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View] [Edit] [History]

1
聖祖本紀一
2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諱玄燁,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順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誕上於景仁宮。天表英俊,岳立聲洪。六齡,偕兄弟問安。世祖問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為賢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異焉。
3
順治十八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即位,年八歲,改元康熙。遺詔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4
二月癸未,上釋服。乙未,誅有罪內監吳良輔,罷內官。丙申,以嗣簡親王濟度德塞襲爵。
5
三月丙寅,詔曰:「國家法度,代有不同。太祖、太宗創制定法,垂裕後昆。今或滿、漢參差,或前後更易。其詳考成憲,勒為典章,集議以聞。」
6
四月,予殉葬侍衛傅達理祭葬。甲申,命湖廣總督駐荊州。乙酉,命將軍線國安統定南部軍鎮廣西。丙戌,以拉哈達工部尚書癸卯安南國王黎維祺遣使入貢。丙午大學士洪承疇乞休,允之,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戊申,賜馬世俊等三百八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7
五月,罷各省巡按官。己巳,以高景工部尚書劉良佐江安提督乙亥,安南叛臣莫敬耀來歸,封歸化將軍
8
六月己卯江蘇巡撫朱國治疏言蘇省逋賦紳衿一萬三千五百十七人,下部斥黜有差。辛巳,黑龍江飛牙喀部十屯來歸。庚寅,以嗣信郡王鐸尼鄂扎襲爵。癸巳大學士傅以漸乞休,允之。丁酉,罷內閣,復內三院。戊戌吳三桂進馴象五,卻之。詔停直省進獻。
9
閏七月庚辰,以車克吏部尚書阿思哈戶部尚書甲午,以傅維鱗工部尚書壬寅,予蘇松提督梁化鳳男爵。
10
八月甲寅,達賴喇麻請通市,許之。
11
九月丁未,以卞三元雲南總督李棲鳳廣東總督郎廷佐江南總督梁化鳳江南提督
12
十月己酉,以林起龍漕運總督。誅降將鄭芝龍及其子世恩、世蔭。辛酉,裁順天巡撫。山東民於七作亂,逮問巡撫許文秀總兵李永盛范承宗,命靖東將軍濟世哈討平之。
13
十一月丙子朔,上親祀天於圜丘。己亥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甲辰湖南巡按御史仵劭昕坐贓棄市。
14
十二月丙午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愛星阿會報大軍入緬,緬人執明永歷帝朱由榔以獻。明將白文選降。班師。丁卯,宗人府進玉牒。
15
免直隸、江南、河南、浙江、湖廣、陜西各州縣被災額賦有差。朝鮮遣使進香入貢。
16
康熙元年壬寅春正月乙亥朔。乙酉,享太廟。庚寅,錄大學士范文程等佐命功,官其子承謨等俱內院學士
17
二月壬子太皇太后萬壽節,上率群臣朝賀。
18
三月,以滇南平,告廟祭陵,赦天下。辛卯,萬壽節。己亥,遣官安輯浙江、福建、廣東新附官民。
19
夏四月丙辰,上太祖、太宗尊謚。
20
五月戊寅,夏至,上親祭地於方澤。
21
六月丁未,命禮部考定貴賤等威。
22
秋七月壬申朔,以車克大學士寧古禮戶部尚書,張傑為浙江提督施琅福建提督
23
八月辛丑朔,大學士金之俊罷。
24
九月,裁延綏巡撫
25
冬十月壬寅,以成克鞏大學士癸卯,尊皇太后太皇太后。尊皇后為仁憲皇太后,母後為慈和皇太后
26
十一月辛巳,冬至,祀天於圜丘,免朝賀。
27
十二月辛酉,命吳三桂總管雲南、貴州兩省。
28
是歲,天下戶丁一千九百一十三萬七千六百五十二,徵銀二千五百七十二萬四千一百二十四兩零。鹽課銀二百七十二萬一千二百一十二兩零。鑄錢二萬九千萬有奇。免直隸、江南各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29
二年癸卯春正月己亥廣東總督盧崇峻請封民船濟師,斥之。
30
二月庚戌,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崩。
31
三月,荷蘭國遣使入貢,請助師討臺灣,優賚之。
32
五月丙子,以孫廷銓大學士乙酉,雲南開局鑄錢。丙戌,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關領,著為令。戊子,以魏裔介吏部尚書甲午,恭上大行慈和皇太后尊謚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
33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后、端敬皇后祔焉。戊申,以龔鼎孳左都御史乙卯,故明將李定國子嗣興來降。乙丑,以哈爾庫為浙江提督
34
八月癸卯,詔鄉、會試停制義,改用策論,復八旗繙譯鄉試。甲寅,命穆里瑪靖西將軍圖海定西將軍,率禁旅會四川、湖廣、陜西總督討鄖陽逋賊李來亨郝搖旗等。
35
冬十月壬寅耿繼茂施琅會荷蘭師船剿海寇,克廈門,取浯嶼、金門二島,鄭錦遁於臺灣。
36
十一月,詔免諸國貢使土物稅。乙酉,冬至,祀天於圜丘。
37
十二月壬戌,祫祭太廟。
38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河南、陜西、浙江、湖廣、四川、雲南、貴州等省二百七十餘州縣災賦。朝鮮入貢進香。
39
三年甲辰春正月,賜朝正外藩銀幣鞍馬。
40
二月壬寅巡鹽御史張吉午請增長蘆鹽引。斥之。
41
三月丙子耿繼茂等拔銅山。丙戌,賜嚴我斯等一百九十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42
夏四月己亥,輔臣等誣奏內大臣飛揚古子侍衛倭赫擅騎禦馬,飛揚古怨望,並棄市,籍其家,鰲拜以予其弟穆里瑪。遣尚書喀蘭圖赴科爾沁四十七旗蒞盟。戊申,裁鄖陽撫治
43
五月甲子,詔州縣私派累民,上官容隱者並罪之。
44
六月庚申,詔免順治十五年以前逋賦。
45
閏六月乙酉,以王弘祚刑部尚書丙戌,以漢軍京官歸入漢缺升轉。
46
秋七月丁未,以施琅靖海將軍,征臺灣。
47
八月甲戌浙江總督趙廷臣疏報擒獲明臣張煌言己卯,穆里瑪、圖海疏報進剿鄖陽茅麓山李來亨郝搖旗,俱自焚,賊平。
48
九月癸丑,發倉粟賑給八旗莊田。乙卯,以查克旦為領侍衛內大臣
49
十一月壬辰,冬至,祀天於圜丘。丁未,以魏裔介大學士杜立德吏部尚書王弘祚戶部尚書龔鼎孳刑部尚書
50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丙戌,祫祭太廟。是月彗星張宿井宿胃宿奎宿金星見,給事中楊雍建請修省。
