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四

《卷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函卷十四
3
歲時部三夏至立。夏夏
4
夏一
5
原《禮記》曰:「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長之、養之、假之、仁也」。 《爾雅》曰:「夏為朱明」,一曰「長嬴」。 増又曰:夏為昊、天。又曰:夏祭曰薦。 又曰:「四月為余,五月為臯,六月為且」。 《釋名》曰:「夏五月,謂之蕤賓。蕤者,下也。賓者,敬也,言陽氣下,隂氣上極,隂氣始,賓敬之也」。 《易統通圖》曰:「夏日、月行東南,赤道曰南陸」。 原《尚書》曰:「申命羲叔宅,南交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鳥獸希革」。 増又曰:「夏暑雨,小民唯曰怨咨」。 《尚書大傳》曰:「夏昏火,正可以種黍」。 原尚書考靈曜》曰:「火星為夏期,專陽相同精感符」。 増詩曰:「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又曰:「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三星,五月中直戶也。 又曰:「維此六月,旣成我服」。 又曰:「六月,食鬰及薁」。 又曰:「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又曰:「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又曰:「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又曰:「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原詩含神霧》曰:「曹地處季夏之位,土地勁,急音中,徴其聲清以急。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鄭𤣥注曰:孟夏者,日、月㑹於實,沈而斗,建巳之辰。其日丙丁,丙,炳也。萬物皆炳然著見而強大。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炎帝,大庭氏也。祝融,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火官正者。律中仲呂,髙誘注曰:陽散在外,隂實在中,所以旅陽成功,故曰仲呂也。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螻蟈,蛙也。王𤓰●,挈也。髙誘曰:螻蟈,蝦蟇也。●,蒲結反。靡草死麥,秋至,斷薄刑,決小罪靡,草薺,葶●之屬。。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鄭𤣥注曰:「仲夏者,日月㑹於鶉首,而斗建午之辰」。律中𬎼賓髙誘曰:「是月隂氣萎,𬎼在下,象主人。陽氣在上象賓客。。小暑至,螗蜋生,反舌無聲,螗,蜋螵。蛸,母也。反舌百舌鳥髙,誘曰螗蜋,代謂之天馬。一名齕庬、兖、豫謂之巨斧,是月隂作於下,陽散於上,反舌百舌也。變易其聲,倣百鳥之鳴,故謂之百舌也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木槿,玉蒸也,名蕣一名櫬。季夏之月,日在栁昏火中,旦奎中鄭康成曰:「季夏者,日月㑹於鶉火而斗,建未之辰」。。律中林鍾,溫風至,蟋蟀居壁按《爾雅》曰:「蟋蟀蛬」。劉劭注云:謂蜻蛚也。孫炎云:梁國謂之蛬。郭璞云,今促織也。蛬音義,或作蛩。方言蜻蛚,楚謂之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蜻蛚,幽州人謂之促織。鷹乃學習腐草化為螢鷹,學習謂攫搏螢,飛蟲,螢火也。 又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薦寢廟,蟬始鳴木,槿榮可以居,髙明可以逺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 増又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冬、夏教以《詩》、《書》。 又曰:「凡樂,春夏學干戈」。 又曰:「春作夏,長仁也」。 又曰:「《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 《左傳》曰:「龍見而雩」。 《國語》曰:「夏日可畏」。 《原夏小正》曰:「四月昴則見昴星名」。 又曰:「五月參見,則蜋蜩鳴蜋蜩者,五彩具。初昏,大火大火,心星。 増孝經說曰:斗指午為夏。 《原孝經緯》,周天七衡六間,曰立夏後十五日斗指已以為小滿。 増《史記》曰:墨者,亦向堯。舜言徳行曰:「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前漢書》曰:「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敷華就實,旣阜既昌」。又曰:「夏則火王,其精在天。溫暖之氣,養生百木」。 又曰:「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 原《續漢書律厯志》曰:日行南陸,謂之夏増。《後漢書》張純奏議曰:《禮》,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陽氣在上,隂氣在下,故正尊卑之義也。原梁元《帝纂要》曰:夏曰朱明氣赤而光明。朱夏炎夏,三夏九夏,天曰昊天言氣浩汗,風曰炎風,節曰炎節,草曰茂。草雜草木曰蔚。林茂林密𣗳茂𣗳。孟夏亦曰維夏首夏,季夏亦曰徂暑徂,往也。言暑始往。 増荘子曰:「井鼃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原文子曰:「政失於夏,熒惑逆行。夏政不失,則降時雨」。 増管子曰:「夏日不煬,非愛火也」。 又曰:「九暑至時雨乃降五榖,百果乃登」。 鄒子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原尸子曰:「夏為樂,南方為夏」。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興,蕃殖充盈,樂之至也。 《淮南子》曰:「孟夏之月,南宮御女赤色,衣赤衣,吹竽笙」。 増又曰: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 《鶡冠子》曰:「斗柄南指,而天下皆夏」。 董子曰:「陽常居大夏,以生育長養為事」。《論衡》曰:「虎出有時,猶龍見有期也。隂物以冬見陽蟲,以夏出出應其氣氣動其𩔖。參昴以冬出心尾,以夏見參。昴則虎星,心尾則龍象。星出而物見,氣至而𩔖動,天地之性也。 崔寔《政論》曰:夏扈趣耘鋤,即竊脂,亦呼播糓。 