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

《卷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資治通鑑考異卷七
3
宋 司馬光。 撰
4
梁紀下
5
普通二年五月,魏桓叔興降。《梁帝紀》:七月,叔興率衆降。蓋記奏到之日。今從《魏帝紀》。
6
七月,魏張普惠救義州,不及。《普惠傳》云棄城走。今從《裴邃傳》。三年十一月,魏初行正光,厯大赦。《後魏律厯志》云:厯成會,孝明帝加元服,改元正光,因命曰正光厯。按《帝紀》,正光元年七月辛卯加元服,三年十一月丙午,行正光厯」。今從之。西豐矦正德明年自魏逃歸,《梁書正德傳》:普通六年,為輕車將軍。頃之,犇魏七年自魏逃歸。《魏書蕭衍傳》:正光二年,弟子正德來犇」。《南史正德傳》:普通三年,為輕車將軍。頃之,犇魏又自魏逃歸。六年,隨豫章王比侵,輙棄軍走」。《北史蕭寶寅傳》,正光四年,表論考課,後乃云表論正德,後乃云莫折大提反」。按大提反在正光五年,唯《南》、《北史》年月先後相近,今從之。
7
四年,魏破六韓拔陵反。《魏帝紀》:正光五年,破落汗拔陵反,詔臨淮王彧討之。五月,彧敗,削官」。按令狐徳棻《周書賀拔勝傳》:「衛可孤圍懐朔經年,勝乃告急於彧」。然則拔陵反當在四年,葢《帝紀》因詔彧討拔陵而言之,非拔陵於時始反也。《周書》作「破六韓」,今從之。
8
衛可孤圍武川。《北史》「可」作「瓌」,今從《周書》。五年四月,魏賀拔勝見臨淮王彧於雲中。《勝傳》云:「至朔州見彧。按《後魏地理志》:雲中舊名朔州,及改懐朔鎭為朔州,不容更以雲中為朔州。今但云雲中。
9
五月,魏廣陽王深。《魏帝紀》作「淵」,今從《列傳》及《北史》。
10
六年正月,魏元灋僧殺髙諒稱帝《灋僧傳》作「髙謨,今從《魏帝紀》。又《魏紀》云「自稱宋王」,《灋僧傳》及《北史》皆云「稱尊號。《梁書灋僧傳》云「稱帝」,按灋僧立諸子為王,必稱帝也。今從《梁書》灋僧遣子景仲來降《灋僧傳》云:「魏室大亂,灋僧據鎭,議欲匡復。既而魏亂稍定,將討灋僧,灋僧懼歸𣢾」。按時魏亂未定,今從《北史》
11
元略為魏所敗。《魏帝紀》敘元略等事,便在庚申。灋僧叛下,不應如此之速,今移於月末。三月,元灋僧驅彭城吏民萬餘人南渡。《南史》云:武官戍彭城者三千餘人,灋僧皆印額為奴,逼將南渡。《魏書》、《梁書》皆無此事。
12
五月,魏李崇卒。《魏帝紀》在五月戊子。按長厯》,是月乙巳朔,無戊子。今不書日。魏安豐王延明等將兵二萬逼彭城。《南史》陳慶之傳》云:衆十萬。今從《梁書》。六月,豫章王綜與梁話、淮陰苖文寵投魏軍。《南史綜傳》:綜夜,潛與梁話、苖寵三騎開北門,涉汴河,遂犇蕭城,自稱隊主,見延明而拜。延明坐之,問其名氏,不荅曰:「殿下問人有見識者」。延明召史視之,曰:「豫章王也」。延明喜,下地執其手,荅其拜,送于洛陽」。按《魏書》及《北史鹿悆傳》,皆豫有盟約,魏豈得不知人?《魏書蕭賛傳》作「濟陰苖文寵」,《北史》作「濟陰苖文寵」。今從《南史》。
13
綜更名賛。《梁書》、《南史》皆云改名纉。今從《魏書》、《北史》。
14
延明令江革作《大小寺碑》《南史》作「文八寺碑」。今從《梁書》十二月,魏恒農太守王羆《周書羆傳》,羆未嘗為恒農太守」。今從《魏書》七年六月,魏長孫稚為討絳蜀都督。《費穆傳》:「穆為都督,平絳蜀,不應有兩都督」。今從《帝紀》
15
