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類說卷三十六      宋 曾慥 編戰國策
3
九鼎
4
秦興,師臨周,求九鼎,周患之,顔率曰:「大王無憂」。率至齊,曰:「秦興兵求鼎、周,君臣畫計,不若歸之大國」。齊王大悅,發師救周,將求鼎,周又患之,率至齊曰:「周頼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願獻九鼎,不識何途之從?」王曰:「寄徑於梁」。率曰:「鼎入梁,必不出」。王曰:「寄徑於楚」。率曰:「入楚必不出。昔周伐殷,得九鼎鼎,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器械稱此。今總有人,何途之從!」齊王乃止。
5
西周下水
6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蘇子見西周。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當東周也。今其民皆得種麥,君不見徳。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東周必復種稻而復奪之,東周之民,可令受命於君矣。西州遂下水,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
7
宋君奪民,時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葢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春秋》記臣弑君,皆大臣見譽者也。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
8
祭地為祟
9
趙取周之祭地,周患之。鄭朝曰:「臣請以三十金復取之」。鄭獻之、趙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曰:「周之祭地為祟」。趙乃還之。
10
張羅
11
杜赫欲重景翠於周,謂周君曰:「君之國小盡,君之重寶珠玉以事諸侯,不可不察也。譬如張羅者,張於無鳥之所則不得矣。張於多鳥處,則駭鳥也,必張於有鳥無鳥之際,然後多得鳥矣。今君將施於大人,大人輕君施於小人,小人無可以求,徒費財焉,君必施於今之窮士,不乆且為大人,故能得欲焉反間?
12
昌佗亡西周之東周,盡輸西周之情,西周大怒,馮睢曰:「臣能殺之,君予金三十斤」。馮睢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佗曰:「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事乆且泄,自令身死」。東周立,殺昌佗。
13
由基善射。
14
蘇厲謂周君曰:白起巧用兵,今攻梁,梁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起曰:楚有養由,基善射,去桞葉百歩百,發百中,有一人過曰:射百中而不已。少焉,氣力倦,弓撥弦,拘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以公功多,今又攻梁,一功不得前,功盡滅,不若稱疾不出也」。
15
伐蜀。
16
司馬錯與張儀爭於惠王前,錯欲伐蜀,儀曰:「伐韓以臨二周,挾天子以令天下,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而王不爭去,王業逺矣!」錯曰:「欲富國務,廣其地,欲強兵,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徳,蜀西辟國,秦攻之,如使豺狼逐羣羊,一舉而名實兩附。今攻韓,刼天子,惡名也,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王曰:「善」。遂伐蜀。
17
忠孝
18
孝已愛其親,天下欲以為子,子胥忠其君,天下欲以為臣。賣僕妾售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婦嫁鄉曲者,良婦也。
19
刺虎
20
有兩虎爭人而鬬,卞莊子將刺之,管與曰:「虎者戻蟲,人者甘餌。今鬬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而刺之,是一舉而兩虎兼也」。
21
張儀仇
22
惠王死,公孫欲窮張儀。李讐曰:「不如召甘茂於魏,召公孫顯於韓起、樗里子於國。三人皆儀之仇也。公用之,則諸侯見張儀之無秦矣!」
23
病在耳前目》下。
24
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曰:「君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楚使多徤」。
25
秦王謂甘茂曰:「楚使者多徤於寡人爭詞數窮,奈何?」茂曰:「王勿患也,其徤來使,則王勿聽其事,軟弱者來使,則必聽之,然則徤者不用矣」。
26
魏醜夫
27
秦宣太后愛魏醜夫,后將死,葬以為殉,魏子患之,庸芮曰:「以死者為有知乎?」曰:「無知也」。曰:「明知死者無知矣,何為以生所愛葬於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乆矣,太后救過不暇,何暇私魏醜夫乎?」后乃止。
28
四寶
29
周有砥石,宋有結,緑梁有懸,黎、楚有和璞。此四寶,天下之名器。
30
交疏言深。
31
呂尚遇《文王身》為漁父者,交疏也,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徳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擅國之謂王。
32
《范雎》曰:齊有田单,不聞有王。秦有太后、穰侯、涇陽、華陽,不聞有王。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謂王。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秦王乃廢太后,逐穰侯,出髙陵,走涇陽。
33
䑕璞。
34
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䑕未腊者朴,周人懐朴過,鄭賈曰:「欲買朴乎?」出視之曰:「䑕也!」因謝不取東門吳。
35
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天下無有。今子死,不憂,何也?」吳曰:「吾嘗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與無同也」。
36
至盛不及道理。
37