51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山東、陜西、浙江、福建、湖廣、貴州等省一百二十一州縣被災額賦有差。朝鮮入貢。
52
四年乙巳春正月壬辰,以郝惟訥左都御史己亥,停榷關溢額獎敘。辛丑,封承澤親王碩色博翁果諾惠郡王。致仕大學士洪承疇卒,予祭葬,謚文襄。
53
二月乙丑太皇太后聖壽,免朝賀。己巳吳三桂疏報剿平水西烏撒土司,擒其酋安坤、安重聖。丙戌,以星變詔臣工上言闕失。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54
三月戊子,京師地震有聲。辛卯金星晝見。以星變地震肆赦,免逋賦。山西旱,有司不以聞,下吏部議罪,免其積逋及本年額賦。壬辰,詔禁州縣預徵隔年稅糧。丙申,詔曰:「郡縣災荒,有司奏請蠲賦,而小民先期已完,是澤不下逮也。自今被災者,預緩徵額賦十之三。」甲辰,萬壽節,免朝賀。丙午,修歷代帝王廟。太常寺少卿錢綎請簡老成耆德博通經史者數人,出入侍從,以備顧問。
55
夏四月丙寅,詔凡災傷免賦者並免丁徭。戊辰,詔卿貳督撫員缺,仍廷推。
56
五月丁未,置直隸總督,兼轄山東、河南。裁貴州總督歸雲南,廣西總督歸廣東,江西總督歸江南,山西總督歸陜西,鳳陽、寧夏、南贛巡撫悉裁之。
57
六月乙丑,詔父子兄弟同役,給復一年。
58
秋七月己酉,吏部以山西徵糧如額,請議敘。詔曰:「曩以太原諸處旱災饑饉,督撫不以聞,議罪。會赦得原。豈可仍以催科報最。惟未被災之地方官,仍予紀錄。」
59
八月庚午,詔贓官遇赦免罪者,不許復職。
60
九月辛卯,冊赫舍里氏為皇后,輔臣索尼之孫女也。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加恩中外。
61
冬十月癸亥,上幸南苑校射行圍。甲戌,還宮。
62
十一月丁酉,祀天於圜丘。
63
十二月庚辰,祫祭太廟。
64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山東、河南、浙江、廣東、貴州等省一百二十一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琉球、暹羅入貢。索倫、飛牙喀人來歸。
65
五年丙午春正月庚寅,以廣東旱,發倉穀七萬石賑之。以承澤親王碩色子恩克布嗣爵。
66
二月壬子朔,置平遠、大定、黔西三府。丁巳,以十二月中氣不應,詔求明歷法者。乙丑,詔自今漢軍官丁憂,準解任持三年喪。
67
三月,以胡拜為直隸總督
68
五月丙午,以孫延齡廣西將軍,接統定南部軍駐桂林。
69
六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癸酉,傅維麟病免,以郝惟訥工部尚書辛未,詔崇文門凡貨物出京者弛其稅。
70
秋七月庚辰朔,以朱之弼左都御史辛巳,琉球來貢,並補進漂失前貢。上嘉其恭順,命還之,自今非其國產勿以貢。
71
八月己酉給事中張維赤疏請親政。
72
九月丁亥,上行圍南苑。癸卯,還宮。禮部尚書沙澄免。以梁清標禮部尚書龔鼎孳兵部尚書郝惟訥刑部尚書朱之弼工部尚書
73
冬十月,詔起范承謨秘書院學士
74
十一月丙申,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奏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等罪,逮下獄。四大臣之輔政也,皆以勛舊。索尼年老,遏必隆闇弱,蘇克薩哈望淺,心非鰲拜所為而不能爭。鰲拜橫暴,又宿將多戰功,敘名在末,而遇事專橫,屢興大獄,雖同列亦側目焉。
75
十二月丙寅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甲戌,祫祭太廟。
76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河南、陜西、浙江、湖廣等省八十六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77
六年丁未春正月己丑,封世祖第二子福全裕親王丁酉,上幸南苑行圍。以明安達禮禮部尚書
78
二月癸亥,晉封故親王尼堪貝勒蘭布郡王丁卯,以宗室公班布爾善大學士。起圖海復為大學士。錫故總督李率泰一等爵。
79
三月己亥,賜繆彤等一百五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80
夏四月甲戌,加索尼一等公甲子,江南民人沈天甫撰逆詩誣告人,誅之。被誣者皆不論。御史田六善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則曰「逆書」,北人不曰「於七黨」,則曰「逃人」,請鞫誣反坐。從之。
81
五月辛酉吳三桂疏辭總理雲南、貴州兩省事。從之。
82
六月己亥,禁採辦楠木官役生事累民。
83
秋七月己酉,上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罪非殊死,咸赦除之。是日,始御乾清門聽政。甲寅,命武職官一體引見。己未,輔臣鰲拜擅殺輔臣蘇克薩哈及其子姓。癸亥,賜輔臣遏必隆鰲拜一等公
84
九月丙午,命修世祖實錄。
85
冬十月己卯,盛京地震有聲。
86
十一月丁未,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饗。丁巳,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
87
十二月丙戌,以塞白理為廣東水師提督戊子,以馬爾賽為戶部增設尚書。戊戌,祫祭太廟。
88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浙江、福建、湖廣等省一百六十州縣災賦有差。朝鮮、荷蘭入貢。
89
七年戊申春正月戊申,以莫洛山西陜西總督劉兆麒四川總督戊午,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90
二月辛卯,上幸南苑。
91
三月丁未,詔部院官才能卓越,升轉毋拘常調。
92
夏四月庚辰,浙江嘉善民鬱之章有罪遣戍,其子褒、廣叩閽請代。上並宥之。
93
五月壬子,以星變地震,下詔修省,諭戒臣工。
94
六月癸酉金星晝見。丁亥平南王尚可喜遣子之信入侍。
95
秋七月戊午,前漕運總督吳維華請徵市鎮間架錢,洲田招民出錢佃種。上惡其言利,下刑部議罪。庚申,以誇岱為滿洲都統
96
八月壬申戶部尚書王弘祚坐失察書吏偽印盜帑免。
97
九月庚子,以吳瑪護為奉天將軍額楚江寧將軍瓦爾喀西安將軍壬寅,上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上為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98
冬十月,定八旗武職人員居喪百日,釋縞任事,仍持服三年。庚午,上幸南苑。
99
十一月癸丑,冬至,祀天於圜丘。