八月,元洪業殺鮮于脩禮,請降于魏。葛榮殺洪業自立,《北史》廣陽王深傳》云:深以兵士頻經退散,人無鬭情,連營轉柵,日行十里,行達交津,隔水而陣。賊脩禮常與葛榮謀,後稍信朔州人毛普賢,榮常衘之。普賢昔為深統軍,及在交津,深使人諭之,普賢乃有降意。又使録事參軍元晏,說賊程殺鬼,果相猜貳。榮遂殺普賢、脩禮而自立」。與《魏帝紀》全殊,又其語雜亂難曉。今從《帝紀》。十一月,曹義宗逼新野,魏遣魏承祖、辛纂救之。《梁書》:此年冬,新野降。《魏書》,肅宗崩後,新野猶在。恐《梁書》誤。葢梁自前年攻新野,此年魏使魏承祖救之也。又《周于謹傳》云:孝昌二年與辛纂討義宗。今以為據。
16
大通元年正月,莫折天生寇雍州。《羊侃傳》作「莫遮」,今從《魏書》。湛僧智圍魏豫州。《魏帝紀》及《曹世表傳》作「湛僧」,今從《梁》《夏矦夔傳》。十月,魏元慶和降,陳慶之破魏兵,王緯降。《魏帝紀》:「九月辛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叛」。《梁帝紀》:「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陽內屬」。《夏矦《夔傳》:「湛僧智圍元慶和於廣陵,慶和請降,詔以僧智為東豫州,鎭廣陵」。《韋放傳》:「普通八年,曹仲宗攻渦陽,放會之滅,主王偉降」。《陳慶之傳》:「大通元年,隷曹仲宗伐渦陽,城主王緯降詔,以渦陽置西徐州」。然則廣陵、渦陽兩處兩事。《梁紀》,「慶和」、「渦陽」之間或更有脫字耳。《魏紀》九月,據聞慶和始叛之時,《梁紀》十月,據慶和降𣢾到日。按《陳慶之傳》云自春至冬,今從《梁紀》十月為定。此別一廣陵,非南兖州之廣陵也。「王偉」當作「王緯」,葢草書之誤也。
17
二年四月,魏長樂王子攸自髙渚渡河。楊衒之洛陽伽藍記》,「髙渚」作「霤波」。今從《魏書》。
18
己亥,魏百官迎敬宗於河橋。《伽藍記》云:十二日,爾朱榮軍於芒山之北,河陰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迎駕,至者盡誅之。長厯是月戊子朔。十二日,己亥也。今從《魏書》。
19
榮殺魏髙陽王雍以下二千餘人,《北史》云:榮惑費穆之言,謂天下乗機可取,乃譎朝士共為盟誓,將向河陰西北三里至南北長隄,悉命下馬西度,即遣胡騎圍之,妄言丞相髙陽王反,殺王公以下二千餘人,《榮傳》一千三百餘人。今從《魏紀》。
20
趙元則應募為禪文,《北史》曰:時隴西李神儁、頓丘李諧、太原溫子昇,竝當世辭人,皆在圍中,耻從是命,俯伏不應。按神儁等不應,何得不死!《魏書》、本傳皆無其事。
21
髙歡勸榮稱帝,魏爾朱榮傳曰:於是獻武王與外兵參軍司馬子如等切諌,陳不可之理,榮曰:「愆誤若是,唯當以死謝朝廷。今日安危之機,計將何出?」獻武王等曰:「未若還奉長樂以安天下」。於是還奉莊帝。北齊書神武紀云:「榮將篡位,神武諌,恐不聽,請鑄像卜之,鑄不成,乃止」。蓋魏收與北齊史官欲為神武掩此惡,故云爾。今從周書賀拔岳傳。
22
十月,以元顥為魏王,遣陳慶之將兵送之。梁魏帝紀》皆云以顥為魏主,唯《顥傳》作「魏王」。按魏封劉昶為宋王,蕭寶寅為齊王,蕭詧為梁王,皆伺得國,然後使稱帝耳。若顥在南,已稱魏帝,當行即位之禮。又梁朝應以客禮待之,又顥不應再即帝位於渙水,蓋由「王」字與「主」字止欠一㸃,故多致謬誤。今從《顥傳》。
23
中大通元年二月,魏濟陰王暉業,《梁書》作「徽業」。今從《魏書》。四月,元顥即帝位,改元。《魏帝紀》:去年十月,蕭衍以顥為魏主,號年孝基,入據銍城。《顥傳》:「永安二年四月,於梁國城南登壇燔燎,年號孝基」。今從之。
