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

《卷三》[View] [Edit] [History]

1 水利圳坡
2 和溪厝圳 在縣東二十五里。引清水溪水入圳,灌溉冷水坑、和溪厝、枋皃仔等處田園;圳長六、七里,寬五尺,計灌田一百六十餘甲。
3 東埔蚋圳在縣東二十八里。截六順嶺下溪水入圳,灌東埔蚋、江西林等處之田;圳長約二百餘丈,寬四、五尺,溉田二百餘甲。乾隆二十一年,劉宰予開浚。逐年圳長勻收水粟,崩壞自行修築。
4 坪仔頂圳在縣東四十餘里。引清水溝溪水入圳,灌象藔灣、坪仔頂等處山田;圳長約五里,寬四尺,溉山田二十餘甲。道光元年,業戶張天球開浚。
5 清水溝圳在縣東四十餘里。引清水溝溪水入圳,灌清水溝莊等處山田;圳長里餘,寬三、四尺,溉山田二十餘甲。嘉慶二十四年,農民廖阿禮開築。
6 三角潭仔圳在縣東二十五里。於三角潭仔溪北引水入圳,溉五里林、下坪等處田;圳長四里餘,寬六、七尺,溉田三十餘甲。道光二十四年,訓導陳希亮開築。
7 大水窟陂在大坪頂,距縣四十五里崠頂山下。泉源上湧,匯一大窟,兼收山水瀦為陂;周廣一、二里,泥深七、八尺,岸高數十丈。前於下游設堤蓄水,春耕時陂門始開,水頗饒足;今漸不繼。陂下築圳長有五、六里,寬方五尺;引水南出,西行二里餘,至車光藔又瀦一陂;又西行三里為新藔,計溉田共七十餘甲。又有半林仔莊、粗坑莊等處旱園,因陂源少,蓄水弗遠到,多置荒蕪。相傳前系邱、黃兩姓開築,其年月久遠難稽。後凡有修築,佃民鳩工自行重修。
8 猐仔藔陂在縣東南二十六里。引猐溪水瀦為陂;又築圳導流南出,入白廟仔、埔頭、舊竹城內北流至埔尾,約行二里許,計溉田八十餘甲。陂周廣五、六丈,堤高四尺,圳長二里,寬五尺。乾隆五年,業戶葉初開浚。後多有修築,皆系陂長重修。
9 車店仔陂在縣東南三十里。於田仔溪引水入圳,灌頭車店仔、柯仔坑大片田;北行四餘里,寬方方四、五尺,計溉田七十餘甲。嘉慶五年,陂長陳嬉等開築。歷年陂長自行重修。
10 隆興陂在社藔溪洲仔,距縣四十里。於濁水溪南岸鑿象鼻仔山六百餘丈,寬四尺、高七尺;又延溪邊山麓各丈餘鑿一小洞,名曰水窓,計二十餘處,皆與大圳旁通,可以因水勢所趨,引流入大圳。其水穿山出溪洲仔,直至後埔仔、社藔一帶,長約五里餘,溉田四百四十餘甲。乾隆年間,業戶張天球、陳佛照、陳同升、曾石等鳩工開。
11 書院
12 義塾
13 社學
14 鬱鬱社在林屺埔街縣治東二十五里。未有文祠之先,社長恩貢生張煥文、訓導陳希亮、廩生劉玉章招諸士子講學,會文結社,以為敬業樂群之所;今名蓮峰齋。有社學租在文祠內,為香燈祭品之資。
15 謙謙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亦有社學租,配祭貲費。
16 梯瀛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亦有社學租,配春祭貲費。
17 三益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
18 以上四社,俱附在文祠內,以前後輩士子結社為序。
19 彬彬社在大坪頂新藔街縣治東三十八里。學舍三間,祀大魁夫子;為大坪頂士子講學之所。置有田租,供香燈祭品之費。
20 濟濟社在社藔街縣治東南三十七里
21 祠廟聖跡亭附
22 文昌祠在林〔圯〕埔街,距縣二十五里。崇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學社一十餘間,為沙連合屬士子講學課文之所。同治年間,紳士倡建;光緒十二年,鬱鬱社諸同人建置祠租一百餘石,勒碑立石,為祠內春秋祭祀之費。二十年,興建重修。
23 連興宮在林屺埔街縣東二十五里。宮殿三座,祀天上聖母。乾隆中,里人公建。前彰化縣邑令公胡邦翰捐置山租若干,為寺僧香火之資。廟貌巍峨;歲時,村社迎迓、演劇酬神。咸豐丙辰年,孝廉林鳳池等勸捐重修。附祀福建巡撫定公之長生祿位、彰化縣令胡公邦翰祿位、李公振青祿位。
24 沙東宮在東埔蚋街縣東二十八里。拜亭、正殿規模軒廠,旁置兩伏廊一十間,權作鄉塾。廟祀前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裡眾祈榖禱雨,甚有靈應;神駕所經,螟螣蟊賊不能為害。每收獲冬成,鄉村迎迓演劇習為常典。咸豐六年十一月,生員劉漢中倡建;光緒丁亥年,生員劉士芳、莊董劉清池倡捐重修。又一在林屺埔橫街尾廟內,並祀開漳聖王。
25 城隍廟在林峬下菜園,坐北朝南;祀城隍尊神。歲時,士女焚香不絕。前為武生陳朝魁捐建;後里從互有重修。距治二十五里。又一在舊治南門內,前邑令陳世烈建;
26 今移斗六。
27 聖跡亭
28 聖跡亭在林屺埔福德廟前。高丈餘,寬五尺,四圍環立欄桿。咸豐辛酉年,鬱鬱社教職陳希亮、廩生陳貞元諸生等捐建。又一在天後宮廟壁。一在東埔蚋延平郡王廟右畔。咸豐八年三月,生員劉漢中倡建;光緒庚寅年正月,鬱鬱社諸生捐貲重修。一在大坪頂新藔街,規模一如林屺埔聖跡亭式。同治十年,彬彬社諸生捐建,童生黃時中董其事。又一在社藔街前,為紳士倡建;光緒己卯年,童生陳大成捐貲重修。
29 寺觀岩附
30 觀音亭在縣東二十五里林屺〔埔〕街。前為裏眾公建;光緒乙酉年,街民捐貲重修。
31 聖王廟在社藔街距邑三十七里。祀開漳聖王陳元光;有唐時人,開漳有功,敕封威惠聖王。乾隆年間,鄉眾公建;光緒三年,莊董莊鐘英、陳玉峰勸捐重修。
32 福德廟在林屺埔頂福戶。前為街眾公建;光緒乙酉年,重修。廟前並祀右參軍林屺公神位。又一在下福戶。
33 祖師廟在林屺埔下福戶。祀三坪祖師。街眾於每年十一月初六日演劇祀壽。前為里人公建。一在大坪頂漳雅莊;祀陰林山祖師。七處居民入山工作,必帶香火。凡有凶番「出草」殺人,神示先兆;或一、二日或三、四日,謂之禁山;即不敢出入。動作有違者,恆為凶番所殺。故居民崇重之,為建祀廟。光緒十九年,莊董黃謀倡捐修建。
34