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㑹,有驕矜之色,畔者九國,吳王夫差無敵於天下,輕諸侯凌齊、晉,遂殺身亡國,夏育、太史啟,叱呼駭三軍,而身死於庸夫!此皆乘至盛不及道理也。
38
行百里半九十里。
39
行百里者半九十里,此言末路之難悍人。
40
秦王與中期爭論不勝,王怒,中期徐行而去。或為中期說秦曰:「悍,人也,適遇明君故也。向遇桀、紂,必殺之矣」。秦王因不罪。
41
戰勝於朝廷。
42
齊鄒忌修八尺餘,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復問其妾,妾曰:「徐何能及也?」及問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熟視徐公,自知不如逺,甚曰:「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有求於我也」。入朝見威王,曰:臣不如徐公,美臣妻,私臣臣妾,畏臣臣客,有求於臣,皆以臣美於徐公。今齊地千里,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王,其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諌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者受下賞,初進諌,若市數月之後,時時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皆朝於齊,所謂戰勝於朝廷。
43
七珥
44
齊王夫人死,有妾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獻七珥,美其一。明日,視美珥所在,勸王立為夫人,象床直千金。
45
孟嘗君至楚,獻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見公孫戍曰:「象床之直千金,傷之若髮,雖賣妻子,不足償之。足下能使僕無行寶劍,願獻之戍」。入見孟,嘗曰:「小國皆說君之義,始到楚,受象床未至之國,何以待君?」君曰:「諾」。戍趍而去,君召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足之髙,志之揚也?」戍曰:「登徒許寶劍,君曰急受」。因書門板曰:「有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疾入見之。
46
一日,見七士。
47
淳于髠一日,見七士於宣王。王曰:「不亦衆乎?」髠曰:「鳥同翼者,聚居獸同,足者俱行。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睪黍梁父之隂,則㕁車而載耳。物各有疇髠,賢者之疇也。王求士於髠,若挹水於河,取火於燧,豈特七士也!」
48
伐魏
49
齊欲伐魏,淳于髠曰:「韓盧天下之疾,犬東郭㕙,海內之狡,兎盧逐㕙,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兎極於前,犬乏於後,犬兎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而擅其功。今齊、魏相持,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50
無恙。
51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問曰:「嵗亦無恙,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曰:「豈先賤而後尊貴乎?」威曰:「茍無嵗,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齊有處士,鍾離子無恙乎?其人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助王養民,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其人哀鰥寡,恤孤獨,助王息民,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乎?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胡為至今不朝也?二士不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仲子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率民而出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52
田駢不宦
53
齊人見田駢曰:「聞先生髙誼,設為不宦,而願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矣!」田子辭倚門望。
54
王孫賈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汝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望暮出不還,吾倚閭望。汝今事王,王出,汝不知處,向何歸?」賈入市,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遂誅淖齒田单解衣。
55
有老人渉菑而寒,田单解裘衣之。襄王曰:「田单,將以取吾國乎?」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曰:「王不如。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单收而食之,憂民之寒也」。单衣之寡人憂勞百姓,单亦憂之。閭里相語曰:「田单之愛人,乃王之教澤也」。
56
食玉炊桂。
57
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王,辭行。王曰:「曾不少留」。對曰:「楚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曰:「聞命矣南鄭。
58
張儀之楚貧而欲歸南,鄭曰:「臣北見晉君王,無求於晉乎?」
59
係蹄得虎。
60
魏介謂建信君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非不愛其蹯也,然不以環寸之蹯害七尺之軀者,權也。今有國非直七尺軀也,而君之身於王,非環寸之蹯也,願熟圖之」。
61
與虞人期獵。
