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八十

《卷八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通志》卷八十
3
刑法畧
4
赦宥。
5
等謹按鄭志刑法畧所述赦宥,凡大赦曲赦,㮣置不録。蓋以歴朝赦令繁多,難於枚舉,故從簡畧我。
6
朝刑法協中毋枉毋弛。
7
列聖以來恭遇。
8
慶覃大典,或逢水旱偏災,則必有徳音下逮以施法外之仁。既敬謹摘録,而於停止勾决之年,亦編次如左。查㑹典赦宥,概以欽恤,今析出各自為卷,從鄭例也。
9
凡赦宥,若犯十惡、殺人、盜係官財物、及強盜竊盜、放火發塚、受枉法、不枉、法贓、詐偽、犯姦略人、略賣和、誘人口、若姦黨及讒言左使殺人、故出入人罪,若知情故,縱聴行藏匿、引送說事,過錢之類,一應實犯雖㑹。
10
赦並不原宥。其過誤犯罪及因人連累致罪,若官吏有犯,公罪並從。
11
赦宥其。
12
赦書臨時。
13
欽定罪名特免及降減從輕者,不在此限,徒流人在道㑹。
14
赦計行程過限者,不得以赦放,有故者不用。此律。若曽在逃,雖在程限內,亦不放免。其在途身死所隨家口願還者,聴遷徙安置人准此。其徒流遷徙安置人,已至配所,及犯謀反叛逆、縁坐應流,若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三人,㑹赦猶流者,不在此限。凡以赦前事告言人罪者,以其罪罪之,若干係錢糧、婚姻、田土等項罪,雖遇。
15
赦寛免事湏究問明白,凡恩詔內開有軍流俱免之條,其和同誘拐案,內係民人改發烟瘴少輕地方者,既凖寛免,係旗下家人發遣,為奴人犯,一體援免。凡官員問擬徒罪,不論未已到,配遇。
16
赦減免,令各督撫造具咨部彚題存案,其有闗人命,擬徒常犯遇。
17
赦減等另冊報部核辦,不得與尋常徒犯按季冊報。凡直省偶值雨澤愆期,應請清理庶獄,除徒流等罪外,其各案內牽連待質及笞杖,內情有可原者,該督撫一面酌量,分別減等,一面奏。
18
19
天命十年九月。
20
詔赦國中死罪以下人犯,崇徳元年四月以受。
21
尊號禮成,大赦,除十惡外,餘悉原之。二年七月,皇子生,大赦。五年十月。
22
萬夀聖節大赦。七年十月,以聖躬違和,大赦。凡重辟及械繫人犯,俱令集大清門外宣。
23
諭曰:「爾等衆犯有罪,應死者應責應罰者,今俱釋爾罪。其各改過自新,毋再干國典」。八年二月。
24
上不豫,大赦八月。
25
世祖章皇帝御極,大赦。
26
順治元年十月,定鼎。
27
京師
28
頒詔中外,大赦天下。五年十月,恭奉太祖髙皇帝配。
29
天並追尊。
30
四祖考、妣,禮成。
31
上親政。
32
詔赦天下十年。
33
諭:「立春不雨入夏苗旱,朕心甚切憂惶,雨澤愆期,多由刑獄寃滯。刑部堂官,即日㑹同都察院、大理寺及凡有刑名事件,衙門督率司官,將在部監獄及發各處羈保,聴審人犯,如實犯死罪,未經審結,果有情可矜疑者,即日審明具奏定奪。徒流人犯,察非重情準與減等,笞杖豁免,候審干連證犯,先行釋放,限十日內開具簡明情節,減免罪名及釋過人犯具奏。發落大小獄情未審結者,限一月內通行,完結順天府督同大、宛二縣五城御史,督同司、坊官,直𨽻督撫,按督同所屬道、府、州、縣一體遵行,務期申寃疏滯上格。
34
天心十一年六月,以
35
大婚禮成恭上
36
皇太后徽號
37
詔赦天下十一月。
38
上以災異修省。
39
詔赦天下。十二年,停止秋決定,毎遇䘏刑之年,內外悉暫停秋審。十三年七月,以
40
乾清宮成。
41
詔赦天下。是年,停在京秋,决十二月,以冊封皇貴妃,禮成。
42
詔赦天下,除十惡及受贓官吏、盜欠錢糧、員役不赦外,其餘死罪皆減一等,軍流以下咸赦除之。在京朝審。
43
候决及直省秋决重犯,皆予減等發落。十四年三月,恭、奉
44
太宗文皇帝配。
45
天禮成
46