24
陳慶之拔考城,《魏書帝紀》,克考城在辛丑後。今從《梁帝紀》。五月,魏臨淮王彧迎顥。《彧傳》無迎顥事,而梁陳慶之《北齊宋遊道傳》有之,蓋《魏史》為彧諱也。
25
二年三月,魏万俟仵《北史》作「万俟行醜」,今從《周書》。六月,以魏汝南王恱為魏王。《梁帝紀》:「中大通元年正月甲子,魏汝南王恱求還本國,許之。二年六月丁巳,遣恱還北,為魏主」。按《魏書》恱傳恱未甞歸魏復入梁。今刪去元年事。
26
万俟道洛歸,略陽賊帥王慶雲、魏帝紀作「白馬龍涸胡王慶雲」,今從尔朱天光傳。
27
八月,遣兵送魏王恱至境上。《恱傳云:立為魏主,號年更興。衍遣其將軍王僧辯送置境上,以兾侵逼」。按《僧辯傳》,未甞送恱,蓋王弁耳。
28
魏邢邵,巒之族弟。《北史》邢巒卷首排目云:族孫臧邵。而卷中乃云「巒叔祖祐,祐從子,蚪蚪,子臧。邵《魏書》亦云巒從祖祐。然則臧邵乃巒族弟,非族孫也。
29
爾朱榮妻鄉郡長公主。《北史世隆傳》作「北鄉郡公主」,今從《魏帝紀》。九月,榮至洛陽。《魏帝紀》曰:辛卯,榮天穆自晉陽來朝。按《北史》,九月初,榮至京,十五日,天穆至。是月甲戌朔,辛卯乃七八日,非也。
30
尓朱世隆走,賀拔勝不從。《周書》及《北史》云:勝復隨世隆至河橋,勝以為臣無讐君之義,遂勒所部還都,莊帝大恱」。今從《魏書》。
31
十月,尔朱拂律歸。《魏書》無拂律歸名,《伽藍記》有之。按尓朱度律,時在世隆所,或者拂律歸即度律也。
32
魏源子恭鎭太行丹谷。伽藍記云:源子恭、楊寛領步騎三萬鎭河內。今從魏書。尓朱世隆至長子。魏帝紀云:世隆停建興之髙都。今從世隆傳。
33
十二月,尓朱兆從河橋西渉渡,伽藍記云從雷波涉渡。今從魏書兆傳。魏城陽王徽抵寇祖仁家。魏書作「寇彌」。按寇讃諸孫所字皆連「祖」字,或者名彌,字祖仁,今從伽藍記。
34
尓朱兆召髙歡并力,北齊慕容紹宗傳》:兆召髙祖,紹宗諌曰:「今天下擾攘,人懐覬覦,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髙晉州才雄氣猛,英略蓋世,譬如蛟龍,安可以借雲雨?」兆怒曰:「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得輒相間阻囚紹宗,數日乃釋之。《北史》,紹宗語在神武請帥降戸就食山東下」。按兆始召歡以自救,非猜嫌之時。今從《北史》。
35
三年二月,魏廣陵王恭陽瘖,《伽藍記》云:莊帝疑恭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拔刀劔,欲殺之,恭張口以手拈舌,竟乃不言。莊帝信其眞患,放令歸第」。今從《魏書》。
36
尓朱兆監軍孫白鷂、《北史》作「白雞」,今從《北齊書》。四月,尔朱仲逺使魏僧勉討崔祖螭,斬之。《北齊李渾傳》:普泰中,崔社客反於海,岱攻圍青州,以渾為征東將軍、都官尚書,行臺赴援,而社客宿將多謀,諸城各自保固,堅壁清野。諸將議有異同。渾曰:社客賊之根本,若簡練驍勇,衘枚夜襲,徑趍營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間,便可擒殄。如社客就擒,則諸郡可傳檄而定。諸將遲疑,渾乃決行。未明,達城下,賊徒驚散,擒社客,斬首送洛」。按其年時事迹與祖螭略同,未知社客即祖螭為別一人也。今從《魏帝紀》。
37
六月庚申,髙歡起兵信都。《魏書帝紀》起兵在庚申。《北齊書帝紀》在庚子,《北史》、《魏紀》、《齊紀》亦然。今從《魏書紀》。
38