《三統厯》曰:立夏為四月節。小滿為四月中氣。小滿者,言物長於此,小得盈滿。芒種為五月節。夏至為五月中氣。芒種者,言有芒之糓可稼種也。小暑為六月節,大暑為六月中氣。小暑大暑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半為大。 《西京雜記》曰:陽徳用事,則和氣皆陽,建巳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陽之月。四月陽雖用事,而陽不獨存,此月純陽疑於無隂,故亦謂之「隂月。 《素問》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注: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旣長而王,故云長夏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百糓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 《原楚辭》曰:「滔滔孟夏,草木莽莽」。 又曰:收恢台之盛夏。 増文粹曰:「離位克明,火中宵見,峰雲暮起,景風晨扇。 太原注曰:「萬物豐於熏,夏耗於元冬」。 陸機《纂要》曰:夏𣗳名連隂夏,雨名緜雨。
6
夏二
7
増淮南子》曰:「武王䕃暍人於栁下而天下懷。 《世說》曰:「武王見暍人,王自左擁而右扇之」。 《國語》曰:「魯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甞之寢廟,行諸國人,助宣氣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蓺也。公曰:「吾過矣!里革匡我,是良罟也。 嵇康《髙士傳》曰:被裘公者,吳人,延陵季子出遊中道,見有遺金,顧而謂公曰:「取彼!金公投鎌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之髙而視之,卑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季子大驚,旣謝而問其姓名,曰:「吾子皮相之士,而安與語姓名也」。 原《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繫之,仰天而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増《漢書》曰中尚署五月獻緩帶。 《史記》曰:「漢武帝始幸雍,郊見五帝,以孟夏四月荅禮焉」。 又曰:「漢元帝永初元年四月,日色青白無影,正中時有影無光。是夏寒,至九月日乃有光。 《桓子新論》曰:元帝被病,廣求方士。漢中逸人王仲都者,詔問所能為,對曰:「但能忍寒暑耳」。因為待詔。至夏大暑,日使暴坐,又環以十爐,火不言熱,而身汗不出。 謝承《後漢書》曰:「宋均為九江太守,五日一視事,夏以平旦。 又曰:袁紹在河朔,毎至夏大飲,曰:避一時之暑,故號為河朔飲」。《晉書》曰:「肅慎國一名挹婁」,夏則巢居。 《晉陽秋》曰車𦙍,字武子。家貧,讀書常不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以夜繼日。 《南史》曰:梁何逺為武昌太守,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逺患水熱,每以錢買人井寒水,不受錢者則以水還之,其他事率多此𩔖。 《唐書》曰:髙帝夏宴蒲萄園,賜朱櫻,惟宰相及學士得從行,給翔麟馬,帝賦詩,學士屬和。 《開元遺事》曰:長安富人每至暑伏中,各於林亭內植畫柱,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召長安名姝閒坐,逓請為避暑㑹。 又曰:王元寶,都中巨豪也,家有皮扇,製作甚精寳,每暑月宴賓客,即以此扇置於坐前,使新水灑之,則颯然風生,酒筵之間,客有寒色,遂命撒去,明皇亦曽差中使取看,愛而不授,曰:此龍皮扇子也!」 《杜陽雜編》曰:「李輔國家夏則於堂中設迎涼草,其象𩔖碧而幹,似苦竹葉細如松,雖若乾枯而未嘗彫落,盛暑挂之窓戶間,則涼風自至。 《老學菴筆記》曰:成都之俗,每歲四月十九日,士女泛舟浣花谿之百花潭,府尹亦至,上置酒高㑹,設水戲渡,盡樂而返,相傳唐冀國夫人故事也。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宴於杜子美,草堂、滄浪亭、傾城皆出錦繡夾道,蜀人云:雖戴白之老,未嘗見浣花日雨也」。 北夢𤨏言曰:「蜀孟知祥,其軍戰勝,董璋時軍中暑熱,知祥廵行撫問,三軍忻然如熱而濯。《括地圖云:天毒國最大,暑熱,夏木皆乾,死民善沒水以避日,遇時暑,常入寒泉之下。 《武昌記》曰:「樊山東有小溪,盛夏時凜然,常有寒氣,故謂之寒溪」。
8
夏三
9
原龍見。 鶉棲《左傳》曰:「龍見而雩」。注云:「龍見建巳之月,蒼龍七宿之體,昏見東方。 。張衡應間曰:「溽暑至而鶉火棲,寒冰冱而黿鼉蟄」。。 麥秋 梅雨《禮記》曰:「孟夏麥秋至。詳,夏一 」。周處《風土記》曰:「梅熟時雨,謂之梅雨」。 翔鵙 鳴蟬《禮記》:仲夏之月,鵙始鳴。李顒《羡夏篇》曰:「咧咧林蜩鳴翩翩,鳴鵙翔下詳夏至」。。 榮槿 《秀葽》上詳夏一不毛」,《詩》曰:「四月秀葽」。注:「 榮而實曰秀。葽,草也 草滋 《木蔚》曹植《古樂府豔歌行》曰:「夏節純和天清涼,百草滋植舒蘭芳 。下見傅元述夏賦》」。 素㮏。 朱李左思《蜀都賦》:口朱櫻,春就素㮏,夏成 。魏文帝與呉質書》曰:「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冰」。。 炎風 熾日:陳琳《大暑賦》曰:「土潤溽以敲蒸,時淟涊以混濁,溫風鬰,其彤彤,譬炎火之陶燭。燎曹植《大暑賦》曰:「炎帝掌節祝融,司方》:維扶桑之髙 ,熾九日之重光」。朱輅。 赤旗禮記: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乗,朱輅 ,兵書曰:「夏出兵,赤旗在前,執㦸前行」。象徳。 封功。范子計然曰:「徳取象于春,夏刑取象於秋冬 下,詳夏至。 風觀冰臺。潘岳《關中記》曰:「桂宮一名甘泉,又作迎風,觀寒露臺以避暑。 陸翽《鄴中記》曰:「石季龍于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日,以冰賜大臣。 祭黍 羞桃上詳立夏下詳夏一 均管: 頒冰《禮記》曰:「仲夏之月,命樂師修鞀、鞞鼔,以均琴瑟管簫 」。《周禮》曰:「凌人,掌夏頒冰」。《注》云:「暑氣盛,以冰頒賜」。環爐。 交扇》上詳夏二公。劉義慶《世說》曰:「郗嘉賓三伏之月,詣謝 炎暑熏赫雖復當風,交扇猶霑汗流離」。 嘯風 《漱露》王粲《大暑賦》曰:「仰庭熠而嘯,風風既至。其如湯氣呼吸以祛和,汗雨下而霑裳風」。《王度扇上銘》曰:「朱明赫離光啓窻,来清 服綌潄。雲露體夷神自融」。。 糞田 染綵可以糞田,疇可以美疆,土以月。令命有司,染綵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忒。 供郊廟祭祀之服,以為旗章,以別貴賤等級之度。 