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 Search for "岎"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Search details:
Scope: 御定淵鑑類函
Condition : Contains text 「岎」
Total 1

卷二十四

8
原蒙險。 含澤楊文《易卦序論》云:「險而止,山也,險而動,泉也。動靜皆䝉險,故曰山。 下詳山一」。銀溢。 金涌,《漢書》曰:殷得金徳,銀自山溢。蘇林《注》曰:溢,出也。 闗令《尹喜內傳》曰:五百嵗,天下名山,一開開時,金玉之精湧出。 石鏡 玉臺山謙之《吳興記》曰:臨安縣東五里石鏡山,東有石鏡一所,徑二尺四寸,甚清亮。張僧監《潯陽記》曰:石鏡山東有一圎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 。鄧徳明《南康記》曰:雩都君山有玉臺,方廣各數丈。 崖館。 雲府》盧湛詩曰:「遐舉遊名山,松喬共相追,層崖成崇館,巖阿結重闈。風庾肅之山,贊曰:「懸嵓杳翳,神明攸居宫府, ,雲懐吐川渠」。 石閭金闕》《漢書》曰:「武帝禪石閭」。謝靈運《泰山吟》曰:「石閭何晻藹。《明堂秘靈篇》 」。《史記》曰:「燕昭王使人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山黃金白銀為宮闕」。。 霞壁。 雲峰荊州圗副曰:「丹雀山髙可三十丈,北臨丹水,赤壁如霞軼。孔曄《㑹稽記》曰:四明山髙峰 雲連岫蔽日。 五臺 九室酈道元《水經注》云:「漙池水西注五臺山北,其五巒巍然,故號五臺 」。《玉匱》曰:「青城,山名,九室之天」。。 九坂 千巖上詳山一美世說》曰:「顧長康從㑹稽還人,問山川之 ,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五女、兩童上詳山「一」殊《魏文帝登山望逺》詩曰:「西山一何髙,望望 不及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 僊宫。 神闕:王韶之《南康記》曰:雩縣有君山,大風雨,後聞絃管聲,其山謂之仙宫。 鄭徳明《南康記》曰:歸美山髙數百丈,逺望嵯峨,靈闕騰空,故老謂之神闕。 出日 落星,《山海經》曰:東海之外大荒,中有山名大谷,日月所出,即山謙之南。《徐州記》曰:臨沂縣前有落星山,今云班瀆。 ,綠江圗,所謂「落星浦」。員嶠。 方壺:《列子》曰:渤海之東有壑,其中山曰員嶠。 《拾遺記》曰:海中三山,一名方壺方丈,二曰蓬壺、蓬萊,三曰瀛洲,其形如壺,上廣而下狹。 車蓋 香爐山謙之《吳興地記曰:烏程縣車蓋山,山東舊有殷康所立亭曯望極佳爐。郭仲彦雍州記曰:望楚山有三磴,道上磴,道名香 峰。鑿室。 臨榭《楚辭》曰:「鑿山楹以為室,下披衣于水府」。 又曰:「層臺累榭臨髙山」。 天台地首劉敬叔異苑曰:㑹稽天台,山路遐逺,自非忽生忘形,不能躋也。 河圗曰:「崑崙之山為地首。天目 地肺,山謙之《吳興記》曰:於濳舊縣天目山極髙,險且長逺,與宣城、淮安並分山為界山。謝靈運《遊名山志》曰:地肺山者,王演山記》謂之木榴。 ,一名地肺。《永嘉郡記》曰:地肺山在樂城縣東大縣中,去岸百餘里。 青丘 丹穴《山海經》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隂多青雘,有獸如狐,九尾,有鳥如鳩佩之,不惑鳥,又曰:丹穴山,丹水出焉,有鳥如鶴,五采而文,名曰鳳 ,不飲不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寜。 