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1 規制
2 城池公署倉庫坊里番社街市橋梁水利海防郵傳恤政
3 義塚
4 規海外千里以為郡,凡城郭、宮室、都鄙、廬井、津梁,皆王政所必經也;旱潦豐凶有備歟?鰥寡孤獨有養歟?長民者布宣天子德意,相其緩急而先後之,毋以地為荒遠、毋以官為傳舍,必使人官各得其則、物曲各得其宜,是之謂政本;徒精心於簿書、錢榖,抑末矣。志規制。
5 城池
6 公署
7 倉庫
8 坊里
9 番社
10 街市
11 橋梁
12 水利
13 海防
14 郵傳
15 恤政
16 義塚
17 城池
18 台灣府城台灣縣附郭:雍正元年,台灣縣知縣周鍾瑄創建。以木柵為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設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雍正十一年,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門,以石雉堞釘鐵皮,樓護女牆;為窩鋪十有五。二十三年,木柵缺壤,同知攝縣事宋清源重修。二十四年,知縣夏瑚於莿竹外更植綠珊瑚,環護木柵。
19 台灣鎮城:即台鎮營。乾隆五年,總鎮何勉築土堡,內外砌以灰磚;高一丈一尺,周三百三十丈。
20 台灣縣:附郭。
21 鳳山縣城:在興隆莊。康熙六十一年,署縣劉光泗始築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左倚龜山、右聯蛇山,外浚濠溝。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環植刺竹。乾隆二十五年,知縣王瑛曾就四門上增建大炮台四座。
22 諸羅縣城:在諸羅山。康熙四十三年,署縣宋永清始建木柵,周圍廣袤六百八十丈,設四門。雍正元年,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周圍七百九十五丈二尺、基闊二丈四尺,城上馬道廣一丈四尺。浚溝,離城四丈,周圍八百三十五丈五尺、深各一丈四尺、廣各二丈四尺,水涵五。雍正五年,知縣劉良璧重建門樓、砌水涵;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各安炮二位。雍正十二年,知縣陸鶴於土城外環植刺竹。
23 彰化縣城:在半線保。雍正十二年,知縣秦士望環植刺竹。周圍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設東、西、南、北四門。窩鋪一十三座。乾隆十三年,知縣陸廣霖重修。
24 淡水廳城:在竹塹。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治民環植刺竹。周圍四百四十丈,設東、西、南、北四門,俱建門樓。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楊愚奉文四城門上各增建炮台一所。
25 淡水炮城:在淡水八里坌山北腳下。紅毛時建,鄭氏葺之,尋複圯。雍正二年,同知王汧重修,設東、西大門二,南、北小門二焉。
26 澎湖城:康熙五十六年,總督覺羅滿保、巡撫陳璸、布政使沙木哈建。
27 附考
28 台灣府無城;別有城在其西南,曰紅毛城。鄭氏僭竊時,宮殿在焉。今設副將一員,統兵三千駐之。距台灣二十里「居易錄」
29 台地初闢,原卜築城於永康里,後不行。鳳、諸二縣各築土堡,郡治居民亦欲仿而行之。西南臨海,議自南下林子、土墼埕、鬼子山、春牛埔、上帝廟坑、中營埔、萬壽亭、中樓子、北教場直至北海尾,將南北東三面圍築堡牆,約高一丈,底寬一丈八尺、上寬一丈。每丈用土十四方;牆頂高三尺、寬一尺五寸,用土半方,共土十四方半。每丈八層,每層用茅竿草四擔,共三十二擔。牆長一千七百八十丈,每丈約費銀六兩八錢零,計共需銀一萬二千二百四十六兩有奇「赤嵌筆談」
30 雍正十一年,上諭:『從前鄂彌達條奏:台灣地方僻處海中,向無城池;宜建築城垣、炮台,以資保障;經大學士等議覆,令福建督、撫妥議具奏。今據郝玉麟等奏稱:「台灣建城,工費浩繁,臣等再四思維,或可因地制宜,先於見定城基之外,買備刺竹,栽植數層,根深蟠結,可資捍衛;再於刺竹圍內,建造城垣,工作亦易興舉」等語。朕覽郝玉麟等所奏,不過慮其地濱大海,土疏沙淤,工費浩繁,城工非易,故有茨竹藩籬之議。殊不知城垣之設。所以防外患;如必當建城,雖重費何惜?而台灣變亂,率皆自內生,非禦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實有所不可也。台郡門戶曰鹿耳門,與府治近,號稱天險。港容三舟,旁皆巨石,峰棱如劍戟,舟行失尺寸,頃刻沉沒;內設炮台,可恃以為固,其法最善。從前平定鄭克塽、朱一貴,皆乘風潮,舟行入港,水高港平,眾艘奔赴,無所阻礙;大兵一入,即獲安平港之巨舟,賊無去路,而撫其府市人民。南北路商賈一聞官軍至,絡繹捆載而來,相依以自保。物力既充,軍民自倍;賊進不能勝、退無可守,各鳥獸散,終無所逃遁,故旬日可以坐定。向使賊眾有城可據,收府市人民財物以自固,大兵雖入,攻之不拔;坐守安平,曠日相持,克敵不易。蓋重洋形勢,與內地異;此即明效大驗,固未可更議建制也。若謂台灣築城,即以禦台灣外寇,是又不然。從前兩徵台灣,皆先整兵泊舟於澎湖之南風澳,以候風潮之便;歲不過一時,時不過數日。若盜賊竊發或外番窺伺,泊舟澎湖,則夕至而朝捕之。至南、北二路可通之地雖多,然如南路之蟯港、北路之八掌溪、海豐港、鹿子港、大甲、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惟小舟可入;其巨港大舟可入者,不過南路之打鼓、東港、北路之上淡水。其次,則北路之笨港、咸水港去府治較遠,縱有外寇,亦不取道於此;備設炮台、派撥汛兵朝夕巡視,自足以資控御。今郝玉麟等請於見定城基之外,栽種刺竹,藉為籓籬;實因地制宜,甚有裨益。其淡水等處炮台,務須建造;各屬並應增修,不可惜費省工,或致潦草。應如何舉行之處?著郝玉麟、趙國麟妥協定議具奏。欽此』。續據該督郝玉麟等題准:台灣府治自小北門起、至南水門止,俱屬沙土,堪以栽種刺竹;其西面一帶迫臨海濱,潮汐往來,難以種竹,應建大炮台兩座,設立敵台、城門、望樓等項。至府治西北一方,見有鎮營駐札營盤,惟東南一處並未設立;議於大東門內設立營盤一處、小南門邊設立營盤一處,仍與各營盤一體圍植刺竹。並南路之茄藤港等處,建炮台十座;府治西面一帶炮台空隙處所,設立木柵,以資捍蔽咨稿
31 公署
32 滿、漢兩察院:在府治東安坊鳳山縣公館舊址,南向。大堂、川堂各一座,左右建滿、漢察院住宅各二進,旁列廂房各十餘間。大堂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門外為木柵、照牆、東西轅門;兩旁建鼓亭,外為挂號房、為官廳。雍正元年建。乾隆元年,滿察院白起圖闢左旁曠地為射圃,構草亭三間。十五年,漢察院楊開鼎闢右旁曠地為射圃,未就;+六年,漢察院錢琦成之。
33 校士院:在東安坊縣學之左,今廢。乾隆二十七年,改建海東書院、三十年,改建祝聖宮。
34 分巡道: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凡三座,每座三進。由大門、儀門入而廳事,顏曰「敬事堂」。堂之右為齋閣、為住宅,堂左則掾吏處之,堂下左右廨舍輿隸居之。大門內,左為福德祠、右有官廳。其外為照牆、為鼓亭、為轅門;照牆外為巡捕廳。署後有台曰「澄台」、亭曰「斐亭」,巡道高拱乾建。雍正三年,巡道吳昌祚於署之東南隅建關帝廟、觀音堂、魁星閣、媽祖廟。雍正十二年,巡道張嗣昌添建官廳。乾隆五年,巡道劉良璧建豐亭於署後東南隅。十年,巡道莊年建媽祖廟於澄台側。二十七年,巡道覺羅四明重修。
35 台灣府:在東安坊,南向。舊系偽宅。兩座毗連;後左畔一署傾圯,惟存右署,規制稍隘。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愷即左畔基址恢廓重建,大堂、川堂、二堂、東西齋閣、廂房以及大門、儀門悉具。大門之內,左為土地祠、右為官廳。大堂下兩旁為六房,外環以木柵;前列照牆,規模軒敞。貢生黃國英董其事,五十餘日落成。雍正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堂一座,又置四層住屋一所,為東寧新署。署右側舊有榕梁、四合亭遺址,地甚寬敞。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改建官廳二間,曲檻回廊,重樓複閣,池台亭沼,各色悉備;又編竹為籬,雜蒔花木,備極勝概。
