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1
劉隨州《龍門八詠》,體清心遠。後之分題園亭諸景者,往往宗之。
2
偶記高季迪《吳越紀遊》詩《海昌城樓望海》之作,嘆其筆力優裕。因思劉文房《龍興寺望海》詩,似覺焉ⅲ而乃更切實、更闊大。前人之不可及如此!然非心氣寧定之後,不知也。
3
杜公「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與劉隨州「跡遠親魚鳥,功成厭鼓鼙」不同。
4
隨州七律,漸入坦迤矣。坦迤同一往易盡,此所以啟中、晚之濫觴也。隨州只有五古可接武開、寶諸公耳。○錢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隨州,而撐架處轉過之。
5
盛唐之後,中唐之初,一時雄俊,無過錢、劉。然五言秀艷,固足接武;至於七言歌行,則獨立萬古,已被杜公占盡,仲文、文房皆龐邑┾挪ǘ。然卻亦漸於轉調伸縮處,微微小變。誠以熟到極處,不得不變,雖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嘗不從此導也。
6
王、孟諸公,雖極超詣,然其妙處,似猶可得以言語形容之。獨至韋蘇州,則其奇妙全在淡處,實無跡可求。不得已,則取徐迪功所謂「朦朧萌拆,渾沌貞粹」八字,或庶幾可仿象乎?○柳州稍重,然妙處亦復不減。
7
儲得陶之質,韋得陶之雋。
8
班婕妤《怨歌行》云:「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已自恰好。至江文通擬作,則有「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之句,斯為刻意標新矣。迨劉夢得又演之曰:「上有乘鸞女,蒼蒼網癖欏!奔創絲晌虼食∽媸鮒秘妙也。
9
劉賓客自稱其《平蔡州》詩「城中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聲和平」云云,意欲駕於韓《碑》、柳《雅》。此詩誠集中高作也。首句「城中」一作「汝南」,古《雞鳴歌》云:「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蔡州,即汝南地。但曰「晨雞」,自是用樂府語。而「城中」、「城頭」,兩兩唱起,不但於官軍入城事醒切,抑且深合樂府神理,似不必明出「汝南」,而後覺其用事也。末句「忽驚元和十二載」,更妙。此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正與「大歷三年調玉燭」二句近似。此由神到,不可強也。其第二首「漢家飛將下天來,馬一揮門洞開」,亦確是李夜半入蔡真情事。下轉入「從容鎮撫」,歸到「相公」,正復得體。敘淮西事,當以夢得此詩為第一。
10
劉賓客《西塞山懷古》之作,極為白公所賞,至于為之罷唱。起四句洵是傑作,後四則不振矣。此中唐以後,所以氣力衰颯也。固無八句皆緊之理,然必松處正是緊處,方有意味。如此作結,毋乃飲滿時思滑之過耶?《荊州道懷古》一詩,實勝此作。
11
劉賓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詞》。至於鋪陳排比,輒有傖俗之氣。山谷云:「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昔子瞻嘗聞餘詠第一篇,歎曰:『此奔軼絕塵,不可追也。』」又云:「夢得樂府小章,優於大篇。」極為確論。山谷又賞其《淮陰行》,而疑「脫菜」二字,今刻本則是「晚來」耳。
12
東坡《峽山寺》詩:「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語意全本皇甫孝常《送少微上人》詩,但令人不覺耳。又竇庠《金山行》「訝環縞波出沒,水霍晶熒無定物。居人相顧非世間,如到日宮經月窟。信知靈境長有靈,住者不得無仙骨。」語即東坡《金山》詩所脫胎也。在庠詩本非高作,而蘇公脫出實境來,神妙遂至不可測。古人之善于變化如此!