100
十二月癸酉,以麻勒吉江南總督甘文焜為雲南貴州總督范承謨浙江巡撫癸巳,祫祭太廟。
101
是歲,免奉天、直隸、江南、山東、河南、浙江、陜西、甘肅等省二百十六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安南、暹羅入貢。
102
八年己酉春正月戊申,修乾清宮,上移御武英殿。
103
二月庚午,命行南懷仁推算歷法。庚午,上巡近畿。
104
三月辛丑,以直隸廢藩田地予民。
105
夏四月癸酉衛周祚免,以杜立德大學士丁丑,上幸太學,釋奠先師孔子,講周易、尚書。丁巳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上嘉納之。
106
五月乙未,以黃機吏部尚書郝惟訥戶部尚書龔鼎孳禮部尚書,起王弘祚兵部尚書戊申,詔逮輔臣鰲拜交廷鞫。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於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庚申,王大臣議鰲拜獄上,列陳大罪三十,請族誅。詔曰:「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里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餘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嗣敬謹親王蘭布鎮國公。褫遏必隆太師一等公
107
六月丁卯,詔曰:「朕夙夜求治,念切民依。邇年水旱頻仍,盜賊未息,兼以貪吏朘削,民力益占,朕甚憫焉。部院科道諸臣,其以民間疾苦,作何裨益,各抒所見以聞。」戊辰,敕改造觀象臺儀器。壬申,詔復輔蘇克薩哈官及世職,其從子白爾圖立功邊徼,被枉尤酷,復其世職,均令其子承襲。戊寅,詔滿兵有規占民間房地者,永行禁止,仍還諸民。以米思翰戶部尚書戊子,詔宗人有罪,遽絕屬籍,心有不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宗人削籍者,宗人府詳察以聞。
108
秋七月壬辰朔,裁直隸山東河南總督壬寅,詔復大學士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原官,並予謚。
109
八月甲申,以索額圖大學士明珠左都御史
110
九月甲午,京師地震有聲。丁未,以勒貝為滿洲都統,塞白理為浙江提督畢力克圖蒙古都統
111
冬十月甲子,上幸南苑,詔行在勿得借用民物。盧溝橋成,上為文勒之石。
112
十一月己亥,先是山西陜西總督莫洛陜西巡撫白清額均坐鰲拜黨罷。至是,西安百姓叩閽稱其清廉,乞還任。詔特許之。壬子,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113
十二月己卯,顯親王福壽薨。丁亥,祫祭太廟。
114
是歲,免直隸、江南、河南、山西、陜西、湖廣等省四十五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115
九年庚戌春正月丙申,予宋儒程顥、程頤後裔五經博士。丁酉,饗太廟。辛丑,祈穀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饗。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己酉,詔明藩田賦視民田輸納。壬子,上幸南苑。
116
二月癸酉,以金光祖為廣東廣西總督馬雄鎮廣西巡撫癸未,詔尚陽堡、寧古塔流徙人犯,值十月至正月俱停發。
117
三月辛酉,賜蔡啟僔等二百九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118
夏四月己丑,以蔡毓榮為四川湖廣總督己亥,上幸南苑。
119
五月丙辰朔,加上孝康章皇后尊謚,升祔太廟,頒發恩詔,訪隱逸,賜高年,赦殊死以下。丙子,纂修會典。
120
六月丙戌朔,以席卜臣蒙古都統丁酉,以故顯親王福壽子丹臻襲爵。己酉,命大學士會刑部錄囚。
121
秋七月丁巳,以王輔臣陜西提督丁巳,奉祀孝康章皇后於奉先殿。
122
八月戊子,祭社稷壇。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乙未,復內閣,復翰林院。丁酉,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有事於孝陵。壬子,車駕還宮。
123
九月庚申,以簡親王濟度子喇布襲爵。
124
冬十月庚巳,頒聖諭十六條。甲午,改內三院,復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丁酉,諭禮部舉經筵。
125
十一月癸酉,以艾元徵為左都御史壬午,以中和殿大學士魏裔介禮部尚書
126
十二月癸卯,以莫洛刑部尚書辛亥,祫祭太廟。
127
是歲,免河南、湖廣、江南、福建、廣東、雲南等省二百五十三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128
十年辛亥春正月丁卯,蒙古蘇尼特部、四子部大雪饑寒,遣官賑之。癸酉,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庚辰大學士魏裔介罷。以曹申吉貴州巡撫
129
二月丁酉,以馮溥為大學士,以梁清標刑部尚書乙巳,召宗人覺羅年七十以上趙班等四人入見,賜朝服銀幣。戊申,命編纂孝經衍義。庚戌,以尼雅翰為滿洲都統
130
三月壬子朔,誥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癸丑,置日講官。庚午,以無雨風霾,下詔修省。
131
夏四月乙酉,命纂修太祖、太宗聖訓。詔宗人閒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丙戌,詔清理庶獄,減矜疑一等。辛卯,始開日講。壬辰,上詣天壇禱雨。甲午,雨。
132
五月庚申理藩院尚書喀蘭圖乞休,加太子太保,以內大臣奉朝請。癸酉,上幸南苑。
133
六月丁亥,以靳輔安徽巡撫甲午金星晝見。是月靖南王耿繼茂卒,子精忠襲封,仍鎮福建。
134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丁未,上御經筵。戊申,以王之鼎江南提督
135
九月庚戌,上以寰宇一統,告成於二陵。辛亥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啟鑾。蒙古科爾沁、喀喇沁、土默特、敖漢諸部王、貝勒、公朝行在。丁卯,謁福陵、昭陵。戊辰,祭福陵,行告成禮。庚午,祭昭陵,行告成禮。辛未,上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八十以上召前賜酒。大賚奉天、寧古塔甲士及於傷廢老病者白金,民間高年亦如之。曲赦死罪減一等,軍流以下釋之。山海關外蹕路所經,勿出今年明年租賦。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壬申,上自盛京東巡。
