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二v中

《二v中》[View] [Edit] [History]

Transcribed automatically with OCR. Please help correct any errors.
1
《晚書訂疑》

晚書訂疑卷中》

1
         新安程廷祚緜莊𢰅孫守真按:有印見剜。

書序》

1
《漢·志》:云孔子纂《書》,上𣃔于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夫以〈序〉為孔子作,其誰敢信?殆周、秦閒為《尚書》之學者記其所聞而作也。孫守真按:殆,原作●缺字:⿰歺台;即从「歺」不从「歹」,餘同不贅。疑與安國壁中書同出,故司馬遷從安國問而載於《史記》,歐陽、夏矦三家皆不言序,後漢孔學旣行,注《尚書》者遂皆注〈序〉,則〈序〉出于孔信矣。案〈序〉於經不足為輕重,而二十八篇之外羣逸書賴以垂其篇名若為稽古之一助然歬而百雨之淺陋後而二十五篇之補綴又莫不由之以起嗚呼!秦火以後聖經之得喪安危豈人所能為哉。
2
二十八篇載於《史記》其踈謬之甚者則〈金縢〉與文矦之命是也其合於伏而不合於序者〈舜典〉入於〈堯典〉益稷入於〈皋陶謨〉不合於伏而合於序者盤庚分為三顧命〈康王之誥〉分為二又序之所有而《史記》不錄者二十九篇汨作九𠔏九篇稾飫〈大禹謨〉釐沃疑至臣扈仲丁河亶甲祖乙說命三篇〈旅獒〉旅巢命〈蔡仲之命〉成王政將蒲姑毫姑君陳〈君牙〉有序所無者一篇太戊其於序雖有異同而要不可以遷為不見序者也又案禹謨說命𡉈晚出之書重若鼎呂而《史記》并其序而逸之使安國誠有此眞古文而從之問者顧如此哉。
3
伏書合者四篇而序皆分之〈堯典〉〈皋陶謨〉〈盤庚〉〈顧命〉九𠔏之書不知何以作而篇有九咸父四篇說命〈泰誓〉俱三篇成湯從先王居旣作帝告又作釐沃伊尹醜有夏而歸以告汝鳩汝方亦有二篇湯旣不遷夏社欲明其義一篇足矣。又作疑至作臣扈。古人淳質,何書策之多耶?蓋古書古有百篇之說而其名不皆傳後之作序者或一事而製數篇或一篇而分數卷但欲增益篇題以盈其數不知舉成數者無擇於多寡而胡兢兢以百為也且《左傳》有夏訓伯禽之命唐誥《大傳》之序有揜誥《戴記》有尹告《墨子》有禹誓禹之總德湯之官㓝《逸周書》有祭公之顧命《禮記》引祭公誤作葉公。諸篇書之所有而序之所無者尚復不少孰謂盈百之數逮足以𧩊書之多哉?此篇出于諸僞書之歬好古者有所不忍棄後儒謂之小序而反以孔安國之偽序為大序顚倒甚矣今略舉其可疑者疏之於後。
4
㫺𡉈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堯典〉。孫守真按:舜,原作●缺字:「舜」从「木」不从「爫」,餘同不贅。
5
虞舜惻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厯試諸難,作〈舜典〉。
6
 陸氏《釋文》云:梅賾奏上孔傳《古文尚書》,亡〈舜典〉一篇,時人乃取王肅注〈堯典〉,自「愼徽五典」以下、分為〈舜典〉續之。齊明帝建武中,吳興姚方興采馬、王之注,造孔傳〈舜典〉一篇、云於大航頭買得,上之梁武,時為博士議曰孔序稱伏生誤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誤〈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雖昏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案二典本為一篇《孟子》《史記》竝同自序始分為二晚書因之然觀梁武之言雖若證孔氏之不誣而實以明伏生之非誤若曰五篇之合以文相承按未嘗有害於理此晚書初出尚未見信於人之時也。
7
 《正義》謂方興初上只有十二字其下十六字乃出於隋開皇二年購募遺典之時案二十八字潤色修飾自齊建武至是百年而後具。孫守真按:至,原作異體●缺字:;上从倒「又」不从「𠫔」,餘同不贅。然則二十五篇之多晉宋以後,必非一時一手所能結構,亦可想見於此矣。此穎達輩之所不能諱也。
8
 案《宋書·禮志》載魏明帝時高堂隆引書有日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建皇授政改朔之語出《尚書緯》近代朱氏竹垞信為古〈舜典〉之遺文欲以代二十八字補於月正元日之上夫古書削除一疑甚難而可增益之乎好新喜事學者之大戒也
9
 晉太康初尚書郎摯虞討論新禮,引巡狩之文,仍作〈堯典〉,賈公彥序《周禮》云:〈堯典〉有典樂納言之職又《漢書·百官表》引《尚書》命羲和全龍作納言師古《注》曰:自此以上皆〈堯典〉之文唐人言猶云然則古序分典為二誠不可解。