13
白公《天竺》詩,本皇甫孝常《秋夕寄懷契上人》詩,而出以連珠體,自令人不覺。此等處,皆足見古人之脫化。
14
自錢、劉以下,至韓君平輩,中唐諸子七古,皆右丞調也,全與杜無涉。
15
劉賓客詩品,無論錢、劉、柳,尚在郎君胄、韓君平之下。
16
韓君平「鳴磬夕陽盡,捲簾秋色來」,已漸開晚唐之調。蓋律體奇妙,已無可以爭勝前人,故不得不於一二平仄間小為變調,而骨力漸靡,則不可強為也。
17
大歷十才子:盧綸、司空曙、耿傘⒗畽酥罟一調;韓君平風致翩翩,尚覺右丞以來格韻,去人不遠;皇甫兄弟,其流亞也;郎君胄亦平雅;獨錢仲文當在十子之上。○江鄰幾所志乃十一人,有皇甫曾而無冉,無韓齲不知何所據也。王應麟《玉海》所記,與《唐書盧綸傳》同是十人,有韓,無兩皇甫。然兩皇甫爾時極負重望,不知何以不入十子之列?若有曾無冉,則尤不可解矣。且升盧于錢之上,亦不知何謂。
18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云:「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顧況《棄婦詞》乃云:「憶昔初嫁君,小姑纔倚床。今日辭君去,小姑如妾長。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直致而又帶傖氣,可謂點金成鐵。
19
顧逋翁歌行,邪門外道,直不入格。
20
戎昱詩亦卑弱,《滄浪詩話》謂「昱在盛唐為最下,已濫觴晚唐」是也。然戎昱赴衛伯玉之辟,當是大歷初年,其為刺史,乃在建中時,應入中唐,不應入盛唐。
21
戴容州《懷素上人草書歌》:「始從破體變風姿。」可證義山《韓碑》語。
22
容州七古,皮松肌軟,此又在錢、劉諸公下矣。
23
戴容州嘗拈「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之語以論詩,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淺薄,實不可解。
24
中唐六七十年之間,除韋、柳、韓三家古體當別論,其餘諸家,堪與盛唐方駕者,獨劉夢得、李君虞兩家之七絕,足以當之。
25
韓公《猗蘭操》:「雪霜貿貿,薺麥之茂。」按傅玄《董逃行歷九秋篇》:「薺與麥兮夏零,蘭桂踐霜逾馨。」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薺麥正當寒冬所生,故曰雪霜貿貿,盼┸麥之是茂也。與傅玄同用以⒗跡而意有反正。○「子如不傷」二句,在篇中為最深語。蓋有不妨聽汝獨居之意,較「不採何傷」更進一層。然說著「不傷」,而傷意已深矣。此亦妙脫本詞也。前曰「何傷」,後曰「之傷」,迴環婉摯。評家或以子指夫子,我指蘭,非是。
26
韓文公《岳陽樓》詩「宜春口」未知在何處?注以為宜春郡,非也。且上句云在袁州,而下句「夜纜巴陵洲」,注云「即岳州」,亦殊可笑。
27
妥帖力排」,「」字,《五百家注本》內引《論語》:「盪舟」,甚是。宋末《月泉吟社送詩賞小頡吩疲骸壩鏤夼紐,體不效崑。」此可證也。舊以「」與「傲」同,作「排」兩字連說者,未然也。
28
文公《雙鳥詩》,即杜詩「春來花鳥莫深愁」、公詩「萬類困陵暴」之意而翻出之,其為己與孟郊無疑。劉文成《二鬼詩》出於此。
29
唐詩似《騷》者,約言之有數種:韓文公《琴操》,在《騷》之上;王右丞《送迎神曲》諸歌,《騷》之匹也;劉夢得《竹枝》,亦《騷》之裔;盧鴻一嵩《山十志》詩最下。
30
文公《琴操》,前人以入七言古,蓋《琴操》,琴聲也。至蘇文忠《醉翁操》,則非特琴聲,乃水聲矣,故不近詩而近詞。
31
昌黎《劉生》詩,雖紀實之作,然實源本古樂府《橫吹曲》。其通篇敘事,皆任俠豪放一流,其曰:「東走梁宋」,「南逾橫嶺」,亦與古曲五陵、三秦之事相合。末以酬恩仇結之,仍還他俠少本色。不然,昌黎豈有教人以官爵酬恩仇者耶?不惟用樂府題,兼且用其意、用其事,而卻自紀實,並非仿古,此脫化之妙也。
32
韓文公「約《六經》之旨而成文」,其詩亦每於極瑣碎、極質實處直接《六經》之脈。蓋爻象、繇占、典謨、誓命、筆削記載之法,悉醞入《風》、《雅》正旨,而具有其遺味。自韋孟、束嬉岳矗皆未有如此沉博也。