36 海防廳:一在西定坊,西向;乾隆二十七年,同知何愷建「內省軒」。一在鹿耳門。
37 經歷司:在府署東南,南向。
38 儒學:教授,在府學明倫堂後。訓導,舊在學宮左。乾隆十五年,移建奎光閣後。
39 台灣縣:在鎮北坊,西向。前為新民堂,後為愛堂;堂後為齋閣、為住宅、為射圃。築亭曰「潤餘亭」。左為天後宮,右為庖廩堂,前為儀門。儀門外,左為福德祠、右為獄。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梅新建。舊縣署在東安坊,開闢時建。雍正五年,知縣冷岐暉重修。移建後改為海東書院,今廢。
40 縣丞:原在府署之東,雍正九年移駐羅漢門。乾降二十七年奉文建署,未就。
41 典史:在郡署左。
42 新港巡檢司:在府署東,即縣丞舊署。乾隆二十六年巡檢裁署,移建斗六門。
43 儒學:教諭,在縣學明倫堂後。訓導,在明倫堂左。乾隆十五年,移建崇聖祠后。
44 鳳山縣:在城內興隆莊東,南向。康熙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建;五十七年,知縣李丕煜重修。大堂、川堂、後堂、公廨,悉如制。乾隆五年,知縣程芳建六房。十二年,知縣呂鍾琇建露台。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天後宮。二十一年,知縣丁居信建花廳。二十七年,知縣王瑛曾重修。
45 縣丞:原在萬丹。乾隆二十六年,移駐阿里港。
46 典史:在縣東。原在縣西偏,康熙二十三年建,後廢。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移建。
47 淡水巡檢司:在大昆麓。雍正九年建,今賃公館在港東裏嵌頂街。
48 儒學:教諭,在崇聖祠右、明倫堂側。訓導,在明倫堂後;乾隆十年,知縣呂鍾琇建。
49 公館:在府治寧南坊。
50 諸羅縣:在城內。原在佳里興里,康熙四十三年移駐今所。四十五年,攝縣篆同知孫元衡始建大堂、川堂、儀門。五十五年,知縣周鍾瑄增建後堂及內廨、左右兩廊;庫在大堂右、獄在儀門右。五十九年,署縣事通判孫魯重修。雍正六年,知縣劉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縣何衢重建六房;又於縣左,添置社番納餉公所一座。十六年,知縣周芬斗增建天後宮。二十一年,署縣稽璇改建天後宮。二十七年,知縣衛克堉鼎新重建。
51 縣丞:在笨港街阪頭厝;原在笨港街磚仔窯,雍正十二年移建今所。
52 典史:在縣署右,雍正二年建,乾隆二十六年典史周兆新重修。
53 佳里興巡檢司:在鹽水港,雍正十年建,地低有水患,歷任巡檢增修。
54 斗六門巡檢司:在斗六門,乾隆二十六年發帑新建。
55 儒學:教諭,在明倫堂左側。訓導,在明倫堂。
56 公館:在府治東安坊。
57 彰化縣:在縣城北,雍正六年,知縣湯啟聲建。前為大堂,後為川堂、為後堂、為庫房、為廂房;左側廚房,右側小軒。乾隆五年,知縣許廷璠重建六房。八年,知縣劉靖建幕廳。十三年,知縣陸廣霖、十四年知縣蘇渭生相繼修監獄。十八年,知縣劉辰駿建天後宮。二十五年,知縣張世珍建官廳。
58 縣丞:在貓羅保南投街,乾隆二十四年發帑新建。
59 典史:在縣署南。乾隆十二年,典史朱江重建。二十六年,典史仇作霖修。
60 鹿子港巡檢司:在鹿子港。雍正十年建。乾隆二十年,巡檢沈明禹重修。
61 貓霧捒巡檢司:在貓霧捒。雍正十年建。
62 儒學:教諭,在縣學。訓導,在縣學。
63 公館:在府治鎮北坊。
64 淡水廳:在竹塹士林莊廳治內。舊公館在彰化縣治,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七年,同知莊年重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錫縉改建今所。二十八年,監生何長興捐修。
65 竹塹巡檢司:在竹塹城內。乾隆二十一年建。
66 八里坌巡檢司:在八里坌莊。雍正十一年建。乾隆十五年風災圯,今移駐新莊公館。
67 淡水公館:在廳署左。乾隆二十八年,同知夏瑚建。
68 澎湖廳:在大山嶼西澳原巡檢舊署。
69 倉庫
70 台灣府庫:在府署右。倉廒二所:一在鎮北坊縣治左,七十六間。一在東安坊舊縣治右,三十七間。
71 台灣縣倉廒四所:一在舊縣治左,計五十七間;一在紅毛樓縣治右,計一十四間;一在安平鎮,計二間;一在羅漠門,計三間。監倉一所:在縣治左,共二十間。乾隆二十四年奉文新建。社倉一所:舊在鎮北坊。計四間。康熙五十年,台廈道陳璸建。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梅改建縣署,因就縣倉以貯社榖。又二所:一在大傑巔社,一在新港社。
72 鳳山縣倉廒五所:一在府治錢局,計三十八間;一在府治東安坊,計二十一間;一在府治大埔,計二十間;一在安平鎮,計二十五間;一在興隆莊,計三十八間。監倉一所:在縣治舊倉後,計五間。乾隆二十四年奉文新建。社倉一所:在萬丹街,計二間。番社社倉八所:一在放䌇社、一在茄藤社、一在力力社、一在下淡水社、一在上淡水社、一在搭樓社、一在武洛社、一在阿猴社,各定額二間。
73 諸羅縣倉廒四所:一在府治東安坊,原一百三十六間;遞年倒壞四十六間,實存九十間。乾隆十二年歸府掌管七十間,今實二十間。一在笨港,計一百零九間。一在縣治,計八十間。一在斗六門,計九間。社倉七所:一在諸羅山,一在安定裏、一在斗六門、一在茅港尾、一在善化里、一在新化里、一在打貓莊,各建一間。番社社倉一十二所:在諸羅山社、一在打貓社、一在他里霧社、一在柴里社、一在蕭壟社、一在大武壟加麥社、一在大武壟頭社、一在大武壟芒仔芒社、一在哆咯嘓社、一在阿里山社、一在麻豆社、一在灣裏社。監倉未建,監榖寄貯各番社。
74 彰化縣倉廒三所:一在縣治半線保,計一十五間;康熙五十二年,諸羅知縣周鍾瑄建。一在鹿子港,計一十六間;一在貓霧捒,計三間:並雍正年間奉文建。一在林泛埔,計二十一間,乾隆十六年莊民合建。社倉未建,社榖寄貯半線縣倉。
75 淡水廳倉廒四所:一在竹塹城,計一十二間。一在八里坌,計一十二間。一在後壟社,計一間。一在南嵌社,計一間。監倉二所:一在竹塹城,計五間。一在廳署內,計六間。社倉未建。番社社倉三十四所:一、搭搭攸社,一、峰仔峙社,一、擺接社,一、雷里社,一、武朥灣社,一、圭柔山社,一、大浪泵社,一、八里坌仔社,一、毛少翁社,一、北投社,一、奇裏岸社,一、小雞籠社,一、金包里社,一、大雞籠社,一、三貂社,一、南嵌社,一、龜崙社,一、坑仔口社,一、霄裏社,一、竹塹社;一、後壟社,一、中港社,一、貓里社,一、新港社,一、加志閣社,一、吞霄社,一、宛里社,一、房裏社,一、貓盂社,一、德化社,一、大甲社,一、雙寮社,一、南日社,一、麻著舊社。
76 澎湖廳倉廒一所:在媽宮澳,計一十二間。
77 坊里
78 台灣縣四坊、二十里、一保、二莊
79 東安坊、西定坊、寧南坊、鎮北坊。
80 永康里在縣治東附郭,距城一十五里、長興里距城二十里、新豐里距城四十里、保大西里距城三十里、保大東里距城四十里、歸仁南里距城二十里、歸仁北里距城二十五里、崇德里距城二十六里、新昌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距城五里、永寧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距城十里、依仁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距城十五里、永豐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距城二十五里、仁和里距城十五里、仁德南里距城十五里、仁德北里距城二十里、文賢里距城二十里、效忠里即安平鎮,廣半里,袤十里。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在邑治西南。距城水程七里、旱程二十里、廣儲東里距城四十里、廣儲西里距城三十里、武定里距城二十里、新化里原屬諸羅縣,雍正十二年割其半歸邑轄。距城二十里
81 土墼埕保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
82 大目降莊距城三十五里、羅漢門莊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距城六十五里
83 鳳山縣八里、七莊