濯枝雨。 《飛芒露周處《風土記》曰:「仲夏濯枝盪川」。注云:「此節常有大雨,名濯枝。下見傅元述《夏賦》」。。 黃雀風》 丹魚水周處《風土記》曰:仲夏長風扇暑。《注》云:此節東南常有風,俗名黃雀長風 。下詳夏至。 避暑飲 感涼會,魏文帝《典論》曰:「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于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詳。夏二旬,傅咸《感涼賦序》曰:「盛夏月,困于炎熱,熱甚,不過 日而復自涼,以時之涼命親友曲㑹作賦爾。 蚯蚓出 《鳲鳩鳴》《月令》夏、《淮南子》云:「孟 ,鳲鳩鳴 處南宮。 居正殿《淮南子》云:「孟夏之月,處南宮正」。《尚書考靈曜》云:「季夏可以居 殿」。。 不動衆: 無出兵。《月令》云:季夏不可以起兵動衆。《書考靈曜》云:季夏無出兵。 。 増畏日。 《凱風》上詳夏一,在《張九齡賦》,句芒 辰凱風入《律》 䕃暍 握火》上詳夏二,復呉越,《春秋》越王欲 呉仇,冬則抱冰,夏則握火懸膽于戶,出入嘗之。 清風 烈日上見風家:宋呂正獻公居 ,夏不揮扇,冬不附火,一日盛夏,楊大夫環寳字,器之,將赴官,來辭,楊乃呂氏甥,呂公于西窗下,烈日中,公裳對坐,飲酒三杯,楊汗流浹背,公凝然不動。 陳謨 聮句周禮: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朝諸侯以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 唐文宗夏日與桞公權聮句,文宗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權曰: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蘇東坡謂其有美無箴足之云:「一為君所移,苦樂永相忘願。言均此施清,隂徧四方」。 浮瓜 沈、李詳前素㮏注 調冰 《雪藕》杜甫陪諸公子納涼詩》、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竹寒 《荷淨》杜甫詩:「我有江隂竹,能令朱夏寒,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賜蛇。 伐蛟酉陽雜爼。明皇以申王畏暑賜之,冷蛇白色而不傷人,冷如冰雪,玩之不復有煩熱也。 《呂氏春秋》:季夏之月,令漁師伐蛟升龜」。注云:「蛟能害人難得,故言伐龜神物,可以決吉凶,入宗廟尊之,故曰升也」。。 提壺。 《布糓》《楊萬里詩》:「提壺醒眼看人醉,布榖催人不自耕」。 辟暑犀 《迎涼草》蘇鶚《杜陽雜編》:夏月,唐文宗延學士講《易》,賜辟暑犀 。下詳夏二 澄水帛。 《招涼珠》,《杜陽雜編》:唐同昌公主暑日大㑹,暑氣方盛,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內軒滿座,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九尺,似布而細,明薄可鑒,云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毒暑也。《消廣記》:燕昭王登握日之臺,得神鳥銜洞光之珠以 煩暑,謂之「招涼珠」。結錦棚。 抱鐵柱上詳夏二,而烈士傳:楚王夫人嘗于夏日納涼 ,抱鐵柱,心有所感,遂懷孕,後產一鐡楚王命鏌鎁為䨇劒,一雌一雄 去熱脯。 《消暑珠》,《神異經》云:「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磎,䑕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下,草木根肉,重萬斤,取以作脯食之,去熱 」。《拾遺記》云:黑蚌珠,千年一生,燕昭王嘗懷此珠,當盛暑之月,體自輕涼,號消暑珠」。 陸機思鄉 嵇康好鍛,《語林》:晉陸機在洛,夏月,忽思東頭竹篠飲,語劉寳曰:「吾思鄉轉深矣」。 《晉書》:嵇康性巧而好鍛,宅有一栁𣗳甚茂,乃激水環之,夏月居其下以鍛。 葛洪,入水。 仲都環爐。晉葛洪從祖元學道得仙,自號仙翁。每大醉,夏則入水底,八日方出,以其能閉氣胎息也。按洪字稚川,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夏下詳 二 孫登草裳 羊欣練裙《晉書》:孫登公和,時人于汲縣北山窟中得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髪自覆。呉《宋書》:羊欣父不疑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二,王獻之為 興守,甚愛之。欣嘗于夏月著新練裙,晝寝獻之書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 服六壬符。 運七輪扇上詳熱一輪。《西京雜記》:漢長安巧工丁緩作七輪扇,連續七 大,皆徑丈,夏月使一人運之,滿堂皆寒」。 草木皆乾。 禽鳥不度《括地圖》:天毒國最暑,熱夏則草木皆乾」。 朱提、郡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烏過之,亦不得去。故呉俶賦朱提則飛烏不度」。 遊篽宿園 幸繡嶺宮王莾欲娯樂,元后令四時廵四郊,春幸繭,館祓灞水,夏遊篽宿園,秋歴東館,泛昆明池,冬享飲飛羽殿,校獵上蘭觀,登長平館,而臨涇水多。唐開元中,明皇幸洛,至繡嶺宮時,屬炎暑,上曰:「姚崇 計。令力士探之,回奏曰:崇方紾絺,乗小駟,按轡木隂下」。 馬援征蠻。 楊茂為守,馬援,字文淵,扶風人。征武溪蠻,㑹盛暑,穿岸為屋,以避炎氣單。《漢書》:楊茂,字季實,為東川郡守。冬坐白羊裘,夏則處版榻。 樽前暑盡 屋上泉鳴。《劇談録》:唐李徳裕嘗宴客,時畏景赫曦,咸有鬰蒸之苦,既延入小齋,列坐開尊,煩暑都盡,如渉髙秋,及罷出戶,則熇然焦灼。有好事者求親信問之,荅曰:「此日以金盆貯水,漬白龍皮,置于坐末故也」。白龍皮,新羅國所獻,得之海中。 拂菻國盛暑之節,乃引水潛流上,遍于屋宇,機制巧密,人莫知之,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簷飛溜,懸波如瀑布。 冰蠶絲裀。 紫龍䫇拂。《樂府雜録》:康老子本長安富家子,生計蕩盡,遇老嫗,持舊錦褥貨鬻,乃以半千獲之。尋有波斯人見之,乃曰:「此是冰蠶丝所織。暑月置于座,滿室清涼,即酬千萬。 《杜陽雜編》:元載有紫龍䫇拂,色如爛椹,刻水晶為柄,置于堂中,夜則蚊蚋不敢入,拂之有聲,雞犬無不驚逸。 楊妃却暑 國忠鏤冰楊妃外傳云:「明皇夏月授楊妃卻暑犀如意取」。又曰:「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 堅冰,令工人鏤為鳯獸之形,或飾以金環綵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恵。 四月,原祭雨師。 祈糓實 日當昴位。 斗建巳初《月令》天子飲酎 后妃獻繭重釀之酒,服給郊廟之。 