35 德山岩在縣東南二十八里。依山環抱,綠樹幽篁,映帶左右,泉聲鳥語,曲徑花香,四顧蒼茫,群峰聳翠,尤極眼界之奇觀。前為裏眾捐建;光緒十九年,鄉民勸捐重修。
36 碑碣
37 「萬年亨衢」碑在大坪頂鳳凰山石壁上。高約六、七尺,寬三尺;正書「萬年亨衢」四字。光緒年間,鎮軍吳光亮勒石。
38 「山通大海」碑在十八重溪金銀山前。高六、七尺,寬三尺;正書「山通大海」四字。光緒年間,鎮軍吳光亮勒石。
39 「過化存神」碑在八通關山頂俗水窟。碑高七尺,寬三尺餘。前鎮軍吳光亮立。
40 「兩甲作一」碑在社藔石碑仔莊。高五、六尺,寬三尺;其字跡已就漫沒。乾隆二十九年,奉上憲奏題減則;彰化縣令張諭立石碑。
41 「前山第一城」碑在九十九坎上旌義亭內。高六尺,寬三尺;正書「前山第一城」五字。光緒十三年,前邑令陳世烈勒石。
42 「德遍山陬」碑在大坪頂新藔街。高六尺,寬三尺。正書「德遍山陬」四字橫列;於上、下〔題〕「前任台灣挂印總兵官記名提督吳光亮德政」「光緒二年紳士裡眾立」。
43
44
45 「孝德維風」匾在藔藔張家。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台灣府知府周,為恩貢生張煥文孝有實行,獎送「孝德維風」四字匾額。
46 貞節匾在林屺埔街吳家。為吳茂水未婚之妻石氏,十六歲夫卒守貞勵節,於光緒十九年七十三歲;前任邑主謝壽昌採訪貞節實行,親送匾額;正書「矢志堅金」四字。光緒壬辰年正月立。
47 風俗
48 與斗六首堡同。
49 科貢
50 文舉人
51 林鳳池:彰化縣學附生。咸豐乙卯科,聯捷中式第九十名;戊午年,例授內閣中書,加侍讀軍功,即補廣東分府,賞戴藍翎。原籍龍溪。
52 武舉人
53 陳安邦:彰化縣學武生。丙寅科,補甲子科鄉試中式第五十九名。原籍漳州龍溪縣。
54 恩貢生
55 張煥文:彰學廩膳生。咸豐四年甲寅科,選恩貢生。祖籍漳州龍溪縣。
56 歲貢生
57 陳宗器:彰學廩膳生。同治戊辰科,選歲貢生。祖籍漳浦。
58 陳次仁:彰學廩膳生。光緒六年庚辰科,選歲貢生,保舉盡先訓導。祖籍漳州南靖縣。
59 職官
60 宦績
61 流寓
62 鄉賢
63 孝子
64 張煥文,字日華,號鬱亭;社藔人,祖籍龍溪。自少明敏,善讀書。父天球,不惜重貲延內地宿儒黃高輝主西席,敬禮殷勤。師以東君好賢,悉心傳授;而煥文篤志力學,試竟以冠軍游泮。嘗尋師千里,游學於鰲峰書院。家居課授生徒,能以砥礪廉隅,興起斯文為己任。後學多為其所成就,登鄉書者二、列膠庠者六、七子,時人士咸矜式焉。先生天性孝友,每父怒,必跪謝罪;父喜,方敢起立。事繼母,善承歡。道光十二年二月,台灣府知府周,獎送「孝德維風」匾額。丁父母憂,喪葬盡禮。生平無一字入公門,洵不愧品端學正之稱。咸豐甲寅年,選恩貢生。丙辰年卒,年五十有餘;衣冠安坐,集家人於堂上永訣而逝。
65 土寇
66 與斗六同。
67 兵事
68 林鳳池,字文翰;沙連大坪頂人,祖籍龍溪。師事日華張先生,篤志嗜學。事父母,以孝聞;教人嚴整有威,嘗以力學為訓。登咸豐乙卯賢書;會試,授內閣中書。同治元年壬戌之變,戴逆猖獗,陷彰;以沙連扼嘉、彰陂圳之要,令股逆戴彩龍、偽都督劉守以賊兵據之。孝廉以會試歸,率諸生立保全局;招集鄉壯義民,約以聯莊拒賊。沙連得不為賊所凌夷者,孝廉之力也。事聞,前臬道憲丁奏獎,以通判補用,賞戴藍翎。後卒於天津會館,年四十九歲。
69 廖秉鈞,永春州庠生。游學來台,入沙連主於例貢生陳慕周家。為人倜儻不群,氣概自高;尤工書法。壬戌戴逆煽亂,孝廉林鳳池率諸生陳貞元、陳上治、林克安等倡舉義旗,邀秉鈞同事。癸亥四月二十八日,與賊戰於林屺埔;不克,秉鈞被執。戴逆呵令跪,秉鈞挺立叱曰:『我乃天朝秀士,豈屈膝爾無賴賊哉』?指賊怒罵,聲情激烈;賊令殺之,臨刃面不改容。時五月初旬,賊殺秉鈞於斗六門營。
70 義士
71 林西輝,沙連林屺埔人;教讀營生。戴逆之亂,為林屺埔義首。同治乙丑年九月初九日,東勢坑漏逆張阿乖、陳火生黨匪焚毀埔街;西輝聞報,手執義旗,與弟提桑招鄉勇禦敵。身先率眾勇往大呼;賊蜂擁而至,西輝至觀音亭前隘門外被殺。弟提桑繼至與敵,不克,又被殺。兄弟同時遇害。
72 劉建成,沙連大坪頂人;教讀為業。戴逆之變,黨匪劉守招集匪類肆擾良民,孝廉林鳳池令建成以大義說之。賊怒拘而縛之,以繩穿其鼻,頷以銅鈴作馬而騎。建成被虐不堪,於甲子年五月初旬被害。
73 列女
74 貞孝女
75 貞節婦
76 貞節婦吳石氏,字錦娘,集集莊人;石天雲之女,母江氏。婦年四歲,字於林屺埔吳劉泰之子吳茂水;吳父母即迎而養焉。道光丙申年,茂水年十九,未婚而卒;婦年十六,悲慟毀飾斷粒者數日。江氏憐女青年,勸女歸甯將為改嫁計;婦覺,飲泣大慟歸,泣告翁曰:『婦命合如此,雖有富貴不易婦志也』。舅姑窺其勵志甚堅,愈愛憐之。婦善操井臼,質性貞靜,翁姑稱其孝,妯娌咸敬重之。年近古稀,足跡不出戶庭。螟一子,名啟賢,成立。光緒癸巳年二月,婦年七十三,知縣事謝壽昌獎送「矢志堅金」匾額。現年七十四歲。
77 貞烈婦
78 貞烈女
79 節孝婦
80 節孝婦蕭氏,沙連廩生劉玉章妻,武東堡人;廩生蕭大烈次女,母劉氏。婦年十二歲,歸劉;長,婚玉章,能以孝順盡婦道。己酉夏六月,夫卒,年二十九歲,遺二幼孤一女;夫臨終囑以事姑撫孩,宜忍激烈性子,毋傷姑心。婦哀毀大慟,哭奠終喪,朝夕惟只飲泣,矢柏舟志;課子士芳,令就傅。家居作苦,課女紅、供甘旨,承姑歡顏,極其誠敬。淡薄自安,性尤喜寂,守節三十餘年,只一省母家;門庭整肅,嚴絕女巫輩往來。終姑餘年,喪葬如禮,悲哀盡志。子士芳,業游郡庠。丙戌冬十月婦故,年六十七歲;計守節三十七年。
81 節孝婦盧氏,沙連陳榮春之妻;父盧烏獅、母魏氏,林屺埔人。婦年十四,歸夫家;十六歲成婚,為榮春正室,生一女。壬戌年,榮春病殤,婦年二十六歲;時側室洪氏年二十四,抱遺孩方周月。婦號慟悲哀,朝夕哭奠,與妾氏矢志孀居,撫育遺孤,如同己出,零丁孤苦,淒慘備嘗,人咸悲之。舅姑早故,事八旬祖姑以孝聞。居常自檁防閒,雖親戚吉慶,未嘗與焉。妾洪氏躬操井臼,代嫡奉勞,尤能與嫡氏砥礪苦節,共誓柏舟。子名興松,課命從師,克有成立;鄰里稱一門雙節云。戊子年五月婦卒,年五十二歲,計守節二十六年。辛卯年六月,洪氏繼卒,年五十三歲;計守節二十九年。