10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𠔏九篇槖飫孫守真按:又似「稾飫」。
11
孔穎達曰:凡此不見其經暗射無以攷中孔氏順文為解是非不可知也他皆放此。
12
 案《書大傳》引九𠔏之文有曰予辯下土使民平平使民無傲與序微若相應造孔四者蓋未之見也。
13
 又案:大禹敘九疇𡉈唐虞之世九疇卽《左傳》之九功也九功又疑即九𠔏乃〈洪範〉之本原說詳通議。
14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稷〉詳序之意蓋以〈皋陶謨〉中大禹之言亦多故并序之而仍以謨歸皋陶其曰大禹〈皋陶謨〉者言〈皋陶謨〉亦可稱〈大禹謨〉而非又有所謂〈大禹謨〉也造書者未暢厥旨而其書亦終與謨體不類辨見卷下。
15
 《尚書》固有以人名篇者如太甲盤庚微子之類以其書繫乎其人也若此書以暨益暨稷一語遂分為篇而他皆無預於益與稷則亦不成乎其名矣謂古文而有是乎◯以上《虞書》
16
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17
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
18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19
 案自此以下《史記》乃載。
20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允往征之作允征。
21
以上《夏書》。
22
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書大傳》引帝告有施章乃服明上下之文。
23
湯征諸矦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24
 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𡉈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子大罰煙之無有攸赦此《史記》所載湯征之文也似古書之殘缺者。
25
 此篇與〈湯誥〉宜皆𡉈安國古文十六篇內。
26
伊尹去毫適夏旣醜有夏復歸於亳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
27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而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閬湯旣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28
 遷社必有其說孔傳謂欲變置社稷而後世無及句龍者案《孟子》云: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不過改徙其地而降殺其禮之謂未聞皆黜舊祀之神而更有所立也且易姓受命事所常有又安得無窮之句龍而變置之乎若云喪國之社屋之夏旣喪矣宜云欲屋其社不可而何以曰遷耶竊謂國以社稷為重遷社卽革命也夫湯以聖人而繼舜禹禪讓之後不得巳而伐暴救民豈富天下哉勝夏之初諸矦羣臣必以為夏命可革矣湯則立夏之子孫退就臣服而未嘗欲為天子序曰欲遷夏社諸矦羣臣之意也曰不可湯之謙讓也故必待朝覲獄訟皆歸有商而後踐天子之位夏社之作其湯公天下之心乎階書旣不傳而序亦不能言其故若孔傳所言則鑿之甚者矣且如其說湯之所為其去後之取天下者幾何哉更以武王之事證之武王克商不立箕子與微子而立武庚奉以世及之禮而仍其故國之號此卽不遷夏社之義也武庚旣誅改封微子於宋則遷矣觀序於微子之命曰成王旣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其言豈不著明矣乎然則湯之克夏所立者必桀之冢嗣也。
29
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勝俘厥寶玉誼伯仲伯作典寶。
30
 案桀自鳴條奔三勝湯師追之而桀復奔南巢序云:俘厥寶玉蓋桀載寶以行而為湯師所獲因獻俘以為亡國之戒可矣書名典寶則重之之辭也豈聖王而重寶玉乎可謂名實不相符矣。
31
湯歸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誥。
32
湯旣黜夏命復歸於毫作〈湯誥〉。
33