詔赦天下五月雨澤愆期,諭遣內閣大臣㑹同刑部,將現在獄犯,無論已結未結,逐加詳審,其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陷重辟者,即與嚴察奏聞。是年
47
上以內外刑辟宜同一例,命各省秋决亦暫停一次。十五年正月,以
48
皇太后聖體違豫
49
詔赦天下。十七年正月,以地震嵗祲,上省躬。
50
詔赦天下十一月。
51
命監候各犯㮣從減等,停止秋決。十八年正月,上大漸。
52
諭京城內除十惡外,其餘死罪以下,悉行放釋。康熙元年。
53
詔赦天下,凡罪不論已結及現在告發者,但繫元年以前事,悉赦之。四年三月,以星變地震。
54
上省躬
55
詔赦天下。九月,恭上。
56
太皇太后
57
皇太后徽號禮成
58
詔赦天下。六年七月。
59
上親政
60
詔赦天下。十一月,恭奉。
61
世祖章皇帝配。
62
天並加上
63
太皇太后
64
皇太后徽號禮成
65
詔赦天下。七年五月,以雨澤愆期,命內大臣㑹同刑部詳審重囚,其輕罪即行保釋。九年五月
66
孝康章皇后升袝
67
太廟禮成
68
詔赦天下。十年四月,以天旱,命刑部清理現禁人犯,如有可矜疑者,即予減等發落。十四年五月。
69
諭:邇者天氣炎亢,農事堪憂,或因刑獄淹禁,中有寃枉致干。
70
天和亦未可知。兹特遣閣臣,㑹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逐一詳審,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並同。十六年,停止秋決。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二年、四十一年、四十四年、五十年、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並同。二十年十二月,以吳逆蕩平,詔赦天下。二十一年三月。
71
詣盛京謁。
72
陵禮成
73
諭山海闗以外及寧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已結未結、一切死罪皆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赦免。二十五年五月。
74
諭明罰勅:「法國憲不可以己,雖嘗屢行矜卹,絶去煩苛,終思尚徳緩刑,乃為至治之極軌。自康熙元年,中外臣民習染澆風,姦貪詐偽,頑鈍者恬弗知耻,狡黠者愍不畏法,以致是非乖繆,綱紀陵夷,朕親政後,洞悉姦弊,加意釐剔,務使骩律干紀之衆,人無遯情,法無旁貸,庶㡬禁遏頑豪,杜塞僥倖,近見罹罪罟者漸少,但革面未能革心,祇因法令嚴宻,輒思茍免,茍免之心切,則彌縫之弊深,巧偽滋多,亦未可定。今欲崇尚徳化,務存惇大,一切令之自新,除前經審擬完結各案,及闗係工程錢糧不議外,一應枉法得贓行賄與受人員,仍革職免擬重辟,照例追贓,其未經發覺者,悉予寛免,有以諭前事叅訐者,一概不準。自諭以後,中外臣民,湏洗心易慮,省改前非,守法奉公,敦勵亷耻,以副朕使人寡過之至意。二十六年五月,以天旱。
75
詔赦天下。十一月,以
76
太皇太后聖體違和
77
諭內外問刑衙門現監重辟人,犯除十惡死罪及貪官光棍不赦外,其餘已經奉㫖監候死罪,重犯㮣行,減等發落以昭祈。
78
天永佑至意,是年題準停止本年內外秋審。二十七年,三十五年、四十六年、五十八年,奉 㫖同。二十八年二月。
79
南巡欽奉。
80
諭㫖經過山東、江南兩省,除十惡死罪及官吏犯贓不赦外,其餘自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以前死罪及軍流徒罪以下已結未結,悉著寛釋。又
81