136
冬十月辛巳,駐蹕愛新。召寧古塔將軍巴海,諭以新附瓦爾喀、虎爾哈宜善撫之。己丑,上回蹕盛京,再賜老人金。辛卯,謁福陵、昭陵。命文武官較射。命來朝外藩較射。壬辰,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回鑾。
137
十一月庚戌,還京。壬申,以明珠兵部尚書
138
十二月丙午,祫祭太廟。
139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浙江、山東、河南、陜西、湖廣等省三百二州縣衛災賦逋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140
十一年壬子春正月辛未,上奉太皇太后幸赤城湯泉,過八達嶺,親扶慈輦,步行下山。
141
二月戊寅,奉太皇太后至湯泉。辛卯,上回京。丙申,親耕耤田。丁酉,朝日於東郊。戊戌,上詣赤城。
142
三月戊辰,上奉太皇太后還宮。
143
夏四月乙巳,命侍衛吳丹、學士郭廷祚巡視河工。
144
五月乙丑世祖實錄成。丙寅,上出德勝門觀麥。
145
六月庚寅,命更定賦役全書。
146
秋七月己酉,論征緬甸、雲南、貴州功,予何建忠等一百二十七人世職。丙辰,上觀禾。御史孟雄飛疏言孫可望窮蹙來歸,濫膺王封。及伊身死,已襲二次。今孫徵淳死,宜令降襲。詔降襲慕義公。
147
閏七月,復封尚善為貝勒丁亥,詔治獄勿用嚴刑輕斃人命,違者罪之。
148
八月壬子,上幸南苑行圍。癸丑,詔曰:「帝王致治,在維持風化,辨別等威。比來官員服用奢僭,競相效尤。其議禁之。」庚申,上御經筵。壬戌,上奉太皇太后幸遵化湯泉。甲子,閱薊州官兵較射。丁卯,上謁孝陵。
149
九月丁丑,閱遵化兵、三屯營兵。
150
冬十月甲辰,上奉太皇太后還宮。壬子,命范承謨福建總督
151
十一月辛丑,上幸南苑,建行宮。
152
十二月丁未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戊午,上召講官諭曰:「有人請令言官風聞言事。朕思切中事理之言,患其不多。若借端生事,傾陷擾亂,深足害政。與民休息,道在不擾。虛耗元氣,則民生蹙矣。」己未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庚午,祫祭太廟。
153
是歲,免直隸、江南、浙江、山東、山西、河南、湖廣等省一百四十一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154
十二年癸丑春正月庚寅,上幸南苑,大閱。
155
二月辛亥,以吳正治左都御史壬子,上御經筵,命講官日直。戊辰,賜八旗官學繙譯大學衍義。
156
三月丁丑,上視麥。壬午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癸巳,賜韓菼等一百六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157
夏四月丁巳,遣官封暹羅國王
158
五月壬申學士傅達禮等請以夏至輟講。上曰:「學問之道,宜無間斷。其勿輟。」
159
六月壬寅,起張朝珍湖廣巡撫李之芳浙江總督丁未,上御瀛臺,召群臣觀荷賜宴。乙卯,禁八旗以奴僕殉葬。
160
秋七月庚午平西王吳三桂疏請撤藩。許之。丙子,嗣靖南王耿精忠疏請撤藩。許之。壬午,命重修太宗實錄。
161
八月丁未,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壬子,遣侍郎折爾肯學士傅達禮往雲南,尚書梁清標往廣東,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撤藩。丁巳,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其稽古典禮酌議以聞。」
162
九月戊辰禮部尚書龔鼎孳乞休。允之。乙亥,京師地震,詔修省。
163
冬十月壬寅,以王之鼎京口將軍己酉,上幸南苑行圍。
164
十一月丁卯,故明宗室朱議潀以蓄發論死。得旨免死入旗,給與妻室房地。庚午,詔民間墾荒田畝,以十年起科。
165
十二月壬子,以姚文然左都御史吳三桂反,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貴州提督李本深巡撫曹申吉俱降賊,總督甘文焜死之。丙辰,反問至,命前鋒統領碩岱率禁旅守荊州。丁巳,召梁清標、陳一炳還,停撤二藩。命加孫延齡撫蠻將軍線國安都統,鎮廣西。命西安將軍瓦爾喀進守四川。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圖起事。事發覺,起隆逸去。捕誅其黨。詔奸民作亂已平,勿株連,民勿驚避。己未,命順承郡王勒爾錦寧南靖寇大將軍,討吳三桂。執三桂子額駙吳應熊下之獄。庚申,命副都統馬哈達帥師駐兗州,擴爾坤駐太原,備調遣。辛酉,命直省巡撫仍管軍務。壬戌,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命都統赫業為安西將軍,會瓦爾喀守漢中。以倭內為奉天將軍吳三桂陷辰州。甲子,祫祭太廟。
166
是歲,免直隸、山東、安徽、浙江、湖廣等省二十六州縣衛災賦有差。朝鮮、安南入貢。
167
十三年甲寅春正月乙亥勒爾錦師行。庚辰吳三桂陷沅州。丁亥偏沅巡撫棄長沙遁。己丑,以提督佟國瑤守鄖陽。總兵吳之茂以四川叛,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降之。命總兵徐治都還守夷陵。庚寅,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以席卜臣鎮西將軍,守西安。
168
二月乙未朔,太皇太后頒內帑犒軍。丁酉,欽天監新造儀象成。壬寅,賊犯澧州,守卒以城叛,提督桑峨退荊州,陷常德。命鎮南將軍尼雅翰率師守武昌。癸丑,上御經筵。以趙賴貴州提督甲寅吳三桂陷長沙,副將黃正卿叛應之,旁陷衡州。命都統覺羅朱滿守岳州,未至,岳州失。辛酉,命刑部尚書莫洛大學士銜,經略陜西。孫延齡以廣西叛,殺都統王永年,執巡撫馬雄鎮幽之。
169
三月乙丑,命整飭驛站,每四百里置一筆帖式,接遞軍報,探發塘報。命左都御史多諾等軍前督餉。戊辰吳三桂將犯夷陵,勒爾錦遣兵擊敗之。庚午,以額駙華善安南將軍,鎮京口。庚辰耿精忠反,執福建總督範承謨幽之,巡撫劉秉政降賊。癸未,鄖陽副將洪福叛,提督佟國瑤擊敗之。壬辰,襄陽總兵楊來嘉以穀城叛。命希爾根定南將軍,尚書哈爾哈齊副之。命舒恕、桑遏、根特、席布率師赴江西。甲午西安將軍瓦爾喀克陽平關。
170
夏四月癸卯調西安副都統德業立守襄陽。丁未吳三桂子應熊、孫世霖伏誅。初,三桂倉卒起兵,而名義不揚,中悔。至澧州,頗前卻。至是,方食聞報,驚曰:「上少年乃能是耶?事決矣!」推食而起。詔削孫延齡職。以阿密達揚威將軍,駐江寧,賴塔平南將軍,赴杭州。甲寅,潮州總兵劉進忠以城叛。戊午,以根特平寇將軍,赴廣西討孫延齡。河北總兵蔡祿謀叛,命阿密達襲誅之。辛酉,詔削耿精忠爵。癸亥,詔以分調禁旅遣將分防情形寄示平南王尚可喜