増梅熟。 《竹涼》杜甫詩: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涼庾子山詩》,衫含焦葉,氣扇動竹花」。 圓荷。 細麥杜甫詩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栁老 《梅酸》李炳詩栁老拋緜後,梅酸入骨時」 竹粉。 《蒲刀李白詩:「竹粉千腰,白水施肩吾詩,蒲蓄青刀,插 湄」 松花 麥穗黃庭堅詩「烏棲松隕花餅」,徐師川詩「四月麥穂如馬尾,湯 在眼如可喜」。 五月 原月次居離。 斗維建、午。 百藥可蓄。 衆果具繁。上《月令》下文選 増風簾。 露井》黃孝先詩《風簾燕引五六子,露井榴,開三四花 落梅風。 隔轍雨,《風俗通》云:五月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 五月,雨為隔轍,雨即分龍雨。 變雀魚 《媚蝶草》《藻林》云:五月海魚變黃雀栁草木狀云:鶴草蔓生,其花鞠塵,色淺,紫蒂葉如 而短,夏中開花,形如飛,鶴觜翅尾足,無所不備。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蟲老脫為蝶,亦黃色,女子藏之,謂之媚蝶能致夫憐愛」。六月。 原暑變溫風 螢飛腐草,小暑溫風,至六月節也。 下月令。増冰山。 雪檻《月令廣義》云:「楊國忠奢侈其子弟,六月鑿冰為山圍筵席,客有寒而挾纊者,雪檻」一作雪巘,即冰山取象別名,所以列檻,䦨如雪然。 雪山 《冰井》《五岳遊》云:「峨睂西望西域雪,山夜白瓚岏此浩。刼積雪不消,六月乃益明。數千里,僅咫尺間 」。《一統志》:冰井臺在臨漳縣治西南,曹操建。 羊酪 虎湯《叩頭録》云:「房壽六月調羊酪,造金風酢 」。《家塾事親書》云:「西瓜性溫熟,可食觧暑,名白虎湯」。。 狐几 鶴觴《雲仙散録》云:房壽六月,召客●狐,文几。《 。《酒譜》云:江東人劉白墮善釀,六月,以罌盛酒于日中經旬,味不變而愈香美,使人久醉,朝士千里相餽,號「白鶴觴」,一名「騎驢酒」。漂麥。 獻瓜泰初元年六月,宏州張珪憩石山,有神曰「律呂律呂,敕汝二十日行硬雨。語畢,騰空而去。珪遍語鄰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至。是日,為雨所漂。 通紀》云:洪武五年六月,句容縣民嘉瓜二同蔕而生禮部尚書陶凱,奏禎祥實由聖徳。帝曰:「草木之祥,生於其土,土人應之,於朕何與!」時和歲豐,乃王者之祥也」。
10
夏四
11
原蟲羽象物從風。鼓,翼飛鳥之屬音徵夏氣和則徴聲調。 祀竈陽氣盛熱,祀之于竈,從熱𩔖也。並《月令》執衡魏相曰:「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 南訛訛,化也。南方化育之南交春與夏交之際 昊天夏曰昊天暑節》亦曰炎節 隆熾《射雉賦》云:「時暑忽隆熾」。恢台《楚辭》 居明堂《月令》居正廟《皇覽逸禮》曰:「仲夏則居明堂正廟」。,挺重囚《月令》云:「季夏,挺重囚,益其食」。,赦罪人《尚書大傳》云:「季夏可以大赦罪人」。。 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繫崇寛。 修鞀鞞 飭鐘磬《月令》云:「命樂師修鞀鞞,執干、戚、戈、羽調,竽笙竾簧,飭鐘、磬、柷、敔」。。 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 紾絺綌當暑為旗章。别貴賤等級之度。 孟夏樹桃淮南子 六月,徂暑。 九暑乃至,管子曰:南方曰日,其時曰夏,其氣曰陽陽。至火與氣,九暑乃至,時雨乃降,五糓乃登,其徳施舍,謂之日徳。 夏日成養《神農書》 景風扇物魏文帝與呉季重書云:「方今𬎼賓紀時,景風扇物。天氣和暖,衆果具繁。時駕而遊,北遵河曲」。 樹木方盛《月令》云:「季夏之月,樹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也」。,草木昌繁徐幹詩云:「陶陶朱夏徳,草木昌且繁」。,草木莽莽《楚辭》,草木萋萋杜預《七規》云:「仲夏草木萋萋」。 食李梅杏《周書》云「夏食鬰,李梅杏」。 性禮事視 味苦臭焦火之臭味 食菽與雞。菽實孚甲,堅合屬水雞,木畜時熱食之,亦以安性。 器髙以麤象物長盛 風曰炎風。 景曰「畏景」。 青春變節 赤帝司權火帝為赤帝也,時當苦焦其味苦,其臭焦。 火流永日日永星火雲吐竒峰夏雲多竒峰溫風炎氣《文選:朱夏振炎氣溽暑扇温風爍石流金莊子 狼山毒草《山海經》云:狼山多毒,草盛夏鳥,過之不能去。《銀塘芳荷見李徳林《夏日詩》。 《焦泉之曲》蘧瑗云:「春有去雁》之歌,夏有焦泉之曲云云。《榮木》之詩陶潛《榮木詩序》云:「日月推遷,已復有夏也」。 凱風扇物 赫日流輝 萬木皆滋。 百草悉茂《文選》靡木不滋,無草不茂。 靜處朝諸侯管子云:「春盡而夏始,天子服黃而靜處,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發號出令」。。坐閣作名倡魏文帝詩云:「夏日曽避暑,坐閣作名倡」。。 百官靜事,毋刑。 樂師習合禮樂並《月令》。 初莖蔚其,曜新陳柯,摵以改舊。潘岳《射雉賦》云:「于是青陽告謝,朱明肇授。靡木不滋,無草不茂。初莖蔚其曜,新陳柯,摵以改舊」。 毋舉事以搖養氣《月令》云:「季夏毋舉大事,以搖養氣,注大事,興徭役以有為」。,毋發令以妨農事又云:「季夏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也」。注曰:「發令而待,謂出徭役之令,以豫驚民也。民驚則心動,是害土神之氣。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于稼穡」。。 涼君子而清王侯《壽陽記》曰:「義樓,夏顯中以涼君子,上以清王侯」。。 増扇枕黄香年七歲事。親孝,夏月扇枕,冬月溫衾 《夏造冰》列老成子,學幻于尹文,先生能于夏月造冰 賜湯餅何晏美容》,魏文帝疑其傅粉,夏月賜熱湯餅拭汗而容愈潔 夏雨雨人管子,見《春令》冰雪金價《止戈集: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白少傅詩「名動于閭閻,毎須冰雪論筐,不復償價,日日如是」。 幸九成宫唐大宗幸九成宮,避暑。 延英殿對:《唐書》:文宗每延英殿對宰相,率漏下十一刻,嘗盛夏,汗浹衣,李綘欲趨出,帝曰:「與卿論天下事」,乃真樂也」。 羲皇上人陶淵明,夏日髙臥北窗下,自號羲皇上人 樹隂讀書,魏伯起夏月移版,牀隨逐𣗳,隂諷讀累年,牀為之銳。 右軍書扇王羲之見老母持六角扇賣,因書其扇各五字,姥有慍色,因諭曰:「但云王右軍書,以求百金」。姥從之,人競買。 《延涼室夢》《拾遺記》:「漢武帝息于延涼室,夢李夫人授帝蘅蕪香。帝起而香,氣著衣枕,歴月不歇。帝乃改延涼室為遺芬夢室」。 昭陽紫綃。呉志:孫權,趙夫人,善畫,巧妙,無雙權。居昭陽宮倦暑,乃展紫綃之帷,夫人曰:「此不足貴妾,欲窮思慮,能使下綃帷而清風自入視外無有蔽礙列侍,飄然自涼,若御風行」。 汗淋學士。《東軒雜記》:學士王平甫,盛夏,流汗浹衣。劉貢父曰:眞汗,淋學士也。 鴈臣避熱。伽藍記:元魏時,北邊酋長遣子入侍,嘗秋來春,去以避中國之熱,時人謂之「鴈臣」。 