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十六

《卷五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西通志卷五十六
3
驛站
4
逓馬而𫝊之曰:「驛益以牛,益以驢,益以車,運以舖兵,督以郵吏。飛符、𫝊命,戒稽緩也。驛站之設,誠為經國要務,矧三晉北拱」。
5
神京西通秦、蜀九達之衢,較諸他省尤重。其間衝僻繁簡,因時損益,要當各殫厥職,以無負牧圉之任志驛站。
6
後漢《輿服志》:驛馬三十里一置劉昭注按:東晉猶有郵驛,共置承受,傍郡縣文書,有郵有驛,行𫝊以相付,縣置屋二區,有丞驛吏,皆條所受書。毎月言上州郡 。《風俗通》:「今吏郵書掾府督郵職掌此」
7
唐有館驛使、司驛務、成徳行營招討處置使。吐突承璀討王承宗,內寺伯宋惟澄、曹進玉為館驛使,自河南、陜西、河陽惟澄主之。京、華、河中至太原,進玉主之,宋縣置巡轄馬逓舖官。
8
金制,省逓勅逓有合逓文字,則牌送各部付馬鋪,轉逓日行二百五十里,如臺部,別奉㫖文字,亦給如上制。泰和六年,置逓舖。其制:該軍馬路十里一舖,舖設四人,內鋪頭一人,鋪兵三人,以所轄兵射糧軍內差充,腰鈴日行三百里。凡元帥府、六部文移,以勅逓省逓牌子入鋪轉逓,𫝊逓、果子夫日一百五十文。
9
元制,扎木齊者,驛𫝊之名也。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其給驛𫝊璽書,謂之舖馬。聖㫖遇軍務之急,則又以金字圓符為信,銀字者次之,內則掌之天府,外則國人之為長官者主之,其官有驛令,有提領,又置托克托和斯於闗會之地,以司辨詰,皆總之於通政院及中書兵部,而站戶闕乏,以時簽補,且加賑恤焉。至元八年正月,中書省議:鋪馬劄子,初用䝉古字,各處扎木齊,未能盡識,宜繪畫馬匹數目,復以省印覆之,庶無疑惑,因命今後各處取給鋪馬,標附文籍,其馬匹數付驛史房,書寫畢,就左右司,用墨印印,給馬數目,省印印訖,別行附籍,發行墨印,左右司封掌。至元二十六年四月,給太原府宣慰司及儲峙提舉司鋪馬聖㫖二道,九月,增給西京宣慰司舖馬劄子五道。 急逓鋪之設,所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世祖時,自燕京至開平府,復自開平府至京兆,驗地里逺近人數多寡,立急逓站舖,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則設一鋪,於各州縣所管民户及漏籍戶內,僉起鋪兵。中統元年,詔隨處官司設𫝊逓舖驛,毎舖設舖丁五人,各處縣官,置文簿一道,遇有𫝊逓文字,當傳舖所,即注名件到舖時刻,及所轄轉逓人姓名,置簿,令轉送人,取下舖押字,交收時刻還舖本,縣官司時復點刷,稽滯者治罪舖,兵一晝夜行四百里,明山西驛逓銀,嵗徴五十四萬兩,隆慶初,巡撫楊巍請減四之一。
10
國朝晉省原額衝僻共五十六驛,共馬騾二千九百七十一匹,頭二馬一夫,共馬夫一千四百八十五名,半十二邊站共馬騾三百九匹頭,共馬夫一百五十四名半。此項邊站夫馬工料,係在驛道衙門奏銷。其夫馬係營員經管。
11
十軍站馬五百八十二匹,夫二百九十一名以上驛站三項共馬騾三千八百六十二匹頭,馬夫共一千九百三十一名。
12
雍正四年,為敬陳管見事,議將各省驛馬宜增宜減,晉省各驛奉減馬二百六十匹夫一百三十名,議增馬五十二匹夫二十六名。雍正六年,以大同府屬之蔚州,倂原額馬三十一匹、馬夫一十五名,半厰夫二十名,改歸直隸宣化府管轄。雍正八年,將營員管理之十軍站,幷十二邊站夫馬,俱改歸就近州縣管理。雍正九年,奉文於平定州屬甘桃鋪適中之地,添設腰站,設驛丞一員。驛書一名皂𨽻,二名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建蓋衙署、房舍棚厰。雍正十年,奉文於夀陽縣添設腰站,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即歸該縣管理。將芹泉驛移近於平定州之測石鋪,仍𨽻盂縣管轄。
13
以上除裁減,幷改歸直𨽻夫馬外,實在新舊,共五十七驛、十二邊站、十軍站共馬騾三千五百三十一匹、馬夫一千七百六十五名,半共嵗支工料等項銀一十萬一千三百八十八兩零六分六釐九毫五絲一忽、八微七纎九沙三塵、二𣺌四埃,內遇閏加支銀八千四百四十九兩五釐五毫七絲九忽、三微、二纎三沙、二塵七渺七埃。
14
衝驛幷衝軍站,毎馬一匹,日支草料等項銀六分六釐五毫,馬夫毎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五釐,僻驛幷僻軍站,毎馬一匹,日支草料等項銀六分,馬夫毎名日支工食銀三分。
15
十二邊站毎馬一匹,日支草料等項銀五分一釐零至四分一毫零,馬夫毎名日支工食銀三分,晉省舊設驛丞四十一缺。雍正九年,奉文將在城之陽曲等縣、臨汾等驛驛丞一十九員,裁汰驛站事宜,均歸州縣管理。其驛丞在城外離城窵逺之陽曲等縣,成晉等二十二驛,仍留驛丞専管。雍正九年,吳城、青龍二驛驛丞奉裁。
16
