貴。義𠀤同。

72 十二:
橜:同橛。

73 十二:
橝:《唐韻》《韻會》徒含切《集韻》徒南切,𠀤音曇。屋梠前也。一曰蠶槌。《唐韻》木灰可染。《嚴忌·哀時命》擥瑤木之橝枝兮。《正字通》橉木別名。又《集韻》直稔切,音朕。又《唐韻》《韻會》《正韻》𠀤徒點切,音簟。義𠀤同。又《集韻》《類篇》𠀤徐心切,音尋。盾上竿。

74 十二:
𣚎:《說文》力追切,音蘲。木實也。

75 十二:
橞:《集韻》《類篇》𠀤胡桂切,音慧。木名。《類篇》或作櫘。又《說文》胡計切。義同。

76 十二:
機:《唐韻》《韻會》居衣切《集韻》居希切,𠀤音幾。《說文》主發謂之機。《·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尚書·大傳》捕獸機檻陷。《大學》其機如此。《註》發動所由。《疏》關機也。動於近,成於遠。又星名。《博雅》斗星三爲機。《通卦驗》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又《集韻》織具謂之機杼,機以轉軸,杼以持緯。又氣運之變化曰機。《莊子·天運篇》意者有機,緘而不得已耶。《至樂篇》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又機械,巧術也。《莊子·天地篇》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又天機,天眞也。《莊子·大宗師篇》嗜慾深者天機淺。又《韻會》要也,會也,密也。《書·臯陶謨》一日二日萬幾。《疏》作機。又木名。《山海經》單狐之山多機木。《郭註》機,去聲。《正韻》作堅溪切,音雞,非。

77 十二:
橠:《唐韻》《正韻》奴可切《集韻》《韻會》乃可切,𠀤音娜。𣘨橠,木盛貌。《·檜風》猗儺其枝。《正字通》作𣘨、橠。又《集韻》郞可切,音𥗴。義同。又《集韻》囊何切,音那。枝弱貌。

78 十二:
𣚏:《唐韻》矩于切,音俱。《說文》作𣚏,㭉臿也。从木入,象形,䀠聲。又《唐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吁。義同。𣚏字上从入作。

79 十二:
橡:《唐韻》徐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似兩切,𠀤音樣。《玉篇》栩實也。《博雅》柔也。蔕有斗,可染皁。《周禮·掌染註》謂之象斗,實可食。《列子·說符篇》夏食菱芰,冬食橡栗。《晉書·庾袞傳》與邑人入山拾橡。

80 十二:
橢:《唐韻》他果切《集韻》吐火切,𠀤音妥。《說文》車笭中橢器也。又《唐韻》器物之狹而長者曰橢。《爾雅·釋魚》𧐐小而橢。《釋獸註》羱羊角橢。《楚辭·天問》南北順橢,其衍幾何。又器之圓而長者亦曰橢。《前漢·食貨志》三曰復小橢之,其文龜直三百。又《集韻》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朶。科橢,木首杌也。《揚子·太𤣥經》土不和,木科橢。又《集韻》徒禾切,音㸰。堛鼓,器名。又《類篇》吾禾切。義同。

81 十二:
橣:《集韻》《類篇》𠀤乃挺切,寧上聲。木名。

82 十二:
𣚐:《類篇》汝朱切,音儒。梁上短木。

83 十二:
橤:《唐韻》如壘切《集韻》《韻會》乳捶切,𠀤緌上聲。木名。《說文》垂也。或作蘂。《文選·盧諶時興詩》橤橤芬華落。又《左思·蜀都賦》敷蘂葳蕤。《註》花鬚頭點也。《古音》讀如我切。○按《廣韻》:華外曰萼,華內曰蘂。《韻譜》或作蘂,通作橤。則蘂、橤自通。

84 十二:
𣚑:同檮。

85 十二:
㯝:《集韻》魯故切,音路。桐也。

86 十二:
𣚒:《篇海》蒲巴切,音琶。棠也。《正字通》譌字。

87 十二:
𣚓:《唐韻》吉掾切《集韻》規椽切,𠀤音絹。《廣韻》靑木,皮葉可作衣,似絹。出山西域焉耆國。

88 十二:
𣚔:《集韻》思積切,音昔。木履也。通作舄。

89 十二:
橥:俗櫫字。《篇海》木名。

90 十二:
㯟:《玉篇》古文麓字。註見鹿部八畫。○按《說文》麓、㯟二文𠀤收林部。今从林者皆歸木部,麓字別見鹿部,非。

91 十二:
橦:《唐韻》《韻會》《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木名。花可爲布。《左思·蜀都賦》布有橦華。《張揖曰》橦華柔脃,可績爲布。出永昌。又《唐韻》職容切,音鍾。義同。又《類篇》木一截也。唐式,柴方三尺五寸曰一橦。又《集韻》昌容切,音𧘂。陷陣車也。本作䡴。《晉書·宣帝紀》輴櫓鉤橦,發矢石雨下。又《說文》《唐韻》宅江切《集韻》《韻會》傳江切,𠀤音幢。《說文》帳極也。《玉篇》竿也。或作幢。《張衡·西京賦》都盧尋橦。《李善註》都盧國人,體輕善緣。○按本字音幢,本賦音同,下與鋒、逢叶。《五經字樣》云本音同。今借爲木橦字。又《正韻》助莊切,音牀。義同。又《博雅》刺也。

92 十二:
𣚕:《唐韻》於葉切,淹入聲。葉動貌。

93 十二:
𣚖:《集韻》烏含切,音菴。或省作㭺。詳㭺字註。

94 十二:
𣚗:榺本字。

95 十二:
𣚘:《類篇》《韻會》𠀤宜寄切,音義。白𣚘,周穆王八駿之一。《列子·周穆王篇》右驂赤驥而左白𣚘。《穆天子傳》作白犧。又《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96 十二:
㯠:《唐韻》苦甸切,音俔。橫㯠木。又《集韻》輕甸切,音俔。木名。