62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雖雨,豈可不一㑹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始強。
63
老妾事主婦
64
張儀之,魏魏王將迎之,張丑諌曰:「王聞老妾事其主婦乎?年長色衰,重嫁而已。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婦」。乃不納張儀。
65
市有虎。
66
龎䓗與太子質於邯郸,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有虎,信乎?」王曰:「疑之矣」。「三人言有虎,信乎?」王曰:「信之矣」。䓗曰:「市無虎,明矣,而三人言成虎,今邯郸去大梁逺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辭行,䜛言果至。太子罷,質果不得見。梁王觴於范臺。
67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魯君曰:「昔帝令儀狄作酒。禹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嗛,易牙調五味以進。公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推而逺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臺左江右湖,其樂亡死。王曰:後世有以髙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強臺之樂也」。梁王稱善白珪。
68
白珪謂新城君曰:「夜行者能無為奸?不能禁狗吠已也。故臣能無議君於王,不能禁人議,臣於君也。信陵君。
69
殺晉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趙國、趙王郊迎唐,且謂信陵君曰:「事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曰:「何也?」對曰:「人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徳,不可忘也,吾有徳於人,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徳也。今趙王郊迎,卒然見趙王,願君忘之也」。無忌曰:「謹受教」。
70
公仲不見顔率。
71
顔率見公仲,公仲不見,率曰:「公必以率為傷也,故不見率也」。公仲好內率曰:「好!」士公仲嗇於財,率曰:「散施」。公仲無行,率曰:「好義,自今率且正言之而已矣」。公仲遽起見之。
72
輕陽侯之波
73
畢長謂公叔曰:「乘舟舟漏而弗塞,則舟沉矣。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今公自以辨於薛公而輕秦,是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
74
叱犬
75
齊大夫諸子有犬,猛不可,叱叱之必噬。人客有請叱之者,疾視而隨叱之,犬遂無噬人之心。伯樂顧馬。
76
蘇代為燕說,齊先說淳于髠曰:「人有賣駿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往,見伯樂而顧之,馬價十倍。今臣欲以駿馬見於君,莫為臣先後者,足下有意為伯樂乎?」髠入言之,齊王大悅。蘇子。
77
鷸蚌
78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臣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見死」鷸,兩不相捨,漁者得而并擒之。
79
百金贖胥靡。
80
魏嗣君時,胥靡有罪,賢臣迯之,衛魏贖之,百金不與,乃請以左氏衛邑,羣臣曰:「以百乘之地,贖一胥靡,無乃不可乎?」君曰:「治無小亂,無大教喻於民,三百之城,足以為治。民無亷耻,雖有十左氏,將何以用之?」新婦失言。
81
衞人迎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御曰:「借之」。謂僕曰:「附驂無笞,服附繫也。兩旁曰「驂」,轅中曰「服繫,其驂則中兩服,馬不勞苦也」。車至門,復教送母,減竈將失火入室,見臼曰:「徙之牖下,妨往來者」。主人笑之。此三言皆要言,然不免笑者,早晚之時失也。羊羮,亡國,壺飡得士。
82
中山君享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羮不徧。子期怒,走楚說楚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後。君顧曰:「奚為者?」曰:「臣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飡餌臣父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君嘆曰:與不期衆少,期於當厄怨,不期深,淺期於傷心,吾以一盃羊羮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
83
鳥不為鳥,鵲不為鵲。
84
史疾為韓使楚。楚王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則圉㓂之言」。曰:「何貴?」曰:「貴止」。王曰:「止。亦可為國乎?」曰:「可」。王曰:「楚多盜,止可以圉盗乎?」曰:「可」。曰:「以止圉盜,奈何?」頃之,有鵲止屋曰:「楚人謂此鳥何?」王曰:「謂之鵲乎?」曰:「不可曰止。今王之國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亷潔勝任。今盗賊公行而弗能禁止,鳥不為鳥,鵲不為鵲也」。
85
竊疾
86
墨子見楚王有人舎,其文軒隣有敝輿而欲竊之,舎其錦綉,隣有短褐而欲竊之,舎其梁肉,隣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是也?王曰:「必有竊疾矣,似之而非」。
87
物多相類,而非幽芳之㓜也,似禾、驪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類玉,皆似之而非者也。地形
88
秦韓地形,相錯如綉,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蠧,乃腹心之病。
89
百人輿瓢。
90
應侯謂昭王:「指大於臂,臂大於股,若有此,則病必甚矣。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疾走,百人誠輿,瓢瓢必裂。今秦國華陽用之,穰侯用之,太后用之,不稱瓢為噐,則已稱瓢為噐,國必裂矣!