171
五月丙寅,皇子胤礽生,皇后赫舍里氏崩。戊寅,安西將軍赫業等敗吳之茂於劄閣堡,復朝天關。壬午,浙江平陽兵變,執總兵蔡朝佐,應耿精忠將曾養性,圍瑞安。命賴塔進兵討之。壬辰副都統德業立敗洪福於武當。
172
六月丙午,命貝勒尚善安遠靖寇大將軍,率師赴岳州,貝子準達赴荊州。庚戌總兵祖弘勛以溫州叛。金華副將牟大寅敗耿精忠將於常山。壬子,命將軍喇哈達守杭州。乙卯,命康親王傑書奉命大將軍赴浙江,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赴四川。浙江溫州、黃巖、太平諸營相繼叛。命喇哈達守臺、寧。
173
七月辛未,以郎廷佐福建總督段應舉提督癸酉耿精忠將於金華。是時精忠遣其大將馬九玉、曾養性犯浙江,白顯忠犯江西,所至土匪蜂應,江西尤甚。南瑞總兵楊富應賊,董衛國誅之。丁亥貝勒察尼大戰賊將吳應麒於岳州七里山,敗之。
174
八月壬寅平寇將軍根特卒於軍,以哈爾哈齊代之。海澄公黃梧卒,子芳度襲爵,守漳州。乙巳金光祖孫延齡陷梧州,督兵復之。丙午,上幸南苑。
175
九月壬戌,上御經筵,命每日進講如常。耿精忠將以土寇陷清谿、徽州,江寧將軍額楚、統領巴爾堪擊走之,連戰入江西,復樂平等縣。命碩塔等駐安慶。辛未,麻城土寇鄒君升等作亂,知府于成龍討平之。命簡親王喇布揚威大將軍,率師赴江西,侍衛坤為振武將軍副之。廣西提督馬雄叛,命安親王岳樂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赴廣東,宗室瓦山、覺羅畫特副之。
176
冬十月壬辰,喇布師行。丙申岳樂師行。壬寅,上奉太皇太后幸南苑。辛亥,還宮。
177
十一月庚申朔,莫洛吳之茂兵入朝天關,饟路中阻,洞鄂退守西安。命移西安軍守漢中,河南軍守西安。
178
十二月庚寅朔,傑書大敗曾養性於衢州,又敗之於臺州。王輔臣叛,經略莫洛死之。上議親征。王大臣以京師根本重地,太皇太后年高,力諫乃止。徵盛京兵、蒙古兵分詣軍前。丁未,命尚可喜節制廣東軍事。戊午,祫祭太廟。
179
是歲,免直隸、江南、山東、河南、陜西等省七十八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180
十四年乙卯春正月辛酉尚可喜報賊犯連州,官兵擊敗之。戊辰,晉封尚可喜平南親王,命其子之孝佩大將軍印討賊。
181
二月癸巳,下詔切責貝勒洞鄂退縮失機,飭令速定平涼、秦州以通棧道。乙巳康親王傑書遣兵復處州,進復仙居。王輔臣陷蘭州。西寧總兵王進寶大戰於新城,圍蘭州。洞鄂復隴州關山關。
182
三月己未朔,叛將楊來嘉犯南漳,總兵劉成龍擊走之。戊辰,饒州賊犯祁門,巡檢張行健被執不屈,死之。丁丑,命張勇靖逆將軍,會總兵孫思克等討王輔臣。賊陷定邊城,命提督陳福駐寧夏討賊。丁亥,蒙古布爾尼反,命信郡王鄂扎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副將軍,討平之。戊子,以熊賜履大學士
183
夏四月己丑,以勒德洪戶部尚書。署護軍統領郎肅等剿耿寇於五桂寨,斬級二萬,復餘干。乙未,封張勇靖逆侯王進寶一等男戊戌,以左都督許貞鎮撫州、建昌、廣信。戊申王輔臣遣兵援秦州,官兵迎擊敗之。辛亥,上諭:「侍臣進講,朕乃覆講,互相討論,庶有發明。」癸丑王進寶復臨洮,孫思克復靖遠。戊午,紹興知府許弘勛招撫降眾五萬人。
184
五月庚午,察哈爾左翼四旗來歸。庚辰,命畢力克圖援榆林。王輔臣兵陷延安、綏德。甲申張勇復洮、河二州。
185
閏五月癸巳,上幸玉泉山觀禾。楊來嘉、洪福陷穀城。斬守城不力之副將馬郎阿以徇,削總兵金世需職,隨軍效力。壬子,額楚復廣信。樂平土寇復陷饒州,將軍希爾根擊之,復饒州。
186
六月畢力克圖復吳堡,復綏德。丁丑,命將軍舒恕援廣東。己卯,命振武將軍佛尼勒開棧道援漢中。庚辰,上幸南苑行圍。壬午張勇攻鞏昌。江西官軍攻石峽,失利,副都統雅賴戰死。甲申,克蘭州。畢力克圖復延安。以軍興停陜西、湖廣鄉試。
187
七月乙巳,陳福剿定邊,斬賊將朱龍。庚戌,江西官兵復浮梁、樂平、宜黃、崇仁、樂安諸縣。
188
八月戊午,上幸南苑行圍。洞鄂、畢力克圖阿密達會攻王輔臣,斬賊將郝天祥。傅喇塔復黃巖。壬申,上奉太皇太后幸湯泉。甲申,上還京,御經筵。
189
九月,上次昌平,詣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奠諸陵。丙申,上奉太皇太后還宮。辛丑,詔每歲正月停刑,著為令。
190
冬十月癸亥康親王兵復太平、樂清諸縣。丙寅,上謁孝陵。戊辰,祭孝陵。乙亥,還宮。陳福及王輔臣戰於固原,不利,副將太必圖戰沒。論平布爾尼功,封賞有差,及助順蒙古王貝勒沙津以次各晉爵,罰助逆奈曼等部。
191
十一月癸巳貝勒察尼復興山。丁酉,復設詹事府官。壬寅,叛將馬雄糾吳三桂兵犯高州,連陷廉州。命簡親王喇布自江西援廣東。是月,鄭錦攻陷漳州,海澄公黃芳度死之,戕其家。
192
十二月丙寅,立皇子胤礽為皇太子,頒詔中外,加恩肆赦。乙亥,以勒爾錦師久無功,奪其參贊巴爾布以下職。寧夏兵變,提督陳福死之。壬午,祫祭太廟。
193
是歲,免湖廣、河南七府五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194
十五年丙辰春正月丁亥,以王進寶陜西提督,駐秦州。甲午,以建儲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乙未,升寧夏總兵官提督,以趙良棟為之。辛丑,上幸南苑行圍。
195
二月丁巳,詔軍中克城禁殺掠。壬戌,命大學士圖海撫遠大將軍,統轄全秦,自貝勒洞鄂以下咸受節制。癸酉,上如鞏華城,諭扈從勿踐春田。乙亥吳三桂將高大傑陷吉安。戊寅安親王岳樂擊三桂將於萍鄉,敗之,復萍鄉。,上御經筵。贈死事副將張國彥太子太保,予世職。
196
三月癸未,贈海澄公黃芳度郡王。丙戌王進寶佛尼勒大敗吳之茂於北山。庚寅傅喇塔圍溫州,曾養性、祖弘勛悉眾來犯,副都統紀爾他布擊走之。辛卯,岳州水師克君山。庚子勒爾錦渡江與三桂之眾戰,迭敗之。乙巳,賜彭定求等二百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己酉勒爾錦與三桂之眾戰於太平街,不利,退守荊州。壬子,移趙賴提督江西。
197
夏四月辛丑,馬雄、祖澤清糾滇賊犯廣東。尚可喜老病不能軍,屢疏告急,援兵不時至。至是,賊逼廣州,尚之信劫其父以降賊。總督金光祖巡撫佟養鉅、陳洪明,提督嚴自明俱從降。福建巡撫楊熙總兵拜音達奪門出。舒恕、莽依圖退至江西。上聞廣東變作,命移兵益江西。
198
五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乙酉,復設鄖陽撫治,以楊茂勳任之。丙戌,鄂羅斯察漢汗使人來貢。己亥撫遠大將軍圖海王輔臣於平涼。
199
六月壬子朔,王輔臣降,圖海以聞。詔復其官,授靖寇將軍,立功自效,諸將弁皆原之。己卯,耿繼善棄建昌遁。上諭傑書曰:「耿精忠自撤其兵,顯為海寇所逼。其乘機速進。」