97 十二:
𣚙:《唐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𠀤音箋。小栗名。趙、魏之閒謂之𣚙。或作㰄。又《類篇》子賤切,音箭。山梅也。

98 十二:
𣚚:同欘。

99 十二:
橧:《唐韻》子登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𠀤音增。《韻略》聚薪以居也。《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夏則居橧巢。《註》暑則聚薪柴居其上。又《說文》北地高樓無屋者。《張衡·西京賦》橧桴重棼,鍔鍔列列。又《廣韻》疾陵切,音鄫。豕所寢也。《揚子·方言》豬檻及蓐曰橧。又《集韻》徂陵切,音層。《博雅》圈也。

100 十二:
橨:《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分切,音焚。枰仲木別名。又《唐韻》《集韻》𠀤浮鬼切,音膹。船邊木也。又《集韻》父吻切,音忿。《博雅》橨,柎也。

101 十二:
橩:《集韻》葵營切,音煢。木名。又樗蒱骰子。《太平御覽》操棊弄橩。

102 十二:
橪:《唐韻》人善切《集韻》《韻會》忍善切,𠀤然上聲。《說文》酸小棗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𣐈。又《說文》撚,染也。又《唐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𠀤音煙。橪支,香草也。《劉向·九歎》采橪支于中洲。

103 十二:
𣚛:《集韻》同虡。

104 十二:
𣚜:《類篇》蘇叢切,音蔥。亦作𣞷。俗呼小籠爲桶𣞷。又《郭璞註》蘇勇切,音竦。《揚子·方言》箸筩,自關而西謂之桶𣞷。

105 十二:
𣚝:《篇海》烏果切,窩上聲。枝垂也。

106 十二:
𣚞:《字彙》見《揚雄·蜀都賦》。音義未詳。

107 十二:
橫:《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𠀤音黌。《說文》闌木也。又《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又《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又《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又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又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又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又《唐韻古音》胡光切,音黃。《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又《集韻》草名。《爾雅·釋草》傅,橫目。《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又《集韻》姑黃切,音光。漢門名。又《集韻》《正韻》𠀤戸孟切,衡去聲。不順理也。《孟子》待我以橫逆。《前漢·吳王傳》吳王日益橫。又卜兆名。《前漢·文帝紀》卜之,兆得大橫。又《唐韻》《集韻》𠀤古曠切,音桄。盛氣充滿也。《禮·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又《類篇》俎跗,橫木也。

108 十二:
橬:《集韻》與梣、𣠟同。又《集韻》《類篇》鉏簪切,音岑。栫也,積柴水中以取魚也。又《集韻》時占切,音棎。又《類篇》慈鹽切,音濳。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壬切,音忱。義𠀤同。

109 十二:
𣚟:《類篇》色入切,森入聲。木茂貌。

110 十二:
𣚠:《集韻》《類篇》𠀤展几切,音黹。木枝也。

111 十二:
橭:《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攻乎切,𠀤音孤。木名。又《廣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枯。《類篇》牡橭,山楡也。《周禮·秋官》壺涿氏掌除水蟲,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貫象齒而沈之。《註》橭讀爲枯。枯楡,木名。又《玉篇》木四布也。又《集韻》後五切《類篇》𠋫古切,𠀤音戸。木名。
考證:〔貫象齒而焚之。〕謹照周禮原文焚改沈。

112 十二:
㯡:《說文》匹貌切,音奅。桼垸已復桼之曰㯡垸。又《唐韻》薄交切,音庖。赤黑之漆。又《字彙》胡玩切,音換。以桼和灰而䰍也。○按《說文》另立桼部,今倂入。

113 十二:
橮:同柳。《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翣柳,故書作接橮。鄭衆曰:接讀爲澀,橮讀爲柳,皆棺飾也。
考證:〔《周禮·天官·典枲》衣翣柳之材。《註》翣柳,一作接橮。鄭元曰,接讀爲澀,橮讀爲柳。〕謹照原文典枲改縫人。省註字。一作接橮改爲故書作接橮。鄭元改爲鄭衆。

114 十二:
㯢:《集韻》《類篇》𠀤直稔切,音朕。《說文》𣒁槌之橫者,關西謂之㯢。《揚子·方言》作㮳。

115 十二:
𣚡:《集韻》《類篇》𠀤邊迷切,音篦。棲也。

116 十二:
橯:《集韻》郞到切,音澇。摩田器。

117 十二:
𣚢:《集韻》《類篇》𠀤柱戀切,音傳。木名。

118 十二:
𣚣:同耕。《呂氏春秋》𣚣爲煩辱不敢休矣。《高誘註》與耕同。

119 十二:
𣚤:《類篇》常句切。古樹字。註見本畫。

120 十二:
𣚥:《類篇》與棛同。

121 十二:
𣚦:《集韻》與弶同。

122 十二:
𣚧:《字彙補》何到切,音號。木也。

123 十二:
㯣:《類篇》同棻。

124 十二:
𣚨:《玉篇》古文無字。註詳火部八畫。

125 十二:
㯤:《字彙補》林直切,音力。木名。江南、山東名野棗酸者曰㯤子。

126 十二:
㯥:《字彙補》則刀切,音遭。《說文》一周天也。今作遭。贅。

127 十二:
𣚩:《篇類》丑寄切,音熾。分蠶也。

128 十二:
𣚪:《字彙補》同悶切,音鈍。或曰木垂也。

URN: ctp:kangxi-zidian/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