33
諫果雖苦,味美於回。孟東野詩則苦澀而無回味,正是不鳴其善鳴者。不知韓何以獨稱之?且至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亦太不相類。此真不可解也。蘇詩云:「那能將兩耳,聽此寒窈擰!蹦碩ㄆ啦豢梢住
34
李長吉驚才絕艷,鉸宮戛羽,下視東野,真乃蚯蚓竅中蒼蠅鳴耳。雖太露肉,然卻直接《騷賦》。更不知其逸詩復當何如?此真天地奇彩,未易一洩者也。
35
長吉《惱公》一篇,直是徐、庾妙品,不知者乃編入律詩,誤矣。看其通用韻處自明。
36
韓門諸君子,除張文昌另一種,自當別論。皇甫持正、李習之、崔斯立皆不以詩名。惟孟東野、李長吉、賈閬仙、盧玉川四家,倚仗筆力,自樹旗幟。蓋自中唐諸公漸趨平易,勢不可無諸賢之撐起。然詩以溫柔敦厚為教,必不可直以粗硬為之。此內惟長吉錦心繡口,上薄《風》、《騷》,不專以筆力支架為能。其餘若玉川《月蝕》一篇,故自奇作;閬仙五律,亦多勝概。此外則如東野、玉川諸製,皆酸寒幽澀,令人不耐卒讀。劉叉《冰柱》、《雪車》二詩,尤為粗直傖俚。而韓公獨謂孟東野「以其詩鳴」,則使人惑滋甚矣!
37
孟、盧皆┬∫簦執定不化,安可接武韓詩!必欲求接韓者,定推歐陽子。
38
韓公效玉川《月蝕》之作,刪之也。對讀之,最見古人心手相調之理。然玉川原作雄快,不可逾矣。
39
《摭言》稱賈島跨驢天街,吟「落葉滿長安」之句,唐突京尹。然此詩聯對處,極為矯變,必非湊泊而成者也。
40
劉言史亦昌谷之流,但少弱耳。嚴滄浪《詩話》實之,終未為昌谷敵手也。張碧則更傖氣矣。
41
張、王樂府,天然清削,不取聲音之大,亦不求格調之高,此真善于紹古者。較之昌谷,奇艷不及,而真切過之。
42
歐陽《詩話》云:「王建《宮詞》,言唐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唐詩紀事》乃謂建為渭南尉,贈內官王樞密云云以解之。然其詩實多秘記,非當家告語所能悉也。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處,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
43
元和間權、武二相,詞並清超,可接錢、劉。武公之死,有關疆場,而文詞復清雋不羈,可稱中唐時之劉越石。嚴滄浪但舉權相,猶未盡也。
44
白公五古上接陶,下開蘇、陸;七古樂府,則獨闢町畦,其鉤心鬥角,接┺合縫處,殆於無法不備。
45
白公《官牛》樂府,從丙吉問喘事翻出。
46
白公之妙,亦在無意,此其似陶處也。即如宋人詩「有時俗物不稱意,無數好山俱上心」,稱為佳句。而白公則云:「有山當枕上,無事到心中。」更為自然。
47
白詩「巫山暮足г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語本杜詩「夜足г沙雨,春多逆水風」。
48
《竹枝》泛詠風土,《柳枝》則詠柳,其大較也。然白公《楊柳枝詞》:「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似舞腰。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于詠柳之中,寓取風情,此當為《楊柳枝詞》本色。薛能乃欲搜難抉新,至謂劉、白「宮商不高」,亦妄矣。
49
唐人詩至白公,自不當盡以阮亭先生所講第一義繩之。蓋白公詩,格調聲音之皆不事也。阮亭力戒人看《長慶集》,但取其一二小詩。此在阮亭先生,固當如此。阮亭獨標神韻,言各有當耳。阮亭先生意中,卻非抹煞白公之妙也。看《十選》中所取自見。尚恨胡孝轅《十簽》,阮亭未嘗全見耳。
50
白公之為《長恨歌》、《霓裳羽衣曲》諸篇,自是不得不然。不但不蹈杜公、韓公之轍也,是乃「瀏漓頓挫,獨出冠時」,所以為豪傑耳。始悟後之欲復古者,真強作解事。
51
張、王已不規規於格律聲音之似古矣,至元、白乃又伸縮抽換,至于不可思議,一層之外,又有一層。古人必無依樣臨摹,以為近古者也。
52
元相《望□騅歌》,賦而比也;玉川《月蝕》詩點逗恆州事,則亦賦而比也,而元則更切本事矣。詩至元、白,針線鉤貫,無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盡耳。