84 興隆莊在縣治內
85 長治裏一圖距縣六十里、長治裏二圖距縣六十五里、維新里距縣五十五里、仁壽里距縣三十里。以上俱在縣治北、嘉祥里距縣五十里,在縣治東北、文賢里距縣七十里,在縣治西北、淡水港東里距縣六十里,在縣治東南、淡水港西里距縣四十五里,在縣治東南
86 觀音山莊距縣二十里,在縣治東、半屏山莊距縣七里,在縣治東北、赤山莊距縣一十五里、大竹橋莊距縣二十里、小竹橋莊距縣三十五里。以上俱在縣治東南、鳳山莊距縣三十里。分上莊、中莊、下莊;在縣治西南
87 諸羅縣舊四里、七保、十七莊,新增三十九保、一莊
88 開化里、善化里、新化里、安定裏。
89 赤山保距縣五十里、佳里興保距縣七十里。善化里東保距縣八十里、善化里西保距縣八十五里、新化里西保距縣八十三里、安定裏東保距縣八十里、安定裏西保距縣八十五里、諸羅山保在縣城內、牛椆溪保距縣五里、柴頭港保距縣十里、大目根保距縣十里、打貓東保距縣十五里、打貓南保距縣二十里、打貓北保距縣十里、笨港南保、笨港北保、他里霧保距縣三十里、斗六門保距縣四十里、鯉魚頭港距縣四十里、大丘田東保距縣七十里、大丘田西保距縣二十五里、大崙腳距縣四十里、龍蛟潭保距縣三十五里、白須公潭保距縣三十里、鹽水港保距縣四十里、大槺榔東保距縣三十里、白沙墩保距縣三十里、尖山保距縣四十里、鹿仔草保距縣二十里、大槺榔西保距縣三十里、太子宮保距縣四十里、下加冬北保距縣三十里、下加冬南保距縣三十里、鐵線橋保距縣五十里、佳里興保、茅港尾保距縣六十里、麻豆保距縣七十里、安定東保、安定西保、蕭壟保距縣七十里、新化西保、善化東保、善化西保、赤山保、果毅後保距縣四十里、哆咯嘓東保距縣三十里、哆咯嘓西保。
90 諸羅山莊、北新莊、大槺榔莊、井水港莊、茅港尾莊、土獅子莊、鹿仔草莊、龜佛山莊、南勢竹莊、大丘田莊、龜仔港莊、大龜璧莊、舊嘓莊、新嘓莊、下加冬莊、打貓莊、他里霧莊、台仔挖莊。
91 彰化縣舊十保,管一百一十莊;今新分及加增共一十六保、一百三十二莊
92 貓霧捒東保距縣二十五里、貓霧捒西保距縣二十五里、半線保距縣十里、燕霧保距縣十里、大武郡東保距縣三十里、大武郡西保距縣三十里、東螺保距縣四十里、西螺保距縣五十里、布嶼稟保距縣六十里、海豐港保距縣七十里、二林保距縣五十里、深坑仔距縣五十五里、馬芝遴保距縣五十里、鹿仔港保距縣二十里、水沙連保距縣六十里
93 登台莊距縣二十里、柳樹湳莊距縣二十里、快官莊距縣十里、大好莊距縣二十里、貓羅新莊距縣二十里。以上五莊,系半線保內。
94 馬明潭莊距縣二十里、藍張興莊距縣二十五里、水堀頭莊距縣二十五里、岸裏新莊距縣三十里。以上四莊,系貓霧捒東保界內。
95 九張犁莊距縣三十里、王田莊距縣十里、水師寮莊距縣二十里、沙轆新莊距縣二十里、牛罵新莊距縣二十五里。以上五莊,系貓霧捒西保界內。
96 燕霧內莊距縣十五里、上咳咍莊距縣十五里、員林仔莊距縣二十里、東山莊距縣二十里。以上四莊,系燕霧保界內。
97 火燒莊距縣二十一里、枋橋頭莊距縣一十五里、紅毛社莊距縣三十里、嵌頂莊距縣三十五里、篤奶潭莊距縣三十五里、清水溝莊距縣三十五里。以上六莊,系大武郡東保界內。
98 埔心莊距縣二十里、湳港莊距縣二十五里、吳鳳莊距縣二十里、水漆林莊距縣二十五里。以上四莊,俱大武郡西保界內。
99 崙仔頂莊距縣四十里、下打廉莊距縣四十一里、十張犁莊距縣三十七里、舊社檨仔莊距縣四十一里、新社店莊距縣四十里、眉裏新莊距縣四十三里、牛椆仔莊距縣四十二里、六耳莊距縣四十三里、三條圳莊距縣四十五里、打馬辰莊距縣五十里、巴難魯莊距縣四十三里、麻園莊距縣四十五里。以上十二莊,系東螺保界內。
100 西螺店莊距縣四十五里、茄苳莊距縣五十里、埤頭莊距縣五十里、鹿場莊距縣五十里、加長厝莊距縣五十里、西螺港口莊距縣五十里。以上六莊,系西螺保界內。
101 港尾莊距縣六十里、二崙莊距縣六十里、貓兒乾舊社莊距縣五十五里、麥仔寮莊距縣六十里、布嶼稟大莊距縣六十里、龍岩厝莊距縣六十五里。以上七莊,系布嶼稟保界內。
102 南勢底莊距縣七十里。系海豐港保界內。
103 八人莊距縣四十五里、犁頭厝莊距縣五十里。以上二莊,系深耕仔保界內。
104 下咳咍莊距縣四十五里、大突新莊距縣二十五里、上打廉莊距縣四十五里、大崙莊距縣二十五里、番婆莊距縣二十五里。以上五莊,系二林保界內。
105 草港莊距縣二十里、馬明山莊距縣十里。以上二莊,系馬芝遴保界內。
106 淡水廳舊二保,管三十五莊;今分一百三十二莊
107 香山莊距廳城五里、南勢莊距廳城西六里、西勢莊距廳城西六里、隆恩莊距廳城西五里、番婆莊距廳三十里、嵌頭莊距廳二十九里、田寮莊距廳三十里、南莊距廳三十一里、北莊距廳三十一里、中港莊距廳三十里、加志閣莊距廳五十里、貓星莊距廳四十八里、後壟莊距廳四十八里、新港仔莊距廳四十九里、貓盂莊距廳八十五里、宛裏莊距廳七十二里、後壟街距廳四十五里、船頭莊距廳四十八里、西莊距廳五十一里、打那叭莊距廳五十五里、白沙墩距廳六十里、頭湖莊距廳五十九里、二湖莊距廳六十里、三湖莊距廳六十一里、吞霄莊距廳七十里、房裏莊即蓬山莊。距廳九十六里、山柑莊距廳九十五里、日北莊距廳九十七里、大甲莊距廳一百里。以上俱廳城南。
108 水田莊距廳二里、湳仔莊距廳三里、竹塹莊距廳十里、樹林頭莊距廳七里、金門厝距廳七里、造船港距廳十里、二十張犁莊距廳十一里、鹿場莊距廳十六里、麻園莊距廳七里、貓兒椗莊距廳十一里、枋藔莊距廳十五里、婆老粉莊距廳一十五里、紅毛港莊距廳十六里、蚝殼港莊距廳十七里、大溪墘莊距廳四十里、白沙墩莊距廳三十九里、芝芭裏莊距廳四十二里、安平鎮南勢莊距廳五十五里、北勢莊距廳五十六里、澗仔瀝莊距廳五十五里、外𧒄仔瀝距廳五十里、加冬莊距廳六十里、南興莊距廳六十里、龜崙莊距廳六十五里、八座厝距廳五十六里、桃仔園莊距廳八十里、霄裏莊距廳八十里、南靖莊距廳八十一里、尖山莊距廳八十五里、奶笏莊距廳七十里、甘棠莊距廳七十里、南嵌莊距廳八十里、虎茅莊距廳八十里、大湖莊距廳八十一里、鍾厝莊距廳七十九里、潭底莊距廳八十里、坑仔口莊距廳八十一里、田寮莊距驢八十五里、大南灣距廳九十里、小南灣距廳九十里、長道坑莊距廳九十里、三角埔距廳九十里、石頭溪莊距廳九十一里、海山莊距廳九十二里、隆恩莊距廳九十一里、彭厝莊距廳九十一里、中莊仔距廳九十二里、中港厝莊距廳九十三里、瘟仔莊距廳九十二里、新莊街距廳九十三里、山腳莊距廳九十二里、永興莊距廳九十七里、擺接莊距廳九十八里、新埔莊距廳九十八里、火燒莊距廳八十五里、加裡珍莊距廳八十七里、頭重埔莊距廳九十里、大牛椆莊距廳九十八里、八里坌莊距廳九十一里、埤頭莊距廳九十里、石灰窯莊距廳一百里、廣福莊距廳九十八里、柑林莊距廳九十七里、員林仔莊距廳一百里、清水坑莊距廳一百里、牛埔莊距廳九十八里、南勢莊距廳九十八里、二十八張犁莊距廳一百八里、秀朗莊距廳九十七里、芎蕉腳莊距廳九十八里,武朥灣莊距廳九十七里、大坪林莊距廳一百里、彰和莊距廳一百里、永和莊距廳一百里、周厝崙莊距廳一百一十里、萬盛莊距廳一百里、古亭莊距廳一百里、艋舺渡街距廳一百里、奇武卒莊距廳一百十五里、大浪泵莊距廳一百一十里、中崙莊距廳一百一十里、下埤頭莊距廳一百一十里、大加臘莊距廳一百八里、上𡍄頭莊距廳一百十里、興福莊距廳一百十一里、內埔仔莊距廳二十一里、新莊仔距廳一百十五里、嗒嗒攸莊、貓裏錫口莊距廳一百十里、里族莊距廳一百一十里、內湖莊距廳一百二十里、南港仔莊距廳一百五十里、和尚洲莊距廳九十八里、峰仔崎莊距廳一百八十里、石角莊距廳一百五十里、八芝蘭林莊距廳一百三十里、瓦笠莊距廳一百二十里、北投莊距廳一百四十里、奇裏岸莊距廳一百三十里、乾豆莊距廳一百一十里、八里坌仔莊距廳一百二十里、滬尾莊距廳一百三十里、芋蓁林莊距廳一百四十里。以上俱系廳城北。
109 番社
110 台灣縣
111 大傑巔社距城七十里,原系鳳山縣,雍正九年改歸、卓猴社距城三十里、新港社距城二十里。以上二社原隸諸羅縣,雍正九年改歸。三社俱系熟番。
112 鳳山縣
113 淡水社在縣南四十里、下淡水社在縣南四十里、阿猴社在縣東南四十里、搭樓社在縣東南五十里、武洛社一名大澤機。在縣東南六十里、力力社在縣南六十里、茄藤社在南縣六十五里、放綍社在縣南七十里。以上八社熟番。
114 山豬毛社、小毛孩社、萬里篤社、山無崙社、加六常社以上四社,附山豬毛:俱歸化生番。
115 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加蚌社、加無郎社、施汝臘社、北葉安社一名心武里、山裏留社、錫乾社、加走山社、拜律社、毛絲絲社、何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曷氏社、七腳亭社、加無朗社、加籠雅社、陳阿修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加泵社、務朗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乾社、望仔立社。以上二十七社,傀儡山歸化生番。