四月 《原維夏》四月維夏首夏謝《詩》首夏猶清和驅獸無害五糓登麥天子乃以彘嘗麥 行爵出祿必當其位,繼長増髙無有壊墮 無大田,獵驅,獸類也,恐傷生𩔖。 無發大衆為妨蠶農 杓指,東南。 正陽之月正陽月,慝未作慝,謂隂氣也盛暑之時亦曰炎暑 畏日揚輝。 火雲戒節 禱祀山川古卿士有益于人者,以祈糓實。贊拔傑俊選賢良,舉長大 増,楓蟲。月令通攷:橫州出楓,始生,有食葉,蟲似蠶而赤黒,四月熟如蠶,將絲,州人取其絲,光明如琴絃。海濵,蜑人鬻作釣緡。 指星麥《拾遺記》:「外國有指星、麥。四月,火星出麥熟而穫之,蘖用水漬,三夕而萌芽,平日雞鳴而用之,俗呼為雞鳴麥,以之釀酒。醇美久含,令人齒動,大醉則肝腸消爛,俗謂消腸酒」。。 鵲翅扇》《事物紀》原。王嘉《拾遺記》,「周昭王時,修塗國獻丹鵲一,雌一雄,孟夏取鵲翅以為扇,一名條融,一名不影。此疑羽扇之始也。 慈竹筍。《通攷》:四月生,江南人以灰煑食之,其竹內實節疎,性弱可代,藤形緊細。 《遊船戲》《占城國》,四月有遊船之戲。 櫻筍廚。嵗時記:四月十五日,自堂廚至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 傍林鮮《月令通攷》:夏初林筍,盛時,掃葉就竹,邉煨熟,其味甚鮮,名傍林鮮。 髙鳳暴麥,後漢記:髙鳯好讀書,夏月暴麥,令鳯持竿䕶雞時而大至。鳯讀書,不覺漂麥」。 五月 原鵙鳥鳴。芒種曰螗。蜋生,五月節也。後五日鵙始鳴,後五日反舌,無聲。 關市無索。 遊牝別羣縶騰駒班馬政》 火雲方熾。 畏景尤長。 無用火南方。害微隂也。 無艾藍以染為傷長氣 用剛日祭先牧祭于大澤,用剛日,祭先牧,習盛樂,大雩帝鞀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 長日助威稜之勢。 熏風同長育之恩,増黴雨,古雋略:「黃梅雨「梅」當作「黴」,因雨當梅熟之時,遂訛為梅雨」。《埤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柱礎皆汗,蒸鬰成雨,謂之梅雨也。 海牛,《齊地記》:東萊牛島上,嘗以五月海牛產乳,其形似牛而無角,虎聲牙爪,如虎腳,似鼉,尾似鮎,其皮甚軟,可供百用。牛見人,奔入水,以杖擊鼻則得之佛水說選:真臘國五月迎佛水聚,一國逺近之佛皆送水,與國主洗身陸地行舟,國主登樓以觀麥黃水黃河,五月水名。 桐花雨五月,雨 《五時圖》《初學記》:北朝婦人,五月進五時圖,五時花施帳之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皆結為人象,帶之 《落梅花》李詩注「江城五月落」梅花吹笛,曲名也 五月,渡瀘。出師表,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 《洛水寶圖》唐垂拱四年五月庚申,得寶圖于洛水。 六月 原殺草。 行木並《月令》 暑變溫風小暑,溫風至六月節也 螢飛腐草《月令》大雨時行月令溫風已至季夏之日 土潤溽暑 節近早秋 無興土功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主,云土將用事,欲靜也,可資農事」。 畏日更延於黃道。 秋陽益熾於炎光皜皜乎秋陽以暴之 新律將加於煩暑。 下伏式啓於炎陽。簡文帝苦熱詩》云:六龍駕罘罳,三伏啓炎陽。 増三時雨》即甘澤雨 夏金鈴菊譜:夏金鈴,開以六月深,黃千葉,與萬鈴相𩔖,而花頭瘦小,佛頂菊。《史正志菊譜》:五、六月開,菊花,色微紅」。 《蓮花酒》《叩頭録》,房壽六月擣蓮花,製《碧芳酒》,涼物也 槐,黃舉子《南部新書》:長安舉子落第者,六月後不出,謂之「過夏。多借清淨,廟院作文章曰《夏課時語》曰:「槐花黃,舉子忙」。。 祀封放牓《通攷》:眞宗東封六月,放梁固以下進士及第,祀后土于汾隂,放張師徳以下進士及第,固父狀元顥、師徳父狀元華,魏野詩曰:「封禪汾隂連歲榜,狀元俱是狀元兒」。
12
夏五
13
原詩晉郭璞詩曰:「羲和騁丹衢,朱明赫其猛。融風拂晨宵,陽精一何冏。閒宇靜無娯,端坐愁日永」。 晉李顒詩曰:「炎光燦南溟,溽暑融三夏。黮䨴重雲䕃,砰稜震靁吒。宋顔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詩曰:炎天方埃鬰,暑晏闋塵紛獨靜闕隅坐臨堂,對星分側聽風薄木,遥睇月開雲夜蟬,當夏急隂蟲先秋。聞歲候初過半,荃蕙豈久芬。 齊謝朓《出下館詩》曰:「麥候始,清和,涼雨銷炎燠,紅蓮搖弱,荇丹藤繞,新竹物色,盈懷抱方,駕娯耳目。 梁蕭子範《夏夜獨坐》詩曰:「節序值徂炎,茲宵在三伏。馮軒佇涼氣,中筵倦煩燠。寂寞對空窗,清疎臨夜竹。蟲音亂階草,螢光繞庭木。簾月度斜暉,風光起餘馥。一傷年志罷,長嗟逝波速」。 梁徐怦夏詩》曰:「炎光歇中宇,清氣入房櫳。晚荷猶卷緑,疎蓮久落紅。 梁徐摛《晚夏詩》曰:「夏景厭房櫳,促席翫花叢,荷隂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尊獨未空」。 周庾信《夏日應令詩》曰:「朱簾卷麗日,翠幕蔽重陽,五月炎氣蒸,三時刻漏長麥隨風裏熟,梅逐雨中黃,開冰帶井水,和粉雜生香,衫含蕉葉氣。扇動竹花涼,早菱生軟角,初蓮開細房,願陪仙鶴舉,洛浦聽笙簧。 《隋李德林夏日詩》曰:「夏景多煩蒸,山水暫追涼。桐枝覆玉檻,荷葉滿銀塘。輕扇搖明月,珍簟拂流黃壺盛仙客酒,缾貯帝臺漿。才人下銅雀,侍妓出明光。歌聲越齊市,舞曲冠平陽。微風動羅帶,薄汗染紅妆。共欣陪宴賞,千秋樂未央。 隋薛道衡《梅夏應敎詩》曰:「長廊連紫殿,細雨應黄梅,浮雲半空上,清吹隔池來,集鳯桐花散,騰龜蓮葉開,幸逢為善樂,頻降濟時才。 又夏晚詩》曰:「流火稍西傾,夕影遍層城,髙天澄逺色,秋氣入蟬聲」。 唐楊師道《和夏日晚景應詔詩》曰:「輦路夾垂楊,離宮通建章。日落橫峰影,雲歸起夕涼。雕軒動流,吹羽蓋息廻塘薙草生還緑,殘花疎尚香。青嵒𩔖姑射,碧澗似汾陽。幸屬無為日,歡娯方未央。 増宋之》《問夏日仙萼亭應制詩》曰:「髙嶺逼星河,乗輿此日過,野含時雨潤,山襍夏雲多,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宋歐陽修夏熱詩》曰:「陽暉爍四野,萬里纖雲收,羲和困路逺,正午當空留,枝條不動影,草木皆含愁,深林虎不嘯,臥喘如呉牛,蜩蟬一何㣲,嗟爾徒啾啾,楊萬里夏夜追涼」。詩曰: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𣗳密蟲鳴處,時有㣲涼不是風」。 張耒《夏日詩》曰:「長夏邨墟風日清,簷牙喜鵲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午,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疎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拚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又曰:「黃簾翠幙斷飛蠅,午影當軒睡未興」。「枕穩海魚鐫紫石,扇涼山雪畫青繒,廊隂日轉雕闌𣗳,坐冷風生玉盌冰。滿案詩書塵蠹甚,故應疎嬾過炎蒸」。 元周伯琦夏日閣中入直詩曰:「冰盤堆果進,流霞中秘繙,餘夕景斜畫,舫徑隨圜殿。過鳳麟洲上,數荷花。 又曰:「流觴小殿曲闌縈波影簾櫳浸繡楹。靜晝敲棊中貴語,君王避暑在開平。 明劉基《夏日雜興》詩曰:「曽樓迢逓俯清郊,天際羣山檻外交,日暖水禽鳴哺子風輕沙燕語尋巢。緑荷雨洗藏龜葉翠竹煙寒集,鳳梢可歎仲宣歸。未得苦吟終日倚衡茅。 又曰:「菱葉荷花漸滿池,紅榴緑篠正相宜。天邊日出園葵覺,地底雲生柱礎知。長夏未應炎暑過,薄寒恰似晚秋時。朝來苦怪䨇青鬢,輒向風前學素絲金。幼孜夏日喜雨寫懷二首詩曰:「粉署依丹禁城虛,爽氣多好風。天上至涼雨晚來,過翠島。浮香霧瑶池澹緑波九重。閒視草,時復幸鸞坡。 又詩曰:「夏過日初,長連朝雨。送涼卷簾,書帙靜,開户燕泥香賜果來東閣,分冰近御牀。小臣叨侍從,屢得被恩光」。 王鏊《夏日應制詩》曰:「水晶宮殿晝沈沈,別院春歸碧𣗳深,南陸迎長欽馭日,東臯旱久望為霖。厯中星火修堯令,弦上熏風識舜心。㡬務了。時多暇日試,開黃卷一披尋。