天作 地鎭詩天作「髙山鎮」。周禮九州有名山,為地鎮。注: ,安安地徳也。 設險 積卑易《坎》卦《彖》辭為莊子丘山積卑而 髙。 國寶 器車《左傳》:「山澤材監,國之寶人」。《禮》云: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寳。 不愛其情,故山出器車」。。 獸離 蚉負《莊子》函車之獸,分而離山,不免網罟之患 又云「使蚉負山不勝任」 鼇負 蛇繞白帖鼇負蓬萊 ,又蛇繞崑崙 維髙 不測詩:「漸漸之石,維其髙矣」之漢書,今陛下騁飛六龍,不測 山有夔」。 無獸莊子云:「夔,鬼也。如鼔,一足 。楚辭山蕭條兮無獸」。 秀出: 小隱白帖:峩峩崇崇秀,出削成 ,又小隱山林大隱朝市 載陟 久留》《家語》:「萬仞之山,重載陟焉。不離騒山中, 可以久留」。 拳石。 纎塵上《禮記》「詳前一成白帖山,不讓纎塵,故能 其大」。峻極 不崩詩嵩髙維岳峻極于天崩,又如南山之壽不騫不。 視三公,植萬物。《禮記》曰:「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鄭𤣥《注》曰:「視者,牲器之數 」。下詳前一」。。 狐豹棲。 金銀溢。《莊子》云:「豐狐文豹,棲于山也。「 下」。《漢書》詳上。 始萬物 見列星:周易》:終萬物始,萬物莫盛乎艮艮山」也。 《莊子》:元天山髙四見列星。 共工觸 愚公移《列子:女媧氏,斷鼇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與顓頊爭天下,怒觸不周山 ,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里,髙萬仞,愚公且九十面山居,懲山北,將移之操蛇之神,聞之山神,懼其不已也,告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山一措朔東,一措雍南,自此冀南,漢隂無隴。 聚土築。 著屐登上梁冀事,詳前一 白帖,宋謝靈運好登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數十重,莫不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刺而出泉。 鑿以為室白帖:漢貳師李廣利軍行無水,拔刀刺山,水泉湧出 下《楚詞》,結為山岳。 蒸為雲雨白帖結為山岳,流為江海 。下同。 節彼南山。 鎭兹下土。詩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下白帖。 桐生朝陽。 米聚形勢。白帖桐生朝陽,不宜生髙岡,太平生而為瑞也勢。《後漢書》:馬援征隗囂于帝前,聚米為山,指畫形開示衆軍。帝曰:「虜在吾目中矣」。 結成元氣之始。 秀出太虚之中白帖増丹梯 青壁。謝元暉敬亭山詩要:欲追竒趣,即此陵丹梯善注:丹梯,謂山也。又謝朓《鼓吹登山曲》曰:「暮春春,服美遊駕陵丹梯」。又謝靈運登石門最髙頂詩曰:「共登青雲梯 。杜甫《閬山歌》曰:「閬州城東雪山白,閬州城西玉臺碧。中原格鬭且未歸,應結茅齋傍青壁」。 綠鬟。 青螺劉禹錫《洞庭山詩》曰:「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遥望洞庭山正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元稹詩曰: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翠微。 