200
七月辛巳朔,賜鄂羅斯使臣鞍馬服物。大學士熊賜免。以慕天顏為江蘇巡撫庚子,以姚文然刑部尚書郎廷相福建總督振武將軍佛尼勒張勇王進寶吳之茂於秦州,大敗之,賊眾宵遁。
201
八月甲寅穆占復禮縣。壬戌,上奉太皇太后幸湯泉。乙亥賴塔擊馬九玉於衢州,復江山,九玉棄軍遁。
202
九月庚辰朔,賴塔進擊馬九玉,破之,復常山。進攻仙霞關,賊將金應虎迎降,復浦城,連下建寧。癸未張勇復階州。乙未耿精忠戕前總督範承謨山西巡撫達爾布有罪免。丙午,命穆占征南將軍,移軍湖廣。
203
冬十月辛酉,上奉太皇太后還宮。乙丑康親王傑書師次延平,賊將耿繼美以城降。耿精忠遣子顯祚獻偽印乞降,傑書入福州,疏聞。上命復其爵,從征海寇自效。其將曾養性、叛將祖弘勛俱降。浙江官兵復溫、處二府。撤兗州屯兵。癸酉,命講官進講通鑑。
204
十一月丙戌,海寇犯福州,都統喇哈達擊敗之。丙申,官兵圍長沙。寧海將軍貝子傅拉塔卒於軍。
205
十二月壬子,遣耿昭忠鎮平將軍,駐福州,分統靖南藩軍。叛將嚴自明犯南康,舒恕擊走之。丁巳尚之信使人詣簡親王軍前乞降,且乞師,疏聞。許之。吳三桂吳世琮孫延齡,踞桂林。庚申海澄公黃芳世賊中脫歸。上嘉之,加太子太保,與其弟黃藍並赴康親王大軍討賊。建威將軍吳丹復山陽。辛未,頒賞諸軍軍士金帛。丙子,祫祭太廟。耿繼善棄邵武,海寇據之。副都統穆赫林擊之,賊將彭世勳以城降。
206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陜西各省三十四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207
十六年丁巳春正月丙申將軍額楚攻吉安失利,命侍郎班迪馳勘軍狀。
208
二月己未,上幸南苑行圍。甲子,大閱於南苑。免福建今年租賦,招集流亡。丙寅,以鄂內為討逆將軍,赴岳州。丁卯康親王傑書敗鄭錦於興、泉,賊棄漳州遁,復海澄。遣郎中色度勞軍岳州,察軍狀。辛未,以靳輔河道總督癸酉,論花馬池剿寇功,蒙古鄂爾多斯貝勒索諾木等晉爵有差。乙亥,上御經筵。是月江西官軍復瑞金、鉛山。
209
三月甲申,以莽依圖鎮南將軍,督兵廣東。己丑,諭禮部:「帝王克謹天戒,凡有垂象,皆關治理。設立專官,謹司占候。今星辰凌犯,霜露非時,欽天監不以實告,有辜職掌。其察議以聞。」庚寅,命翰林長於詞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乙未,原任總兵劉進忠、苗之秀詣康親王軍降,命隨大軍剿賊。癸未,詔:「軍興以來,文武官身殉封疆,克全忠節,其有旅親不能歸,妻子不得養者,深堪軫惻。所在疆吏察明,妥為資送,以昭褒忠至意。」甲辰,含譽星見,慶雲見。乙巳吳三桂聚兵守長沙。命勒爾錦進臨江,圖海守漢中,喇布鎮吉安,莽依圖進韶州,額楚駐袁州,舒恕防贛州。
210
夏四月己未康親王傑書疏言處州府慶元縣民人吳臣任等不肯從賊,結寨自固,守義殺賊,實為可嘉。已交浙江督撫,效力者錄用,歸農者獎賞,其陣亡札委守備吳受南等並請恩恤。從之。辛酉,上幸霸州行圍。以伊桑阿為工部尚書宋德宜左都御史丁卯提督趙賴敗土寇於泰和,擒賊目蕭元。戊辰,予死事溫處道陳丹赤等官蔭。辛未,上制大德景福頌,書屏,上太皇太后乙亥莽依圖師至南安,嚴自明以城降,遂克南雄,入韶州。
211
五月己卯尚之信降,命復其爵,隨大軍討賊。特擢謫戍知府傅弘烈廣西巡撫。先是,弘烈以首吳三桂反狀謫梧州。及兵起,弘烈上書陳方略,故有是命。旋加授撫蠻滅寇將軍,與莽依圖規取廣西。甲午,額魯特噶爾丹攻敗喀爾喀車臣汗,來獻軍實,卻之。
212
六月丁巳祖澤清以高州降。
213
秋七月庚子,鄭錦將劉國軒自惠州犯東莞,尚之信大敗之,賊將陳璉以惠州降。甲辰,上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因及前代朋黨之弊,諭加警戒。以明珠、覺羅勒德洪大學士
214
八月丁未,明宗人朱統琛起兵陷貴溪、瀘溪。己未,上御經筵。丙寅,冊立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佟佳氏為貴妃。戊辰傅弘烈等復梧州。
215
九月丙子,命宗室公溫齊、提督周卜世赴湖廣協剿。癸未,命額駙華善率師益簡親王軍,科爾科代接駐江寧。丁亥,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丙申,次喀拉河屯。庚子,次達希喀布秦昂阿,近邊蒙古敖漢部札穆蘇等朝行在,敵駝馬,賜金幣。吳三桂胡國柱馬寶寇韶州,將軍莽依圖、額楚夾擊破之,賊遁,追之過樂昌,復仁化。
216
冬十月甲辰,上次湯泉。癸丑,還宮。傅弘烈吳世琮於昭平,復潯州。福建按察使吳興祚敗朱統琛於光澤,其黨執統琛降。癸亥,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直。
217
十一月己卯吳三桂將韓大任陷萬安,護軍統領哈克山擊敗之。庚子,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是月,官兵復茶陵、攸縣。
218
十二月乙巳,海寇犯泉州,提督段應舉等御之。辛亥,海寇犯欽州,游擊劉士貴擊敗之。命參贊勒貝、將軍額楚進取郴、永。,以馮甦刑部侍郎辛酉金星晝見。辛未,祫祭太廟。
219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陜西、湖廣等省七十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220
十七年戊午春正月己丑副都統哈當、總兵許貞擊韓大任於寧都,大任遁之汀州,詣康親王軍前降,命執送京師。壬辰,以郭四海左都御史乙未,詔曰:「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經史,以備顧問。朕萬幾餘暇,思得博通之士,用資典學。其有學行兼優、文詞卓越之士,勿論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舉所知,朕將親試焉。」於是大學士李霨等薦曹溶等七十一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221
二月甲辰傅弘烈疏言吳三桂兵犯廣西,詔額楚、勒貝守梧州。己未,上御經筵,制四書講疏義序。丁卯皇后鈕祜祿氏崩,謚曰孝昭皇后辛未莽依圖吳世琮戰於平樂,失利,退守梧州。命尚之信都統馬九玉會師守梧州。
222
三月丙子,湖廣官兵擊楊來嘉、洪福,敗之,復房縣。丁丑,海寇犯石門,黃芳世擊敗之。癸巳祖澤清復叛應吳三桂
223
閏三月癸卯,上巡近畿。乙丑,命內大臣喀代、尚書馬喇往科爾沁四十九旗蒞盟。丁卯吳三桂將林興珠詣安親王軍前降,詔封建義侯,隨軍剿賊。逮問副都統甘度海、阿進泰,以在江西剿賊失機也。
224
夏四月庚午,海寇蔡寅陷平和,進逼潮州。甲戌祖澤清犯電白,尚之信、額楚擊之,澤清遁。庚寅,慶陽土賊袁本秀作亂,官兵擊斬之。
225
五月庚子朔,海澄公黃芳世卒於軍,命其弟芳泰襲爵。戊申福建總督郎廷相巡撫楊熙、提督段應舉俱免,以姚啟聖福建總督吳興祚福建巡撫楊捷福建水陸提督甲寅,上幸西郊觀禾。額魯特部濟農為噶爾丹所逼,入邊,張勇逐出之。