14
原賦《後漢繁欽暑賦》曰:「暑景方往,時維六月,林鍾記度,祝融司節,大火颺光,炎風酷烈沈陽騰射,滯暑散越區㝢。鬱煙物,焦人渴煌煌。野火燌,薄中原。翕翕盛熱,蒸我層軒。溫風淟涊,動靜増煩。 晉傅𤣥《述夏賦》曰:「四月維夏,運臻正陽。和氣穆而扇物,麥含露而飛芒。清徴泛於琴瑟,朱鳥感於炎荒。鹿解角於中野,草木蔚其條長。李顒《悲四時賦》曰:悲炎節之赫羲,覽祝融之御轡,遊井耀兮南離,晞辰凱之長吹,䕃緑栁之揚枝,雲鬱律以泉涌,雨淋灕而方簁。奮駭霆之奔礚,舒驚電之橫摛。 夏侯湛大暑賦》曰:「惟青春之謝兮,接朱明之季月,何太陽之赫曦,乃鬱陶以興熱」。於是大呂統律,祝融紀節,蒸澤外熙,太隂內閉,若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㣲風。 梁江淹《四時賦》曰:「炎雲峰起,芳𣗳未移。臯蘭生坂,朱荷出池。憶上國之綺樹,想金陵之蕙枝」。 隋盧思道《納涼賦》曰:「祝融司方,朱明屆宇,氣乃初伏,節維徂暑。積歊蒸於簾櫳,流煩溽於園籞。陽氣淟其長扇,火雲赫而四舉。爾乃警六御,按三條,擊鼉鼓,吹鳳簫。雲車錯轂,麟馬齊鑣。入雲宮之●嵼,登仙觀之岹嶢。引雄風於洞穴,承清露於丹霄。動颼飀於翠帳,散霏㣲於綺寮。増唐許敬宗《麥秋應制賦》曰:「臣聞五土異宜,四氣分序。考宿麥於生𩔖,起嚴秋於溽暑。扇漸秀於梅風,潤岐苖於糓雨。於時揚翹總暢,隂呂潛生。當隆曦之首節,韞秋令之初萌。襍芸黃於緑野,叅肅殺於朱明。始自天而下降,終因地而斯成。疇中氣爽,壟際風清,引神飇於綺殿,指明月於紈扇。砌積玉兮凝冰庭,飛花兮似霰。矯㣲陽於修景,溽寒露於方甸。棟刻桂兮含英,井雕蓮兮發絢。雲標峰而勢詭,氣登商而節變。若乃葉幄垂秀,條帷汎光,鶯傳枝而嬝娜,蠭散橤而芬芳。對銀縚而偶穟,並金縷而分芒。如炎炎之鑠石,若懔懔之懷霜。資髙明以納豫,順中和以自芳。非甘泉而滌景,異寒氣而浮涼。却冰紈於寶笥,屏珍簟於披香。命載筆於蓬渚,贊天文於栢梁。幸千齡兮此遇,奉萬壽兮稱觴。
15
立夏一。
16
原《禮記》曰:「立夏日螻蟈鳴」。 又曰:太史以先立夏三日謁於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齋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迎夏於南郊,還乃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恱。 《周禮》曰:以赤璋禮南方」。注曰:「禮南方以立夏為赤精之帝,故赤璋以象夏物之明逹」。。 《三禮義宗》曰:「四月立夏為節,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 皇覽逸禮曰:「夏則衣赤衣,佩赤玉,乗赤輅,駕赤騮,載赤旗以迎夏於南郊。其祭先黍與雞,居明堂、正廟,啓南戶」。 《周書時訓》曰:「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淫漫,是為隂慝」。 《易通卦驗》曰:「立夏清,明風至,暑鵲鳴,博穀飛電,見龍升天龍心,星名。 又曰:「立夏初,陰雲出觜如赤珠」。 《左傳》曰:丹,鳥氏,司閉者也丹鳥,鷩雉也。以立夏來立冬去」。 《孝經緯》曰:「穀雨後十五日斗指辰,東南維為立夏」。 《五經通義》曰:「立夏清,明風至出幣帛,禮諸侯。 《續漢禮儀志》曰:「立夏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官皆衣赤衣,迎夏於南郊」。 又《律厯志曰:立夏之日晷,長四尺二寸八分。 《淮南子》曰:「春分加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濟,止也,音夾鍾。 増又曰: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執繩而治四方,其神為鎭星,其獸黃龍,其音宫,其日戊巳。 又曰:「夏行春令則多風。 又曰:孟夏招摇,指已盛,徳在火。 又曰:「景風至,則施爵位賞有功。 又曰:「夏治以衡衡者,所以平萬物也。衡之為度也,緩而不後,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匝而不責,常平民祿以繼不足,養長化育萬物,蓄昌以成五谷,以實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明,理也。 又曰:「貧人則夏被褐帶索含菽,飲水止暑熱」。 原行軍月令》曰:「立夏日,得金五榖不成,夏旱多風得木,夏寒,草生得火,多妖言,兵戈起,得土逺臣。朝國無政,令得水上,下相和順,天下安寧」。 増劉安時則訓曰:「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歲於南郊,還,乃賞賜,封諸侯,修禮樂,饗左右,命太尉贊傑俊,選賢良,舉孝悌,行爵出祿,佐天長養,繼修増髙,無有隳壞,毋興土功,毋伐大樹,令野虞,行田園,勸農事,驅獸畜,勿令害糓,天子以彘嘗麥,先薦寝廟聚畜、百藥靡草,死麥秋至,決小罪,斷薄刑。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榖不滋,四鄰入保,行冬令則草木早枯,後乃大水,敗壞城郭,行春令則螽蝗為敗,暴風來格,秀草不實,立夏二。
17
《原抱朴子》曰:或問不熱之道,荅曰:「以立夏之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服𤣥冰之丸,或服飛霜之散,暑不能侵也。幼伯子王仲都,衣以重裘,暴以夏日,周以十爐,身不流汗,蓋用此方。 増登眞隱訣曰:「立夏之日,日中五帝,會諸仙人於紫微宮,見四真人論求道之人罪」。
18
立夏三。
19
増槐夏 《麥天》古《詩》,麥天晨氣潤槐,夏午陰清 疊雲 《長風》韋應物詩,長風始飄閣疊雲纔吐嶺 電見 龍升俱詳立夏一 正陽 《首夏》傅𤣥《述夏賦》云:「運臻正陽清」,謝靈運《詩》云:「首夏猶 和」。。 暑鵲鳴 博穀飛俱詳立夏一。棟木華 麥秋至《淮南子》曰:「棟木華而石首,至秋風起而鱖魚肥 」。《禮記》云:「孟夏,麥秋至」。立夏四。