滄嶼、彚苑詳註曰:翠微山,氣青縹色。又曰:滄嶼,海中山也,極目滄嶼。 靈嶽 《崇丘》荀晞曰:「淮陽之地北組塗,山南枕靈嶽,機補亡詩》曰:「瞻彼崇丘,其林藹藹」。又陸 《赴洛道中》詩曰:「振䇿陟崇丘」。 隱天 揷漢揚雄《蜀都賦》曰:「蒼山隱天,崯廻叢」。《西都賦》: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 」。《水經注》云:「淯水由分頭嶺南流,逕魯陽關。左右連山,揷漢,秀木干雲」。 鳥䑕 龍虎《括地志》云:鳥䑕山,今名青雀山,在渭州渭源縣西,爾稚鳥䑕同穴,其鳥為鵌,其䑕為鼵,注云:鼵,如人家,䑕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䑕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䑕同穴山中。《龍山堂肆考》曰:龍虎山在廣信府貴溪縣,兩石對峙,如 昂虎踞,乃三十一福地,漢張道陵脩煉之所。 牛渚 馬陵又曰牛渚,在當塗縣西北,亦名燃犀浦。《世傳》下多怪物,即晉溫嶠燃犀處也。又曰:馬陵在兗州郯城,即古瑯琊山。 鵞湖。 鴈蕩又曰:鵞湖在鉛山縣北,山上有湖生荷,舊名荷湖山,後有龔氏,嘗畜鵞於此,故又名鵞湖。唐王駕詩鵞湖山下稻粱肥邃。又曰:鴈蕩山在樂清縣東九十里,此山天下竒秀谷 峰疊行者不能徧分東、西谷,列十八寺,始有駐足之地,山中景致,非一。王十朋詩:雁山門戶從此入,南北兩峰相對髙」。 雞籠 鳥帶,又曰:雞籠山在金陵覆舟山之西,後臨𤣥武湖。元嘉中,立儒館於北郊,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於山。齊髙帝嘗就次宗受《禮》及《左氏春秋》諸。又曰:諸暨縣有鳥帶山,其上多紫石,謝敷少時,經始 山,功費千計,生業將盡。後遊此境,夢山神語之曰:「當以五十萬相助」。旦見牀下有異色石,試取磨拭之,乃紫石也。因問所從來,云「出此山」。遂往掘之,得利不貲。 鹿門 燕巖又曰:鹿門山在襄陽府東南,漢龎徳公,唐龎蘊孟浩然皮日休俱隐于此。因又曰:太原府壽陽西山多蟄燕 ,以名山曰燕巖。 牛頭 熊耳。又曰:牛頭山在江寧縣南,狀如牛頭,晉元帝渡江草創,欲立石闕于宮門,未定,王導隨駕出宣陽門,乃遥指山南峰為天闕,中宗從之。梁武帝建寺於石窟下,名仙窟,上有佛宫曰𢎞覺寺,寺有浮圖,二殿闕廊宇,依山結構,望之如畫屏北,與獻花巖、祖堂山相連,佛經所謂「江表牛頭」是也。宋大明中,立郊壇于山之南峰,岳飛設伏于牛頭以邀烏珠,即此是禹。又曰:熊耳山在河南盧氏縣西南,兩峰相並如熊耳。 貢所謂「導洛自熊耳」,即此。又宜陽亦有熊耳山。《史記》漢光武破赤眉積甲宜陽城與熊耳山齊是也。 虎牙 羊腸又曰:荆州府城南大江北岸與荊門山相對,有虎牙山。昔公孫述遣將依二山作浮橋拒漢師。 又曰:羊腸山在山西太原府交城縣東北。《郡國志》:萬根谷石磴縈委,若羊腸然。 委羽 落翮又曰:委羽山在黃巖縣,昔劉奉控鶴墜翮,因名山為委羽。 下大翮小翮,詳前二。 釣魚 繫馬又曰:釣魚山在重慶府合州之東,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跡,相傳異人坐其上,投釣于江,因名。宋理宗時,余玠用播州人冉璡之謀,城釣魚山,則蜀可守即此攬。又曰:繫馬山在登州府寧海州東,世傳秦始皇遊此 草繫馬,至今草生若繫馬之狀。 鬭雞 《發鳩》《桂林志》曰:鬭雞山在雉山之東,兩山相向,在江左右如鬭雞,然《詩》曰:「巧石如雞欲鬭時,昻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纒頸何曽見老殺青山不敢啼。 