226
六月壬申,尚善遣林興珠敗三桂舟師於君山。丁亥,上以盛夏亢旱,步禱於天壇。是日,大雨。壬辰吳三桂將犯永興,都統伯宜理布、統領哈克山與戰,敗歿。海寇犯廉州,總兵班紹明等擊走之。吳三桂兵犯郴州,副都統碩岱與戰,不利,奔永興。丁酉,詔曰:「軍興以來,將士披堅執銳,盛暑祁寒,備極勞苦,朕甚憫焉。其令兵部察軍中有負債責者,官為償之,戰歿及被創者恤其家。」
227
秋七月,鄭錦陷海澄,前鋒統領希佛、副都統穆赫林提督段應舉死之。甲辰,鄭錦犯泉州。甲寅,以安珠護為奉天將軍壬戌,以魏象樞左都御史丙寅,召翰林院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直南書房。是月吳三桂僭號於衡州。
228
八月己卯安遠靖寇大將軍貝勒尚善卒於軍,命貝勒察尼代之。庚午,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癸未,上御經筵,以禦制詩集賜陳廷敬等。乙未吳三桂死,永興圍解。頒行康熙永年歷。丙申,詔曰:「逆賊倡亂,仰服天誅。絓誤之徒,宜從寬典。其有悔悟來歸者,咸與勿治。」
229
九月,上奉太皇太后幸湯泉,晉謁孝陵。姚啟聖拉哈達大敗海寇於蜈蚣山,劉國軒遁,泉州圍解。
230
冬十月癸未,上巡近邊,次灤河,閱三屯營兵。己丑將軍鄂內敗吳應麒於石口。丁酉,皇四子胤禛生,是為世宗,母曰吳雅氏。
231
十一月己亥拉哈達疏言海賊斷江東橋,兵援泉州難進。在籍侍讀學士李光地為大軍鄉導,修通險路,接濟軍需,請議敘。得旨:「李光地前當變亂之初,密疏機宜。茲又迎接大兵,備辦糧米,深為可嘉。即升授學士。」辛酉,上奉太皇太后還宮。癸亥,命福建陸路提督楊捷昭武將軍王之鼎福建水師提督
232
十二月丁亥,額楚、傅弘烈吳世琮戰於藤縣,不利,退守梧州。乙未,祫祭太廟。
233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湖廣等省七十州縣災賦有差。朝鮮、西洋入貢。
234
十八年己未春正月戊申,遣官分賑山東、河南。甲寅貝勒察尼督水師圍岳州,賊將吳應麒遁,復岳州。上御午門宣捷。設隨征總兵官以處降將,旋裁之。壬戌劉國軒犯長樂,總督姚啟聖偕紀爾他布、吳興祚擊敗之。甲子岳樂復長沙。
235
二月丙寅傅弘烈吳世琮於梧州,賊遁。己巳,詔數江西奸民從逆之罪,仍免其逋賦。甲戌順承郡王勒爾錦督兵過江,分復松滋、枝江、宜都、澧州,叛將洪福以舟師降。戊寅,簡親王喇布遣前鋒統領希佛復衡州,賊將吳國貴、夏國相遁。庚辰,詔軍前王大臣議進取雲、貴事宜。以周有德雲貴總督,桑峨為雲南提督趙賴貴州提督,並隨王師進討。以楊雍建貴州巡撫癸未,以誇扎為蒙古都統
236
三月丙申朔,御試博學鴻詞於保和殿,授彭孫遹等五十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總裁丁酉,上幸保定縣行圍。甲辰,以徐治都湖廣提督將軍穆占吳國貴於永州,敗之,復永州、道州、永明。己酉,上還宮。戊午,賜歸允肅等百五十一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庚申,岳州陣歿諸將喪至,遣侍衛迎奠。福建陣沒將士喪至亦如之。
237
夏四月丙,以楊茂勳四川總督,駐鄖陽。戊辰,以萬正色福建水師提督己卯,旱甚,上步禱於天壇。是日,大雨。莽依圖吳世琮於潯州,敗走之。壬寅,上出阜成門觀禾。
238
五月庚戌劉國軒犯江東橋,賴塔大戰敗之。
239
六月辛未,詔曰:「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督撫等其選吏教民,用副朕意。」己卯,以希佛為蒙古都統
240
秋七月甲午,靳輔疏報淮揚壩工成,涸出田地,招民種之。丁未,上視純親王隆禧疾。隆禧薨。乙卯,額楚敗吳世琮於南寧,世琮遁。庚申,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被震廬舍官修之。壬戌,召廷臣諭曰:「朕躬不德,政治未協,致茲地震示警。悚息靡寧,勤求致災之由。豈牧民之官苛取以行媚歟?大臣或朋黨比周引用私人歟?領兵官焚掠勿禁歟?蠲租給復不以實歟?問刑官聽訟或枉平民歟?王公大臣未能束其下致侵小民歟?有一於此,皆足致災。惟在大法而小廉,政平而訟理,庶幾仰格穹蒼,弭消沴戾。用是昭布朕心,原與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
241
八月癸亥朔,將軍穆占復新寧。甲子傅弘烈復柳城、融縣。庚辰提督趙國祚將軍林興珠大破吳國貴於武岡,國貴死,復武岡州。
242
九月庚戌,以地震禱於天壇。辛亥,命簡親王喇布守桂林。甲寅金光祖執叛鎮祖澤清送京,及其子良楩磔誅之。
243
冬十月辛未,詔將軍張勇王進寶提督趙良棟孫思克取四川。王進寶趙良棟行。癸未王進寶克武關,復鳳縣。趙良棟復兩當。
244
十一月戊戌王進寶擊叛將王屏藩,遁之廣元,復漢中。庚子趙良棟復略陽,進克陽平關。丁酉,以許貞江西提督
245
十二月壬戌,以蔡毓榮綏遠將軍,進定雲、貴。將軍佛尼勒、吳丹克梁河關,賊將韓晉卿遁,復興安、平利、紫陽、石泉、漢陰、洵陽、白河及鄖陽之竹山、竹溪。丁卯,上幸南苑。辛未,詔安親王岳樂率林興珠班師。壬午,授趙良棟勇略將軍乙丑,祫祭太廟。
246
是歲,免順天、江南、山東、山西、河南、浙江、湖廣等省二百六十一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安南入貢。
247
十九年庚申春正月甲午趙良棟復龍安府,進至綿竹,偽巡撫張文等迎降,遂入成都。詔以良棟為雲貴總督。王進寶克朝天關,復廣元,王屏藩縊死,生擒吳之茂壬子,上幸鞏華城,遣內大臣賜奠昭勛公圖賴墓。
248
二月辛酉朔,詔吳丹會趙良棟進取雲南,王進寶鎮四川,勒爾錦取重慶,徐治都守荊州。乙丑佛尼勒收順慶府,潼川、中江、南部、蓬縣、廣安、西充諸縣悉下。丁卯,詔莽依圖督馬九玉、金光祖、高承蔭進兵雲南。己巳,上幸南苑。丙子,大閱。以于成龍直隸巡撫徐治都大敗叛將楊來嘉,復巫山,進取夔州。楊茂勳復大昌、大寧。癸未萬正色敗海寇於海壇。
249
三月辛卯,吳丹復重慶,達州、奉鄉諸州縣悉定。楊來嘉降,送京。乙未,以伊闢雲南巡撫丁酉安親王岳樂師旋,上勞於蘆溝橋。辛丑,馬承蔭誘執傅弘烈。先是,馬雄踞柳州,死,其子承蔭以柳州降。至是,復叛,執弘烈送貴陽,不屈,死之。平南將軍賴塔復銅山,命守潮州備承蔭。萬正色擊海寇於平海嶴,克之,進克湄州、南日、崇武諸嶴。朱天貴降。拉哈達劉國軒,敗之,遁廈門。偽將蘇堪迎降,進平玉洲、石馬、海澄、馬州等十九寨,復偕吳興祚取金門。己酉,察尼下辰龍關,蔡毓榮復銅仁。
250
夏四月庚申朔,以賴塔滿洲都統癸亥穆占董衛國敗吳應麒,復沅州、靖州,進復黎平。丁卯,上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敘,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己巳,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鑑。,上祈雨天壇,翌日,雨。己卯,頒行尚書講義。王進寶以病回固原,以其子總兵用予統軍駐保寧。庚辰,宗人府進玉牒。