晉省驛𫝊,向俱冀寧道管理。雍正十年,奉文,將通省驛站幷舖司,照各所轄地方三道分管。其鴈平道所管之平定州一屬,改歸冀寧道,管轄通省驛站錢糧,仍屬冀寧道支收報銷。如遇抽撥協濟馬匹之事,須酌量通省驛站之衝僻,從長計議。亦冀寧道酌撥平刑邊站,聚樂軍站,胥改為驛,另設驛丞専管。
17
晉省原額各驛站厰所摃轎接逓甲皂等夫,共五千四百八十九名。雍正三年,奉裁夫二千四百四十九名,議増夫一百二十八名,共存夫三千一百六十八名。雍正六年,奉文將蔚州幷原額厰夫二十名,改歸直隸。雍正八年,奉文將營員所管軍邊二十二站夫三百七名,改歸就近州縣管理。雍正十年,奉文裁夫六百二十二名。
18
以上除奉裁,幷改歸直𨽻外,實在現存厰所夫二千八百三十三名,各支工食不等。
19
共嵗支工食銀三萬三百五十一兩四錢八分九釐六毫五絲四忽,一微八纎六沙五埃五漠,遇閏加支銀二千三百八十五兩一錢九分四釐七毫一絲二忽,七微三纎一沙八𣺌四埃一漠。
20
晉省現在五十九驛,十一邊站九軍站驛丞二十三缺。原屬州縣經管者一十四驛:
21
岢嵐州,永寧驛,僻逓,汾陽縣,汾陽驛,稍衝靜樂縣、康家會驛,僻逓永寧州玉亭驛,僻逓,沁州沁陽驛,稍衝。內有沁源縣協,濟應州安銀子驛,次衝渾源州。上盤鋪驛。稍衝,懐仁縣。西安驛,次衝山隂縣山隂驛,次衝靈邱縣。太白驛,次衝廣靈縣、馬厰驛,僻逓馬邑縣,廣武驛稍衝廣昌縣。香山、倒馬二驛。僻逓。
22
原屬驛丞經管,今奉裁。歸倂州縣者二十一。驛:陽曲縣。臨汾驛:極衝、徐溝縣。同戈驛。極衝。內有太谷、清源、文水、交城四縣協。濟祁縣。賈令驛。極衝、靈石縣。瑞石驛:極衝:霍州。霍山驛。極衝內。有趙城縣協,濟洪洞縣。普潤驛。極衝,臨汾縣。建雄驛。極衝,內。有襄陵縣。協濟,聞喜縣。凁川驛。極衝,內。有絳稷二縣:協濟,臨晉縣。樊橋驛。極衝內有虞鄉縣。經管馬二十六匹,馬夫一十三名。厰夫三十名。永濟縣河東驛。極衝內。有榮河、平陸、芮城三縣協,濟大同縣。甕城驛:稍衝、長子縣。漳澤驛,稍衝屯留縣。余吾驛,稍衝。平遙縣洪善驛。極衝:介休縣。義棠驛。極衝,永寧州,吳城驛。僻逓,青龍驛,僻逓。鳳臺縣,太行驛。稍衝,平定州,平潭驛。極衝,忻州。九原驛次衝代州、鴈門。驛次衝,太平縣。史村厰極衝,朔平府朔州厰次衝。
23
舊設現在驛丞管理者二十驛:陽曲縣成晉驛,次衝凌井驛、僻逓祁縣、盤陀驛,稍衝榆次縣鳴謙驛,極衝曲沃縣。䝉城驛極衝內,有絳州翼城縣、協濟侯馬驛,極衝內有太平縣協濟、靈石縣、仁義驛。極衝係汾西隰州、浮山、岳陽、鄉寧五州縣。協濟、襄垣縣褫亭驛,稍衝。鳳臺縣,星軺驛稍衝。髙平縣長平驛稍衝。喬村驛稍衝,遼州南闗驛稍衝。武郷縣。權店驛稍衝。夀陽縣,太安驛,極衝,樂平縣,栢井驛,極衝,盂縣,芹泉驛,極衝,繁峙縣、砂澗驛、僻逓三泉厰,安邑縣泓芝驛,極衝崞縣、原平驛,次衝閙、埿驛,僻逓新設州縣管理者一驛。
24
夀陽縣。夀陽驛。極衝。
25
新設驛丞管理者三驛。
26
平定州甘桃舖驛,極衝。大同縣聚樂軍站,今改為驛。極衝繁峙縣,平刑邊站,今改為驛僻逓。
27
軍站九。
28
大同縣,大同軍站,極衝,陽髙縣,陽和軍站,極衝,天鎮縣,天城軍,站極衝。左雲縣,左雲軍站極衝。髙山軍,站極衝,右玉縣,右玉軍站,極衝威逺軍站,僻逓平,魯縣,平魯軍站,次衝井坪軍站,次衝。
29
邊站十一
30
寧武縣,寧武、邊站、僻逓、寧化、邊站、僻逓、偏闗縣、偏闗、邊站、僻逓水泉邊站、僻逓老營、邊站、僻逓、神池縣、神池、邊站、僻逓、利民、邊站、僻逓八角邊站,僻逓五寨縣、五寨、邊站、僻逓三坌、邊站、僻逓、代州、廣武邊站,僻逓以上除厰所夫二千八百三十三名外,共馬騾三千五百三十一匹頭,共馬夫一千七百六十五名半。
31
舊塘站。
32
康熈三十五年,奉文安設各站馬九百五十一匹內,除天城等站原額馬五百六十八匹外,抽撥各驛馬三百八十三匹,續奉撤囘陽、和東三十里舖等腰站,共馬一百五十二匹,變價充餉,其抽撥各站馬二百三十一匹,仍留正腰各站。
33
新塘站。
34
康熙五十四年,奉文經議政大臣會議西寧、嘉峪闗等處,現今有事,應於此二路,仍照舊例,將安站馬匹坐臺筆帖式,速行設立等語,查先經設立軍站,俱於四百里設立一站,今次仍照前於四百里設立一站之例,自京城由沿邊以至莊浪,設立六站,自莊浪至嘉峪闗設立四站,自莊浪以至西寧,設立一站,毎站安設筆帖式一員,撥什庫二名,令其馳送𦂳急軍務,至四百里設立一正站,路程遙逺,應於適中之處,毎三十里設立一腰站,毎正站設馬八十匹,腰站設馬四十匹,如本驛馬匹不敷,將僻逓馬匹竝附近營馬,抽撥協濟,將此設立驛站之處,移咨直𨽻山西、陜西、甘肅巡撫安設等,因隨遵於大同前衛,三岔堡設二正站,枳兒嶺、天城站、陽和東、三十里舖、綉女村、懐仁縣、薛家庄、鹽豐營、岱岳上西河村、馬邑縣、朔州梨園頭、大水口、神池義井、仁義村、韓家樓、李家溝、沙泉、年延村、保徳州共二十五處,俱設為腰站,又沙泉西十里紅崖頭,安馬二十匹,作一小腰站,以上正站,各安設馬八十匹,腰站各安馬四十匹,紅崖頭安馬二十匹,共安設馬一千一百八十匹,於通省驛站馬內抽撥。雍正五年,為逺夷效順等事。奉議:康熙五十四年軍興枳兒嶺至保徳州,又大同至殺虎口,安設臺站,馬匹議減馬三百一十匹,請留九十九匹等,因查雲岡等三站原設馬六十匹外,實抽撥各驛馬共一千二百四十匹。但敬陳管見等事案內有晉省議裁馬二百八匹,應令該撫變價充餉,其餘一千二十三匹撤囘各驛應差。