 《史記》載〈湯誥〉曰: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矦羣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酒事予乃大罰煙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咸有功於民故后有立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𡉈國女毋我怨。
34
咎單作明居。
35
成湯旣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36
 案〈殷本紀〉湯崩外丙立三年仲壬立四年然後太甲立其說與《孟子》同序謂湯没而太甲改元者誤也程子謂古人以歲為年外丙仲壬幼不可立而立太甲之差長也夫適孫於次當立《孟子》旣以太甲為繼湯何必更言外丙仲壬之幼至當日舍適孫而立太丁之弟者必太甲之不克負荷為伊尹所逆覩其後二君短祚不得巳而立之爾孔穎達不明於原委乃以《史記》為妄而咎皇甫平安祖述之誤豈不謬哉。
37
太甲旣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38
伊尹作〈咸有一德〉。
39
沃丁旣葬伊尹於毫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40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𠔏生於朝伊陟贊于巫咸偉咸父四篇。
41
 案太戊為賢君由於見妖而能修德又能任伊陟及巫咸也至咸父之篇乃紀巫咸之治績序言伊陟贊於巫咸疏謂大臣先其議論而後以告君殊不可解詳其文意蓋謂太戊欲修政事伊陟乃進巫咸而巫咸遂成其治績也。
42
 《史記》有太戊一篇與序不合。
43
太戊贊於伊陟作伊陟原命。
44
 《史記》云: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孔《傳》云:告伊陟以改過自新承桑穀之怪而言《史記》則謂太戊嘉伊陟之功德而錫命之陟不敢當故又作原命原卽原筮原蠶之原謂再命也原非臣名案序文本多荒略而解者又加以附會愈不可得而通矣仲丁遷於囂作仲丁。
45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46
祖乙圮於耿作祖乙。
47
盤庚五遷將治毫殷民咨胥怨作盤庚三篇。
48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毓祖已訓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訓。
49
殷始咎周周人椉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
50
 《史記》作西伯伐饑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答周文理較明。
51
殷旣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以上《商書》
52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53
 武王𡉈位之年惟竹書紀年差若可信他書以武王。卽位上繼文王受命之年者不經之甚者也案紀年。稱紂𡉈位五十二年文王應薨於紂之三十九年《紀年》言文王以文丁十一年卽位文丁𡉈位十三年帝乙𡉈位九年加紂之三十九年為享國五十年也其言文王薨於紂四十一公則誤武王𡉈位十七年紂之四十年為元年十三年克殷《紀年》作十二年誤後四年而崩克殷訪箕子皆花一年故〈洪範〉云:惟十有三祀有疾𡉈十四年故〈金縢〉云:旣克商二年有疾《紀年》亦𡉈十四年其他事實不免舛䥘。以継攷之而知《紀年》之可信也《史記》稱武王十一年伐紂又言後二年訪箕子雖小有參差而以武王為自有其年則與竹書同至若〈泰誓〉序稱十一年伐殷本無異於《史記》而晚出之孔傳必欲以妄說誣之殊所未解夫《史記》固謂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後七年而崩而其言九年武王上祭於畢則自為武王卽位之九年非繼文王也斯時妄說未興故雖以馬遷之好怪而守正如故又安得謂書序所云十有一年為武王之四年乎或曰:安知周紀之九年必非繼文王耶曰此不獨周紀也〈齊世家〉云:文王崩武王卽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魯世家〉云: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其言不一而足矣以是知之且說經者必當以經為𣃔十有三祀經有明文使誠為武王之四年則經必不曰十有三年何則以後君之年上合於先君者古無是事經亦無是義蓋昭然如日月也其妄自劉歆三統厯始孔穎達附會僞傳引《大戴禮》文王十五而生武王謂文王崩時武王巳八十三𡉈位適滿十年不得以十三年伐紂顯然欲舍〈洪範〉之明文以從劉歆竟可異者謂必欲繼文王之年為其卒父業故也記曰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緖歬乎此未聞以其年相繼者而武王獨為之何居且以年繼文王非𡉈克紂之後夫武王巳渡孟津尚以未能克紂為慮而卽位之初遽云能卒父業孰謂有是理乎且大戴之說何足深信《逸周書》有言發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又安見武王之壽必如世子篇所云也愚獨恨自劉歆而後武王遂無𡉈位之實年旣誣書序以及《史記》且以《史記》所無劉歆始有之說謂安國有此傳《尚書》有此古文而千載遂蒙其欺何哉受命九年說見下卷
54
 中庸謂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師之不再舉也明矣《史記》乃謂九年觀兵十一年伐紂未知所據其卽民閒之〈泰誓〉與書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卽繼之曰一月戊午師渡孟津是序以伐殷為十一年之事雖不能無誤而未始有觀兵之說也僞傳必欲以《史記》叱之而其年不合則又附會於《三統厯》《三統厯》曰:文王旣崩再期𡉈大祥而伐紂此必以《史記》有為文王木主載於軍中之文因為是說耳聞行師者必載遷廟主於齋車以示有尊無遷廟主則以幣帛皮圭告於祖禰遂奉以行俱〈曾子問〉文。此古人之常禮豈以喪未畢乎且歆言愚甚疑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稱周之德以武王亦有十三年之𡉈臣服也使文王終身事殷而武王如此可以為至德乎卽曰紂惡日甚亦何至不忍於三年也其旣興師而復有二年之不遂事又何也遷言愚亦疑之盟津之會諸矦皆有安天下之心使同欲加兵於商則武王不能獨𨓆使尚有以紂為不可伐者則武王為無先見之明而猥曰天命未至遂可引而還歸乎可疑者一也且盟津之去商郊三四百里紂獨不聞之邪聞之而使一介行人問其興師大會之由則周人將何辭以對可疑者二也《傳》曰:以示弱也吾不知將以弱示諸矦乎示商人乎示商人則不信示諸矦則二年之後又何以號令於天下不近於幽王之舉烽火邪可疑者三也愚是以知觀兵之無是事也其𡉈〈周頌〉之酌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此言武王之所以受命詩序以為告成大武是也夫武之遵養時晦卽文之內文明外柔順也必待周德大明而後興伐商之師讀此詩而知不至於十有三年則不足以養晦乘時而順天應人矣而謂觀兵為有其事乎乃僞傳旣重誣書序且晚《書·泰誓》有觀政於商之語而於〈武成〉又言肆予東征謬誤相因蓋皆《史記》與《三統厯》啟之也。
55
 案史《漢·儒林傳》及《漢書·藝文志》並云:伏生所得之書為二十九篇志於古文經四十六卷外別載經二十九卷者是也以今攷之《虞書》二篇〈堯典〉〈皋陶謨〉〈舜典〉益稷不分《夏書》二篇〈禹貢〉〈甘誓〉《商書》五篇〈湯誓〉盤庚合一篇〈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書》十九篇〈𤘴誓〉〈洪範〉〈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君奭〉多方立政顧命〈康王之誥〉不分。〈呂㓝〉〈文矦之命〉〈費誓〉〈秦誓〉二十八篇而巳將以其一為書序邪彼五篇後儒所分者今皆無之此顯違於書序則伏書之無序可知矣或其一為後出之〈泰誓〉耶史漢俱謂伏生得書𡉈漢初鼂錯往受亦當孝文之世民閒〈泰誓〉武帝後得其不應𡉈二十九篇之數抑又明矣又案:〈周本紀〉所載〈泰誓〉其文似兩篇歬篇自九年武王上祭于畢至乃還師歸中有白魚躍入王舟有火流於王屋之語後篇自十一年十二月至不可再不可三其中雖無羣書所引之文而詞氣渾古近于〈𤘴誓〉似非民閒所能僞造此殆二十九篇同時所得之一也歬篇馬融譏其淺露且言神怪蓋出於武帝之時者說者以為觀兵時作非〈泰誓〉也後人或又以合于伏書不可得而攷矣今錄周紀〈泰誓〉於後以待博士異曰誦習焉。
56