53
徐昌國「燕歌易水動,劍舞白虹流」,本于鮑溶《秋思》詩「燕歌易水怨,劍舞蛟龍腥」也。徐之學古,能以神致發揮之,所以為妙。
54
張祜《金山》詩:「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只唐人常調耳。而譚藝家奉為傑作,失之矣。
55
中唐之末,如呂溫、鮑溶之流,概少神致。李涉、李紳,稍為出類,然求之張、王、元、白數公,皆未能到,況前人耶?盛之後漸趨坦迤,中之後則漸入薄弱,所以秀異所結,不得不歸樊川、玉溪也。
56
張祜絕句,每如鮮葩蜂抳焰水泊浮,不特「故國三千里」一章見稱於小杜也。
57
徐凝《廬山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白公所稱,而蘇公以為惡詩。《芥隱筆記》謂本《天台賦》「飛流界道」之句。然詩與賦,自不相同,蘇公固非深文之論也。至白公稱之,則所見又自不同。蓋白公不於骨格間相馬,惟以奔騰之勢論之耳。阮亭先生所以與白公異論者,其故亦在此。
58
李贊皇詩亦輪倫,雖不敵香山,亦權、武二相之亞也。
59
李廓樂府,視張、王大減。不知《才調集》何以捨仲初而獨取之?此自是好惡各別。而阮亭先生《十選》,以應付彼十家則有餘,不可以概三唐作者也。
60
周賀五律,頗有意味,在中末、晚初諸人五律之上,尚可頡頏溫岐。
61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後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得不讓樊川、玉溪也。
62
小杜《感懷詩》,為滄州用兵作,宜與《罪言》同讀。《郡齋獨酌》詩,意亦在此。王荊公云:「末世篇章有逸才。」其所見者深矣。
63
小杜「濃薰班馬香」,對屈、宋說,自指班固、馬相如,此二句謂詩賦也。上文已拈「史書閱興亡」,此不應復及馬史、班史。杜詩「以我似班揚」,班與揚可合稱,則馬亦可合稱,不必定指馬遷也。今人但因《班馬蘇同》書名,熟人在人口,因以此句指二史,其實非也。
64
樊川真色真韻,殆欲吞吐中晚千萬篇,正亦何必效杜哉!小杜詩「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亦在南唐「吹皺一池春水」語之前,可證杜《黑白鷹》語。
65
小杜之才,自王右丞以後,未見其比。其筆力迴斡處,亦與王龍標、李東川相視而笑。「少陵無人謫仙死」,竟不意又見此人。只如「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藶浠ǚ紜保「自說江湖不歸事,阻風中酒過年年」,直自開、寶以後百餘年無人能道,而五代、南北宋以後,亦更不能道矣。此真悟徹漢、魏、六朝之底蘊者也。
66
詩不但因時,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此必是陝西之終南山。若以詠江西之廬山,廣東之羅浮,便不是矣。即如「夜足г沙雨,春多逆水風」,不可以入江、浙之舟景;「閶闔晴開言失蕩蕩,曲江翠幕排銀榜」,不可以詠吳地之曲江也,明矣!今教粵人學為詩,而所習者,止是唐詩,只管蹈襲,勢必盡以西北方高明爽塏之時景,熟於口頭筆底,豈不重可笑歟?所以閩十子、吳四子、粵五子皆各操土音,不為過也。○格調自要高雅,不以方隅自限,此則存乎其人耳。
67
玉溪五律,多是絕妙古樂府。蓋玉溪風流醞藉,尤在五律也。近時程午橋補注,以為花鳥諸題,多是平康、北里之志,良然。
68
義山《碧城三首》,或謂詠其時貴主事,蓋以詩中用蕭史及董偃水精盤事。阮亭先生亦取其說。然竹桶稀堆釤真外傳》,則謂妃不由壽邸入宮,證以此三詩:一詠妃入道,一詠妃未歸壽邸,一詠明皇與妃定情係七月十六日。此說當為定解。而注家罕有引之者。○《藥轉》一篇,程箋以為如廁之義,亦謂出自竹汀H淮聳之境頗淺。
69
微婉頓挫,使人蕩氣迴腸者,李義山也。自劉隨州而後,漸就平坦,無從睹此豐韻。七律則遠合杜陵;五律七絕之妙,則更深探樂府。晚唐自小杜而外,惟有玉溪耳。溫岐、韓偓何足比哉!