82 邊防堡居腹地,未有邊防
83 凶番堡內無
84 災祥
85 略同斗六首堡。
86 藝文
87 雲屬八景詩
88 龍門湧月嶺南陳世烈
89 台洋南望百川通,西向溪流入海同。鰲頂山上皆起北,龍門一水獨朝東。銀河波漾銀蟾窟,玉宇光騰玉兔宮。萬里澄清開兩闥,影搖金粟月明中。
90 鳳麓飛煙
91 翱翔千仞集高岡,聲應和鳴兆瑞祥。彩絢霞明滄海碧,光含雪霽暮山蒼。雲中日出煙騰樹;雨後風清月照篁。縹緲晴嵐生色相,東來紫氣鳳朝陽。
92 獅岩春曙
93 一望春光草色茸,岩前屐齒碧苔封。石鳴雨降晴飛電,獅吼鳳馳爪躍龍。雪立吹毛搖細柳,露垂掉尾拂長松。五雲乍現騰紅日,搏兔拋球逐曉鐘。
94 鹿社秋光
95 嶺雲出岫界鴻溝,萬社碉成慶有秋。野老扶犁來北路,番黎負耒事西疇。稻花臨水環茅屋;玉黍吹煙繞戍樓。耕鑿飲和歌化日,游山罷獵鹿呦呦。
96 虎溪躍渡
97 溪名虎尾惕臨深,履險爭先有戒心。舟子知津肩荖葉,行人問渡指楓林。冬流水涸頻鞭馬,春草沙平偶集禽。一葦濟川齊躍足,漁歌高唱答南音。
98 象渚垂虹
99 濁水溪邊九折灣,葭灰流曲翠屏環。武陵洞隔猴聲急,博望槎流象鼻彎。橋駕長天垂百尺,劍騰匝地劃重關。桃花洞口煙霞色,海上人來錯認山。
100 珠潭映日
101 海東水社大奇觀,山繞清潭眼界寬。峰映月明珠照乘,石輝日暖玉光丹。荷花帶露誰知暑,修竹藏雲那覺寒。混沌初分成太極,咸池出浴鏡中看。
102 玉嶂流霞
103 八通關上雪初晴,霞起層霄捧日明。玉立三峰光下界,花飛萬壑匯長成。晶簾卷礕涵秋水,陽谷流紅囀曉鶯。圖畫天開千古秀,蓬萊山色映冰清。
104 鳳凰山吳光亮幕友張鷺洲
105 鳳凰突兀與天齊,縱目中原萬象低。無數星辰歸掌握,幾多猿鶴隔煙啼。腰間湧出雲千疊,枕上流來月一溪。天地有心留勝跡,故教騷客作詩題。
106 沙連即景四首晉江蔡德輝
107 嘉彰形勝此中分,奇跡搜尋廣見聞。濁浪排空多滾木,危蠻繞社半籠雲。天斜北斗光長映,地接東埔氣不絕。塵世依然仙境在,笑看泉石酒微醺。
108 其二
109 林君開墾姓名留,綠畝青畦入望幽。獅象分形蹲峽口,馬牛相背亂風頭。三春曉起人披絮;九夏霄深客擁裘。不遇張驀浮棹去,茫茫何處覓源流。
110 其三
111 華夷隔界世紛爭,殺戮相尋莫變更。事異中原偏逐鹿,景耽幽谷好聞鶯。松亭掩映煙光斂,梓裏低徊月旦評。二百年來恩澤遍,何時番俗洽民情。
112 其四
113 沙色分披水色連,水沙連處地名傳。四圍耕種無荒土,千仞登臨有洞天。虯影削成樟作棟,龍孫養就竹如椽。遨游海外知多少,勝概應推此最先。
114 德山岩眺望五言古
115 仁者本樂山,此山亦稱德。德盛山自尊,德明山不忒。微風散浮雲,沿徑尋三益。何以愜予懷,淡遠非聲色。
116 廖秉鈞殉難舉人陳肇興
117 倉皇書記孰堪親?草澤今來劉道民。白首參軍剛草檄,青衿報國竟捐身。十年落拓無知己,一死從容絕可人。引頸銜須尤罵賊,膠庠正氣未沉淪。
118 牛相觸
119 籃輿過斗六,四面野風颾。山勢如牛觸,溪流亦虎號。岸花隨路轉,嶺樹拂雲高。隱隱群峰外,蛟龍起怒濤。
120 濁水溪
121 滾滾沙兼石,奔流疾似梭。九州添黑水,一笑比黃河。雷雨馳聲壯,滄桑閱世多。不堪頻喚渡,平地有風波。
122 大坪頂
123 朝經水沙連,暮宿大坪頂。石級高百盤,槎丫爭一挺;直上如雲梯,連步防躐等。中絕忽旁通,儼若汲引綆。前登膝齊腰,後顧形隨影。絕頂忽開張,桑麻近半頃。耕鑿數百家,茅舍亦修整。有如桃花源,雞犬得仙境;又若榴花洞,煙霞饒佳景。大石立其前,勢如猛虎猛;修篁四森布,巨可任舴艋。峨峨高半天,嶺上疊諸嶺。居人扳木末,雲際摘仙茗。複聞大頂峰,中有蛟龍井;其上多白雲;其下產蓴莛。路絕不可攀,悵望徒引領。何當結茅屋,長此事幽屏;閉戶有名山,願言養心靜。
124 崠頂山林大業
125 群山羅列獨森然,高踞茅蘆在澗巔。樹色高低青覆水,嵐光隱約碧連天。幾些花果幾多竹,半倚人家半著仙。酒力醒時茶氣歇,清風明月共安眠。
126 大順嶺謝大瀛
127 平原突兀起高巔,石級層層屈曲連;踞虎攀龍窮絕頂,白雲深處有人煙。
128 ●打貓東堡
129 打貓東堡,在縣南十五里;東以大尖山、番仔溪與鯉頭堡分界,西以療古坑、嵌頭厝下莊與他里霧堡分界,南以卓孔山溪與嘉義縣屬分界,北以棋盤厝與斗六堡分界。堡內東西山徑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130 積方
131 其中田園甲則,統載斗六首堡冊內。
132 堡內村三十社無
133 大湖頭莊五戶、二十三丁口。
134 大湖底莊三十二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135 龜仔頭莊十四戶、五十二丁口。
136 科角莊十六戶、六十二丁口。
137 半天藔莊四十戶、一百四十三丁口。
138 麻園藔莊四十六戶、一百五十四丁口。
139 松腳莊六戶、二十二丁口。
140 番尾坑莊十六戶、五十四丁口。
141 蟾蜍嶺十八戶、五十六丁口。
142 苦嶺腳五十一戶、一百九十三丁口。
143 石槌尾十戶、二十八丁口。
144 卓孔山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145 山豬堀二十八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146 嵌腳莊三十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147 溪尾藔二十八戶、一百二十四丁口。
148 芊蓁籠五十六戶、一百七十三丁口。
149 樟湖莊四十一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150 廍亭尾二十戶、一百九十六丁口。