雍正六年十一月,奉文將晉省所設臺站馬匹撤囘,雍正七年,為沿邊口外,均應照例添設驛站等事,自大同府枳兒嶺、天城陽和東三十里鋪、陽和城王官人屯聚樂城,大同東三十里鋪、大同城綉女村、懐仁縣薛家庄、鹽豐營、岱岳上西河村、馬邑縣,朔州梨園頭、大水口、神池堡、義井村、三岔堡、韓家樓、李家溝、沙泉紅崖、頭年延村、保徳州,直接陜西,共安設腰站二十八處,於通省衝僻各驛站抽馬一千一百匹,馬夫五百五十名,分派於各腰站,俟大兵凱旋,撤囘於枳兒嶺陽和東三十里鋪、王官人屯、大同城、薛家庄、上西河、梨園頭、三岔堡、年延村等八處,安設兵臺八臺,毎臺千總一員、跟役二名、把總一員、跟役一名,賫送往來咨報事件,半年一換於撫標大同鎮標各營把總內派,委其腰站夫馬有無,疲瘦缺少,分派朔平府糧餉。同知大同府糧捕、通判、寧武府鹽捕同知,各分管稽查,其兵臺員役,馳送事件,有無遲悞磨損,分派大同鎮委員總理稽查。雍正九年為緊急軍務等事,因殺虎口,一路𦂳急報匣公文絡繹,復設臺站,自大同府城、雲岡、髙山站,雲西左雲站、牛心山右玉縣,共安設腰站七處,於大同、左雲、髙山、右玉等站內撥馬二百一十匹、馬夫一百五名,分派於各腰站,俟大兵凱旋,撤囘各驛,又於大同右玉雲西三處安設兵臺,毎臺派千總一員,跟役二名,把總一員跟役一名,半年一換,専逓殺虎口一路經由報章,將右玉左雲等六處塘站歸於朔平、同知大同一處塘站,歸於大同通判,各分管稽查。其臺弁大同鎮委員總理稽查,雍正十年,為站逺難以馳送等事,於陽和東三十里鋪添設兵臺一處,另派千把二員,將陽和城原安兵臺千把移於王官人屯。
35
太原府:
36
陽曲縣臨汾驛,設馬騾一百六匹頭,馬夫五十三名,嵗支銀三千二百五兩四錢四分。
37
臨汾逓運所設夫二百一名,雍正三年十月,奉文裁,二十一名,實存一百八十名,嵗支銀一千七百九十五兩六錢六分三釐零。
38
成晉驛,設馬騾三十三匹,頭馬夫一十六名,半嵗支銀八百九十一兩。
39
成晉厰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名,存三十名,嵗支銀二百九十二兩二分零。
40
凌井驛設馬騾一十二匹頭,馬夫六名,嵗支銀三百二十四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榆次縣鳴謙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41
鳴謙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八百九十五兩二錢七分二釐零。
42
祁縣賈令驛,設馬騾七十匹頭,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43
賈令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九百一兩四分六釐零,盤陀,驛設馬騾二十匹頭,馬夫一十名,嵗支銀五百四十兩。
44
盤陀逓運所設夫六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三百三兩三錢一分一釐零。
45
徐溝縣同戈驛,設馬騾五十七匹頭,馬夫二十八名,半嵗支銀一千七百二十三兩六錢八分。
46
太谷縣協濟馬四匹、馬夫二名,嵗支銀一百二十兩九錢六分。
47
清源縣協濟馬騾一十匹頭、馬夫五名,嵗支銀三百二兩四錢。
48
交城縣協濟馬騾七匹頭、馬夫三名半,嵗支銀二百一十一兩六錢八分。
49
文水縣協濟馬騾一十一匹頭、馬夫五名半,嵗支銀三百三十二兩六錢四分。
50
同戈逓運所設夫一百八十名,嵗支銀一千六百二十八兩二錢七分三釐零。
51
岢嵐州永寧驛,設馬騾一十五匹頭,馬夫七名半,嵗支銀四百五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52
平陽府:
53
臨汾縣建雄驛,設馬騾五十五匹頭,馬夫二十七名,半嵗支銀一千六百六十三兩二錢。
54
襄陵縣協濟馬騾二十七匹頭、馬夫一十三名半,嵗支銀八百一十六兩四錢八分。
55
建雄逓運所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七十五兩六錢一分二釐零。
56
洪洞縣普潤驛,設馬騾七十二匹頭,馬夫三十六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七十七兩二錢八分。
57
普潤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五十八兩三錢五分三釐。
58
太平縣史村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二百六十七兩三錢二分五釐零。
59
曲沃縣䝉城驛幷翼城、絳州協濟,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60
侯馬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61
侯馬逓運所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七十一兩六錢二分二釐零。