魏楊愔見髙歡於信都,《北齊書愔傳》云:愔父津為并州刺史,愔隨之任,俄而孝莊幽崩,愔時適欲還都,行達邯鄲,過津,義從楊寛家為寛所執,至相州,見刺史劉誕,以愔名家盛德,甚相哀念,遣隊主鞏榮貴防禁送都,至安陽亭,榮貴遂與俱逃,乃投髙昻,兄弟潛竄累載。屬齊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轅門,即署行臺郎中」。按時齊神武已在信都,言潛竄累載,誤矣。又云孝莊幽崩,而愔欲還都見執,皆非也。
39
四年四月,髙歡以賀拔岳為關西大行臺。《北史》:薛孝通為中書郎,以關中險固,秦、漢舊都,須預謀鎭遏以為後計,縱河北未利,猶足據之。節閔帝深以為然,問誰可任者?孝通與賀拔岳同事天光,又與周文帝有舊,二人竝先在關右,竝推薦之,乃超授岳督岐、華、秦、雍諸軍事、關西大行臺、雍州牧,周文帝為左丞,孝通為右丞,齎詔書馳驛入關,授岳等同鎭長安。後天光敗於韓陵,節閔遂不得入關,為齊神武幽廢」。按天光尚在,節閔安敢除岳鎭關中!今從《魏書》。
40
髙歡欲立汝南王恱,聞其狂暴,乃止。《魏書》恱傳》云:「神武令人示意恱,既至,清狂如故,動為罪失,不可扶立,乃止」。按悅時猶在梁境,比召至洛,往返幾日,葢神武聞其所為而止耳。五年正月,魏竇泰破尔朱兆。《魏帝紀》:正月庚寅朔。甲午,齊獻武王自晉陽出討兆,丁酉,大破之於赤洪嶺北。《齊帝紀》出兵在去年,破兆在今年。按嵗首宴會不應直至八日。今從《北齊書》。五月,魏王早等來降。《梁帝紀》:「六月己卯,魏建義城王蘭寶以下邳城降」。今從《魏書》。七月,魏以賀拔允為太尉。《魏帝紀》作「賀拔渥」,按允字阿鞠埿,蓋「埿」字誤為「渥」耳。六年正月,魏泉企討民夷,平之。《北史》作「泉企」。今從《周書》。
41
六月,髙歡表魏主庫狄干等將兵自來違津渡。「丘恱」,《三國典略》作「朱違津」。今從《北齊書》、《北史》。
42
七月,髙歡引軍渡河,元斌之紿魏主云:「歡兵已至!」《魏書斛斯椿傳》云:椿懼已不免,復啓出帝,假說遊聲以劫脅帝,帝信之,遂入關」。按齊髙祖舉兵向洛,而云椿劫脅帝,不亦誣乎!此乃魏收欲媚齊人重椿之罪耳。今從《齊髙祖紀》及《北史椿傳》。
43
九月,歡使薛瑜守潼關。《北史》作「薛瑾」,《典略》作「薛長瑜」,《北齊帝紀》作「薛瑜」,今從《北齊書》。十月,歡至洛陽。《齊書》、《北史》皆云九月庚寅,還至洛陽」。按歡九月己酉克潼關。己酉,九月二十九日也,不容庚寅巳還至洛陽。庚寅乃九月十日也。
44
閏月,蠻酋樊五能《北史》作「樊大能」,今從《魏書》。大同元年十一月,魏元羅降。《典略》在七月,今從《梁帝紀》。二年正月,魏人圍曹泥。《北齊書典略》皆云周文圍泥,《周書》不言,故但云魏人。二月,東魏以髙澄為尚書令,加領軍、京畿大都督,《魏帝紀》:為尚書令、大行臺、大都督。《北齊文襄紀》:「天平元年,為尚書令、大行臺、并州刺史,入輔朝政,加鎭軍、左右、京畿大都督」。按尚書令不在外大行臺不在內。今兩捨之。
45
東魏孫搴卒,陳元康為功曹。《典略》,孫搴卒在大同十年四月。按搴卒然後陳元康為功曹。髙愼叛,髙澄已令元康救崔暹。邙山之戰,元康又勸髙歡追宇文泰事,竝在九年。《北史元康傳》又云草劉蠡升軍書」。按蠡升滅在元年,孫搴二年猶存。今不取。然則搴卒宜置於澄入輔之下。
46
五月,魏万俟普犇東魏。普降《東魏》事,《北齊書》《帝紀》在三月甲午,《典略》在六月。《北史》、《齊紀》在六月甲午,《周書》、《帝紀》、《北史》、《魏紀》、《齊紀》在五月,今從之。
47