116 琅嶠社、貓仔社、紹貓厘社、豬朥束社一名地藍松、合蘭社、上哆囉快社、蚊率社、猴洞社、龜律社、貓籠逸社、貓里毒社、滑思滑社、加錐來社、施那隔社、新蟯牡丹社、下哆囉快社、德社、慄留社。以上一十八社,琅嶠歸化生番。
117 治本社、射馬乾社、呂加罔社、拔望社、百馬以力社、礁朥那狡社、里踏裏社、八搭禮社、八絲閣社一作八施閣、老郎社以上一十社在卑南覓西、募陸社、大龜文社、悶悶社、里立社、朝貓籬社、加那打難社、哆囉網曷氏社、嘪屢里奶社、礁里亡社、那作社、嗎朥的社、加留難社、龜鸞社、搭祺文社、𧒄仔崙社、哆囉覓則社、屢們社、貓美葛社、大狡社、礁貓里力社、搭琳搭琳社、一大德訖社、射已寧社、射臘眉社、朥北社、大板陸社、柯末社、罔雅社、大里力社、七腳亭社、大棗高社、朥哈社、𧒄仔弼社、碓只零社、大鳥萬社以上三十五社,在卑南覓南、本灣社、米箕社、新八里罔社、舊八里罔社、加裏房曷社、郎也郎社、乾也貓嗌社、須那載社、株嘪煙社、株慄社、窩律社、甘武突社、甕索社、邦也遙社、丁也老社、礁朥社、加洛社、加那突社、巴鳩鬱社、沙別社以上二十社在卑南覓北。共六十五社,舊稱卑南覓七十二社按自山豬毛以下各社,生番住居深山,人跡罕至,難計里程
118 諸羅縣
119 目加溜灣社在縣南七十里。近番眾分居社東五里、麻豆社縣西南六十里。近番眾分居社東中協莊後,距舊社十二里、蕭壟社縣西七十里。近番眾分居社東桔根要莊,距舊社十五里、哆囉嘓社縣南三十里。近番眾分居社東十八里溪內、諸羅山社縣治西北里許、打貓社縣治十里、他里霧社縣東北三十里、斗六門柴里社縣東北四十里。以上八社平地熟番。
120 大武壟頭社縣東南六十五里、二社縣東南八十里、噍巴哖社縣東南七十里。舊志有木岡、芋匏二社,今改隸台灣縣地方管轄、內優社縣東二百七十里、米籠社縣南二百六十里、邦尉社一作邦鶻。縣東三百四十里、望社、篢社、墩社縣南二百六十里。以上為內優六社,皆歸化生番。
121 大圭佛社縣東北四百七十里、皂羅婆社縣東北三百二十里、乾仔務社縣東北二百八十里、盧麻產社縣東北零十里、踏枋社縣東北二百二十里、貓丹社縣東北□百□十里、鹿楮社縣東北二百二十里、奇泠岸社縣東北□百□十里。以上為阿里山八社,皆歸化生番。
122 納納社、芝舞蘭社、芝密社、薄薄社、竹仔宣社、多難社、水輦社、筠椰椰社。以上為崇爻八社生番在傀儡大山東,人跡罕至,難計里程,雍正二年歸化。
123 彰化縣
124 半線社在南門外、柴坑仔社距城五里、西螺社距城五十里、阿束社距城十五里、眉裏社距城四十三里、東螺社距城四十里、大武郡社距城三十里、馬芝遴社距城二十里、大突社距城三十里、二林社距城三十四里、南社距城五十里、貓兒乾社距城四十五里、貓霧捒社距城二十里、岸里社距城四十五里、阿束社距城四十里、烏牛欄社距城四十里、樸仔籬社距城五十五里、大肚南北中社距城二十五里、水裏社距城三十里、感恩社即沙轆社。距城三十五里、遷善社即牛罵社。距城四十里、貓羅社距城三十里、北投社距城四十里、南投社距城五十里、吷里社、毛啐社、貓丹社、社仔社、水扣社、木武郡社、子黑社、子希社、倒咯社、蠻戀社、田仔社、貓蘭社、田頭社、思順社、挽蘭社、埔里社、外鬥截社、水眉裏社、內鬥截社、內眉裏社、平來萬社、致霧社、哆咯啷社、福骨社以上二十四社,歸化生番,在縣治東南水沙連內,距縣治九十餘里
125 巴荖遠社、獅頭社、獅尾社。以上三社,在阿里史等社內,距縣治九十里。
126 淡水廳
127 岸裡舊社距城一百二十里、大甲德化社距城一百里、大甲東社距城一百里、日南社距城九十里、日北社距城九十里、雙寮社距城九十里、房裏社距城八十五里、貓盂社距城八十五里、苑裏社距城八十二里、吞霄社距城七十五里、後壟社距城四十五里、貓里社距城四十五里、加志閣社距城五十里、新港社距城四十里、中港社距城三十里、竹塹社距城十里、霄裏社距城七十里、南嵌社距城七十五里、坑仔社距城七十五里、龜崙社距城八十里、武朥灣社距城一百一十五里、雷里社距城一百一十五里、搭搭攸社距城一百三十里、毛少翁社距城一百三十里、北投社距城一百三十里、金包裹社距城一百八十餘里、大雞社距城一百四十里、雞柔社距城一百三十里、外北投社距城一百一十里、八里坌社距城一百餘里、峰仔峙社距城一百四十里、毛搭吝社距城二百五十餘里、猴猴社距城四百餘里、卓高屘社距城二百餘里、奇毛宇老社距城二百餘里、珍汝女簡社距城三百八十餘里、女老社距城二百餘里、奇五律社距城二百餘里、勿罕勿罕社距城二百餘里、毛老甫淵社距城三百餘里、哆凹尾社距城二百餘里、歪仔歪社距城二百餘里、東拂東拂社距城三百餘里、奇立援社距城三百餘里、抵羨福社距城二百餘里、賓仔扣難社距城三百五十餘里、貓姜淵社距城二百五十餘里、丁仔難社距城三百餘里、巴老鬱社距城二百餘里、八里沙喃社距城三百餘里、哆朥美仔遠社距城二百五十餘里、屏仔貓力社距城三百六十餘里、擺里社距城二百三十餘里、新仔羅罕社距城三百餘里、奇立丹社距城三百五十餘里、毛社陳縣社距城二百八十餘里、抵馬悅社距城三百餘里、抵美簡社距城三百六十餘里、朥援丹社距城四百餘里、奇班宇難社距城三百餘里、四朥灣社距城四百五十餘里、奇宇貓氏社距城四百七十餘里、抵美抵美社距城四百餘里、打那軒社距城三百餘里、踏踏社距城四百餘里、匏渡灣社距城五百餘里、新仔罕社距城四百餘里、奇覓省社距城五百五十餘里、搭籠奇社距城五百五十餘里、三貂社距城四百餘里
128 街市
129 台灣縣
130 十字街:在郡城四坊之中。
131 花街、真武街廟、枋橋頭街、嶺後街、岳帝廟街、山川台街、經歷巷、大埔街、油行尾街:以上俱東安坊。
132 帽仔街、大井頭街、南濠街、看西街、新街即魚市、暗街、下橫街、武鋪街、水仙宮後街、南勢街、打棕街、鎮渡頭街、北勢街、佛頭港街:以上俱在西定坊。
133 打石街、菜市街、柱仔行街、安海街、糖仔街、道口街:以上俱寧南坊。
134 竹仔街、禾寮港街、總爺街、竹仔行街、故衣街、針街、關廟口街、媽祖港街、關帝港街、王宮港街、新大道街、水仔尾街、草仔寮街、媽祖屢街、𥕍嘓石街:以上俱在鎮北坊。
135 市仔街:在效忠里即安平鎮街
136 舊社街:在歸仁北里,距城三十里。系中路。
137 陴頭街:在文賢里,距城十里,系南路。
138 蔦松街:在武定裏,距城十里,系北路。
139 中樓仔街、春牛埔街:以上俱在永康里。
140 嵌仔街:在長興里。
141 鳳山縣
142 大湖街:在長治裏。
143 半路竹街:在維新里。
144 二濫街:在維新里。
145 阿公店街:在仁壽里。
146 小店子街:在仁壽里。
147 楠子坑街:在仁壽里。
148 角宿街:在觀音山裏。
149 興隆莊街:在縣治城內。
150 埤仔頭街:在北門外。
151 下坡頭街:在竹橋街。
152 阿猴街:在阿猴街。
153 新園街:在港西里。
154 萬丹街:在港西里。
155 嵌頂街:在港東里。
156 阿里港街:在港西里。
157 枋寮口街:在枋寮口。
158 諸羅縣
159 中和街:在縣署前。
160 十字街:在四城之中。
161 布街、總爺街、內外城廂街、四城廂外街。
162 新店街:西門外街尾橋頭。
163 水堀頭街:距縣十里。
164 下加冬:街距縣三十里。
165 急水溪街:距縣四十里。屬鐵線橋保。
166 鐵線橋街:距縣五十里,市店在橋南北。往來衝衢,一往縣治、一往鹽水港。
167 茅港尾街:距縣六十里,市店在橋南。
168 灣裏溪墘街:距縣七十里。
169 灣裏街:距縣八十里。以上屬善化里東保。
170 木柵街:距縣八十里、距府二十里。屬新化里西保。
171 大排竹街:距縣二十五里。屬下加冬保。
172 哆咯嘓街:距縣三十里。屬哆囉嘓保。
173 番仔渡頭街:距縣六十里。屬赤山保。
174 蓮池潭街:距縣八十里。
175 噍吧哖街:距縣八十里。俱屬善化里東保。
176 笨港街:距縣三十里。南屬打貓保、北屬大槺榔保。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
177 土獅仔保::距縣十里。
178 樸仔腳街:距縣四十里。在大槺榔保。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
179 井水港街:距縣三十五里。在鹽水港保。
180 鹽水港街:距縣四十里。南通鐵線橋,北通笨港。
181 麻豆街:距縣六十里。
182 蕭壟街:距縣七十里。在安定西保。濱海民番貿易。
183 西港仔街:距縣八十里。在安定西保。濱海民番貿易。
184 竹仔腳街:距縣二十里。屬外九莊。
185 大丘田街:距縣四十五里。在大丘田保。