151 大坪頂十八戶、六十四丁口。
152 松柏坑八戶、二十八丁口。
153 二坪仔六戶、二十八丁口。
154 吊景莊十四戶、五十六丁口。
155 橫路莊十六戶、六十五丁口。
156 大湖口四戶、十二丁口。
157 大埔莊十四戶、五十三丁口。
158 尖山坑十戶、二十八丁口。
159 嵌頂莊三十戶、一百十丁口。
160 嵌頭厝莊頭四十戶、一百七十丁口。
161 大堀藔十八戶、七十六丁口。
162 過溪莊十戶、三十四丁口。
163 以上共六百八十一戶、二千六百七十丁口。
164 沿革
165 打貓東頂堡,原屬嘉義縣轄;至光緒十四年,割屬雲林縣。
166
167 大尖山在縣南三十里。北行至芊蓁籠岑起尖峰,複過峽至樟湖轉東內藔,直至鯉魚頭山,入鯉魚頭堡。其西南系嘉義界。
168
169 卓孔山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大尖山雲、嘉交界之地,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成溪。其溪之南,屬嘉義轄;其溪之北,原屬嘉義,今改隸雲林縣轄。此溪直流入他里霧堡為茄苳腳溪。
170 大湖口溪又名旱溪;在縣南十八里。源出大尖山;行至蟾蜍嶺下,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六里入他里霧堡為二重溝溪。
171 松柏坑溪在縣南十五里。源出大尖山;行十五里入他里霧堡為庵古坑溪。
172 廨署
173 倉廒
174 街市
175 鋪遞
176 營汛
177 橋梁
178 津渡
179 義塚
180 水利
181 嵌頭厝圳在縣南十五里。從大湖口引大湖口溪之水,流出嵌頭厝洋,灌田八十餘甲。
182 書院
183 義塾
184 社學
185 祠廟
186 天上聖母廟在嵌頂莊,坐東朝西。莊民共建。
187 元天上帝廟在縣南卓孔山莊,坐巽向乾。同治四年,頭人餘永順捐緣重修。
188 碑碣
189 坊匾
190 風俗
191 與斗六堡相同。
192 番話
193 斗六堡內有載。
194 科貢
195 職官
196 宦績
197 流寓
198 鄉賢
199 孝子
200 烈女
201 貞節婦
202 節烈婦
203 貞烈婦
204 節婦匯入節孝婦內
205 節孝婦
206 張葉氏,小半天藔人;父葉明、母江氏。婦十四歲,適廍亭尾莊張媽效為正室。至二十八歲,夫卒,謹守孀居,柏舟矢志;服事翁姑,始終永順。光緒二十年,婦年六十三歲卒;計守節三十六年。
207 範韓氏,永定厝莊人;父職員韓遜讓、母葉氏。婦年二十歲,適嵌頭厝莊文童範有用為正室。至二十七歲,夫卒,屏絕鉛華,矢志堪比夫柏舟。善事翁姑,佳譽已遍於內外;而且治家有法,教子有方。不以貧窶而累其心者,並不以辛苦而屈其志;則為表其性,直可爭光日月;則為原其品,實應比潔冰霜。現年五十六歲,計守節三十年。
208 邱謝氏,苦嶺腳莊人;父謝阿三、母許氏。婦年十八,適同里邱來。二十三歲夫卒,撫孤守節,孝事翁姑,克盡婦道,五十六歲歿。
209 凶番
210 附通事吳鳳事跡
211 吳鳳,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少讀書,知大義,能通番語。康熙初,台灣內附,從靖海侯施琅議,設官置戍,招撫生番,募通番語者為通事,掌各社貿易事。然番性嗜殺,通事畏其凶,每買游民以應。及鳳充通事,番眾向之索人;鳳思革敝無術,又不忍買命媚番,藉詞緩之,屢爽其約。歲戊戌,番索人急,鳳度事決裂,乃豫戒家人作紙人持刀躍馬,手提番首如己狀,定期與番議。先一日,謂其眷屬曰:『凶番之性難馴久矣,我思制之無術,又不忍置人於死。今當責以大義,幸而聽,番必我從;否則,必為所殺。我死勿哭,速焚所制紙人;更喝「吳鳳入山」。我死有靈,當除此患』。家人泣諫,不聽。次日番至,鳳服朱衣紅巾以出,諭番眾『以殺人抵命,王法具在;爾等既受撫,當從約束,何得妄殺人』!番不聽,殺鳳以去;家屬如其戒。社番每見鳳乘馬持刀入其山,見則病,多有死者;相與畏懼,無以為計。會社番有女嫁山下,居民能通漢語,習聞鳳言歸告。其黨益懼,乃於石前立誓永不於嘉義界殺人;其厲乃止。居民感其惠,立祠祀之。至今上四社番猶守其誓,不敢殺擾打貓等堡。
212 災祥
213 與斗六首堡同。
214 兵事
215 ●打貓北堡
216 打貓北堡,在縣西南;東以廍前藔圳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崙仔藔莊西南與大槺榔西北與白沙墩兩堡分界,南以早知溪與嘉義縣分界,北以茄冬腳圳與他里霧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二里,南北相距三里。
217 積方
218 其中田園甲則,總載在斗六首堡冊內。
219 堡內村十九社無
220 柳樹腳又名中立莊二十八戶、九十二丁口。
221 新竹圍又名中立莊二十五戶、八十丁口。
222 蘆竹冇五十五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223 薄難岸莊五十七戶、一百二十三丁口。
224 下崙仔莊三十八戶、一百零三丁口。
225 大埤頭一百八十二戶、五百二十七丁口。
226 蘆竹角六十八戶、一百九十四丁口。
227 蘆竹後一百七十戶、四百五十六丁口。
228 新街又名大和街五十四戶、一百七十八丁口。
229 尼姑庵莊四十四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230 舊莊後壁店附七十戶、二百零五丁口。
231 大竹圍莊三十一戶、九十六丁口。
232 鎮平莊三十二戶、九十六丁口。
233 後莊六十一戶、一百七十五丁口。
234 三塊厝莊七十一戶、二百零三丁口。
235 西勢潭莊六十六戶、二百零六丁口。