十二月,東魏清河王亶卒。《國典》云:亶為髙歡所酖。《典略》,周太祖數歡罪,亦云殺亶」。《魏書》、《北史》皆無《亶傳》,而《帝紀》皆云亶薨,今從之。
48
三年閏九月,髙歡自蒲津濟河。《北齊帝紀》:「十一月壬辰,神武自蒲津濟」。《魏帝紀》:「十月壬辰,敗于沙苑」。按《長厯》,十月壬辰朔,《北齊紀》誤也。
49
四年二月,東魏矦景攻廣州,降之。《典略》,矦景克廣州在十一月。按北史魏文帝紀》:「二月,東魏陷南汾、頴、豫、廣四州」。今從之。
50
三月,髙歡解大丞相,頃之,復故。比齊帝紀,止有髙祖解丞相年月,而無復故之文。按興和元年議,厯有丞相田曹參軍信都芳,蓋因邙山之㨗而復也。
51
五月,東魏鄭伯猷來聘。《魏帝紀》在二月丙辰,蓋始受命時也。今從《梁帝紀》。七年正月,宕昌王梁彌定立。《梁帝紀》作「弥泰」,今從《典略》。
52
十二月,劉敬躬以妖術惑衆。《北史》作「敬宮」,今從《梁書》。八年十二月,東魏楊斐來聘。《典略》作「陽斐」。今從《魏書紀》。九年三月,東魏大破魏兵,斬首三萬餘級。《北齊書》云:俘斬六萬計。今從《北史彭樂傳》。
53
東魏尉興慶戰死,典略作「尉興敬」,今從北齊書、北史。東魏軍士逃犇、魏者,告以髙歡所在。周賀拔勝傳云:太祖見齊神武旗皷識之。今從典略。
54
十一年六月,楊㬓、陳覇先至交州。《典略》作「十二月癸丑至交州,姚思亷《陳書帝紀》在六月,今從之。
55
中大同元年正月癸丑,楊㬓等克嘉寧城。典略作「乙未」,今從梁帝紀。三月,幸同泰寺講經。典略云:癸卯,詔以今月八日於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捨朕身及以宮人并所王境土供養三寶。四月丙戌,公卿以錢一億萬奉贖。按韓愈佛骨表云:三度捨身為寺家奴」,若并此則四矣。今從梁書。
56
九月,李賁屯典澈湖。典略云:渡武平江,據新安村。今從陳帝紀。十月,髙歡攻玉壁五十日,士卒死者七萬人。北史韋孝寛傳云:苦戰六旬,傷及病死者什四五。今從北齊書。
57
太清元年三月,矦景請以十三州內附,《梁書景傳》云:與豫州刺史髙成、廣州刺史暴顯、頴州刺史司馬世雲、荊州刺史郎椿、襄州刺史李密、兖州刺史邢子才、南兖州刺史石長宣、濟州刺史許季良、東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尓朱渾願、楊州刺史樂恂、北荊州刺史梅季昌、北豫州刺史元神和等,陰結私圖,尅相影會。蕭韶《太清紀》又有兖州刺史胡延、豫州刺史傅士哲、今州刺史可足渾洛,無邢子才,《典略》,有荆州刺史庫狄暢,無髙成暴顯、許季良尓、朱渾願、樂恂、梅季昌。今依《梁書》。而《太清紀》有兩豫州,蓋前官也。
58
是嵗正月乙卯,帝夢中原牧守皆降。典略云:去年十二月夜夢。今從《梁書》。四月,東魏李系來聘。《魏帝紀》作「李緯」,今從《本傳》。
59
六月,東魏韓軌等圍潁川,聞魏李弼等將至,引還。周書帝紀:三月,李弼救矦景。今從典畧。
60
髙澄使髙德政佐弟洋、《北史》作「德正」,今從《北齊書》。十二月乙亥,以元貞為咸陽王。《梁帝紀》作「戊辰,遣貞。今從《典略》。二年正月,矦、景衆潰,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典略》云:晝息夜行,追軍漸逼。今從《梁書》。
61
羊鴉仁棄懸瓠,羊思達棄項城。《典略》在六月。今從《梁帝紀》。三月,屈獠洞斬李賁。《陳髙祖紀》云太清元年,蓋謂破賁之年。今從《梁帝紀》。八月,矦景啓請戮羊鴉仁。《梁書》、《南史》皆云竝抑不奏。《典略》,朱异拒之」云云。今從《太清紀》。