諭浙省各屬地方罪犯現在監禁者,令照江南、山東例,一體赦免。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并同四十四年並赦及福建。二十九年九月,諭:「今年內外秋決,著停止情實及緩决各案,皆不必具題。其情可矜疑者,著照例具奏」。三十四年、三十九年、四十九年、五十三年並同。三十一年八月。
82
諭今年秋審人犯情實者停其正法,矜疑者照常完給。先經具題情實、正法人等,亦著作速行文,停其正法」。十月,諭:「秦省西安等處地方,比嵗薦饑,閭閻困苦。凡陕西所屬今年秋審緩決人犯,內除十惡及軍機獲罪官員不赦外,其餘自諭㫖到日通行,免死減等發落。有現在審擬未經結案者,亦如之」。二十四年十一月,以直省旱潦,晉省地震。
83
詔赦天下。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噶爾丹詔赦天下。三十七年九月。
84
上以親臨烏喇。
85
命停止應決人犯。並
86
諭至盛京時,亦照此例行。四十一年八月,諭:見在刑部及直省監禁人犯,凡經康熙四十年秋審,奉㫖緩决者,著察明通行發落,仍開具人數奏明。四十三年正月,以
87
萬夀聖節,四海奠安河工告成,詔赦天下。八月,奉。
88
㫖:今年三月已頒恩詔,所有罪犯無多,秋審著停止。五十二年同。四十五年十二月。
89
諭歴年以來內外監候緩決人,犯二百二十五名,俱著免死,減等發落在直𨽻各省者,爾部即移文各該巡撫,令遵㫖速行。四十七年九月。
90
恩詔:「今年內外秋審情實人犯,除已結省分外,其未經具題各案情實者著處决,緩決者減等,矜疑者皆照例發落。四十八年十月。
91
諭江南、浙江連年災荒,地方困苦,又今年兩省疾疫盛行人命,傷斃甚衆。江、浙兩省應處決情實人犯,悉著停止一年」。五十二年三月,以
92
萬夀聖節。
93
詔赦天下五十五年。
94
諭刑部:「緩決人犯,長繫囹圄,殊屬可憫,令九卿㑹同按其年分久逺憫屬可矜者,分別奏明減等」。六十一年十一月。
95
世宗憲皇帝登極
96
詔赦天下。
97
雍正元年二月,恭上。
98
聖祖仁皇帝尊諡升袝。
99
太廟禮成。
100
詔赦天下。八月,恭上。
101
孝恭仁皇后尊諡升袝。
102
太廟禮成。
103
詔赦天下。九月,恭上。
104
孝誠仁皇后。
105
孝昭仁皇后
106
孝懿仁皇后,諡升袝。
107
太廟禮成
108
詔赦天下。十一月,恭奉。
109
聖祖仁皇帝配。
110
天禮成
111
詔赦天下。是年奉。
112
㫖:內外情實,人犯今年停止處决」。二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十年、十三年並同。四年七月奉。
113
諭各省命案內,其情由可惡者不准寛免外,其餘一百七十七名,俱著釋放。此朕格外生全之恩,為舊例之所未有,凡兹小民,當體朕省刑宥過之意」。九年六月,以天旱,命法司將監禁輕犯,暫行保釋,其擬絞、監候、賊犯已經二年者,酌量釋放減等並。
114
諭將外省輕罪人犯已輕到部有問擬徒杖而准其折贖者,悉行寛免」。十年,以天旱。
115
命法司省釋輕罪監犯。十三年九月,皇上御極。
116
詔赦天下十二月。
117
恩詔犯法婦人除十惡不赦外,其餘盡行赦免。乾隆元年六月。
118
諭明刑敕:法國之大典,而肆赦所加,原以昭法外之仁也。恩詔之頒期,以息事,寧人使逺邇,咸知遷善改過,共為良民,以成太平之治,乃聞各直省於一切案件,仍以提審駁審,嚴刑酷夾,恣意株連,使無辜之人困於囹圄,細微之事刻為鍜錬,含寃稱屈,所在多有夫罪名未定,案情未協,或有仍須審詳者,但既非犯在不赦,則斷讞亦易成招,若使合於赦欵之人,不得即邀赦免之澤,而以酷刑斃命,或因拖累破家,則後即審明援赦,亦已無及,是朝廷已生,全之有司,故戕害之,藐視功令殘虐民生,莫此為甚。且頒詔之後,已逾半年,而題結咨結批結之案,尚屬寥寥,遲玩已極。著刑部即行令各該督撫速行嚴飭各屬,立即詳慎察明,遂一詳報歸結省釋。如有仍前濫刑擾累,及擔延滋弊,以沮抑國家徳意者,一經察出,罪有攸歸,斷不輕貸。即刑部所有案件,亦即速為剖晰,勿致沉擱,以副朕哀矜庶獄之至意」。是年,奉