186 白須公潭街:距縣三十里。在白須公潭保。
187 打貓街:距縣十里。
188 蘆麻產街:距縣十里許。
189 大埔林街:距縣二十里。以上俱屬打貓保。
190 石頭溪街:距縣二十里。
191 他里霧街:距縣三十里。以上俱屬他里霧保。
192 斗六門街:距縣四十里。屬斗六門保。
193 新埤街:距縣二十里。屬諸羅山保。
194 鹿仔草街:距縣二十里。
195 榕樹王街:距縣三十里。以上俱屬大槺榔保。
196 大崙腳街:距縣四十里。屬大阪田保。
197 彰化縣
198 半線街:在縣治半線保。分東、西、南、北四市。
199 鹿子港街:在鹿子港,距縣四十五里。水陸輻輳,米榖聚處。
200 員林子街:在燕霧保員林子莊,距縣治南四十里。
201 枋橋頭街:在大武郡保,距縣東南□□里。
202 東螺街:在東螺社,距縣南四十里。
203 西螺街:在西螺社,距縣南四十里。
204 林既埔街:在水沙連保,距縣東南□□里。
205 海豐港街:在海豐港,距縣西南八十里。
206 三林港街:在三林港,距縣治西南五十里。
207 南投社街:在貓羅保,距縣治二十五里。
208 犁頭店街:在貓霧捒保犁頭厝莊,距縣東北三十里。保內更有大墩、新莊二小市。
209 大肚街:在大肚西保,距縣北十五里。更北為沙轆社,有沙轆街;又北為牛罵社牛罵街。
210 淡水縣
211 竹塹街:在竹塹城內。
212 八里坌街:在廳治北一百一十五里。
213 中港街:在廳治南二十五里。
214 後壟街:在廳治南四十里。
215 苑裏街:在廳治南八十里。
216 新莊街:在廳治北一百一十里。
217 艋舺渡頭街:在廳治北一百一十五里。
218 八芝蘭林街:在廳治北一百三十里。
219 澎湖縣
220 媽宮街。
221 橋梁
222 台灣縣
223 大枋橋:在東安坊嶺後。通衢往來,架枋為之;偽時所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蔣毓英修;乾隆十年,台防同知方邦基重修。二十六年,貢生陳河瑞新修。
224 磚子橋:在西定坊。荷蘭所築,砌磚和灰而成。
225 縣口橋:隨壞隨修。不知何年所建。
226 樂安橋:在東安坊。架木為之。今圯。
227 德慶橋:在坑子底。乾隆十六年,知縣魯鼎梅重建。
228 濟津橋:在鎮北坊。通衢往來之所,架木為之。隨壞隨修。
229 新橋:在縣北坊縣署之右。
230 永安橋:在西定坊。
231 太平橋:在水仙宮後。鄉人架木為之。
232 安瀾僑:在西門外鎮渡頭。架木為之。康熙五十九年,知府王珍重建。中堅大木,旁築以欄;匾曰「安瀾」。
233 大橋頭橋:在南門外。南路往來。今圯。
234 福安橋:在寧南坊馬兵營。
235 大橋:在永康里。北路往來通衢。
236 小橋:在永康里。洪水衝崩。
237 烏鬼橋:在永康里。鄉人架木為之。
238 斗米橋:在廣儲西保。架木為之。今被水衝圯。
239 蓬溪橋:在永康里,中路往來通衢。乾隆十六年,鄉賓方邦助偕其侄良同建。
240 馬鞍橋:在新化里新港。架木為之。形如馬鞍,故名。康熙五十五年里民修。
241 鯽魚潭橋:在永康里蔦松嵌下。乾隆十六年,職監侯世光建。
242 柴頭港橋:在小北門外,諸、彰北路往來通衢。先是橋圯,邊海地低,潮水漫衍;終歲泥濘,行人病涉。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夏瑚重建,並砌大路十里;行者稱便。
243 安平鎮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過渡,即安平鎮。
244 大井頭渡:在西定坊。今移在鎮路頭。
245 二贊行渡:在文賢里。夏秋水大,以小船濟人;春冬則架竹橋。
246 瘟岸渡:在州子尾。以小舟濟人。
247 岡山溪渡:在崇德里。以竹筏渡人。
248 鳳山縣
249 小店仔橋:在仁壽里小店仔街,縣北二十里。木梁,長二丈許,輿馬可通。俗呼橋子頭。
250 鯽子潭橋:俗呼二濫橋。縣北四十里,地當孔道。康熙三十一年,南路營參將吳三錫建,久壞。五十三年,鄉民林鼎重建,今複圯。夏秋水滿,以小舟濟人;冬春水淺,編竹覆土其上,輿馬可通。
251 岡山溪橋:在嘉祥里,縣北四十里。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252 鳳出港橋:在長治裏,縣北四十里。夏秋溪漲,用竹筏濟人;冬春水淺,編竹覆土其上,以通輿馬。康熙年間,莊民同建。
253 楠仔坑橋:在觀音山楠仔坑街,縣東十里。架木為橋,長二丈許,輿馬可通。康熙年間,參將吳三錫建;後圯,居民相繼修。
254 中衝崎橋:原在觀音山裏。今廢,未建。
255 赤山仔橋:在赤山莊,縣東五十里。架木為橋。鄉民建。
256 竹子港橋:在竹橋莊,縣東二十里。架木為之。
257 陂腹內橋:在大竹橋里陂腹內莊,縣東二十里。架木為之。高九尺,長十餘丈。乾隆二十一年,職員傅聯選建。
258 坑仔口橋:在下淡水,縣東南五十里。架木為之。康熙年間,參將吳三錫建。尋圯,莊民修。
259 硫磺水渡:亦稱田尾渡。在縣東七里,大路之衝。寬十餘丈。有潮流,小舟渡人。
260 小硫磺渡:與硫磺水渡路相連。在治南七里,系南鄉往來必徑之地。有潮流,亦有舟楫停泊,以竹筏濟人。
261 蘭波嶺渡:在港西里,縣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路頭渡。
262 阿猴渡:在港西里,縣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263 萬丹渡:在港西里,縣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264 新園渡:在港西里,縣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265 ——以上三渡,皆入社番掌管贌渡,為中元之資,官司憐恤窮番之意也。按以上四渡,俱系淡水溪渡,一水環流,分而為四。中浮沙洲一片,春冬水淺,不過數十丈間耳;夏秋泛漲,沙埔淹沒,渡程幾至四、五更。又系橫流,衝水而渡,常有濟渡覆溺者。凡遇大水泛濫,往來宜慎。
266 排仔路頭渡:在港東里,縣東四十里。以竹筏濟人。
267 萬丹港渡:在興隆莊,縣西四十里。闊約十餘丈,系內海小門。從府治渡海又濱海村莊往來,必濟斯渡。小舟渡人。
268 岐後渡:在興隆莊打鼓山麓,縣南七、八里。港闊三里許,往來岐後貿易及採捕之人經此。外為岐後汛,弁兵漁莊往來甚伙。小舟渡人。
269 二層行溪渡:在長治裏,縣北五十里許;溪北屬台、溪南屬鳳。原有木橋,今廢。小舟渡人「舊志」入「橋梁」
270 蟯港渡:在仁壽里,縣西北二十餘里。海口小渡。
271 彌陀港渡:在維新莊,縣西北三十餘里。以竹筏渡人,馬轎可渡。外通大海。
272 諸羅縣
273 東門橋:在縣城東。
274 西門橋:在縣城西。
275 南門橋:在縣城南。
276 北門橋:在縣城北。
277 ——以上四橋,俱架木為之,歷任知縣重修。
278 西門外橋:在新店街,府治大路。
279 番仔溝橋:在西門外文廟西。
280 三苞竹橋:在三苞竹莊。
281 新店橋:在三苞竹西,鹽水港大路。
282 枋橋頭:在三仔莊西,鹽水港大路。
283 白須公潭橋:在下潭莊前,鹽水港大路。
284 鹽水港北橋:在鹽水港街北,府治大路。乾隆五年,知縣何衢重修。
285 里仁橋:在鹽水港街南,府治大路。
286 鐵線橋:在開化里南。
287 茅港尾橋:在開化里北。
288 ——以上二橋,各為一港,相距十里,縣治抵郡必由之路。舊時冬春編竹為橋,上覆以土;夏秋水漲,漂蕩無存,設渡濟人。康熙五十五年,知縣周鍾瑄各建木橋,監生陳仕俊捐銀五十兩助之;然水潦衝決,時壞時修。乾隆二十七年,貢生翁云寬等倡建;廣大堅固。
289 番仔橋:在麻豆保東,赤山、麻豆往來孔道。
290 麻豆店橋、麻豆口橋:並存水崛頭。相對距數百步,南北孔道。
291 木柵橋:在木柵街北,南北孔路。
292 牛莊橋:在善化里東保,大武壟抵郡大路。
293 大排竹橋:在大排竹街頭,沿山抵郡大路。
294 加冬橋:在下加冬街北,府治大路。
295 後壁寮橋:在上加冬街,府治大路。
296 角仔寮橋:在縣城南里許,沿山抵郡大路。
297 灣橋:在大目根金獅寮,抵郡大路。
298 斗六門橋:在斗六門街。
299 他里霧橋:在他里霧保。
300 笨港橋:在笨港街,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橋,率於冬春編竹為之;至夏秋間水漲後,設渡以濟。
301 新莊橋:在大丘田南、白須公潭北。乾隆二十七年,知縣衛克堉重建碑記見「藝文」