62
靈石縣瑞石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63
瑞石逓運所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六十八兩二錢一分七釐零。
64
仁義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三十一兩八錢五分四釐零。
65
汾西縣仁義驛幷浮山、岳陽、隰州、鄉寧、協濟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66
霍州霍山驛設馬騾三十八匹頭,馬夫一十九名,嵗支銀一千一百四十九兩一錢二分。
67
趙城縣協濟馬騾四十一匹頭,馬夫二十名半,嵗支銀一千二百三十九兩八錢四分。
68
霍山逓運所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九百五十三兩三錢七分二釐零。
69
潞安府:
70
長子縣漳澤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71
固益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百三十一兩三錢七分九釐零。
72
屯留縣余吾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73
余吾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百六十二兩四錢四分八釐零。
74
襄垣縣褫亭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75
褫亭逓運所設夫六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夫二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百六十一兩二分二釐零。
76
汾州府:
77
汾陽縣汾陽驛,設馬騾三十匹頭,馬夫一十五名,嵗支銀八百一十兩,厰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四十四兩。
78
平遙縣洪善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79
洪善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二百二兩三錢九分八釐零。
80
介休縣義棠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81
義棠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二十三兩五錢九分一釐零。
82
永寧州玉亭驛,設馬騾一十五匹頭,馬夫七名半,嵗支銀四百五兩。
83
青龍渡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吳城驛設馬騾一十五匹頭,馬夫七名半,嵗支銀四百五兩。
84
青龍驛,設馬騾一十五匹頭,馬夫七名半,嵗支銀四百五兩。
85
大同府:
86
大同縣甕城驛,設馬四十匹,馬夫二十名,嵗支銀一千八十兩。
87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二百七十三兩。大同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88
厰設夫三十名,嵗支銀二百九十九兩二錢七分七釐零。
89
聚樂驛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90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91
懐仁縣西安驛,設馬三十五匹,馬夫一十七名,半嵗支銀九百四十五兩。
92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八兩一錢四分二釐零。
93
山隂縣山隂驛,設馬二十五匹,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94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二百六十八兩七錢六分九釐零。
95
應州安銀子驛,設馬三十六匹,馬夫一十八名,嵗支銀九百七十二兩。
96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八兩七錢八分五釐零。
97
渾源州上盤驛,設馬一十八匹,馬夫九名,嵗支銀四百八十六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98