119
㫖:本年秋審,情實人犯,著停止勾次」。二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十一年、十三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九年、二十六年、三十六年、四十五年並同。
120
諭直省秋審冊內有自康熙五十二年至雍正三年以前皆繫緩決者,著九卿、科道等逐一詳加察覈,悉心簡閲,酌予減等」。二年三月,恭奉。
121
世宗憲皇帝
122
孝敬憲皇后升祔
123
太廟禮成
124
詔赦天下見在定議軍流徒罪人犯未至配所者,㮣與寛免。四月恭奉。
125
世宗憲皇帝配。
126
天禮成
127
詔赦天下,漢軍犯軍流罪者,已照舊例以枷責完結。其從前發遣在配者,該部按其情罪,具奏請㫖。又軍流人犯已到配所者,向例遇赦不准放回,今特加恩。此等人犯內,除情罪重大及免死減等,實繁兇惡棍徒外,其餘因事議遣在配已過三年,安靜悔過,情願回籍者,該督撫具奏請㫖准其回籍。又以天旱。
128
命清理滯獄。
129
諭:「雍正四年以後十三年以前所有不赦各案其中或有介于疑,似及屢經秋審緩決之犯,或未可定,著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刑部,將秋審朝審招冊,詳加覆勘。如果有一綫,可原應行減等者,即酌定請㫖」。四年四月,以天旱。
130
命法司將杖徒以下等罪查明請㫖,減等釋放。十一月,諭著九卿等,將秋審朝審緩决五次以上人犯,酌其情罪稍輕,尚可貸其生路者,逐一分別請㫖,比照兇盜免死減等之例,充發邊逺烟瘴地方至,情罪可惡者,雖經屢年,緩決亦不在減等之例」。五年五月,以天旱諭刑部:「見在監禁人犯內有一綫可原者,著大學士、軍機大臣等㑹同爾部分別具奏,其輕罪人犯,亦即減等」。七年三月,以天旱。
131
諭刑部,將在部各案有牽連待質者,有輕罪可矜原者,或應省釋,或應末減,㑹同都察院、大理寺詳覈,妥議具奏。直𨽻、山東、河南三省目下,雨晹不均,亦著照此例行。嗣後各省凡遇灾𤯝之年,著該督撫將清理刑獄之處奏聞請㫖。八月
132
諭今年上下:兩江被水情形,非常年可比,見在江蘇、安徽兩省人犯中有情有可原,當在矜疑之列者,或多年緩决不至正法,乆繫囹圄者,皆應減等完結,著大學士㑹同刑部詳閲招冊,分別妥議具奏」。十月,諭:「乾隆四年朕曽降㫖,秋審、朝審緩决五次以上之人犯酌,其情罪稍輕,尚可貸以生路者,比照兇盜免死減等之例,充發邊逺烟瘴地方,較之可矜減等杖流之例,為重較之永逺。監禁之犯為輕,其情罪可惡者,雖經多次,緩决,亦不在減等之例。今已隔數年監禁之犯倍多於前,久繫囹圄,亦屬可憫。著大學士九卿,仿照乾隆四年之例,悉心辦理,分別請㫖,再情實未勾人犯內,或有情罪稍輕,可以照此辦理者,亦著大學士㑹同刑部,分別具奏。八年九月。
133
上詣盛京謁
134
陵禮成
135
諭自山海闗以外及寧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皆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寛免。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並同。十年四月,以雨澤愆期。
136
諭刑部:堂官:將徒杖以下等犯覈明情節,或應釋放或應減等,即行具奏。其尋常案件,亦速為完結,並行,令直督一例辦理」。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諭㫖並同。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則年。併諭令京師直𨽻軍流以下等罪,減等四十三 及河南省四十九年併及山東省。十一年正月。