91
父令。
92
父之於子,令必有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愛妻,賣愛妾。此令必行者也。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操權。
93
三人成虎,十夫操權。衆口所侈,無翼而飛,《風俗通》。
94
無恙。
95
恙,毒蟲也,喜傷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勞問,必曰「無恙。
96
琴操
97
凡琴曲和樂而作者謂之暢,因憂而作者謂之操,今通呼曰操,非也。
98
歌曲
99
古琴歌曲有五,如《鹿鳴》、《騶虞》之類。操有十二,如《將歸拘幽、履霜、別鶴》之類。引有、如烈女、湘妃、霹靈思歸走馬之類又有。  二十一章,如《陽春弄連、珠弄》之類。
100
伯偕兄弟相類。
101
張伯偕仲偕兄弟形貎相類,仲偕妻新粧竟忽見伯,偕問曰:「今日粧餙好否?」曰:「我,伯偕也」。妻下趍。須臾,又見伯偕,猶以為仲偕告。云向大錯誤伯偕曰:「我故伯也」。
102
東家食西家宿。
103
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不能决,問女所欲,云東家食,而西家宿蝦蟇。
104
俗云:「蝦蟇一跳八尺,每跳丈六,從春至夏,裸袒相逐,無他所作,掉尾肅肅,或云夏馬。
105
馬疋
106
俗說馬比君子與人相疋,或說馬夜目,明照前四丈。或說度馬縱橫,適得一疋。或說馬死,賣直一疋帛。城門失火。
107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或說朱門失火,因汲取也。中水空,竭魚死。
108
甘澤謡
109
花月之妖
110
武三思家素娥有殊色,狄梁公請出之,忽失所在。於壁隅間聞蘭麝氛馥,附耳而聽,則娥語曰:「某乃花月之妖,上帝遣奉公言笑。梁公時之正人,某不敢見。願公善事之,勿萌他志」。
111
陶峴三舟
112
陶峴,彭澤之後。自制三舟,一舟自乘,一舟載客,一舟載酒饌。
113
懶殘
114
衡嶽寺有僧執役,性懶而食殘,李泌異之,一日往見,正撥火煨芋啖之,取其半授泌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
115
圓澤為孕婦子。
116
李源與僧圓澤為忘形之友,同至三峽,次南浦,見一孕婦,圓澤,曰:「此是某託身之所與」。源遽別。後十二年,杭州相見,是夕果卒。婦生一子,源如期至杭天竺寺,聞牧童菱髻歌竹枝,乃圓澤也,隔溪呼曰:「與君殊途,慎勿相近」。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逺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117
歌妓紅線
118
唐潞帥薛嵩有歌妓曰:「紅線當至徳之後,兩河未寜,田承嗣有異志,募武勇三千人,號「外宅男」,嵩憂之,每咄咄,獨語紅線曰:「易耳!某願一往觀其形勢,初夜首途三更,可還出戶」,忽不見,未曉,復來取承嗣寢所,金合來,嵩遣使持合貽書曰:「有客從彼來,云自元帥頭邊得此金合」。承嗣大懊,散外宅男,河北以寜李牟笛。
119
樂工許雲封善笛,自云學於外祖李牟、韋應物,示以古笛,云「天寶中得於李供奉雲封。曰:「此非外祖所吹笛」。公問:「何以驗之,云:取竹之法,以本年七月望前伐,過期則音實,不及期則音浮,浮者外澤中乾,受氣不全則其竹夭,此笛其夭者也。遇至音必破」。令試吹雲封舉笛,六州遍,一疊未盡,笛忽中裂。
120
《古今注》:
121
指南車。
122
越裳氏來貢,忘其歸途,周公與指南車至其國,車轄鐡皆消盡。
123
桃弓葦箭。
124
秦製辟惡車,懸之於門,桃弓葦箭以禳不祥。《豹車:
125
周公作豹尾車,象大夫有豹變之志,古軍正建之。今唯乘輿得建。
126
金吾。
127
車輻,棒也,漢執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𨽻校尉亦得執焉。郡守、縣長例皆木為之,用以夾車,形如車輻。
128
華葢
129
黃帝戰蚩尤於涿鹿,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因作華葢。
130
曲葢
131
武王伐紂,大風折葢,太公因折之,遂為曲葢蟋蟀。
132
一名蛬濟,南人,謂之懶婦雉尾扇。
133
起於殷代髙宗,有鴝尾之祥,白筆。
134
古珥筆之遺象,要劍首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蠅虎。
135
蠅,狐也,一名蠅豹。
136
五明扇。
137
舜廣開視聽,求賢為輔,故作五明扇蚯蚓。
138
江東人呼歌女,一曰《鳴砌六劍。
139
吳大帝有寶劍六:一曰白地,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寶。劍三:一曰百煉,二曰青犢,三曰漏影。
