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雜歌曲

《雜歌曲》

Library Resources
1 雜歌曲:
白雪,周曲也。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也。漢代謂之三調。大唐顯慶二年,上以琴中雅樂,古人歌之,近代以來,此聲頓絕,令所司脩習舊曲。至三年十月,太常寺奏:「按張華博物志云:『白雪,是天帝使素女鼓五絃琴曲名。』以其調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來,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者。臣今准敕,依琴中舊曲,定其宮商,然後教習,並合於歌。輒以御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樂府奏正曲之後,皆有送聲,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輒取侍中許敬宗等奏和雪詩十六首,以為送聲,各十六節。」上善之,仍付太常,編於樂府。

2 雜歌曲:
明君,漢曲也。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詔以待詔王嬙配之,即昭君也。及將去,入辭,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天子悔焉。漢人憐其遠嫁,為作此歌。晉石崇妓綠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製新歌曰:「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晉文王諱昭,故晉人謂之明君。

3 雜歌曲:
相和,漢舊曲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更遞相夜宿。本十七曲,朱生、宋識、列和等復合之為十三曲。

4 雜歌曲:
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絃管。又有因絃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歌辭之類是也。魏晉之代,有孫氏善弘舊曲,宋識善擊節唱和,陳左善清歌,列和善吹笛,郝素善彈箏,朱生善琵琶,尤發新聲。故傅玄著書曰:「人苦欽所聞而忽所見,不亦惑乎。設此六人生於上代,越古今而無儷,何但夔牙同契哉。」按此說,則自茲以後,皆孫、朱等之遺則。

5 雜歌曲:
鳳將鶵,漢代舊歌曲也。應璩百一詩云:「為作陌上桑,反言鳳將鶵。」然則鳳將鶵其來久矣。特由聲曲訛變,以至於此矣。

6 雜歌曲:
碧玉歌者,晉汝南王妾名。寵好,故作歌之。

7 雜歌曲:
懊壟歌,石崇綠珠所作「絲布澀難縫」一曲而已。東晉隆安初,人間訛謠之曲云:「春草可攬結,女兒可攬擷。」齊高帝謂之中朝歌。

8 雜歌曲:
子夜歌者,有女子曰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帝太元中,瑯琊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章郡,僑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章郡,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此時以前人也。

9 雜歌曲:
長史變者,晉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製。

10 雜歌曲:
阿子歌、歡聞歌者,晉穆帝升平初,童子輩或歌於道,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又呼「歡聞否」,以為送聲。後人演其聲,以為此二曲。宋、齊時用「莎乙子」之語,稍訛異也。

11 雜歌曲:
桃葉歌者,是晉王子敬妾名,緣於篤愛,所以作歌。

12 雜歌曲:
前溪歌者,晉車騎將軍沈玩所製也。

13 雜歌曲:
團扇歌者,晉中書令王禄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鞭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禄好持白團扇,故云:「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遮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

14 雜歌曲:
督護歌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武帝使內直督護丁溅音五收殯殮之。逵之妻,帝長女也,呼溅至閤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歌是宋武帝所製,云:「督護上征去,儂亦惡聞許。願作石尤風,四面斷行旅。」

15 雜歌曲:
讀曲歌者,人為宋彭城王義康所製也。其歌云:「死罪劉領軍,誤殺劉第四。」

16 雜歌曲:
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章郡,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為文帝所怪,徵還。義慶大懼,伎妾聞烏夜啼聲,叩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吓吓不開,烏夜啼,夜夜憶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辭曰:「歌舞諸年少,娉婷無種則。昌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

17 雜歌曲:
石城樂,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遒暢,因作此曲。云:「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樓。樓中美年少,出入見依投。」

18 雜歌曲:
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謠,且石城樂中有「忘愁」聲,故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19 雜歌曲:
襄陽樂者,劉道彥為襄陽太守,有善政,百姓樂業,人戶豐贍,蠻夷順服,悉緣沔而居,由此有襄陽樂歌也。隨王誕又作襄陽樂。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末仍為雍州刺史,夜聞群女歌謠,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陽來夜樂」之語也。其歌云:「朝發襄陽城,暮至大隄宿。大隄諸女兒,花豔驚郎目。」

20 雜歌曲:
壽陽樂者,南平穆王為荊河州作也。

21 雜歌曲:
棲烏夜飛者,荊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攸之舉兵發荊州來,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以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

22 雜歌曲:
三洲歌者,諸商客數由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又因三洲曲而作采桑。

23 雜歌曲:
估客樂者,齊武帝之所製也。布衣時,常游樊、鄧,登祚已後追憶往事,而作歌:「昔經樊鄧後,假楫梅根渚。感昔追往事,意滿情不敘。」使太樂令劉瑤教習,百日無成。或啟釋寶月善音律,帝使寶月奏之,便就。敕歌者常重為感憶之聲。梁改其名為商旅行。

24 雜歌曲:
楊叛兒,本童謠也。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曰楊旻,隨母入內,及長,為太后所寵愛。童謠云:「楊婆兒,共戲來。」所歌語訛,遂成楊叛兒。歌云:「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鑪。」

25 雜歌曲:
襄陽蹋銅蹄者,梁武西下所作也,沈約又作其和。

26 雜歌曲:
上聲歌者,此因上聲促柱得名。或用一調,或用無調,名如古歌辭。所謂哀思之音,不合中和。梁武因之改辭無邪句。

27 雜歌曲:
常林歡者,蓋宋、梁間曲。宋代荊、雍為南方重鎮,皆王子為之牧。江左辭詠,莫不稱之,以為樂土。故宋隨王誕作襄陽之歌,齊武帝追憶樊、鄧。梁簡文樂府歌云:「分手桃林岸,遂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又曰:「宜城投音豆酒今行熟,停鞍繫馬暫棲宿。」桃林在漢水上,宜城在荊山北。荊州有長林縣。江南謂情人為歡。「常」「長」聲相近,蓋樂人誤「長」為「常」。

28 雜歌曲:
玉樹後庭花、堂堂、黃鸝留、金釵兩臂垂,並陳後主所造。恆與宮女、學士及朝臣相唱和為詩,太樂令何胥采其尤輕豔者,以為此曲。

29 雜歌曲:
驍壺者,蓋是投壺樂也。隋煬帝所造。以投壺有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是也。

30 雜歌曲:
汎龍舟,煬帝幸江都宮所作。又令太樂令白明達造新聲期萬歲樂、藏鉤樂、七夕樂、相逢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縛命、鬥雞子、鬥百草、還舊宮樂,掩抑摧藏,哀音斷絕。

URN: ctp:n5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