137
詔赦天下奉。
138
諭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省刑薄賦為先,朕臨御以來,愛育黎庻,惟日孜孜,於兹十年矣,仰荷。
139
140
祖眷佑:「海宇乂安,萬民樂業,朕心慶慰,特沛曠典,與民休息,念各省獲罪之犯,於上年勾到之後,見有羈禁囹圄者,雖伊等孽有自作,法無可寛,而其中情事不同,輕重亦有差別,國家赦宥之典,或因行慶施惠,或因水旱為災,間一舉行,今朕哀矜庶獄,不忍令其淹滯圜扉,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不原者,無庸辦理外,其餘著大學士,㑹同刑部酌量,分別請㫖,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一并分晰,減等完結,俾伊等同霑肆赦之恩,勉圖自新之路,以副朕協中,欽䘏本懷。五月。
141
命各省覊禁人犯,經、督、撫審題部駁,未結及各省未經審題案、犯事在恩㫖以前者,俱著分別減免請㫖。九月。
142
上巡幸五臺。
143
諭朕此次西巡,著將直𨽻山西二省,本年正月初三日恩㫖,以後,所有軍流以下人犯,令該督撫分別情罪請㫖,減等發落」。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並同。十二年五月,以天旱。
144
命減免緩決五次,及徒罪以下人犯。十三年三月,上巡幸山東,命寛減直𨽻、山東兩省,緩决五次,及軍流以下罪,犯十五年八月。
145
詔:赦天下,秋審緩決五次以上人犯,量予減等。犯法,婦人除十惡不赦外,其餘㮣予赦免,見在監候質審,干連人等凖,予保釋九月。
146
上巡幸河南。
147
諭:「朕今嵗初次巡幸豫省,所有河南省軍流以下罪犯著察明減等發落」。十六年正月。
148
諭直省:「朝審秋審,各犯緩决至三次以上者,即著該部察明酌量,案情分別請㫖,減等發落。二十六年、三十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九年並同。十八年。
149
諭著該部察明朝審秋審,各犯酌其情罪稍輕、緩决至三次以上者,分別請㫖,減等發落。此外有情罪本重,累年辦理,未經寛減,而定案在康、熙、雍正年間緩决十餘次,至數十次內,有一綫可原者,亦著察明,分別請㫖。二十年,以平定伊犂。
150
詔:「赦天下,除謀故殺外,如原無讐隙,偶因一時忿激相歐,傷重致死者,將兇犯免死,決杖一百,照例追銀四十兩,給死者家屬。軍流以下人犯,㮣予減等發落,除十惡不赦。犯法婦人盡行赦免。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久禁囹圄,恐致無辜瘐死,著㮣行釋,放二十一年。
151
上東巡。
152
諭山東省見在軍流以下人犯,悉予減等發落。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同。二十二年。
153
上南巡。
154
諭江蘇、安徽、浙江等屬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並同。二十四年,以平定回部。
155
詔:「赦天下流徒人犯在流徒處所身,故其妻子願回籍者,該地方官報明,該部凖,其各回原籍軍流以下人等㮣予減等發落。三十六年同。二十六年十一月,恭遇皇太后萬夀聖節。
156
詔赦天下,凡軍流以下人犯㮣,予減等發落。三十六年同。二十九年。
157
諭緩決人犯不但三次者,今秋應予減免,即一二次者亦著查明,分別減等,該部即遵諭行。四十二年五月,恭奉?