236 潭斗藔莊溪墘藔附六十戶、一百六十一丁口。
237 游厝莊七十戶、二百零六丁口。
238 崙仔藔莊打貓西堡只此一莊而已,姑附入北堡;理合登明六十戶、一百九十丁口。
239 以上共一千二百四十二戶、三千六百一十丁口。
240 沿革
241 打貓北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242
243
244 早知溪又名荷包連溪;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溪之南,屬嘉義縣界;溪之北,屬雲林縣。源出打貓東堡之大尖山下,由南而西。在東堡為到孔山溪;行十里,至他里霧堡茄苳腳溪,為雲、嘉交界之所;又西行八里,至打貓北堡為早知溪;又西行四里,與新虎尾溪匯合為雙溪口;又西南十五里,至大槺榔堡為北港溪;又西南十里,至白沙墩堡;再行二十里,至東石入於海。
245 廨署
246 倉廒
247 街市
248 鋪遞
249 營汛
250 橋梁
251 舊莊橋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長一丈六尺,寬六尺;土民公建。光緒十八年,李文
252 龍捐修。
253 津渡
254 義塚
255 水利
256 荷包連圳在縣西南二十四里。於柳樹腳西引荷包連陂水出大埤頭洋入圳,溉田二百八十餘甲。
257 書院
258 義塾
259 社學
260 祠廟
261 寺觀
262 碑碣
263 坊匾
264 風俗
265 與斗六首堡同。
266 番話
267 與斗六首堡同。
268 科貢
269 職官
270 宦績
271 流寓
272 鄉賢
273 孝子
274 烈女
275 貞孝女
276 貞烈女
277 節婦
278 節孝婦
279 節烈婦
280 兵事載打貓東堡
281 祥災載打描東堡
282 ●布嶼東堡
283 布嶼東堡,在縣治西北方;東以義崙莊與西螺堡分界,西以新街莊與海豐堡、布西堡分界,南以湳仔莊與大丘田堡分界,北以山仔門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284 積方
285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286 堡內村四十六社無
287 羅厝莊六十四戶、三百十二丁口。
288 港尾莊七十二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289 港後莊六十八戶、三百二十六丁口。
290 三塊厝六十二戶、三百十四丁口。
291 打牛湳四十五戶、二百三十六丁口。
292 飛來厝五十六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293 義崙莊二百八十三戶、一千五百七十五丁口。
294 潮陽莊十三戶、五十四丁口。
295 崙前二百零八戶、一千一百二十五丁口。
296 新街仔三十七戶、一百五十三丁口。
297 洲仔莊二十五戶、一百零二丁口。
298 埤腳三十二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299 大莊四十戶、二百二十丁口。
300 菜藔莊四十八戶、二百五十四丁口。
301 山藔莊二十三戶、一百零四丁口。
302 湳底藔二十戶、九十八丁口。
303 番社頭六十二戶、三百一十丁口。
304 水尾莊二十五戶、一百零八丁口。
305 新莊五十六戶、二百六十丁口。
306 八角亭四十七戶、二百十七丁口。
307 枋溝藔三十九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308 廍仔莊十一戶、五十二丁口。
309 糖仔面九戶、四十六丁口。
310 後壁藔十一戶、五十五丁口。
311 頂田藔十三戶、六十一丁口。
312 七張犁十二戶、六十三丁口。
313 三角仔八戶、四十二丁口。
314 公仔壩十二戶、五十三丁口。
315 溪仔莊十五戶、八十一丁口。
316 湳仔莊九十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317 田尾莊一百二十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318 吳厝莊二十四戶、一百一十二丁口。
319 新莊仔四十二戶、二百一十六丁口。
320 下店仔五十三戶、七十五丁口。
321 十八張犁三十一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322 水卡頭三十七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323 新興莊三十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324 反鹽園二十二戶、九十四丁口。
325 深坑仔二十四戶、一百零五丁口。
326 山仔門三十三戶、一百六十二丁口。
327 油車仔七十九戶、三百五十五丁口。
328 大義崙一百一十戶、五百十二丁口。
329 䓶 仔園二十五戶、一百零二丁口。
330 下田藔三十四戶、一百六十八丁口。
331 龍興莊二十八戶、一百零六丁口。
332 鼻仔頭十六戶、八十四丁口。
333 以上各村莊,共二千二百二十二戶、一萬零七百六十四丁口。
334 沿革
335 布嶼東堡,原屬彰化縣轄;至光緒十三年,改歸雲林縣。
336 堡內無
337
338 廨署
339 倉廒
340 街市
341 鋪遞
342 營汛
343 橋梁
344 津渡
345 義塚
346 一在崙背莊外,在縣之西北方四十五里;地八十餘丈。年湮代遠,建置之人難以稽查。
347 水利
348 大義崙埤源從西螺堡鹿場圳、十三莊圳而來,灌田一百餘甲。流至布嶼西堡鼻仔頭,匯於虎尾溪。其埤是業、佃合築。