 十一年十二宐作一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矦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泰誓〉告于衆庹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𣃔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𠔏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57
 案《史記》所載湯征〈湯誥〉乃子長得之孔安國者若此篇則宐歸伏氏,以全二十九篇之數,故先儒亦俱謂伏書有〈秦誓〉,但不能言其真僞與歬篇之出反𡉈後耳。先儒以為僞〈秦誓〉者宐屬歬篇。然此篇文意玩之似多殘缺,而逸𡉈他書者如,《詩·疏》所引〈泰誓〉師乃鼓譟,歬歌後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無怠,似宐枉諸矦咸會之下。又《詩·箋》所引「天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與《漢書》所引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等文似皆宐𡉈此篇
58
武王戎軍三百兩,虎賣一百人,與受戰于𤘴野,作〈𤘴誓〉。
59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60
 孔傳之解此序非也,如謂往與歸對言,則上文旣言伐殷不必㪅言往伐;以歸獸為放牛歸馬,則歸旣屬武王,又為武王之歸獸,恐無此文理矣。竊謂作序者猶及見古之〈武成〉,孫守真按:作,原作●缺字:⿰亻𠆦;卽从「𠆦」不从「乍」,餘同不贅。蓋往伐歸獸,此伐殷之後二事也。「往伐」言紂之餘黨則往而討之,如伐奄、滅國五十之類是也。「歸獸」卽所謂驅虎豹犀象而遠之是也。孫守真按:遠,原作●缺字:⿺辶𡋡;即从「𡋡」不从「袁」,餘同不贅。孟子蓋卽據〈武成〉以為言,此語猶略見〈世俘解〉中,益信孟子所見之〈武成〉今未亡矣。
61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62
武王旣勝殷邦諸矦班宗彝作分器。
63
西旅獻獒太𠈃作〈旅獒〉。
64
 案序有旅巢命又云:周公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旅皆訓陳今〈旅獒〉之旅旣為西方國名又為太𠈃陳戒遂令二旅字文同而義異可乎鄭云:獒讀曰:豪謂貧豪也以〈旅獒〉為陳命西戎之辭為是孔穎達不曉獻指乃譏鄭氏不見古文為此妄說何耶。
65
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
66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67
 序之荒率無理莫此為甚。
68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成王旣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作〈微子之命〉。
69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70
周公旣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71
 《漢書·王莽傳》引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階延登贊曰:假王蒞政勤和天下案此書漢人引之自應𡉈十六篇中若謂周公立於阼階與贊稱假王孔氏書中豈有預以纂竊導新莽者或中祕所藏學者早見而其後劉歆增潤之與。
72
成王旣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73
 三篇宋儒攷訂為武王之書固亦有理然殷之故都𡉈武王時為三監之地無地以封康叔故書傳並言康叔封於成王之時而序亦云:然也夫妹邦紂惡漸染於歬武庚扇動於後非康叔之嚴明不足以鎭撫之成王蓋重是命也不敢自專而合周公追為武王之辭以誥此於事情有可揣摩而得其髣髴者後儒謂因〈洛誥〉錯簡而致誤豈其然哉。
74
成王𡉈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
75
召公旣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
76
成周旣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誥作多士。