302 草地尾橋:在城南里許大圳上,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橋,俱架木為之;此橋獨砌以石,倍為鞏固。
303 八掌溪波:在上水崛頭,縣南□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諸羅山番社,設渡濟人。
304 枋樹角渡:在半月莊,縣南□十里。乾隆十八年,知縣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人設渡濟人,得渡稅銀三兩充為本寺香燈之需。
305 水溪上渡:在新營保,縣南□十里;府治通衢。乾隆十六年,知縣周芬斗批允僧人普日設渡濟人,所收渡稅充為城隍、天後香燈。
306 急水下溪渡:在鹽水港南,縣南□十里。乾隆十六年,知縣周芬斗批歸麻豆社番設渡濟人,渡稅銀五兩充茅港尾觀音亭香燈。
307 灣裏渡:在灣裏溪,縣南十里;府治通衢。渡船二隻。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灣裏、麻豆二社番輪派駕駛。
308 大匏崙渡:在大武壟保,縣東南□十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頭社番設渡濟人。
309 龍蛟瀨渡:在大武壟保,縣東南□十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二社番設渡濟人。
310 走馬瀨渡:在大武壟保,縣東南□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二社番設渡濟人。
311 榕樹王渡:在大槺榔保,縣西南□十里。康熙六十一年,知縣汪□□批允城隍廟僧人設渡濟人,所收渡稅充為本廟香燈。
312 鐵線橋渡:在開化里,縣東南□十里。渡闊三十餘丈。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麻豆社番設渡濟人。
313 茅港尾渡:在開化里,縣西南□十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蕭壟社番設渡濟人。
314 蕭壟渡:在開化里,縣西南□十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蕭壟社番設渡濟人。
315 井水港渡:在鹽水港,縣西南□十里。雍正七年,知縣劉良璧批允僧人興亮設渡濟人,渡稅銀十六兩充為城隍廟香燈。乾隆七年,渡夫洪五呈請每年另出銀十五兩充修鹽水港里仁橋費。
316 鹿場渡:在蚊港口,縣西南□十里。乾隆十八年,知縣辛竟可批允生員黃國寶設渡濟人。
317 二竹圍渡:在井水港下流,縣西南□十里。乾隆三年,知縣戴大冕批允莊民翁輝設渡濟人,年納城隍廟香燈。
318 蚊港渡:在鹽水西學甲社,縣西南□十里。乾隆八年,知縣嚴暻批允港戶鄭宏賓設渡濟人,所收渡稅年充港餉。
319 直加弄港渡:在安定里海𣿭,縣西南□十里。自開闢後,歸港戶蔡育等設渡濟人,年征渡稅銀四十二兩七錢三分零充輸港餉。
320 篤加港小渡:在安定裏,縣西南□十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蕭壟社番設渡濟人。
321 含西港渡:在安定里海𣿭,縣西南□十里。自開闢後,歸港戶王正雅等設渡濟人,年征渡稅銀四十二兩七錢三分零充港餉。
322 西港仔渡:在安定里海𣿭,縣西南□十里。自開闢後,歸港戶張助等設渡濟人,年征渡稅銀四十二兩七錢三分零充輸港餉。
323 內管寮渡「舊志」作竿寮:在安定裏蕭壟社縣西南□十里。雍正八年,知縣馮盡善批允生員梅暉設渡濟人。
324 管寮小渡:在安定里海𣿭,縣西南一十里。乾隆十八年,知縣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人設渡濟人,渡稅銀二兩零五錢,充本寺香燈。
325 灣港渡:在木柵保海𣿭,縣西南□十里。康熙三十五年,知縣董之弼斷歸港戶盧斗設渡濟人,年征渡稅銀二十七兩一錢七分零充輸港餉按該港設立小䑩船三十六隻,受遠近莊民徵募輸載五穀、籸油等物赴郡起卸。台、鳳、諸三縣船戶分認,遞年貼納本縣八房紙筆銀三十兩。按該港另有小橫渡,在灣口渡
326 沙船頭渡:在木柵保,縣西南□十里。雍正七年,知縣劉良璧批允府治天後宮僧人設渡濟人,所收渡稅充為本宮香燈;續又批允莊民王守渙另設一船,與僧輪流駕駛。
327 笨港渡:在笨港街,縣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縣孫魯批允本街天後宮僧人設渡濟人,年收渡稅充為本宮香燈。
328 牛椆溪渡「舊志」作牛朝溪渡:在江厝店,縣北□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打貓社番設渡濟人按外九莊,另有牛朝溪下渡
329 大埔林渡:在打貓保,縣北□十里。
330 樸仔腳渡:在樸仔街,縣北□十里。舊有木橋,乾隆二十六年洪水衝壞;今夏秋間,街民縛竹筏濟人,不取渡錢。
331 石龜溪渡:在他里霧保,縣北□十里。現歸他里霧社番設渡濟人。
332 黃地崙渡:在外九莊,縣北□十里。
333 ——按「舊志」載洋仔港渡、馬松溪渡,今割歸台邑,阿拔泉渡、布嶼稟渡、打馬辰渡、樹仔腳渡、貓兒乾渡,今割歸彰邑。白須公潭渡、小龜佛拔山渡、拔仔林渡、犁頭標渡、檨仔林渡、歐汪溪渡,今俱裁。
334 彰化縣
335 虎尾溪渡:諸、彰交界處。冬春水涸,沙草茫茫;夏秋雨水溪漲,非船不渡;辰中下二渡
336 公豸寮渡、鹿場莊渡。
337 打馬辰渡、樹子腳渡、貓兒乾渡、雙條圳渡:以上四渡俱在東螺溪。
338 苦零腳渡、大崙腳渡、上渡頭渡、西螺中渡:以上四渡俱在西螺。
339 溪心霸渡、柴坑子渡、大肚溪渡、惡馬渡、新莊溪渡:以上五渡俱在大肚溪。
340 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濁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條圳渡、枋寮溪渡、大潭墘渡、雙溪口渡、柳樹濫渡、加滑溪渡、林子潭渡、龍門莊渡、山仔腳渡。
341 淡水廳
342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關渡門渡、劍潭渡、沙貓樹渡、擺接渡。
343 水利
344 台灣縣
345 甘棠潭:在保大東里。鄉民合築。以潭水多生甘棠樹,故名。
346 無源潭:在永豐里。
347 蓮花潭:在文賢里。源深,水旱不涸,可以灌田。
348 王有潭:在仁和里。鄉民王有所築以灌田者。
349 參差陂:在文賢里二圖。紅毛時,王參差築以灌田,故名。
350 月眉池:在文賢里一圖。形如半月。
351 鴛鴦潭:在文賢里。兩潭相連。
352 鯽魚潭:在永康、廣儲西、長興三里之界,延流三十餘里。多生鯽魚,年有征稅;三里藉此灌田。
353 嵌下陂:地勢卑下,鄉人築堤蓄水以灌田。
354 公爺陂:在新豐里。偽時築,蓄水以灌田。
355 弼衣潭:在新豐裏香洋子。
356 鼎濟窪:在新港社。產魚蝦。
357 新港西陂:在新化里。
358 新港東陂:在新港社。
359 鳳山縣
360 將軍陂:在鳳山下莊。提督施琅築陂,名曰新陂。
361 竹橋陂:在竹橋莊。水源自阿猴林來。
362 三鎮陂:在維新里。
363 大湖陂:在長治裏。
364 赤山陂:在赤山莊。周圍百餘丈,注水灌田。
365 烏樹林陂:在維新里。
366 北領旗陂:在維新里。
367 中衝崎陂:在仁壽里。
368 新園陂:在長治裏。
369 硫礦陂:在硫礦港。有泉可灌田。
370 草潭:在觀音山裏。蓄水甚多,灌溉甚廣。
371 石螺潭:在仁壽里。
372 蓮池潭:在興隆莊。即學宮泮池;多蓮花,故名。
373 井水港:在半屏山。水源自觀音山出。
374 菱角港:東灌嘉祥里田,西灌長治、維新二里之田。
375 紅毛寮坑:在依仁里。坑廣而流長,大旱水源不竭。
376 諸羅縣
377 諸羅山大陂:即柴頭港陂。源出八掌溪,長可二十餘里。大旱不涸。
378 柳子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長十餘里。大旱不涸。
379 埔姜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長可十餘里。
380 馬椆陂:源由內山土地公崎流出。
381 楓子林陂:在下加冬莊東。源出白水溪。