349 書院
350 義塾
351 社學
352 寺觀
353 祠廟
354 聖母廟在崙背莊縣西北方四十里。鄰近莊民捐緣公建。
355 碑碣
356 坊匾
357 風俗
358 與斗六首堡同。
359 番話
360 科貢
361 職官列斗六首堡冊內
362 宦績
363 流寓
364 鄉賢
365 孝子
366 列女
367 兵事
368 ●布嶼西堡
369 布嶼西堡,在縣西三十里;東以車路與布嶼東堡、大丘田堡分界,西以車路與海豐堡分界,南以舊虎尾溪與白沙墩、大丘田分界,北以潭墘溪與彰化深耕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七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370 積方
371 其中田園甲則,均載斗六首堡冊內。
372 堡內共六十一莊;內八莊因溪水衝刷,居民遷徙,地成荒埔,實存五十三莊:
373 褒忠崙莊二百五十戶、一千一百零六丁口。
374 溪墘厝莊今廢,無人居
375 馬■〈山上剛下〉 厝莊二百二十戶、五百十一丁口。
376 芋埔崙內莊四十四戶、二百零八丁口。
377 芋埔下藔莊三百四十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378 芋埔頂藔莊三十九戶、一百四十丁口。
379 雅趣莊三十七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380 大廍莊二十一戶、一百十七丁口。
381 三塊藔莊十八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382 新湖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四丁口。
383 頂田洋莊十八戶、七十七丁口。
384 下田洋莊二十一戶、七十七丁口。
385 大枰莊今廢,無人居
386 有才藔二十六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387 媽祖埔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八丁口。
388 六塊藔莊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389 沙仔藔莊八戶、二十六丁口。
390 月眉莊八十二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391 呂厝莊七十四戶、三百三十九丁口。
392 馬鳴山莊三十八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393 新厝仔莊三十三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394 芋頭厝莊三十六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395 林朱藔莊二十九戶、一百十三丁口。
396 同安厝莊九十九戶、五百丁口。
397 王藔厝莊今廢,無人居
398 山仔腳莊四十六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399 潮洋厝莊四十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400 龍岩莊六十二戶、三百零七丁口。
401 縣厝藔莊今廢,無人居
402 莊厝藔莊二十戶、六十丁口。
403 呂厝藔莊十四戶、三十五丁口。
404 洪厝藔莊十二戶、三十丁口。
405 中厝莊四十九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406 店仔莊二十七戶、六十五丁口。
407 阿勸莊四十七戶、二百二十丁口。
408 大有莊四十戶、一百四十四丁口。
409 新厝仔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410 百畝莊二十二戶、七十七丁口。
411 格仔頭莊八戶、二十三丁口。
412 頂山藔莊二十五戶、六十五丁口。
413 崙仔外莊八戶、三十三丁口。
414 三塊厝莊三戶、二十二丁口。
415 長藔莊十五戶、七十七丁口。
416 興化藔莊二十九戶、九十九丁口。
417 反鹽園莊十七戶、六十四丁口。
418 七張犁莊四戶、十五丁口。
419 五塊厝莊十三戶、三十三丁口。
420 管事厝莊今廢,無人居
421 名山莊今廢,無人居
422 興化厝莊四十二戶、一百三十九丁口。
423 大灣莊二十一戶、九十九丁口。
424 蕭壟厝莊三十七戶、一百一十四丁口。
425 下竹圍莊六戶、二十四丁口。
426 下新厝莊今廢,無人居
427 頂新厝莊今廢,無人居
428 東勢藔莊三十八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429 東勢藔中莊三戶、八丁口。
430 東勢藔頂莊十三戶、四十八丁口。
431 草湖莊三十四戶、一百零四丁口。
432 貓兒幹莊一百二十一戶、六百零七丁口。
433 雷厝莊六十戶、三百十五丁口。
434 以上共二千四百零八戶、八千五百八十五丁口。
435 沿革
436 布嶼西堡,舊屬彰化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437
438