《山海經》曰:「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黃鶴 碧雞《山堂肆考》曰:黃鶴山在湖廣武昌府西南,昔仙人子安乘黄鶴過此,故名上有黃鶴樓,唐崔顥題詩其上。又岳州府城南有白鶴山,昔有江叟嘗遇樵夫,遺以鐵笛吹之,無聲,一日登此山,吹于紫荊臺,響振林木,忽有兩女出授神藥,云服,此當為水仙女子,蓋龍女也。 又曰:碧雞山在雲南府西南,東瞰滇澤,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漢宣帝時,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可祭而致遣,王褒往祀,至蜀而卒。顔師古曰:金形如馬碧,形如雞集,覽其神祠,在益州金馬坊。金馬山在府城東,西對碧雞山,中隔滇池,山不甚髙而綿亘,西南數十里,上有長亭,下有金馬關。 黃牛 白馬又曰:「黃牛山在荊州府夷陵縣西,即黃牛峽,峭壁若有人負力,牽牛狀人,黑牛黃有。又曰:白馬山在處州宣平縣西,山有瀑布泉石室中, 巨石屹立,擊之鏗然相傳葉法喜嘗栖於此。 黄陵 絳巖又曰:黃陵在湘隂縣,舜二妃廟在焉。 又曰:絳巖在句容縣西南,一名赭山,上有龍穴、祠壇。《寰宇記》:本名赤山,唐天寶中改為絳巖,一名丹山,丹陽之義起于此。藍田。 赤壁《地理志》曰:藍田山在西安府藍田縣東南,山出玉英,故名。四皓避秦,逃入此山」。《樊山堂肆考》曰:赤壁在武昌府東南 口之上,若東坡之遊自在黃州也。 青城 白苧又曰:青城,在成都府灌縣西南。道書為第五洞。天奏《宣城圖經》:白苧山本名楚山,晉桓溫嘗攜妓遊此山, 樂好為白苧歌,因改名焉。 綠蘿。 紫帽,《山堂肆考》曰:綠蘿在常徳府桃源縣,乃四十一福地也。又曰:紫帽在泉州府西南,常有紫雲覆其巔,唐時泉人客洛陽,邂逅一羽衣,寄書紫帽隱者。其人旣歸,授書于隱者。隱者遺以米,半升其人,還家視之,皆金粟也。宋徽宗御書,金粟之洞,刻石在焉。 白帝 烏蠻又曰:白帝在夔州府城東。公孫述據蜀殿前井中嘗有白龍出,因自稱白帝,更號魚復縣為白帝城焉。又曰:鳥蠻在栁州府栁城縣東南,山髙聳臨,江下有潭。 青眉 赤甲又曰:青眉在陜西延安府延安縣西北,後魏時,有吐蕃青眉族居此。袒又曰:赤甲在夔州府,其山髙大,不生草木,人望之如 臂,故謂之赤甲。《杜詩》:「卜居赤,甲遷居新。兩見巫山,楚水春」。 㸃蒼。 長白:又曰:㸃蒼在雲南大理府城西,髙千餘仞,有峰十九,蒼翠如玉盤,亙三百餘里,山頭有髙河,泉深不可測,又有瀑布諸泉,流注為錦浪等十八川。元髙昌雅詩:「水繞青山山,繞城由來人傑地應靈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 」。又曰:山東濟南府長山縣西南有長白山,孤秀盤鬱,獨壓衆山,乃太山之副,岳繡江源發於此,山髙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雲雨長白,故名。上有醴泉寺,即范仲淹讀書處。遼東三萬衞有此山,橫亘千里,有潭周廻八十里,南流為鴨緑江,北流為混同江。又金國志》亦有長白山,為白衣觀,音所居,其山禽獸皆白黑水發源于此。 江郎黎母又曰:江郎山三峰之上,各有一巨石,昔山下民兄弟三人化于此。晉永嘉之亂,有湛滿者,亦居山側,有一子,仕宦不得歸,禱于三石。旬中,湛子出洛水,見三少年,使閉目入車中,恍然不知所之,良久乃至家。山在衢州府江山縣南,山頂有池,産碧蓮、金鯉居,又曰黎母山在廣東瓊州府定安縣南山下,諸蠻環 ,號「黎人,供賦役者號生黎耕,省地者號熟黎。