靈邱縣太白驛,設馬三十四匹,馬夫一十七名,嵗支銀九百一十八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99
廣靈縣馬厰設馬二十匹,馬夫十名,嵗支銀五百四十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00
廣昌縣香山倒馬二驛,設馬四十一匹,馬夫二十名半,嵗支銀一千一百七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01
陽髙縣陽和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102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103
天鎮縣天城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104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105
朔平府:
106
右玉縣右玉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107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108
威逺軍站,設馬三十六匹,馬夫一十八名,嵗支銀九百七十二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09
馬邑縣廣武驛,設馬三十四匹,馬夫一十七名,嵗支銀九百一十八兩。
110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三十二兩四錢六分一釐零。
111
朔州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三錢三分零。
112
左雲縣左雲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113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114
髙山軍站,設馬七十匹,馬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千一百一十六兩八錢。
115
厰設夫二十名,嵗支銀一百九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零。
116
平魯縣平魯軍站,設馬三十五匹,馬夫一十七名,嵗支銀九百三十九兩六錢,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17
井坪軍站,設馬二十一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五百六十一兩六錢,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18
寧武府:
119
寧武縣寧武邊站,設馬三十匹,馬夫一十五名,嵗支銀七百一十六兩九錢六分零。
120
厰設夫一十六名,嵗支銀一百五十八兩五錢六分三釐零。
121
寧化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九名半,嵗支銀四百六十三兩八錢七分。零厰夫一十六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22
偏闗縣偏頭邊站,設馬三十匹,馬夫一十五名,嵗支銀七百一十六兩八錢九分零。
123
厰設夫一十六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八名,實存夫八名,嵗支銀四十七兩二錢一分七釐零。
124
水泉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八十兩。
125
老營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七十九兩九錢九分九釐零。
126
厰設夫一十六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八名,實存夫八名,嵗支銀四十七兩二錢一分七釐零。
127
神池縣神池邊站,設馬二十九匹,馬夫一十四名,嵗支銀六百九十兩六錢。
128
利民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七十九兩九錢九分九釐零。
129
八角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七十九兩九錢九分九釐零。
130
五寨縣五寨。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七十九兩九錢九分九釐零。
131
三岔邊站,設馬二十匹,馬夫一十名,嵗支銀四百八十兩。