439 虎尾溪一名清水溪,發源水沙連堡內山,南出刺嘴社,過水沙連社,合貓丹社、蠻蠻社三濁流支分而西,入牛相觸二山以北,達於東螺;南則匯阿拔泉之流入西螺澆黃地崙莊,至布嶼東堡之湳仔莊,居民鑿道引流為大有圳,灌溉十八張犁、大有莊等處田園。乾隆中,溪水大漲,將王厝藔、山仔腳、潮洋厝、龍岩莊、孫厝藔、莊厝藔、呂厝藔、洪藔厝、有才藔及百畝莊、架仔頭、三塊厝、長藔莊、興化藔、海豐保、韓增藔、北外湖莊、番婆莊等村北南兩岸沙地衝刷成溪,是為新舊虎尾溪分道之始。然自改道後,舊溪每為沙土淤墊。光緒十五年,濁水溪漲,由西螺堡樹仔腳莊灌入此溪;於是清濁合流,水勢溜急,非渡難行。
440
441 蓮花潭俗名蓮池;在縣西二十七里布嶼西堡溪墘莊之南新厝宅口。東西二百餘丈,南北一百丈。泉甘土肥,蓮不種自發,分紅、白、淺紅三色。花開之候,遠近游觀,為本色名勝。
442 街市
443 褒忠街在縣西三十二里;舊隸彰化。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街人集以自固,屢與賊戰,數月不懈;寇平,上旌以「褒忠」二字,故名。
444 義塚
445 一在褒忠莊南,邑庠生張植樹置。方長二百十五丈。
446 一在褒忠莊西南,監生張銘玉置。橫五十丈,直三十八丈。
447 一在褒忠莊,里人張查某置。
448 水利
449 大有圳在縣西三十八里布嶼西堡大有莊。雍正十三年,邑紳永福學、教諭張方高引布嶼東堡湳仔莊虎尾溪分流之水,開鑿圳道,灌溉大有莊等處田園。與西螺之鹿場、清濁二陂通。
450 把育溝俗名八佾溝;在縣西四十二里。長三十五里,闊二丈,深一丈。邑紳張方高以大有圳常為濁水挾沙所淤,遂由崩溝藔莊另開溝道,引濁水之流入虎尾溪,以宣壅塞。
451 祠廟
452 萃英社在縣西三十二里布嶼西堡褒忠莊。堂宇三間,正殿祀文昌帝君;後進三間,左右各二間。道光十五年,監生張克厚、舉人丁捷三、增生張嘉言倡建。每年田租銀二十五銀兩,以供香祀。光緒七年,監生張銘玉、附貢生張銘獻捐修。
453 科舉
454 張植發:乾隆乙酉科舉人。
455 張植華:乾隆戊子科舉人。
456 蔡廷懋:乾隆甲寅恩科舉人。
457 蔡廷炯:乾隆乙卯恩科舉人。
458 蔡廷槐:嘉慶戊子科舉人。
459 張士箱: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
460 張昭彩:光緒己卯科恩貢。
461 張植發:乾隆乙酉科拔貢。
462 張明義:乾隆丁酉科拔貢。
463 張元勤:彰邑庠生;乾隆五十四年,以隨軍功准貢。
464 張植梅:嘉慶乙酉年歲貢。
465 張方武:乾隆乙酉科武解元。
466 張廷樞:光緒乙酉科武舉人。
467
468
469 「善人致福」匾台澎道姚瑩為里人留文生立。文生字大椿,月眉莊人;父曰暉、母蔡氏。生而孝謹;家小康,性好施與。遇地方水旱,莫不倡捐。歿年八十,四代同堂;母蔡氏。年九十四,親見五代。
470 節烈婦
471 吳陳氏,已由廣東請旌。
472 張黃氏,已由廣東請旌。
473 兵事
474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與其黨莊大田等攻嘉義,肆擾各堡。泉州莊庠生張源勤與兄明義、族弟源怘、侄植槐集鄉勇自固,相持數月,屢挫賊鋒。五十二年,欽差大學士公福康安帥師渡台,解嘉義圍;源勤等率眾詣轅,願殺賊自效。福公許之,命率鄉勇為官軍渡,敗林爽文,追至大里杙,克之;林爽文逃入內山番社,福公移師沙連,傳檄生番縛賊以獻。寇平,第授源勤通判、五品頂戴藍翎,明義州同,源怘、植槐均以從九候選;並賜莊名「褒忠」。
475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股首潮洋厝莊人張添與嚴辦、陳弄率黨攻褒忠莊。里人張景星集鄉中義勇扼要拒守,添不得逞,退攻馬厝崗等處。會提督林文察率勇來援,前鋒總帶林國泰等自麥藔登岸,景星與各堡義首迎導官軍,複斗六,捦張添于潮洋厝莊,布西寇平。
476 邊防
477 凶番
478 災祥
479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大風;壞民廬舍。
480 光緒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
481 光緒六年六月初三日大雨雪。八月二十二日,大風;三日始止,民舍多損。十月初三日酉刻,星行入月後。
482 光緒七年三月初二日,天上出五彩圈十餘個。五月二十一日,地震。是歲布嶼飢。
483 光緒八年八月九日,彗星兩見於東南。
484 光緒九年十二月,彗星見西方。是月地大震。
485 光緒十年五月,地震連日。是歲法夷犯台。
486 光緒十五年五月,大雨連日,浸害五穀。
487 光緒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大風三日;損壞民舍、大木斯拔、五穀損。十二月大雪,五穀、豬羊多凍死。
488 光緒十九年四月,大旱。六月初七日,大雨,三日始止;溪水暴漲,衝壞民房甚多,崩旱園百甲。是歲,布嶼大飢。
489 藝文
490 為烈婦張沈氏征詩小引歲貢生張錫祺
491 烈婦沈氏,小字心娘;嘉義縣他里霧堡新崙莊沈志剛女也。字彰邑布嶼堡褒忠崙莊職員張景星長子廷煥為妻;十八歲,歸於張家,連舉兩男。上而孝順翁姑、中而輯睦妯娌、下而撫育子侄,井井有條;兼勸夫勤舉業,以繩祖武。廷煥體素弱善病,複因攻苦,日益羸弱;氏勸其節勞,廷煥聽之,少輟其業。同治五年九月,煥臥病在床,自知不起,對氏流涕,三複柏舟詩之「死矢靡他」句;氏窺煥意在諷己,遂長跪床前,垂涕誓曰:『君如不幸,當以身殉;有渝此言,明神其殛』。設誓後,事奉益謹,湯藥必親。十月初四日,廷煥歿;氏料量棺殮,必潔必豐。初六日,扶柩出門,氏即返室投環。安葬既畢,親友咸歸,姑呼氏不應,使婢往視,門緊閉,知有異,啟之,已氣絕體冰矣;然面色如生,隱含笑意。計年僅二十二,而能殉節;嗟夫!此誠乾坤正氣之所鐘,足以扶綱常而植名教,烏可令其湮沒弗彰!祺忝屬宗親,備知顛末,因述梗概以告人人。尚冀或錫傳文、或賜詩賦,俾烈婦之清風亮節,得以垂不朽而傳後世,則於風化所關不無小補云爾。