宋徽宗建鎮州於黎母即此山有五峰,屹立瓊、崖、儋、萬之間,為四州之望,每晝雲霧收斂,則五峰聳秀挿天,至黄昏復蔽不見。 壺公 冶父又曰:福建興化城南有壺公山,山有五竒,昔人有遇老翁於此,忽見宮闕,似非人間。翁云:此壺中日月也,後人因名壺公。 又曰:冶父在廬州府廬江縣東北。《濡須志》:舊有人冶鑄于此,故名自麓至巔,㡬五百里,有三百六十四子。山羅列在下,山比衆山獨尊,故曰父。 天姥 佛日又曰:天姥在紹興府新昌縣,名十六福地,即季先生脩道處北。又曰:佛日在杭州府城東, 中有佛日淨慧寺。 仙堂 鬼谷又曰仙堂,在山西潞州襄垣縣山勢嵬,峩上有龍洞及仙堂寺峙。又曰:廣信府貴溪縣南有鬼谷山,山峰峭拔,兩山對 ,如龍昂虎踞之狀。道書為第十五洞,天山上有蘇秦臺。張儀井世傳,鬼谷子居此,故名。 九室: 雙牙又曰:九室在襄陽府房縣西,相傳五代時陳摶脩煉之所。 又曰:雙牙在成都府簡縣東,山頂有古井,山半有石箱。昔有兩金鵞浴於井,夜棲於箱,人欲捕之,遂飛上南山,化為雙石對峙,若牙齒然,故名。 七盤、九嵕、又曰:七盤,在陜西藍田縣南。杜氏《通典》:七盤十二䋫,藍田之險路也。唐貞元初,刺史李西華自藍田至內鄉,開新道七百餘里,廻山取塗,行旅便之。醴又曰:九嵕在湖廣徳安府。孝感縣,一在西安府乾州泉縣,唐昭陵在焉。 千佛。 五祖又曰:江寜縣東北有攝山。按江總碑:臨沂令與法度禪師鐫造石佛,名千佛嶺,齊文惠太子、豫章、竟陵諸王増飾之。嶺之上,下巖數百,隨其淺深廣狹為佛之大小,惟正一峰,髙可五丈,內坐釋迦佛,傍立菩薩二,皆四丈八尺,下為天開巖、白乳泉,唐劉長卿有登東峰,尋明徵君故居,詩禪又曰:「五祖在黃州府黃梅縣,一名茂山,即五祖大滿 師道場,山頂有池生白蓮花。唐裴度詩徧尋真跡,躡莓苔,世事全拋,不忍回上界,不知何處去西,天移,向此間來」。 穀城 黍谷又曰:榖城,在山東兗州府東阿縣。漢張良遊下邳圯上,遇一老人,授一編書,曰:「後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孔文祥曰:黃石公鬚眉皆白杖,丹藜履,赤舄。葛稚川云:即老子也。老子無世,不出于黃帝,時號廣成子,文王時號支邑先生,武王時號郭叔子,漢初號黃石公,漢文時號河上公。 又曰:黍谷在順天府懷柔縣,東跨密雲界。劉向云:燕有谷地,寒不生黍稷。鄒衍吹律以溫其氣,故名山曰黍谷。 梅嶺 花巖又曰:梅嶺即大庾嶺,在南安府大庾縣城西南,磅礴髙聳,南接南雄。初,嶺路峻阻,唐宰相張九齡開鑿新路,兩壁峭立,中塗坦平,上多紅梅,故名梅嶺。嶺表有關曰梅闗,宋橫浦居士張九成所築。按大庾縣,夲漢南野縣地,漢初南粵不貢,武帝遣將軍庾勝討之,築城于此,因名大庾縣,嶺亦以縣名之。 又曰:花巖在江寧縣,去牛頭山五里。唐貞觀中,僧法融棲巖下,遇大雪,忽有竒花二莖生巖側,又有白鳥獻花於此,故名。 峴首陪尾。羊祜登峴山,事詳前貢。又曰陪尾在湖廣徳安府城東北,即禹 至於陪尾是也。 卑耳! 折腰《史記》:齊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卑耳,在河東太陽垣山堂」。《肆考》曰:「折腰在山西平陽府 曲縣西北山,有銅冶」。 天柱 雲門又曰天柱在杭州餘杭縣西南,四隅陡絶聳翠參天,為道家五十七福地。 又曰:紹興府城南有雲門山,王獻之嘗居之,梁天監中,選學生往雲門山。從何轍受業,即此。 天中 雲際又曰:天中在河南汝寜府城北,以其在天之中,故曰天中。自古考日景定分數者,莫正于此。 又曰:雲際在柳州府融縣城北,上有二泉。雷首。 月牙又曰雷首,即首陽山,在河東蒲坂縣,又《封禪書》所謂薄山也。 