132
澤州府:
133
鳳臺縣太行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134
太行逓運所設夫六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百五十八兩五錢一分九釐零。
135
星軺驛設馬騾三十匹,頭馬夫一十五名,嵗支銀八百一十兩。
136
星軺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三十五名,實存夫十五名,嵗支銀一百九兩四錢一分九釐零。
137
髙平縣長平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138
長平逓運所設夫六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二百四十八兩八錢三釐零。
139
喬村驛設馬騾二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140
蒲州府:
141
永濟縣河東驛設馬騾六十二匹頭,馬夫三十一名,嵗支銀一千八百七十四兩八錢八分。
142
榮河縣協濟馬騾一十二匹,頭馬夫六名,嵗支銀三百六十二兩八錢八分。
143
平陸縣,協濟馬騾五匹頭、馬夫二名半,嵗支銀一百五十一兩二錢。
144
芮城縣協濟馬一匹,馬夫半名,嵗支銀三十兩二錢四分。
145
河東逓運所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六十三兩一錢八分三釐零。
146
臨晉縣樊橋驛設馬騾五十三匹頭,馬夫二十六名,半嵗支銀一千六百二兩七錢二分。
147
樊橋厰設夫六十名,嵗支銀七百五十兩八錢七分二釐零。
148
虞鄉縣分管樊橋驛馬二十六匹夫,十三名,嵗支銀七百八十六兩二錢四分。厰夫三十名,嵗支銀三百七十五兩四錢三分六釐零。
149
遼州
150
遼州南闗驛設馬二十匹、馬夫十名,嵗支銀五百四十兩。
151
沁州
152
沁州沁陽驛設馬一十五匹,馬夫七名半,嵗支銀四百五兩。
153
沁源縣,協濟馬一十匹,馬夫五名,嵗支銀二百七十兩。
154
武鄉縣權店驛,設馬二十五匹,馬夫一十二名半,嵗支銀六百七十五兩。
155
權店逓運所設夫六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五名,實存夫三十五名,嵗支銀三百七十九兩八分四釐零。
156
平定州
157
平定州平潭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158
平潭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八百九十五兩二錢二分一釐零。
159
甘桃鋪驛,雍正九年,添設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嵗支銀一千八百一十四兩四錢。
160
夀陽縣太安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161
太安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九百三十七兩一錢二分七釐零。
162
夀陽縣夀陽驛,雍正十年,添設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即於太安、芹泉、平潭、栢井四驛內均撥。
163
盂縣芹泉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164
芹泉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八百七十三兩八錢九分五釐零。
165
樂平縣栢井驛,設馬騾九十一匹頭,馬夫四十五名半,嵗支銀二千七百五十一兩八錢四分。
166
栢井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八百九十四兩四錢二分四釐零。
167
忻州
168
忻州九原驛,設馬騾四十匹頭,馬夫二十名,嵗支銀一千八十兩。
169
九原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名,實存夫三十名,嵗支銀二百七十二兩二錢八分三釐零。
170
靜樂縣康家會驛,設馬騾一十二匹頭,馬夫六名,嵗支銀三百二十四兩,厰夫二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
171
代州
172
代州鴈門驛設馬騾四十七匹頭,馬夫二十三名半,嵗支銀一千二百六十九兩。
173
鴈門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名,實存夫三十名,嵗支銀二百九十七兩三錢五釐零。
174
廣武邊站設馬四十五匹,馬夫二十二名,半嵗支銀九百三十六兩五錢四分五釐零。
175
