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桃》

Library Resources
1 桃:
《春秋運斗樞》曰:玉衡星散為桃。

2 桃:
《本草經》曰:梟桃在樹不落,殺百鬼。

3 桃:
《武王剋商後》:放牛馬於桃林之野。

4 桃:
《禮記月令》曰:仲春之月,桃始華。

5 桃:
《毛詩》曰: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又曰:園有桃,其實之殽。
又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又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6 桃:
《易通卦驗》:驚蟄曰大壯,初九,桃不花,倉庫多火。

7 桃:
《東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樹,屈盤三千里,曰蟠桃。

8 桃:
《漢書》曰:漢惠帝五年,十月桃花。

9 桃:
《孫卿子》曰:桃李蒨粲於一,時至乃殺。

10 桃:
《離騷》:斬伐橘柚,列樹苦。

11 桃:
《文選》曰: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12 桃:
《桃生露井上》:
又:豔陽桃李節,山桃發紅萼。

13 桃:
《拾遺記》曰:螃螗山去扶桑五萬里,日所不及,地寒則桃樹千圍,其花青黑色,萬歲一實。

14 桃:
《漢明帝時》:常山獻巨桃核,其桃霜下花,至暑方熟,使植園林。

15 桃:
《西京雜記》:漢武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獻果,有緗核桃紫文桃金城桃。

16 桃:
《歲時記》:桃者五行之精,壓伏邪氣,制百鬼。

17 桃:
《鹽鐵論》:桃李之實多者,來歲之穰。

18 桃:
《有桃花塢》:

19 桃:
《桃花綬》: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著門上,壓邪氣,此仙木也。

20 桃:
《周書》:秦吏趙凱之,私恨告國民吳旦生盜食宗廟御桃。旦生對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記惡而書之曰:食桃之肉,當有遺核,王不知此,而剖人腹以求桃,非理也。。

21 桃:
《晏子》曰: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無禮,晏子言於公,餽之二桃。曰:三子計功而食桃。公孫曰:吾再拜隱虎,功可以食。田曰:吾杖兵而御三軍者再,功可以食。古冶子曰:吾嘗濟河,黿銜左驂,冶潛行水底,逆流百步,從流九里,得黿頭,功可以食。二子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刎頸而死。冶曰:二子死之,冶獨不逮,又刎頸而死。

22 桃:
《韓子》曰: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忠乎。□忘其口而啖寡人,及彌子瑕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故嘗啖我以餘桃。
又曰:孔子侍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仲尼先飯黍而後噉桃。哀公曰:黍以雪桃也。對曰:丘知之矣。夫黍五穀之長,而桃為下,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也。

23 桃:
《莊子》: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如童子也。

24 桃:
《戰國策》曰:孟嘗君將入秦,蘇秦往見之。孟嘗曰:人事者,吾以知之,所未聞者,獨鬼事耳。秦曰:臣之來,固且以鬼事見君矣。臣來過淄上,有土偶人焉。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子殘矣。曰:不然,吾西岸之土,殘則復西岸耳,子東園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矣。今秦四塞之國,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如矣。孟嘗乃止。

25 桃:
《史記》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6 桃:
《淮南萬畢術》曰:孤桃枝之券,令雞夜鳴。取孤桃南北行,枝長三尺,折以為券,塗以三歲雄雞血,夜居栖下則鳴。

27 桃:
《漢武故事》曰:東郡獻短人,呼東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謂上曰:西王母種桃,三千歲一為子,此兒不良也。已三過偷之矣。後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噉二,以五枚與帝,帝留核著前。母問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28 桃:
《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兄弟二人,荼與鬱律,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妄禍人,則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效前事也。

29 桃:
《山海經》曰:桃樹屈蟠三千里。

30 桃:
《列仙傳》曰:葛由,羌人,好剋木作羊賣之,騎羊入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皆得仙。故里喭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事具獸部。

31 桃:
《尹喜內傳》曰:老子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32 桃:
《玄中記》曰:木子之大者,有積石山之桃實焉。大如十斛籠。