492 烈婦傳
493 婦沈氏,字心娘,嘉邑沈志剛女也。沈族繁衍,多業儒,游泮者甚眾。婦生而婉娩聰慧,能得父母歡;稍長,從母授內則、毛詩,即能索解。不與兄弟同席,針黹精巧,戚屬罕覯其面。張景星聞其賢,為長子廷煥聘之。張亦大族,妯娌頗多。婦年十八於歸,能盡婦職;善事舅姑,甘旨之奉,先意承志,善處宛若。間五年,舉二子。先是,廷煥業儒,自完婚後,婦即勸其勤習舉業,以繩祖武;廷煥愛而敬之,伉儷甚篤。然煥體弱善病,同治五年九月煥病劇;氏手調湯藥,衣不解帶,然醫藥罔效,病日甚。廷煥自知不起,常對氏諷之「死矢靡他」句;婦聞之,泣告煥曰:『侍奉五年,妾心君未喻耶?妾幼從母訓,得授內則,知婦人之義,從一而終。君如不幸,請以身殉,毋為此戚也』。廷煥頷之。婦自誓後,半步不離,禱於神祖,願以身代,無少效。十月初四日,煥歿,鄉例不停喪;煥又卒於親前,翁姑雖重婦,然未敢違俗。三日即葬,氏送柩出門歸,乳幼子曰:兒兄弟好事祖父母,娘從兒父去矣』!使婢抱之別室,閉戶自縊;時年甫二十二。親友送葬歸,姑呼婦謝客,不應,使婢促之,見門閉,扣之不答,知有異,歸報,急命人啟扉,入睹婦投環狀,大駭;解下視之,面色如生,然已氣絕體冰矣。事聞,旌表如例。
494 題烈婦張沈氏殉節事古體九解舉人陳肇興
495 蔦蘿泛長風,根莖無斷絕;由來連理枝,生死不相別。君不見張烈婦,慷慨殉夫勇且烈一解。婦姓沈氏名心娘,十八於歸張家郎;舉案齊眉慕孟光,如膠如漆樂且未央二解。忽忽五年,載弄之璋;二豎入室,夫病於床。求神問藥,淚睫承眶;一朝怛化,五內崩裂如沃湯三解。大哭一聲,氣結無語;娣姒急申救,阿翁欲言不言淚如雨;曰:『汝有孤兒在,旦夕須哺乳』四解。長跪謝阿翁,妾心堅如銅。兒生有祖累姑嫜,妾身雖死兒可長;夫沒無人侍巾帚,妾身不去誰為偶。黃泉會有相見時,升天入地妾從之五解。明珠為夫斂,綺羅為夫裝。執紼扶柩上北邱,歸來拜姑泣:『媳身未亡如已亡』六解。綰我同心縷,著我嫁時衣;孤燈耿耿酸風吹,尺組畢命人不知;人不知,舉家奔救烏烏啼七解。生同衾、死同穴;青塚巢,鴛鴦飛鳴自成匹;謂予不信如曒日八解。人慕婦,烈且貞;我作歌,戒貪生。籲嗟乎!女子仗義能殺身,何乃國家多全軀保妻子之庸臣九解
496 詠張烈婦沈氏詩癸卯舉人即選教諭林奉璋
497 貞志凌冰霜,芳心熏蘭芷;烈婦沈孺人,千秋能有幾?憶昔年十八,適於張家是;德言兼容工,女宗實著美;最得舅姑歡,郝法亦鐘禮。悠悠五年來,接踵生二子。聚順合庭闈,靜好聯床第;同唱百年歌,所望偕老矣。夫也苦攻書,仲宣奈弱體;秋雨病又多,司馬長卿似。病骨日支離,暗中空淚灑;世無扁鵲醫,膏肓病難起。夫知病難起,曷勝長嘆耳;沈吟柏舟詩,婦也會其旨。長跪向夫前,盟心天可指:倘夫不永年,妾身惟有死,九重黃泉路,依然共枕被;地久又天長,與君相終始。一朝夫溘逝,三呼痛不已。泣涕辭翁姑,不孝已若此;嗚咽撫嬰兒,不慈又如彼;俯仰抱憾間,全托諸娣姒。娣姒時茫然,否否又唯唯;環列勸傷心,願婦安汝止。矧多未了緣,舍生何乃爾;為問閨閫中,慷慨伊誰氏?婦曰妾有心,金石堅莫比;夫亡與俱亡,萬事付流水。含殮玉與珠,束裝紈與綺;附棺與附身,誠慎為夫庀;招魂致誄詞,哭奠陳酒醴;齊衰為服喪,不盡情妮妮。扶櫬才出門,轉身歸房裡;換卻新衣裳,脫卻舊簪珥;整頓如好花,將殘再結蕊;須臾乃雉經,家人急奔視;命已絕,相對淚累累。聞者咸悲傷,贊嘆挂諸齒。嗟乎!貪生本人情,婦志一何偉!萬古此貞烈,海外青山峙。
498 詠張烈婦沈氏詩軍功候選訓導廩生陳新傳啟
499 節義獨自伸,天下大完人。景彼名閨閣,毅然能殺身。張家之婦沈家女,十八於歸詠鳩處。一索再索俱得男,百年長結鴦鴛侶。侍讀西窗子夜時,雞鳴昧旦恰相規。和平之福日消受,堂上翁姑堂下兒;此情此景何多得,無奈風波生不測。夫也重有採薪憂,秋容慘淡侵顏色;求醫問卜日蹉跎,空對青天喚奈何!五載夫妻分別去,莫將修短問閻羅。頓覺哀號痛不生,杜鵑啼血聽聲聲;傷心欲拍靈床告,棄予如遺太不情!人生誰無病,一病竟不起;奢望正無窮,而今長已矣!雙親猶在堂,二子呱呱哭;況有未亡人,應知難瞑目。雖則難瞑目,差可慰夫心;不能同生願同死,九原再續合歡衾。苟延殘喘且從容,為夫一一盡送終。視屬纊、親含玉、必誠必慎聊裝束;三桃湯、五穀囊、至纖至微咸檢錄。從茲慷慨殉夫亡,任是百身都莫贖。須臾夫柩出庭闈,旋入房中靜掩扉;八尺朱繩繯頸絕,天為悲愁雨雪霏;面容不改貞魂結,矢志如歸堅似鐵。編詩以待採風來,有此芳徽長不滅。籲嗟乎!女貞木,鵂鶹不敢棲;■〈〈牙又〉上女下〉 女星,浮雲不敢翳,行看綽楔請旌題:彰邑烈婦張廷煥之妻。
500 詠水仙花詩
501 凌波仙子認前身,七載驚聞兩度春。物與情通原有感,花經歲久豈無神。芳心不異根株古,枯骨翻疑色相新。他日香魂如可再,叮嚀勿負故園人!
502 其二
503 蕊珠宮裏舊英姿,七載重華事更奇。道骨不隨塵世改,芳心應惹俗情疑。水中仙子渾忘歲,波上靈妃定識時。寄語園丁珍護惜,此花速報主人知。
504 前題泉郡生員張世清
505 此君匪必嘆凋零,七載荒拋落草庭。仙骨還隨閒處立,冰心猶向醉中醒。分來銀蒜從頭白,動卻瑤簪入眼青。拜歲迎春應獨步,早教瑞氣透幽亭。
506 前題彰邑生員周青蓮
507 玉質黃冠鬥麗華,風塵寄跡便成家。曾隨俗女鳴晨佩,忽逐西施醉晚霞。君子有心仍樂水,仙人無事久懷沙。憐渠故作含羞態,七歷星霜始放花。
508 其二
509 萬劫修成潔淨身,拚將枯槁委風塵。無生參透長生秘,得意分明失意人。玉佩耍餘今日恨,霓裳舞罷舊時春。含情久不施脂粉,寄語楊妃莫效顰。
510 其三
511 芳名依舊水中仙,昨是今非劇可憐。不向清流藏色相,甘從濁世結塵緣。玉骨冰姿無限媚,班香謝雪有餘妍。東鄰娣妹多含妒,鎖住春心過六年。
512 前題云邑生員陳廷芳
513 曾同眾卉鬥芳辰,水上輕盈獨可人。為壓繁華爭俗相,還將幽樸返天真。吟壇久速生羅襪,樂府從聽點絛唇。七載香魂何處夢?醒來猶憶故園春。
URN: ctp:ws35625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