382 佳走林陂:源由草潭出。
383 安溪寮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長可十餘里。灌本莊及塗庫子、後鎮、上帝廟、竹圍後等莊。
384 王公廟陂:下加冬東南。源由白水溪分流。
385 新營等莊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長可三十里許。
386 哆囉嘓大陂:源出內山九重溪,長二十餘里。灌本莊及龍船窩、埤子頭、秀才等莊。大旱不涸。
387 大腳腿陂:在哆囉嘓南。源出十八重溪,長可十里許。
388 新陂:在北新莊。源由諸羅山番子坑流出,長十餘里。大旱不涸。
389 大溪厝陂:在縣治西南三蒲竹。源由諸羅山番子坑分流,長十餘里。
390 朱曉陂:在外九莊大丘田。源由荷包嶼大潭出。
391 樹林頭陂:在外九莊。源由八掌溪尾,長五、六里許。
392 牛挑灣陂:在外九莊。源由龜子港頭出。
393 土獅子陂:在外九莊。源由牛椆溪出,南灌六加佃莊、北灌土獅子莊。
394 狗咬竹陂:源由牛椆山坑流出,長二十餘里。灌本莊及番婆莊、月眉潭、土獅子、北勢等莊。莊民合築。
395 打貓大潭陂:有泉;淋雨時,新莊、柴頭港、打貓一帶坑水注焉。灌本莊及青埔仔二莊。莊民合築。
396 打貓山腳大陂:源出三迭溪,長十餘里。灌本莊及火燒莊、南路厝等莊。莊民合築。
397 虎尾寮陂:在打貓莊北。源由三迭溪分流。
398 雙溪口大陂:在打貓崙仔莊。源由三迭溪分流。
399 西勢潭陂:在打貓莊西北。源由三迭溪分流,灌西勢潭、柴林腳二莊。莊民合築。
400 阿陳莊大陂:在他里霧東南。源有二:一由石龜溪分出,一由庵石坑出。
401 糞箕湖陂:在他里霧社。源由虎尾溪出。
402 洋子莊陂。在茅港尾東。原有舊陂址,莊民重修。
403 番子橋溝陂:在茅港尾。灌佳里興、茅港尾二莊。莊民合築。
404 烏山頭陂:即龍船窩陂。烏山頭二鎮、龍船窩等莊莊民合築。
405 北社尾陂:在縣治西北。灌北社尾、水牛厝二莊。
406 白斗坑陂:在縣治北。康熙四十五年築。
407 大目根陂:在縣治東北牛椆溪。
408 槺榔莊陂:在外九莊。灌大、小槺榔二莊。莊民合築。
409 頭橋陂:在打貓莊東。
410 中坑子陂:在打貓莊東北。
411 他里霧番子陂:在他里霧社。
412 埔姜崙陂:在他里霧社西。
413 猴悶陂:在他里霧社北。
414 尖山莊陂:在柴里社東南。
415 柴里社陂:在柴里社。
416 斗六莊陂:在斗六門防汛後。
417 大竹圍陂:在斗六門防汛前。
418 走豬莊圳:源由石龜溪分入,灌走豬、排仔路頭二莊。
419 荷包連圳:在走豬莊北。源由石龜溪分入。
420 加冬腳莊圳:在他里霧社南。源由小龜溪分入,灌加冬腳、殿仔林二莊。
421 石龜溪莊圳:源由石龜溪分入。
422 北香湖:在縣治北二里許。泉深地廣,盤曲三、四里,縣治東北一帶之水歸焉。大旱不涸。康熙三十四年,番民合築陂於下流,名番子陂詳見「藝文」
423 龍湖:即赤山莊大潭;在龍湖岩前別見「雜記」
424 彰化縣
425 鹿場陂:在虎尾溪墘。源由虎尾溪分流。
426 打馬辰陂:在西螺社東。源由虎尾溪分流。
427 西螺引引莊陂:在西螺社西。
428 打廉莊陂:在東螺社西北。
429 燕霧莊陂:在半線社南。
430 馬龍潭陂:在貓霧捒。潭有泉,源合內山之支流,長二十餘里。陂流四注,大旱不涸;所灌之田甚廣。
431 施厝圳:在東螺保。康熙五十八年,莊民施長齡築。
432 十五莊圳:在大武郡保。康熙六十年,莊民黃仕卿築。
433 二八水圳:橫亙施厝圳、十五莊圳中。
434 萬丹坑圳:在南北投保東。
435 萬斗六溪圳:在縣治東北萬斗六埔。
436 大甲溪圳:在岸里、阿里史等社。
437 鬼面潭:在半線山內。水所渟瀦,夏秋則益,冬春則涸。居民土番,取其魚蝦為食。
438 水漣潭:在水沙連社詳見「山川」
439 海防
440 台灣縣:鹿耳門港自廈至台大商船及台屬小商船往諸、彰、淡水貿易,俱由此出入、大港台屬小商船往鳳山貿易由此出入
441 鳳山縣:打鼓港、東港、茄藤港以上俱無大商船停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442 諸羅縣:笨港、蚊港、鹽水港、猴樹港以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443 彰化縣:鹿子港、海防港、三林港以上三港,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444 淡水廳:勞施港、蓬山港、後壟港、中港、竹塹港、南嵌港以上俱無大商船停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淡水港自廈至港大商船十隻,名為社船,於此出入。台屬小商船自三月東南風發,往來貿易;至八月止
445 附考
446 定例:海船出洋,其置船時,先赴各該縣報明購料在廠;成造竣日,仍赴縣稟請驗量梁頭長短、廣深丈尺,填明印烙,取具澳里族鄰行保結狀給照,聽其駕駛出洋貿易。短、廣深丈尺,填明印烙,取具澳里族鄰行保結狀給照,聽其駕駛出洋貿易。
447 商船自廈來台,由泉防廳給發印單,開載舵工、水手年貌並所載貨物,於廈之大■〈山上登下〉門會同武汛照單驗放。其自台回廈,由台防廳查明舵水年貌及貨物數目換給印單,於台之鹿耳門會同武汛點驗出口。台、廈兩廳各於船只入口時,照印單查驗人貨相符,准其進港。出入之時,船內如有夾帶等弊,即行查究。其所給印單,台、廈二廳彼此匯移查銷。如有一船未到及印單久不移銷,即移行確查究處。
448 商船自台往廈,每船止許帶食米六十石,以防偷越。如敢違例多帶米穀,嚴加究處。
449 台屬之𦪟仔、杉板頭、一封書等小船,領給台、鳳、諸三縣船照,周年換照;三邑各設有船總管理。惟彰化縣止有大肚溪,小船僅在該港裝載五穀貨物;系鹿子港巡檢查驗,按月造冊申報台防廳查核。台、鳳、諸三縣各船若往南路,俱由台邑之大港汛出入;系新港司巡檢挂驗,仍報台防廳查考。如赴北路,俱由鹿耳門挂驗出入。其各船往南北貿易,船總、行保具結狀一紙,填明往某港字樣;同縣照送台防廳登記號簿,給與印單;以水途之遠近,定限期之遲速。該港汛員查驗,蓋戳入口。在港所載是何貨物及數目填明單內,查對明白蓋戳,聽其出口。同郡到府之日,將印單呈繳鹿耳門文、武汛查驗單貨相符,蓋戳聽其駕進。府澳各港汛員,仍將出入船只每五日折報,聽台防廳稽查。如違限未回,嚴比行保;並行各港汛員挨查,以防透越之弊。
450 淡水舊設社船四隻,向例由淡水莊民僉舉殷實之人詳明取結,赴內地漳、泉造船給照;在廈販買布帛、煙茶、器具等貨來淡發賣,即在淡買糴米粟回棹,接濟漳、泉民食。雍正元年,增設社船六隻。乾隆八年,定社船十只外,不得再有增添。每年自九月至十二月止,許其來淡一次;回棹,聽其帶米出口。其餘月分,止令赴鹿耳門貿易。九年,定台道軍工所辦大料,由社船配運赴廈,再配商船來台交廠。自九月至十二月止,不限次數,聽其往淡。
451 商船撥運內地兵米及採買平糶米榖,俱照梁頭丈尺分派。該船梁頭一丈七尺六寸至一丈八尺者為大船,配載三百石;梁頭一丈七尺一寸至一丈七尺五寸者為次大船,配載二百五十石;梁頭一丈六尺至一丈七尺者為大中船,配載二百石;梁頭一丈五尺六寸至一丈六尺者為次中船,配載一百五十石;梁頭一丈四尺五寸至一丈五尺五寸者為下中船,配載一百石。其梁頭一丈四尺五寸以下之小商船,例免配載。每石腳價,定銀六分六厘六毫五絲;自廈載往他處,水程每百里加銀三厘。遇奉文起運之時,將入口船隻,計梁頭之丈尺、配米穀之多寡。至交卸處所,水程有近遠之不同;將交卸地方寫入鬮內,當堂令各船戶公同拈鬮。鬮值何處,即照拈配運。若水途窵遠,如至福州府屬及南澳等處交卸者,給與免單二張;其餘興、漳、泉等屬則水途較近,給與免單一張。俟該船下次入口,將免單呈繳,免其配運。至台灣小船往各港運載到府交卸者,每石腳價銀三分,著船總雇撥小船運載。
452 流寓台民有祖父母、父母、子女以及子之妻與幼孫、幼女先在內地,有願往台及欲來台探望者,許其呈明給照渡海。乾隆五年停止。
453 海洋禁止偷渡,如有客頭在沿海地方引誘包攬、索取偷渡人銀兩,用小船載出複上大船,將為首客頭比照大船雇與下海之人分取番貨例,發邊衛充軍。為從者減一等,杖一百、徒三年。澳甲、地保及船戶、舵工人等知而不舉者,亦照為從例,杖一百、徒三年,均不准折贖。其偷渡之人,照私渡關津律,杖八十,遞回原籍。乾隆元年,水師提督王郡奏准:偷渡船戶照為首客頭例,發邊衛充軍;所得贓銀,照追入官。該地方官弁疏縱偷渡人數至十名以上者,專管官罰俸一年、兵役各責二十;至疏縱偷渡人數至數十名者,專管官降一級、兵役各責三十以上並見行「則例」