70
歐公言平生作文,得自「三上」。予嘗戲謂義山詩殆兼有之:「鬱金堂北畫樓東」,廁上詩也;「天上真龍種」,馬上詩也;「臥後清宵細細長」,枕上詩也。
71
飛卿七古調子元好,即如《湖陰詞》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節所本也。然飛卿多作不可解語。且同一濃麗,而較之長吉,覺有傖氣,此非大雅之作也。
72
溫詩五律在姚武功之上。蓋溫詩短篇則近雅,如五古「欲出鴻都門」一篇,實高作也。
73
許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塗澤也。七律亦較溫清迥矣。趙嘏五七律,亦皆清迥,許之匹也。
74
馬戴五律,又在許丁卯之上,此直可與盛唐諸賢儕伍,不當以晚唐論矣。然終覺樊川、義山之妙不可及。
75
司空表聖在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論詩亦入超詣。而其所自作,全無高韻,與其評詩之語,竟不相似。此誠不可解。○《二十四品》真有妙語,而其自編《一鳴集》,所謂「撐霆裂月」者,竟不知何在也。
76
曹鄴、劉駕,古詩皆無足取。李群玉五古,實勝司空表聖,不可以名譽而甲乙之也。表聖《秋思》詩,阮亭所選,然只得五六一聯耳。
77
陸魯望謂「張祜元和中作宮體小詩,辭曲艷發。及老大,稍窺建安風格,誦樂府錄,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間出,諫諷怨譎,時與六義相左右。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此為才子之最。」此段論詩極有見。而其所自作,未能擇雅。何也?○所謂「不可刊置別處」,非如今日八股體,曲曲鉤貫之謂也。乃言每一篇,各有安身立命處耳。如太白《遠別離》、《蜀道難》等篇,極其迷離,然各篇自有各篇之歸宿收拾。即如樂府各題,各自一種神氣。以此易彼,則毫鵯Ю鏌印
78
皮、陸聯句詩,勝其自作。蓋兩賢相當,節短勢Τ,則反掩其孱弱之狀也。○聯句體,自以韓、孟為極致。然韓、孟太險,皮、陸一種,固是韓、孟後所不可少。
79
鄭《津陽門詩》,只作明皇內苑事實看,不可以七古格調論之。
80
杜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但稱「公孫劍舞初第一」,《津陽門詩》云:「公孫劍伎方神奇。」其注則直云:「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劍舞」、「劍伎」語尚可通,至云「舞劍」,則毋乃傳聞異詞耶?豈當時人即以《劍器曲》名呼為「舞劍」歟?