77
 書以多士名篇而序乃稱頑民非惟失周家忠厚之意而戾于書亦甚矣案《史記》作遷殷遺民未知何時始改為頑至晚出之畢命遂視為當然曷足怪哉。
78
周公作〈無逸〉。
79
召公為𠈃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君奭〉。
80
 召公不說言召公不說久于其職也序辭不達其意爾。
81
蔡叔旣没王命蔡仲踐諸矦位作〈蔡仲之命〉。
82
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83
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成王歸自奄𡉈宗周誥庻邦作多方。
84
周公作立政。
85
成王旣黜殷命滅淮夷還歸𡉈豐作《周官》。
86
成王旣伐東夷肅愼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愼之命。
87
 以〈魯語〉攷之則此命應作於武王之世卽不然而肅愼絕逺其來亦不因成王之伐淮夷也孔傳以為海東諸夷周初豈嘗用兵於是哉。
88
周公𡉈豐將沒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周公作亳姑。
89
周公旣没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90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矦相康王作顧命。
91
康王旣尸天子遂誥諸矦作〈康王之誥〉。
92
康王命作册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93
 辨見卷下。
94
 鄭康成云:畢命逸篇有册命霍矦之事不與書序相應非也鄭之所云疑𡉈十六篇內其書未見難𣃔然東漢儒者之重書序於此可見。
95
穆王命〈君牙〉為周大司徒作〈君牙〉。
96
穆王命伯冏為周太僕正作〈冏命〉。
97
呂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
98
平王錫晉文矦秬鬯圭瓚作〈文矦之命〉。
99
魯矦伯禽宅曲阜徐夷竝興東郊不開作〈費誓〉。
100
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崤還歸作〈秦誓〉以上◯《周書》
101
 案此乃晚書百篇之次也穎達謂賈逵鄭康成本與此有異今錄于後: 〈堯典〉 〈舜典〉 汨作 九𠔏九篇 槀飫 大禹𦱤 〈皋陶謨〉 〈益稷〉 〈禹貢〉 〈甘誓〉 〈五子之歌〉 允征 帝告 釐沃 湯征 汝鳩 汝方 夏社 疑至 臣扈 〈湯誓〉 典寶 仲虺之誥 〈湯誥〉 〈咸有一德〉 明居 伊訓 肆命 徂后太甲三篇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盤庚三篇 說命三篇 高宗形日 高宗之訓 〈西伯戡黎〉 微子 〈泰誓〉三篇 〈𤘴誓〉 〈武成〉 〈洪範〉 分器 〈旅獒〉 旅巢命 〈金縢〉 〈大誥〉 〈微子之命〉 歸禾 嘉禾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成王政 將蒲姑 多方 《周官》 立政 賄肅愼之命 亳姑 君陳 顧命 〈康王之誥〉 畢命 〈君牙〉 冏命 〈蔡仲之命〉 〈費誓〉 〈呂㓝〉 〈文侯之命〉 〈秦誓〉孫守真按:本書有「矦」又有「侯」!
102
又《正義》云:鄭康成於伏生二十九篇之內分出盤庚二篇〈康王之誥〉又〈泰誓〉二篇謂漢代所出之〈泰誓〉也為三十四篇更增益僞書二十四篇為五十八謂其說見於鄭注書序今錄其目於後 〈舜典〉一 汨作二 九𠔏九篇十一 〈大禹謨〉十二 益稷十三 〈五子之歌〉十四 允征十五 〈湯誥〉十六 〈咸有一德〉十七 典寶十八 伊訓十九 肆命二十 原命二十一 〈武成〉二十二 〈旅獒〉二十三 〈冏命〉二十四
103
 案漢代僞書無所謂二十四篇惟孔《疏》有是說謂出於鄭康成而載於劉向《別錄》者然劉𡉈鄭歬若劉先見之則〈藝文志〉當有其目矣志旣杳然而鄭又何以知之以為安國之書則當為十六篇而安國亦非僞以為張霸之書則當為百兩篇而其數何為十六其說之錯互虛誕如此愚歬已剌其故而闢之矣乃近日山陽閻百詩氏元和惠定宇氏皆眞能言晚書之僞者而於是說則篤信焉愚所未解也閻氏《疏證》愚別有辨,見《靑溪𡥅槁》
104



《晚書訂疑》卷中終
URN: ctp:ws61293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