20
増迎南郊。 禮南方 晷:四尺。 漏五刻。俱詳立夏一 惠賢良 救飢渇。 舉力農。 振貧窮 惠孤寡月令》,出淮南子立夏五。
21
原詩梁簡文帝《和湘東王首夏》詩曰:「泠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竹木俱蔥翠花蝶,兩飛翔燕泥銜復落鶗吟歛更揚臥,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欲待華池上,明月出清光」。 隋魏彥琛《初夏應詔詩》曰:「雖度芳春節,物色尚餘華,出簾飛小,燕映户落殘花。舞衫飄細縠,歌扇掩輕紗。蘭房本宜夜,不畏日光斜」。 唐太宗初,夏詩曰:「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陰陽深淺葉曉夕重輕煙哢鶯猶響殿,橫絲正網天,珮髙蘭影接綬細草。文連碧鱗,驚棹側𤣥。燕舞檐前何必汾,陽處始復有山泉」。 賦《得夏首啓節》詩曰: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黃鶯朝弄變,翠林花落餘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増劉禹錫初夏曲》曰:銅壺方促夏,斗柄暫南囘,稍嫌單袷重,初憐北戶開。西園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又曰:「時節遇繁華,陰陰千萬家,巢禽命子戲,園果墜枝斜」,「寂寞孤飛蝶,窺叢覓晚花」。又曰緑水風,初暖青林露。未晞麥隴雉,朝雊桑野人暮歸。百舌悲花盡,能無來去飛」。 許渾閒居孟夏即事詩曰:緑樹蔭青苔,柴門臨水開簟涼初熟麥枕膩,乍經梅魚躍。海風起,鼉鳴江雨來,佳人竟何處!日夕上樓臺,張聿賦得首夏猶清和詩曰早夏宜春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將御節炎帝啓朱明日送殘花晚,風過御苑清,郊原浮麥氣,池沼發荷英樹影臨山動禽飛入漢輕幸逢堯禹,化全勝谷中情。 宋徐璣《初夏遊謝公巖詩》曰:「欲取紗衣換天,晴起細風清陰花落,後長日鳥啼中水,國乗舟樂巖扉有徑,通州人多到此,猶自憶䫇公」。 范成《大初夏詩》曰:「清晨出郭更登臺,不見餘春只麽囘,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猶來」。 又詩曰:「一簾芳𣗳緑,蔥蔥蝴蝶飛來覓綺叢雪白荼䕷紅寶相尚攜春色見熏風」。 《金張檝初夏詩》曰:「小園緑筍間,朱櫻㸃綴年,華似有情露,浥葛巾,晨氣潤風隨竹簟,晚涼生閒窺黠鼠,潛身處靜厭飛蚉,繞鬢聲安得冷泉,幽石畔觧衣盤礴𣗳陰清。 元袁易《首夏邨居雜興詩》曰:「穿徑幽篁破嫩苔,繞池漲緑潑新醅,黧黃捎蝶驚還起,翠碧窺魚去復來」。 《明顧清首夏即事》詩曰:金獸香殘晝漏稀,嫩槐庭院午風㣲,蜜房分子蠭初靜,書閣垂簾燕自飛。小碾試茶催瀹鼎,輕刀裁葛已成衣,故園遥憶三江外,梅豆青青筍過扉。 髙啓《初夏江邨》詩曰:「輕衣軟履歩江沙,樹暗前邨定㡬家,水滿乳鳬飜,藕葉風疎飛燕拂桐花,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最是黄梅時節近,雨餘歸路有鳴蛙」。 《楊基立夏詩》曰:「漸老緑陰天無家,怯杜鵑東風有今夜芳草。又明年蠶熟新絲後,茶香煑酒前都將南浦恨聊寄北窗眠。 《莫如忠初夏曉起詩》曰:「也知無客到亦復,啓晨扉刺水新秧,長從人乳燕飛書,聲隔篁竹荷氣透,絺衣百畝欣常稔,無嗟生事㣲。 文徴《明新夏》詩曰:「暖風庭院草生香,晴日簾櫳燕子忙,白髮不嫌春事去,緑陰自喜夏堂涼,閒心對酒從時換,老倦抛書覺晝長,客有相過同一笑,竹爐吹火試旗槍,夏至一
22
《原尚書》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曰:「永,長也,謂夏至之日也。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也」。。 《禮記》曰:夏至日,祀皇地祗於方丘、嶽、瀆等神從祀焉」。 《周禮》曰:夏至日影,尺有五寸鄭注云:「土,圭之長也,尺有五寸,夏至立八尺,表其影適,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為然」。。 又曰:「絲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至日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又曰:宗伯以夏至致地祗、物●音魅,以禬,國之凶荒,民之喪亂。 又曰: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至令刋陽木而火之。 又曰:薙氏掌殺草,夏至日而夷之。 増又曰:夏至,日在東井北,近極,故景尺有五寸。 原《大戴禮》曰:「夏至祭崐崘之神於澤之中,配於后土」。 《三禮義宗》曰:「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増又曰:日夏至,禁舉大火,鼓鑄、銷冶皆止。 原《易通卦驗》曰:「夏至景風至。蟬始鳴,螗蜋生。鹿角解,木槿榮」。 又曰:夏至小暑,蝦蟆無聲。 又曰:「鹿者,獸中陰也。貴臣之象,應隂觧角,夏至太,陽始屈,陰氣始升,陰陽相向,君臣之象也。失節不觧,臣不承君,貴臣作姦」。 又曰:「夏至少隂雲出,如水波増」。又曰:「夏至之日,清明風至」。 《易稽覽圖》曰:夏至後三十日極溫。 原周書時訓》曰:「夏至,溫風不至,國無緩政。一作「寛敎」。 増,《左傳》曰:「少昊氏以鳥名。官伯,趙氏司至者也。伯,趙伯勞也」。以夏至則鳴,冬至則止。 原《春秋考異郵》曰:「夏至,井水躍」。 《春秋感精符》曰:「夏至,成地理。 《孝經緯》曰:「芒種後十五日,斗指午為夏至」。 又曰:「夏至,景風至,辨大將封有功。 増又曰:「日周天有七衡,夏至日在內衡」。 《史記》曰:先至三日,垂土炭於衡兩端,輕重適均,夏至日隂氣至則土重。 原《漢書》魏相奏曰:「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又《律厯志》曰:日道斂北,去極彌近,其景彌短,近短乃極,夏乃至焉」。 又禮儀志曰:夏至日,浚井改水可去,溫病増。《漢書曰:日行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夏至至於東井,北近極,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尺五寸八分」。又曰:中尚署,夏至獻雷車。 原《續漢書魯㳟疏》曰: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㣲隂也,行者尚止之,況於逮召考掠奪其時? 又曰:「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隂氣萌作,恐物不懋。