厰設夫三十三名,嵗支銀三百二十一兩五錢零。繁峙縣砂澗驛,設馬騾三十二匹頭,馬夫一十六名,嵗支銀八百六十四兩。
176
三泉厰設夫二十八名,嵗支銀一百六十五兩二錢五分九釐零。
177
平刑驛設馬三十五匹頭,馬夫一十七名,半嵗支銀七百二十二兩九錢五分九釐零。
178
崞縣原平驛,設馬騾四十五匹頭,馬夫二十二名半,嵗支銀一千二百一十五兩。
179
原平厰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裁二十名,實存夫三十名,嵗支銀三百一十五兩四分二釐零。
180
閙埿驛,設馬騾二十匹頭,馬夫一十名,嵗支銀五百四十兩。
181
解州
182
安邑縣泓芝驛,設馬騾七十九匹頭,馬夫三十九名半,嵗支銀二千三百八十八兩九錢六分。
183
泓芝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三十五兩八錢二分六釐零。
184
清河逓運所,設夫五十名。雍正十年六月,奉文全裁絳州。
185
聞喜縣涑川驛設馬騾五十四匹頭,馬夫二十七名,嵗支銀一千六百三十二兩九錢六分。
186
稷山縣協濟馬七匹、馬夫三名半,嵗支銀二百一十一兩六錢八分。
187
絳縣協濟馬騾一十八匹頭。馬夫九名,嵗支銀五百四十四兩三錢二分。
188
涑川厰設夫九十名,嵗支銀一千一百七十一兩六錢二分二釐零。
189
舊塘站。
190
保徳州經管東闗正站馬三十匹,年延村腰站馬二十匹。
191
河曲縣經管沙泉正站,馬三十匹。李家溝腰站馬二十匹。
192
五寨縣經管三岔堡正站馬三十匹內有本站馬二十匹,抽撥舊塘站止有十匹
193
神池縣經管該縣城正站馬三十匹內有本站馬二十九匹,抽撥舊塘站止有一匹
194
義井村腰站馬二十匹。
195
朔州經管該州城正站馬三十匹,青圪塔腰站馬二十匹。
196
山隂縣,經管岱岳正站馬三十匹。懐仁縣經管商家庄腰站馬二十匹。新塘站。
197
枳兒嶺,馬四十匹。
198
天城城馬四十匹。
199
陽和東三十里鋪,馬四十匹。陽和城馬四十匹。
200
王官人屯馬四十匹。
201
聚樂城馬四十匹。
202
大同東三十里鋪,馬四十匹。大同城馬四十匹。
203
綉女村馬四十匹。
204
懐仁縣。馬四十匹。
205
薛家庄馬四十匹。
206
鹽豐營馬四十匹。
207
岱岳站馬四十匹。
208
上西河村馬四十匹。
209
馬邑縣馬四十匹。
210
朔州馬四十匹。
211
梨園頭馬四十匹。
212
大水口馬四十匹。
213
神池堡馬四十匹。
214
義井村馬四十匹。
215
仁義村馬四十匹。
216
三岔堡馬四十匹。
217
韓家樓馬四十匹。
218
李家溝馬四十匹。
219
沙泉站馬四十匹。
220
紅崖頭小腰站,馬二十匹,年延村馬四十匹。
221
保徳州馬四十匹。
222
大同府分路至殺虎口,添設腰站七處,大同城腰站馬三十匹。
223
雲岡腰站馬三十匹。
224
髙山城腰站馬三十匹。
225
雲西腰站馬三十匹。
226
左雲縣腰站馬三十匹。
227
牛心山腰站,馬三十匹。
228
右玉縣腰站,馬三十匹。
229
附歴代馬政錄其切於晉疆者
230
《漢志》,太原郡有家馬官臣瓉曰:「漢有家馬廏,一廏、萬匹」。時以邊表有事故,故分來在此家馬,後改曰「挏馬也」。
231
元鼎元年,令民得畜邊縣孟康曰:「令得畜牧於邊縣」。,官假馬母,三嵗而歸,及息什一,以除告緡,用充入新秦中李竒曰:「邊有官馬,今令民能畜官母馬者,滿三嵗歸之,十母馬還官一駒,此為息什一也。 師古曰:「官得母馬之息以給用度,得充實秦中人,故除告緡之令也」。
232
太僕,有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郎為苑監,官奴婢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魏置牧官都尉。晉因之。後齊有左右牝牡駝牛羊等署令。後周曰典牝、典牡上士、中士。又有典駝、典羊、典牛、中士。隋曰典牧署、牛羊署令丞。唐初因之,分曰牧監,置監、副、監、丞、主簿。
233
後魏太武幸稒陽,驅野馬於雲中,置野馬苑。太武帝平統萬,定隴右,以河西水草善表為牧地,六畜滋息,馬三百餘萬匹,馲駝將半之,羊則無數。孝文遷洛陽,復以河陽為牧場,恒置戎馬十萬匹,以擬軍警之備。每嵗自河西徙牧於幷州,以漸南轉,欲其習水土而無死傷也。
234
太和遷洛,敕後軍將軍宇文福檢行牧馬之所,福規石濟以西、河內以東,距黃河南北千里為牧地,魏齊時馬場是也,及徙代,移雜畜於牧所,將養竝無損耗,髙祖嘉之。黄河南北千里,則澤潞南亦有牧地矣。
235
延昌二年二月,以苑牧之地賜代遷民無田者。北齊、忻、代二牧,悉是細馬,合數萬匹。
236
唐貞觀初,從赤岸澤,徙牧牝三千匹於隴右。十五年,始令太僕少卿張萬嵗勾當羣牧,至麟徳四十年間,馬至七十萬六千匹,置八坊以八使,領四十八監,跨蘭、會、秦、原四州之地,猶為狹隘,更析八監,布於河曲,其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儀鳳三年,置檢校隴右諸牧監使,凡馬五千為上監,三千為中監,餘為下監。監皆有左、右,因地為之名。嵐州監牧使三:儀鳳後置樓煩監、元池監、天池監。
237