81
晚唐人七律,只於聲調求變,而又實無可變,故不得不轉出三、五拗用之調。此亦是熟極求生之理,但苦其詞太淺俚耳。然大約出句拗第幾字,則對句亦拗第幾字,阮亭先生已言之。至方干「每見北辰思故園」,則單句三、五自拗。此又一格,蓋必在結句而後可耳。
82
胡曾《詠史》絕句,俗下令人不耐讀。
83
唐彥謙師溫八叉,而頗得義山風致,但稍弱耳。
84
鄭都官以《鷓鴣》詩得名,今即指「煖戲煙蕪」云云之七律也。此詩殊非高作,何以得名于時?鄭又有《貽歌者》云:「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此雖淺,然較彼詠鷓鴣之七律卻勝。
85
吳融《李周彈箏歌》起句:「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此起法,已開元人門逕。
86
韓致堯《香奩》之體,逆自《玉臺》。雖風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堯筆力清澈,過於皮、陸遠矣。何遜聯句,瘦盡東陽,固不應盡以脂粉語擅場也。
87
韓致堯《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一篇,以七律作扇對格,此前人所少也。
88
咸通十哲,概乏風骨。方干、羅隱皆極負詩名,而一望荒蕪,實無足採。杜荀鶴至令嚴滄浪目為一體,亦殊淺易。大約讀唐詩到此時,披沙揀金,甚為不易。即追想錢、劉諸公,已為高曾規矩,又毋論開、寶也。
89
阮亭先生「綠楊城郭是揚州」,為時所稱,至形諸圖畫。然唐人韋莊已有「初日照揚州」之句,此尤自然可愛也。然韋集又有「綠楊城郭雨淒淒」之句,乃華下作,則似乎不類。
90
韋莊在晚唐之末,稍為官樣,雖亦時形淺薄,自是風會使然,勝於咸通十哲多矣。
91
羅虯《比紅兒》詩,俚劣之甚,亦胡曾《詠史》、曹唐《遊仙》之類。乃以此得名于時,亦奇矣。
92
曹唐如巫婆念咒化齋,令人掩耳,欲其亟去。
93
楊誠齋謂「詩至晚唐益工」,蓋第挑摘于一聯一句間耳。以字句之細意刻鏤,固有極工者。然形在而氣不完,境得而神不遠,則亦何貴乎巧思哉!
94
杼山《觀王右丞維滄洲圖歌》云:「滄洲說近三湘口,誰知卷得在君手。披圖擁褐臨水時,胰徊灰觳字捋擰!貝似在唐人本非傑出之作,而何仲默題吳偉畫,用此調法,遂成巨觀。此所貴乎相機布勢,脫胎換骨之妙也。今若取杜陵題畫膾炙人口之大篇,摹其韻句調法,有是理乎?
95
東坡《琴詩》「若言絃上有琴聲」云云,已為禪偈子矣。而杼山《戛銅碗為龍吟歌》云:「未必全由戛者功,聲生虛無非碗中。」則更在前。
96
《詩話》載唐僧齊己謁鄭谷獻詩:「自封修藥院,別下著僧床。」谷覽之云:「請改一字,方可相見。」經數日,再謁,改云「別掃著僧床」。谷嘉賞,結為詩友。此一字,元本改本俱無好處,不知鄭谷何以賞之?唐詩僧多卑卑之格,惟皎然、靈一差勝。
97
釋子之詩,閨秀之詩,各自一種。隨其所到,皆可成名。獨於應制之作,非其所宜。此體自應求諸文學侍從之彥,豈可以此等當之!若唐詩內所載上官婉兒與貝州宋氏姊娣詩,皆是也。近日顧俠君撰《詩林韶》,多錄釋子之詩,殊令人生厭。
98
晚唐之漸開松浮者,莫如皮、陸之可厭。此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後之不從事于大本大原,而專以ㄎ扯鬥湊為事者,實此一種啟之。楊誠齋所以不免也。此事必要從源頭打出,方是真境,即聖人所謂言有物也。若「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則安得有通之日哉!厥弊之滋,不能大追憾皮、陸一輩人。然有志者,竟當自立,奈何怨古人耶?甚矣廓除一切之難也!
99
漁洋《十選》,大意歸重在殷搖⒃結二本,而以《文粹》為備。《文粹》首載樂章、樂歌、琴操,韙矣。然元次山之《補樂歌》,徒有幽深之韻,未為古雅之則。至皮襲美《補九夏歌》,豈足與韓之《琴操》同日而語耶?
URN: ctp:ws30847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