454 北路米,由笨港販運;南路米,由打鼓港販運。壬寅六月,台邑存倉稻穀無幾,每日減糶數百石;不敷民食,暫借鳳山倉榖支放。自東港運至台邑進大港,不由鹿耳門;每石船價八分。陸運每牛車止五、六石,溪漲難行,腳價數倍水運。雍正癸卯,浙江飢,運米一萬石;甲辰,補運四萬石。每商船載米五百石,運費每石二錢;未去之船,尚有貼費「赤嵌筆談」
455 偷渡來台,廈門是其總路。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船者,如曾厝垵、白石頭、大■〈山上登下〉、南山邊、鎮海、岐尾,或由劉武店至金門料羅、金龜尾、安海、東石,每乘小漁船私上大船。曾厝垵、白石頭、大■〈山上登下〉、南山邊、劉武店系水師提標營汛,鎮海、岐尾系海澄營汛,料羅、東石、金龜尾系金門鎮標營汛,安海系泉州城守營汛,各汛亦有文員會同稽查同上
456 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只鹿耳門、南路打鼓港打鼓山南岐後水中有雞心礁、北路蚊港、笨港、淡水港、小雞籠、八尺門。其餘如鳳山、大港、西溪、蚝港、蟯港、東港通淡水、茄藤港、放䌇港冬月沙淤,至夏秋溪漲,船始可行、大昆麓、社寮港、後灣子俱琅嶠地、諸羅馬沙溝、歐汪港、布袋澳、茅港尾、鐵線橋、鹽水港、井水港、八掌溪、猴樹港、虎尾溪港、海豐港、二林港、三林港二林亦多沙線,水退,去口五、六里、鹿子港潮長,大船可至內線,不能抵港。外線水退,去口十餘里。不知港道,不敢出入、水裡港、牛罵、大甲、貓盂、吞霄、房裡、後壟、中港、竹塹、甫嵌、八里坌、蛤仔難,可通杉板船;台灣州仔尾、西港子、灣裏、鳳山喜樹港、萬丹港、諸羅海翁堀、蓬山港,只容䑩仔小船。再,鳳山岐後、枋寮、加六堂、謝必益、龜璧港、大繡房、魚房港、諸羅𩻸仔挖、象領,今盡淤塞,惟小魚船往來耳。山後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杉板同上
457 郵傳
458 台灣縣鋪四:府前鋪、南路鋪、北路鋪、新港鋪。鋪兵有四名。
459 鳳山縣鋪七:縣前鋪、下淡水鋪、楠子坑鋪、中衝崎鋪、鯽魚潭鋪、岡山鋪、府前鋪。鋪兵各四名。
460 諸羅縣鋪一十五:新港鋪,鋪兵四名;目加溜灣鋪、麻豆鋪、佳里興鋪、茅港尾鋪、大路邊鋪、赤山鋪、新嘓鋪、哆咯嘓鋪、諸羅山鋪、打貓鋪、他里霧鋪、猴悶鋪、柴裡鋪、草埔鋪。鋪兵各三名。
461 彰化縣鋪七:草埔鋪、西螺鋪、埔姜林鋪、小岡鋪、大武郡鋪、半線鋪、大肚鋪。鋪兵各三名。
462 淡水廳鋪一十一:大甲鋪、貓盂鋪、吞霄鋪、後壟鋪、中港鋪、竹塹鋪、南嵌鋪、淡水鋪、雞柔鋪、雞籠鋪、金包裡鋪。鋪兵各三名。
463 恤政
464 台灣縣養濟院:在鎮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沈朝聘建。普濟堂:在縣治城隍廟側;計二十間,內有藥王廟、棲流所。乾隆十二年,知縣李閶權置。計贍園二十五甲六,又租銀一兩六錢。分
465 鳳山縣養濟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遠建。
466 諸羅縣養濟院:在善化里東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季麒光建。
467 彰化縣養濟院:在縣治東,距城裏許。乾隆元年建。
468 附考
469 直省各州、縣,並設普濟、育嬰二堂。台郡以在海外,獨闕。顧台地土著者少,戶口未繁,嬰孩從無棄者;惟流移孤獨,恆不免轉死溝壑。乾隆十一年,巡使六十七、範咸特命台灣縣知縣李閶權創建普濟堂一所,計二十間,費千餘金。有新建普濟堂啟,其文曰:『自昔有虞氏重養老之典,而西伯發政施仁以鰥寡孤獨為先務。蓋深念窮而無告之民,為惠鮮懷保者所尤宜加意也。國家氣運昌隆,列聖相承,教養備舉;重以我皇上仁心仁政,繼五朝之積累,普四海之恩膏,固巳舉斯世之民,莫不措諸衽席矣。惟是台郡僻在海隅,地本殷富;是以恤民之典,間有所缺。比年以來,戶口既盛而地不加闢,內地流民日聚;本院檢閱四縣文移,窮黎以貧病轉溝壑者不一而足。用是惻然心傷,與諸官寮熟籌;念國家令典,凡直省州、縣各設有普濟堂安集流移,立法至善。東瀛一方,是典獨闕,所宜急為舉行者。同城文武諸公,悉以為然,餘二人首先捐俸。今擇地創建有日,但事須集腋而後成、政必圖久方可繼;是舉也,近則物料有需、工匠有費,遠則計日授糧、按月給發,其疾病醫藥、死亡賑恤之資,皆當一一籌及。苟非合貲共襄,曷克有濟?且夫台之俗,貧難相恤、有無相濟,風土之善,載在「郡志」。台之紳士趨善急公,固無俟餘二人之言也。爰道餘二人補偏救弊之心,以為奉使職者分宜如是。彼都人士,要當共悉斯意耳』「使署閒情」
470 義塚
471 台灣縣義塚:一在寧南坊魁斗山俗呼鬼子山;歷年久遠,邱塚壘塞。一在新昌里;康熙五十九年,監生陳仕俊買置園地數甲,與鬼子山毗連。一在水蛙潭;計園地八分,內葬無主棺骸二百八十具。一在北壇前;內葬無主棺骸一百六十具。一在海會寺前;內葬無主棺骸一百八十餘具。俱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梅買置。
472 鳳山縣義塚:一在台灣縣魁斗山後;久經壘塞。一在縣治西門外蛇頭埔;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置。
473 諸羅縣義塚:一在諸羅山保;計七所。一在打貓保;計六所。一在鹽水港保;計五所。一在他里霧保;計四所。一在下加冬保;計三所。一在哆咯嘓保;計三所。一在茅港尾保;計二所。一在麻豆保;計二所。一在安定裏保;計六所。
474 彰化縣義塚:一在快官山前;知縣蘇渭生置。一在八卦亭山下;計園地一甲四分,知縣胡邦翰捐置。
475 附考
476 台灣古稱荒服,土著者少。內地客民騖利而來,風氣宣淫,土地松惡,其客死無依者,累累相望也。舊棺櫘率寄頓城廂南北壇中,重洋遠隔,音耗不聞;內地眷屬,搬運為難。乾隆二十四年,台灣縣知縣夏瑚心甚憫之,設法捐貲,代運至廈,俾客亡親屬各按氏籍赴廈認識,一時傳為善政。其詳文略曰:『伏查台灣遠隔重洋,內地商民人等謀利奔馳,往來如織。其間留滯病故者,實繁有徒;悉寄南北二壇及城廂廟宇。在台既無眷屬管顧,而內地之親族慮及波濤之險阻、工費之浩繁,運葬甚罕。停積日久,累累相望,傷心慘目。前於飭埋民間棺骸之便,查出流寓棺骸共計三百五十六具,悉屬歷年停頓,搬運無期。若不籌議歸埋,必致拋殘海外,實堪憫惻!輾轉思維,惟將有姓名籍貫之棺骸代運赴廈,仍先移知原籍,不必出差,只召須示召親屬,定限半年內赴廈認領;既免涉險多費,自必爭先恐後。而客死枯骸,庶得咸歸故土。但至廈之日,必須寄頓有所、經理有人,自應預擇附近海口寬曠廟宇一、二處,以資停寄;選撥誠妥僧人,按月給予辛勞銀兩,端司其事。俟船戶陸續運交棺骸之日,設簿逐一登記,小心收貯;俟親屬赴領,即將具領姓名、月日登記簿內,以憑查考。如一年之後,無人赴領,就於廈門預擇無礙閒僻官山,作為義塚;至期即令該僧人雇工抬埋,將死者之姓名、籍貫,深文鐫刻小碑,豎立墳頭,以便識認。所有掩埋工費,每具酌給銀四錢,並將年月日期、抬埋棺柩若干具、用過工費若干兩,逐一填簿,不得遺漏;於每年夏杪,令賅僧人將或領、或埋總數注明原簿,繳廳備查,照抄一木,行知台邑存案。如此辦理,則流寓棺骸不致再有累積,可免暴露拋殘之慘,似亦敬體憲仁之一端。現將查出有姓名、籍貫之棺柩九十三具,每具捆扎草辮,計需草工銀三錢;抬至海口用夫四名,並雇䑩船,運交海艇,需工腳銀五錢,共需銀八錢;至廈打抬寄頓,每具用夫四名,酌議價銀四錢;又骸礶一十四身,交船上岸,共擬夫價銀二錢。以上通共需銀一百一十四兩四錢,按數捐出辦給。所有查出姓名、籍貫未確及無姓名、籍貫之棺柩共二百四十八具,似難遽運;俯容申請內地各府行縣出示曉諭:民間如有親屬在台歿故,未經開留姓名、籍貫者,限半年內逐一開明並棺礶記認停寄處所,具呈籍縣移知過台,一體代運。統以一年為期,如過期尚無移知,則屬實在無主,毋庸運廈,就台地另擇義塚掩埋。倘或查辦時,有親屬領運,仍聽其便。此次辦竣之後,每年春季風恬浪靜之時、循照查辦一次,永遠遵行。但在台查辦,得以悉心區畫;在廈之寺僧辛勞及掩工費,應先捐廉俸銀五十圓,以資經理。惟是船只系台防廳專管,應作何飭配免差;或另籌船隻,免應差使、端運棺骸之處,未由擅議。而在廈選擇廟宇、遴委僧人及預撥官山、代給辛勞工費各若平之處,未便懸定。不揣冒昧,謹造具流寓棺骸數目清冊,據實詳明。伏祈憲台察核,賜移台、廈二防廳定議舉行』。
URN: ctp:ws45219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