唐志:憲州,舊樓煩監牧也,先𨽻隴右節度使,至徳後屬內飛龍使。舊樓煩監牧,嵐州刺史兼領。貞觀十五年,楊鉢為監牧使,遂専領監司,不係州司。龍紀元年後,置憲州於樓煩監,仍置樓煩縣。郡城,開元四年王毛仲築。
238
元和十二年伐蔡,又命中使以絹二萬市馬河曲。宋王嗣宗議汾州地涼,接樓煩諸監,請就牧放,從之。景徳二年,改諸州牧龍坊悉為監。
239
置提點馬監府,州置馬監主簿。河東則太原監與髙陽、正定、大名、定州號五監,而大名、廣平等列河南、北又為十四監,皆季春出就放牧,至秋冬而入。諸坊、監地總四萬九千四百餘頃,諸班諸軍又三萬九百九十頃,坊監及諸軍馬總二十餘萬。諸坊廏皆有涼棚、井泉所屬,縣令檢校之。
240
治平四年十一月,置馬監於河東交城縣。熙寧初,羣牧司請於河北、河東、陜西都總管治所各置一監,以便給軍,乃遣官下諸路詳度。既又以知太原唐介之請,發沙苑馬五百,置監於交城。
241
熙寧五年,廢太原監至八年,盡廢河南、北諸監,惟存沙苑一監。至元豐二年,收廢監租錢,遂至百十六萬
242
元祐初,議興廢監,詔庫部郎中郭茂恂相視陜西、河東,所當置監,又下河北、陜西按行河、渭、幷、晉之間牧田以聞。時已罷保甲,教騎兵,而還户馬於民。左司諫王巖叟又上疏極言其事,於是諸監皆復。
243
天聖中,詔府州、岢嵐軍,自今省馬三嵗四嵗者,不以等,第五嵗已上、十二嵗已下、骨格良善行者,悉許綱送估馬司,餘非上京省馬,竝送幷州揀馬司。
244
慶厯五年,出內藏庫絹二十萬,市馬於鄜州、岢嵐軍。嘉祐元年,詔三司出絹三萬,市馬於府州,以給河東軍。
245
熙寧八年,岢嵐、火山軍所産馬,以敵境沿邊人多盜馬,越界趨利,罷之元豐二年正月罷
246
元豐六年,提舉河東路保甲王崇極言:「請令本路保甲十分取二,以教騎戰,每官給二十五千,令市一千,限以五千,當得馬六千九百十有八匹,為緡錢十七萬二千九百有五十」。詔以京東鹽息錢給之,仍以五年為限。令崇極月上所買數七年,京東西行保馬法
247
熙寧八年,河北察訪使曽孝寛言:「慶厯中,嘗詔河北民户以物力養馬,備非時官買,乞參考申行之」。戶馬法始此。至元豐三年,王拱辰請詔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陜西、河東路州縣戶,各計資産市馬、坊郭家産及三千緡、鄉村五千緡,若坊郭鄉村通及三千緡以上者,各養一馬,増倍者,馬亦如之,至三匹止。馬以四尺三寸以上,齒以八嵗以下為斷齒,及十五嵗則更市如初,提舉司籍記之,於是諸道各以其數來上,而河東路三百六十六,視諸道為減少焉,若永興路一千五百四十六,則河中解户馬,其數滋多矣。已而西方用兵,頗調戶馬給戰騎。七年六月,遂詔河東、鄜延、環慶路各發戸馬二千,以給正兵,河東就給本路,既配兵,後不復補。
248
陜西、河東立社,更相助錢以市馬。熙寧初,詔河北騎軍行其法。
249
慶厯六年,詔陜西、河東社馬死者,本營鬻錢以助馬直。
250
治平元年,河東、陜西廣銳、蕃落闕馬,復置社買,一馬官給錢三十千。久之,馬不至,乃増置如慶厯詔書第三等三十五千,第四等二十八千。
251
景祐中,禮部侍郎宋祁請弛陜西、河東馬禁。慶厯四年,詔陜西、河北、河東闕馬軍士填五分,餘路填四分。至元和年,詔軍士戍陜西、河東、河北,填七分,餘路填六分。
252
金西京羣牧十二 阿敦羣牧大定四年,改為阿都,齊羣牧 布沙堪羣牧本阿都齊地,大定七年分置。 伊羅斡羣牧。 鄂爾多羣牧。 軍斡羣牧。 額勒本羣牧。 烏展羣牧特們羣牧。 多托都羣牧。 鄂羅都羣牧。 特恩羣牧承安四年創置 冨森羣牧承安四年創置
253
特們所在撫州
254
特們所在撫州胥以上二所,近西京 世宗置阿都齊所
255
布沙斡所二所本阿都齊地,大定七年分置,承安二年改板底因烏魯古額勒本所承安三年改烏紳、烏爾固、烏爾固言滋息也。 。以上三所在西京北。哈喇溫所
256
伊囉斡所以上二所在臨潢、泰州境距西京逺。定制河東馬嵗給五月。
257
六年三月癸巳,詔內地諸明安赴山後牧馬,俟秋竝發。
258
明昌五年,散騬馬,令中都、西京、河北東西路驗民物力分畜之。又令他路民養馬者,斃則於前四路給換,若欲用,則悉以送官。
259
元牧地一十四道。 一,塔拉穆稜等處御位下: 雲內州卓里雅齊哈爾雲內州今喇嘛彎東南地
260
元初,太原嵗飼諸王駝馬一萬四千匹。成宗時,河東、山西廉訪使程思廉為請,止飼千匹。
261
明初,設行太僕寺,主山西馬政,以少卿一員領之,尋改為卿。有寺丞,有主簿。
262
𢎞治十七年四月十四日,命行太僕寺照太僕寺點閘京營馬匹事例,毎年二次,徧歴衛所營堡,點閘騎操馬匹。
263
秋青草,毎嵗四月至十月止,各軍不支馬草,自行收放,仍納青草一百八十束,入官備用,尋因草多浥腐者,每束折銀一分五釐,毎年徴銀二兩七錢,春班於八月中上納秋班,與在衛所常備,十一月上納,俱該守備官追倂,厥後減追,毎名納草四十束,後又復減半,自正徳十一年,止除守墩旗軍,與夜不收幷守鋪軍人免納外,其餘一應差占,俱不減免,各府州縣民壯,毎名該納秋青草四十束,毎束折銀三分,共納銀一兩二錢。
264
山西通志卷五十六
URN: ctp:ws53393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