158
孝聖憲皇后升祔
159
太廟禮成。
160
詔赦天下。四十三年。
161
諭交各省督撫查明各該地方,從前軍、流人犯已過十年安分守法,別無過犯者,分別咨部核議,奏請省釋。其有在配年久不願回籍者,仍聴其自便。四十九年,諭:「本日勾到朝審情實,各犯黃冊內舊事至三十餘案,人數甚多,毎年各該犯,仍照例綁赴市曹,仍㮣不予勾,自應核其情,節量為末減。各犯已過三次勾到情罪較重者,著加恩,改為監候。牢固監禁,遇赦不赦。其已過三次勾到,情罪稍輕者,著加恩改為緩次,將来遇應予減等之時,仍照例辦理。大學士㑹同刑部秉公詳核,分別定議具奏,以副朕清理庶獄。至意五十年,以
162
國祚綿長,初逢大衍。
163
詔赦天下,又奉。
164
諭:「本年舉行千叟宴,盛典官民耆老,咸得普被恩施,用彰錫福。其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亦於恩詔內㮣予減等發落,惟罪犯斬絞情節不至予勾,或本擬緩決者,俱應牢固監禁。該犯等因身罹重辟,雖年已老邁,仍不免羈禁囹圄,未得一體邀恩,朕心深用惻然。著刑部堂官于朝審秋審情實未勾,并原擬緩决斬絞人犯內詳加查核。除近年新事及舊案年未及七十者仍牢固監禁外,其餘年七十以上未經予勾,及本擬緩决之犯,著加恩分,別減免釋放。該部詳悉,妥議具奏。
165
等謹按:杜佑作刑典,於赦宥一門,附以放生,鄭樵刑法畧因之。考禮記王制:天子無事則嵗三,田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其頒布禁令曰:獺祭魚,然後魚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麝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所以順天時,廣仁意者,如此而已,無所謂放生之說也。其斷屠宰禁弋獵,實自唐之武后始。其時鳯閣舍人崔融已上議言其不合禮經矣,我朝自
166
列聖以來,仁民愛物,徳意交孚,四海之內,熙熙皡皡暨鳥獸魚鱉,咸若人得其性,物遂其生舉。凡曲惠小恩。
167
皆所不取。伏讀
168
御製集載放生詩二篇,其一曰:「魚喜江湖鳥,喜天,物各得所性自全。意欲愛之乃害之,適如敺魚之獺。敺爵鸇嗟哉!煦煦為仁,流放生之事。於是傳市井小兒,謀利巧生。淵取魚樹,羅鳥持鬻街頭供放生,猶然自咎所獲少。剛幸九死得一生,駾喙未定魂猶驚,因縁仍復遭網罟,終為几上之葅釡中烹君不見自從人。好行小惠,林泉之物,乃少全其類。其一曰:
169
滎陽逭沛公遂有放鳩,制巴陵則放鴉,用以卜新嵗因之,傳放生隂隲盛後,世鳥獸虫魚鼈,其類初不計甲者,謝曽公東齋,曽備記其事始,儒家詎出緇黃議,羣生非自投,仍由人捕,致捕十活,五六,遇放,復遭繫害,生縁放生,匪愛害實,暨小道雖可觀,致逺則恐泥恭繹。
170
天章可以知。
171
王政之大逈,非煦煦為仁者所可同年語矣。
172
皇朝通志卷八十
URN: ctp:ws12065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