33 桃:
《神仙傳》曰:樊夫人與劉剛,俱有道術,各自言勝,中庭有大桃樹,夫妻各呪其一,桃便鬥相擊,良久,所呪桃走出籬外。
又曰:張陵,沛人也。弟子趙升,就陵受學,陵以七事試之,弟七試者,陵與諸弟子登雲臺山,絕巖上有一桃樹,旁生石壁,下臨不測,去三四丈,有桃大實。陵謂諸弟子曰:得此桃者,當告以道要,弟子皆流汗,無敢視者。升曰:神人所護,何險之有,乃從上自擲,正投桃樹上,取桃滿懷,而石壁峻峭,不能得還,乃擲桃樹上二百二枚,陵分桃賜諸弟子,餘二枚,陵自食一,留一以待升,陵乃申手引升,升忽已還,乃以向一桃與升。
又曰:高丘公服餌桃膠得仙。

34 桃:
《晉起居注》曰:咸和六年,寧州上言,甘露降城北園林桃李等樹。

35 桃:
陶潛《桃花源記》曰:晉太康中,武陵人捕魚,從溪而行,忽逢桃花林,夾兩岸數百步,無雜木,芳華芬曖,落英繽紛,漁人異之,前行窮林,林盡見山,山有小口,髣彿有光,便捨舡步入,初極狹,行四五十步,豁然開朗,邑室連接,雞犬相聞,男女被髮,怡然並足,見漁人大驚,問所從來,要還,為設酒食,云先世避秦難,率妻子來此,遂與外隔絕,不知有漢,不論魏晉也。既出,白太守,太守遣人隨而尋之,迷不復得路。

36 桃:
《甄異傳》曰:譙郡夏侯文規,亡後見形還家,經庭前桃樹邊過。曰:此桃我昔所種,子乃美好。其婦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何不畏耶。答曰:桃東南枝長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37 桃:
《世說》曰:桓玄素輕桓崖,桓崖在京,京下有好桃,玄連就求,遂不辯得佳者,玄與殷仲文書,比為嗤笑,云德之休明,肅慎貢其楛矢,如其不爾,籬壁閒物,亦不可得。

38 桃:
《鄴中記》曰: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半。

39 桃: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桃,七百三十八株,白桃三株,侯桃三株。

40 桃:
《南康記》曰:南康王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於嶺巔,隱淪之士,將大取其實,因變成石焉。

41 桃:
《妒女記》曰:武歷陽女,嫁阮宣武,絕忌,家有一桃樹,華葉灼耀,宣歎美之,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樹,摧折其華。

42 桃:
【詩】《梁簡文帝詠初桃詩》曰:初桃麗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間留紫鷰,葉裏發輕香,飛花入露井,交榦拂華堂,若映窗前柳,懸疑紅粉粧。

43 桃:
《梁任昉詠池邊桃詩》曰:已謝西王苑,復揖綏山枝,聊逢賞者愛,栖趾傍蓮池,開紅春灼灼,結實夏離離。

44 桃:
【賦】《晉傅玄桃賦》曰:華落實結,與時剛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適意,咨口所嘗。

45 桃:
《宋伍輯之園桃賦》曰:嗟王母之奇果,特華實兮兼副,既陶照之夏成,又凌寒而冬就,嗟異殖兮難拔,亦晚枯兮先葳,農黃品其味,漢帝驚其珍,林休反耕之牛,宅樹同惡之神,景斃勇於不足,彌增罪於甘分,雖無言兮成蹊,叵充肴於魏君,時令載始,周南申章,瞻擇有制,藥齊惟良,魯拂柩以悔荊,楚供弧以事王。

46 桃:
《陳張正見衰桃賦》曰:巖巖秀峰,吐桂榮松,獨夭桃之灼灼,輕擢采於寒蹤,爾迺萬株成錦,千林似翼,苔畫波文,花然樹色,發秦源而逸氣,飄漢綬而流芳,譬蘭釭之夜炷,似明鏡之朝粧,成蹊迾逕,光崖豔氾,間真定之蒼梨,雜房陵之縹李,芬芳難歇,照曜無儔,舒若霞光欲起,散似電采將收,既而風落新枝,霜飛故葉,歎垂釣之妖童,怨傾城之麗妾。

47 桃:
【頌】《梁江淹山桃頌》曰:惟園有肴,惟山有叢,丹蘤擎露,紫榮繞風,引霧如電,映煙成虹,伊春之秀,迺華之宗。

URN: ctp:n54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