又曰:月牙在桂林府龍隱巖北,捫蘿而上,石磴數十級,半山之中,形如初月,故名。 《春秋》 子午。又曰:春秋在廬州舒城縣南。相傳唐貞元中,有二禪師解脫,于此遺骨尚存,其來實春秋時也,遂以名山。 又曰:子午在陜西慶陽府合水縣東,綿亙八百餘里,相傳此處是黄帝葬衣冠之所。 富春。 長秋又曰富春,在嚴州府桐廬縣西,一名嚴陵山,山號錦峰。繡嶺乃漢嚴子陵釣處,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釣臺。 又曰:長秋在四川嘉定州蒲江縣治東。 玉壘 銅官又曰:玉壘在成都府灌縣西北,湔水出焉。左思賦包玉壘以為宇杜甫詩曰:「玉壘浮雲,變古今浸又曰:銅官在銅陵縣之南,上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鐵烹銅,因名一在四川。卭州東南。史記:卓氏之先,為趙人,秦破趙卓氏夫妻推輦而行曰:「吾聞岷山沃野,下有蹲鴟,乃求逺遷,致之臨卭,即山鑄錢即此。漢文帝嘗以山賜鄧通,一在浙江湖州武康縣西北,相傳吳王濞采銅于此山下有二坎,號銅井。登州文登縣有鐵官山,漢置鐵官冶,鑄于此。 采石。 銅鼓又曰:采石在太平府牛渚山之北,昔人于此取石,因名。唐李白嘗乘月著宮錦袍與崔宗之泛舟,即此。 又曰:銅鼓在鬱林州南,有唐時銅鼓在焉,故名。 衣錦 執笏又曰:杭州臨安縣治南有石鏡山,山之東峰有圎石,徑二尺七寸,其光如鏡。錢鏐幼時遊此巔,其形冠冕如王者狀。後唐昭宗改鏐所居營為衣錦營,并封此山為衣錦山陽。又曰:執笏在成都府井研縣南,一峰突出,青 氏世居其下,登科不絶。 爛柯懸甕,又曰:爛柯,在衢州府南。道書謂此山為青霞第八洞天。晉樵者王質入山,見二童子圍碁,質置斧觀之,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飢。局終,童子指視之曰:「汝斧柯巳爛矣!質歸巳,無復時人矣」。 又曰:懸甕在太原縣西,晉水所出,因山腹有巨石如甕,故名。 敬亭 畏壘又曰:敬亭在寜國府宣城縣北。李白詩:「衆鳥髙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莊子》曰:老聃之後有庚桑楚者,得老聃之道,居畏壘之山,居三年,畏壘大穰,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月計之而有餘,庻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仙室 曽城水經注》曰:武當山一名太和山,亦名參山,山形特秀,又名仙室。名山記》曰:武當山區域周廻四五百里,中央有一峰,名嵾嶺,髙二十餘里。望之秀絶,出於雲表清朗之日,然後見峰,一月之間,四五見耳。輕霄蓋於上,白雲帶其前。 彚苑,曽城九重,王母所居。 龍眠。 鹿起一統志曰:桐城有龍眠山,林壑深秀 。又曰舒城有鹿起山。 上為星精。 俯視雷雨上詳前一岳《五岳圖聚》曰:「括蒼山東 之佐命,登真隱訣」。《吳錄》云:括蒼山登之,俯視雷雨也」。 欲界仙都。 仕宦捷徑,陶𢎞景曰:髙峰入雲,清流見底,日夕欲流,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也。 《唐書》曰:盧藏用隱居終南,往來於少室間,後登朝,趦趄詭佞,專事權貴。道士司馬子微歸天臺山,羣公祖道藏用,指終南山曰:「此中甚有佳處,何必天臺!」子微曰:以吾觀之,此乃仕宦之捷徑耳」。藏用有慙色。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