140
紫塞
141
秦築長城,皆紫色,謂之紫塞。南徼土色丹,謂之丹徼,則壅塞夷狄也。徼,遶也,貴免,侵中國也。鈎欄。
142
漢顧成廟,設扶老、鈎欄、秃秋。
143
狀似鶴,大者髙八尺,善與人鬬,好食蛇鴈。
144
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飛,不畏繒,繳江南沃饒,至還河北,體肥不能髙飛,恐為人所獲,嘗𠼫蘆以防矰繳驢騾。
145
驢牝馬,牡則生騾馬牝驢,牡則生脈馬、七馬。
146
秦始皇有七馬,名曰追風、白兎、躡景、追電、飛翮、銅爵、長鳬。
147
鵲燕雀鴝鵒
148
鵲曰神女,雀曰喜賓,如人家之賓也。燕名天女,一名鷙鳥,鴝鵒一名鳲鳩,又名𤣥鳥。
149
雞狗豬羊。
150
雞,一名燭夜,又曰翰,音狗曰黃羊,豬曰參軍,羊曰髯,主簿。
151
螢火
152
一名耀夜,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碩䑕五能。
153
碩䑕有五能而不成伎,一飛不能過屋,二緣不能窮木,三沒不能度谷,四掘不能覆身,五走不能絶人蝙蝠。
154
一名仙䑕,五百嵗色白腦重,襲物則頭垂,謂之「倒生鯨鯢」。
155
鯨魚,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千丈,五六月就岸生子。七八月導從其子歸大海,鼓浪成雷,噴沫成雨,水旋驚避,莫敢當也。雌者曰鯢眼如珠花。
156
水君
157
狀如人乘馬,衆魚導從,一名魚伯。有人見之人馬皆有鱗甲如大鯉,手足耳目,與人不異。視人良久,乃入水。
158
龜鱉。
159
龜一名𤣥水。督郵鱉一名河伯從事,又曰河伯使烏賊,一名河伯,度事小吏。
160
蝶曰鳯子。
161
蛺蝶亦曰野鵞風蝶,大者曰鳯子車,或黒色,名鬼車、蜻蛉。
162
或曰,胡蝶,青亭也,小者曰胡梨,一名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
163
堯蓂
164
堯時殿前有蓂樹,自月一至十五,毎日開一葉,十六至月末,日凋一葉。
165
水花
166
芙蓉,一名荷花,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沉釀。
167
烏孫國有青田核果測,其樹根大如五六斗,瓠貯水即成酒。劉章得三核,共二十人,飲不竭,號青田壺酒」。漢嗇夫。夜宿一津,號沉,釀以水,投中,盡夕大醉,因名沉釀。
168
躑躅花
169
羊食之,則躑躅而死,因此得名,走馬舡驚㠶馬。
170
孫權製走馬舡,如馬之馳也,曺真有快馬名,驚㠶其疾,若烈風舉㠶也。
171
芍藥
172
古者相離,贈之以芍藥、芍藥,一名可離故也。相招贈,以無文無文,一名,當歸也。欲忘人之憂,贈以丹棘,一名忘憂也。欲蠲人之忿,贈以合歡。合歡,則忘忿也。誹謗木。
173
堯設誹謗木,則今華表也。以橫木交柱頭,亦曰交午木」。
174
生識。
175
有生無識,草木是也。無生有識,鬼神是也。無生無識,水是也」。
176
蚊蚋黍民
177
河內人見人馬數千,如黍米遊動,徃來燒之,蚊蚋也。馬皆成大蟻,故呼蚊蚋曰「黍民」,蟻曰「𤣥駒,齊女」。
178
齊王后忿而死,變為蝉登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號蟬曰齊女。
179
針神
180
魏文帝美人薛靈芸少選入宫芸,別父母升車,以玉唾壺承淚,壺皆紅色。帝遣文車一乘迎之,望而嘆曰:「昔年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因名夜來,妙於針巧,非夜來裁製。帝不服,號針神闤闠。
181
闤者,市之垣闠者,市之門肆,所以陳貨鬻之物,店所以置貨鬻之物。
182
盤髻
183
長安婦人所梳,或梳隨馬髻,亦曰墮馬髻,又有盤龍髻。
184
蜀本紀:
185
杜宇
186
蜀始王曰蠶叢,次曰伯雍,次曰魚鳬,又曰蜀王。杜宇自號望帝。
187
六詔
188
南蠻六部無統屬,天子每下詔各頒一封,謂之「六詔」。又其方言以「詔」為「王」,唐開元末,節度使王昱受賂,乞合為一,封大酋蒙歸義為雲南王,始獨稱南詔既盛,乃為邉患。
189
錦里
190
錦州在城之南笮橋東,蜀時錦宫又號錦里蠶女」。
191
塜在綿竹縣,塑女子像,被以馬皮。俗號為馬頭娘廟、清平官。
192
平南詔為詞臣者曰清平官,齊職制。
193
執獸子。
194
漢侍中掌乘輿物䙝,噐有獸子之屬,故呼侍中為執獸子。
195
郎中令
196
秦初制郎中令其屬有三署:一曰五官中郎將,二曰左中郎將,三曰右中郎將。每署又有郎中、侍郎,西漢因之,惟田蚡少為諸曹郎,乃尚書郎也。其他如馮唐為郎中置長直,不疑顔駟之類,皆三署也。《類說》卷三十六。
URN: ctp:ws72567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