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蟲鍾以桃印,書文以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 管子曰:「夏至而麥熟,天子祀太宗」。其盛以麥榖之始也。 《淮南子》曰:夏至則斗南中繩,陽氣極,隂氣萌,故曰夏至為刑夏至日一隂生。 又曰:夏至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火正,火王也,故水滲漏。一說,水星正,中地漏濕也。。八尺之表,景修尺五寸,景修則隂氣,勝短則陽氣勝,隂氣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又曰:夏至而流黃,澤石精氣,硫黃,土之精也,隂氣作於下,故流澤而出也。石精,五色之精也。蚉虻不食駒犢,●鳥不搏黄口,五月㣲隂在下,未成,駒犢黃口肌血脆弱未成,故蚉虻鷙鳥應,隂不食,不搏也。 増又曰:「隂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濕」。 又曰:「毛羽者,飛行之𩔖也,故屬於陽,故曰夏至日鹿角觧。 又曰,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庚背陽之微,則夏節盡。 原范子曰:「夏至三光盛」。 增抱朴子曰:見潮來去,或有早晚,輒言有參差,非也。水從天邊來,一月之中,再東再西,故潮再大再小也。夏至天髙,故夏潮大也」。 原白虎通》曰:「夏至隂,始起反大熱,何也?陽氣推而上,故大熱。 髙誘《禮記注》曰:鵙,伯勞也,伯勞夏至後應,隂而殺蛇,乃磔之,棘上而始鳴也。 《風土記》曰:「夏至之日雨,名曰黃梅雨」。 《増風土記注曰:「夏至霖霪至前為黃梅,先時為迎梅,雨及時為梅雨,後時為送梅雨原」。《風俗通》曰:「夏至著五綵辟兵,題曰游光游」,光厲鬼也。知其名者無溫疾。 酈道元《水經注》曰:「丹水出丹魚,先夏至,前十夜伺之,魚浮水,赤色,上照如火光」。 荆楚歲時紀》曰:「夏至,取菊為灰,以止小麥蠹。按干寶變化論》,乃云稻為],麥為蛺蝶」。其驗乎? 羅浮山疏曰:「荔枝以春青,夏至日始赤,六七日便可食」。 占氣曰:「夏至之日,離卦用事,日中時,南方有赤雲如馬者,離氣至也,宜黍増」。又曰:「離氣不至,日月無光,五糓不成,人病目疾。冬中無冰,應在十一月內」。 原又曰:夏至之日,風從離來為順,其年大熟。 増又曰:夏至前一日,夏至後十日、十六日為窮日。 《原月令占候圖》曰:朔日至六日,夏至五糓熟,二十二、二十四日夏至,五糓不熟,晦日夏至,五糓貴。 《天文録》曰:大暑在夏至後,二氣積暑而未歇也。増《古今厯術》曰:「夏至之日,晝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雜說》曰:百舌鳥,一名反舌,春則囀,夏至則止。惟食蚯蚓。正月以後凍開,則來蚯蚓出故也。十月以後,則藏蚯蚓蟄故也。物之相感,不知所由。 酉陽雜爼曰:「貓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
23
夏至二
24
増,《左傳》曰:「昭公二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于梓愼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灾,陽不克也,故常為水」。 原《宋書》曰:「元嘉元年,斷夏至五絲縷之屬」。 増隋書》曰:隋因周制制,始每歲夏至日祭皇地祗於北郊,以太祖、武元配,其九州山川皆從祀。 原抱朴子》曰:魏武收左元放桎梏之而自觧,或曰:用夏至日霹靂㰇也。㰇,音杉。 又曰:「予祖彬為汲令,以夏至日請主簿。杜寧飲酒,壁懸赤弩,照於杯中,形如蛇詳蛇。 《輿地志》曰:「郭宏常以夏至日射魚供母,將餌,聞笳角聲,魚躍而去。 増一品集曰:唐學士夏至,日頒冰及酒,以酒和冰而飲,禁中有冰醪酒坊。 《玉海》曰:「宋郎中崔遵度著琴之音,配節候,為秋分之音。愚謂天地自然之節,豈止秋分?此夏至之音也」。
25
夏至三。
26
原影長 宵短尺有五寸之中。《禮》云:「夏至日在東井, 至乃宵短」。。 不賀。 受餉。冬至,陽事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隂事起,君道衰,故不賀。 齊春秋曰:「何敬叔為長城令,清亷夏節忽牓門受餉,得米二千八百斗,代貧人輸租稅。 増書雲物。 獻雷車分至啓閉必書雲物夏下詳 至一 食麥糉。 服松脂《一統賦注》云:「夏至俗食麥糉 千金」。《要方》云:「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無食他物,飲水自恣,令人不飢,長服可以終身」。 頒冰酒 《進粉囊上詳夏至二扇」酉陽雜爼》云:「北齊婦人夏至日進 及粉脂囊,各有詩詞」 著五綵。 陳八音上詳夏至四殿,《漢書》云:「天子嘗以至日御 」,前陳八音」。
27
夏至四。
28
原日長至,《禮記》云:仲夏之月,日長至,隂陽爭孔。《疏》曰:謂此月之時,日長之至極。太史漏刻,夏至晝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長至也。物茂盛,《春秋繁露》云:「夏至之後,萬物茂盛。 身欲寧 志欲靜,蔡邕《獨斷》云:夏至隂風始起,鹿角觧,故寢兵鼓身欲,寧志欲靜,不聽事,送迎五日」。赤氣出離《易通卦驗》云:「離,南方也。夏至日中,赤氣出直離,此正氣也。氣出右,萬物半死,氣出左,赤地千里」。。 隂動於下,五經通義》云:夏至,隂動于下,陽動于上,故大熱。 風雨之會,《周禮》云: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㑹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隂陽之會,《春秋繁露》云:夏至隂陽之會。 朱索連葷詳,夏至一五綵辟兵《風俗通》云:「夏至著五綵辟兵。五綵,辟五兵也」。。 閉關后不省,方寢兵,不設政事,五經通義》云:隂始動而未達,故寝兵鼔,不設政事,所以助㣲氣之養也。隂氣為水,夏至溫。 離氣不至,日無光。 當陽極隂生之際 是養神保壽之辰。夏至之日,一隂生 當隂陽分爭之時 是齋戒養恬之日。 石湖恒冰,夏至乃觧。神異經云: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餘,恒冰,惟夏至左右,五六日乃觧。 夏至日後焦金爛石《春秋繁露》云:「南方物動於上,故夏至後熱,焦金爛石」。。 増無影墖汝南志云:「天中山有無影塔,夏至日亭午無影」。無影臺初,祖面壁菴在少林寺後天中,山無影臺,夏至日亭午,石柱無影分龍日。閩以夏至為分龍日。 候玉律》《東漢律厯志》云:「殿中候氣,用玉律十二,惟二至日乃候」。 采映日果即無花果也,藏之治喉疾
29
夏至五。
30
增詩宋范成大夏至六言詩》曰:「李核垂腰祝,饐糉絲繫臂。扶羸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31
御定淵鑑類函卷十四
URN: ctp:ws26525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