251
五月壬辰,命甘肅巡撫治蘭州。乙巳莽依圖會軍討馬承蔭,復降,命執送京師。己酉,山海關設關收稅。
252
六月甲子蔡毓榮復思南。丁丑,命五城粥廠再展三月,遣太醫官三十員分治饑民疾疫。壬午副都統馬爾哈齊、營總馬順德以縱兵殺人論罪。
253
秋七月甲午,停捐納官考選科道。褒恤福建總督范承謨廣西巡撫馬雄鎮,贈官予謚蔭。乙巳,以折爾肯左都御史己酉,解順承郡王勒爾錦大將軍,撤還京。
254
八月戊辰,上御經筵。己巳,命賴塔移駐廣州,以博濟軍益之。戊寅大學士索額圖免。壬午將軍莽依圖卒於軍,以勒貝代之。甲申尚之信以屬人王國光訐告其罪,擅殺之,詔賜之信死。其弟之節,其黨李天植,皆伏誅,家口護還京師。
255
閏八月乙未,命各將帥善撫綠旗軍士。壬子,以王永譽廣東將軍
256
九月癸亥吳世璠使其將夏國柱、馬寶潛寇四川,譚弘復叛應之,連陷瀘州、永寧,夔州土匪應之。命將軍吳丹、噶爾漢提督範達理、徐治都分道討之。乙丑,以賴塔平南大將軍,率師進雲南。戊寅,吳丹復瀘州。
257
冬十月,仁懷失守,罷吳丹,以鄂克濟哈領其軍。戊戌,以阿密達蒙古都統噶爾漢復巫山。壬寅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師旋,上郊勞之。戊申彰泰穆占吳世璠於鎮遠。噶爾漢擊譚弘於鐵開峽,敗之。是月,王大臣議上師行玩誤之王貝勒大臣罪。得旨,勒爾錦革去王爵,籍沒B4禁。尚善、察尼均革去貝勒蘭布革去鎮國公。朱滿革去都統,立絞。餘各褫官、奪世職、鞭責、籍沒有差。
258
十一月丙辰朔,冬至,祀天於圜丘。彗星見,詔求直言。甲子貝子彰泰進復平越,遂入貴陽。逆渠吳世璠及吳應麒等夜遁。安順、石阡、都勻三府皆下。庚午,以達哈里為蒙古都統丙子,川北總兵高孟敗彭時亨於南溪橋,復營山,進圍靈鷲寨,斬偽將魏卿武。甲申提督周卜世復思南。
259
十二月壬辰,以徐元文左都御史甲午,高孟復渠縣。乙未提督桑峨大敗吳世璠於永寧,追至鐵索橋,賊焚橋遁。土官龍天祐、沙起龍造盤江浮橋濟大軍。壬寅,高孟復廣安州。庚戌,以郝浴廣西巡撫癸丑,祫祭太廟。
260
是歲,免直隸、江南、山東、山西、陜西、江西、福建、湖廣等省一百八十六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261
二十年辛酉春正月壬申,叛將李本深降,械送京師。癸酉總兵高孟復達州。甲戌將軍噶爾漢復雲陽,譚弘死,進復忠州、萬縣、開縣。乙亥,命侍郎溫代治通州運河。丙子將軍穆占提督趙賴擊夏國相等,走之,復平遠。辛巳,增置講官。詔法司慎刑。是月,鄭錦死,其子克塽繼領所部。
262
二月己丑貝子彰泰師至安南衛,擊賊將線緎於江西坡。賊列象陣拒戰。官兵分三隊奮擊,大破之。賊遁,公圖、達漢泰追擊,復敗之,復普安州、新興所。壬辰副都統莽奕祿敗賊張足法等於三山。甲午,詔凡三藩往事為民害者悉除之。蠲奉天鹽引。大將軍賴塔師至廣西,大破賊於黃草壩,復安籠,入曲靖。高孟復東鄉,敗彭時亨於月城寨。戊戌,增欽天監滿監副一員。都統希福、馬緝、碩塔復馬龍州、楊林城,入嵩明州,賊遁。穆占復黔西、大定,斬其偽將張維堅。乙巳貝子彰泰大將軍賴塔將軍蔡毓榮先後入滇。賊將胡國柄、劉起龍迎拒,官軍分擊敗之,斬國柄、起龍。辛亥,謁孝陵。
263
三月甲辰宣威將軍鄂克濟哈以失援建昌自劾。詔以覺羅紀哈裡代之。辛酉,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於昌瑞山陵。詔行在批閱章奏,令大學士審校。壬戌胡國柱建昌,將軍佛尼勒擊走之,復馬湖。癸亥馬寶棄遵義,犯瀘、敘。詔佛尼勒趙良棟急擊滇賊,勿令回援。丙寅,贈恤福建死事運使高天爵、知府張瑞午等官蔭。戊辰,土官陸道清以永寧降。癸酉,上奉太皇太后幸遵化湯泉。
264
夏四月甲辰朔,王用予復納谿、江安、仁懷、合江。己酉貝子彰泰遣使招撫諸路,武定、大理、臨安、永順、姚安皆降。壬子,上奉太皇太后還宮。
265
五月癸丑朔,提督周卜世取遵義,降偽官金仕俊等,復真安州、仁懷、桐梓、綏陽等縣。己未,遣官察閱蒙古蘇尼特等旗被旱災狀。乙丑,詔行取州縣曾陷賊中者勿選科道。辛巳大將軍貝子彰泰報抵雲南省城,偽將李發美以鶴慶、麗江二府降。
266
六月戊子,除山西、陜西房號銀。
267
秋七月丁巳,以禮部尚書郭四海兼管刑部。庚申,詔四川民田為弁兵所占者察還之。辛酉都統希福、提督桑峨擊馬寶於烏木山,大敗之。馬寶降,械送京師誅之。乙丑趙良棟總兵李芳述擊敗胡國柱,復建昌,入雲南。戊辰,詔圖海王輔臣還京。壬申,賜宴瀛臺,員外郎以上皆與焉,賜糸採幣。己卯,以施琅福建水師提督,規取臺灣,改萬正色陸路提督
268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乙巳,上御經筵。
269
九月辛亥,上巡幸畿甸。故平南王尚可喜喪至通州,賜銀八千兩,遣官奠茶果。戊午,上次雄縣,召見知州吳鑒,問渾河水決居民被災狀。丙寅,上還京。詔停本年秋決。壬申,復運丁工銀。
270
冬十月癸未偏沅巡撫韓世琦敗賊將黃明於古州。甲申,額魯特噶爾丹入貢。乙酉大學士圖海師旋,上嘉勞之。壬辰,詔撤平南、靖南兩藩弁兵還京。癸卯,詔免吐魯番貢犬馬。
271
十一月辛亥,詔從賊諸人,除顯抗王師外,餘俱削官放還。以諾邁為漢軍都統癸亥定遠平寇大將軍貝子彰泰平南大將軍都統賴塔勇略將軍總督趙良棟綏遠將軍總督蔡毓榮疏報王師於十月二十八日入雲南城,吳世璠自殺,傳首,吳三桂析骸,示中外,誅偽相方光琛,餘黨降,雲南平。是日,以昭告孝陵,車駕次薊州。丁卯,祭孝陵。辛未,召貝子彰泰將軍趙良棟還京。乙亥,上獵於南山,發矢殪三虎。己卯,回鑾。
272
十二月戊子,設滿洲將軍駐荊州,漢軍將軍駐漢中。癸巳,群臣請上尊號。敕曰:「自逆賊倡亂,莠民響應,師旅疲於徵調,閭閻敝於轉輸。加以水旱頻仍,災異疊見。此皆朕躬不德所致。賴宗社之靈,削平庶孽。方當登進賢良,與民休息,而乃侈然自足,為無謂之潤色,能勿恧乎!其勿行。」補廣西鄉試。戊戌大學士圖海卒。己亥,上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癸卯,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頒發恩詔,賜宗室,賚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以于成龍江南江西總督吳興祚廣東廣西總督丁未,祫祭太廟。
273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山東、山西、浙江、福建等省七十五州縣災賦有差。丁戶一千七百二十三萬,徵銀二千二百一十八萬三千七百六十兩有奇。鹽、茶課銀二百三十九萬九千四百六十八兩。鑄錢二萬三千一百三十九萬。朝鮮、厄魯特入貢。
URN: ctp:ws52715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