62
矦景反,西攻馬頭。《梁書》云:執太守劉神茂。按神茂素附於景,無煩攻執。今從《太清紀》、《典略》。十月庚寅,景陷譙州。《太清紀》云:十三日陷譙城下。又云十三日,以王質巡江遏防」。《典略》上作「庚戌」,下作「庚子」。按此月戊子朔,蓋三日庚寅也。
63
太子戎服入見,上禀受方略,《太清紀》云:太宗見事急,乃入面啓髙祖曰:「請以軍事竝以垂付,願不勞聖心」。《南史》云: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今從《典略》。
64
十一月,陳昕說范桃棒降。《太清紀》、《南史》皆云桃棒求以甲士二千人來降,以景首應購。今從《典略》。
65
乙酉,邵陵王綸進軍玄武湖側。《太清紀》云二十九日,《典略》云壬午。今從《梁帝紀》。景擒莊丘慧、霍俊等。《典略》作「廣陵令崔俊」,《南史》作「直閣將軍胡子約,廣陵令霍儁」。今從《太清紀》。
66
鄱陽世子嗣軍于蔡州,《梁帝紀》作「張公洲」,今從《太清紀》。湘東王繹遣王僧辯將舟師萬人東下。《太清紀》云:僧辯將精卒二萬。今從《梁書》。
67
十二月,宣猛將軍李孝欽、《梁帝紀》作「李遷仕」,今從《太清紀》。三年正月庚申,朱忌卒。《梁帝紀》作「乙丑」。今從《太清紀》、《典略》。甲子,湘東世子方等軍至。《梁帝紀》作「戊辰」,今從《太清紀》。二月庚子,南康王會理等衆三萬至馬卬洲。《梁帝紀》作「丁未」,今從《太清紀》、《典略》。《典略》云:至于琅邪」。今從《太清紀》、《梁帝紀》。
68
移軍江潭苑,梁帝紀作「蘭亭苑」。今從太清紀、典略。三月初,閉城之日,擐甲者二萬餘人。南史作「三萬」,今從典略。南安矦駿說邵陵王綸。典略云:綸以下咸說柳仲禮如此。今從太清紀。柳津言邵陵仲禮不忠不孝,典略云:柳仲禮族兄暉謂仲禮曰:天下事勢如此,何不自取富貴!仲禮曰:兄今若為取之。暉曰:正當堅營不戰,使賊平臺城,囚天子,徐而縱兵,既破之後,復挾天子合諸矦也。仲禮納之」。按景既克城,則人情皆去,援軍自散,仲禮安能帥以破景!仲禮閉壁不出,自為重傷而懼耳,非用暉計也。今從太清紀及南史。太清紀又云景甞登朱雀門樓與之語,又遺以金,自是以後,閉壁不戰」。典略云「遺以金鐶」,亦似近誣。今不取。
69
景矯詔大赦,自加官。《梁帝紀》無赦,加景官在庚午。今從《太清紀》。己巳,景以詔解外援軍,《典略》在庚午,《梁帝紀》在辛未。今從《太清紀》。北青州刺史王奉伯降東魏,《典略》作「南冀州」。今從《太清紀》。明少遐等棄城走。《梁帝紀》在四月。今從《太清紀》。
70
五月甲申,景遣李賢明攻宣城,不克。《典略》在四月。今從《太清紀》。六月丙戌,以南康王會理為司空。《梁帝紀》作「戊戌」,今從《太清紀》。丁亥,立宣城王大器為太子。《太清紀》云七日,今從《梁帝紀》及《典略》。壬辰,封皇子大心等為王。《太清紀》、《典略》,竝與立太子同日。今從《梁帝紀》。上甲矦,韶徴兵江陵。《梁帝紀》在五月。今從《太清紀》。
71
丙午,吳盜陸緝,《典略》作「戊子陸黯」。今從《太清紀》、《南史》。癸丑,矦景殺臨賀王正德。《典略》:五月,正德死。今從《太清紀》、《南史》。景封、元羅等十餘人皆為王。《太清紀》在八月二十八日。今從《典略》。景殺永安矦確。《太清紀》,確死在九月。今從《典略》。
72
湘東王繹使世子方等討河東王譽,《太清紀》云:初,上遣諮議參軍周弘直往湘州,報河東王譽云:「矦景既須撲滅,今欲遣荊州兵力,使汝東往,但使諸蕭有一人,能匡國難,吾無所惜」。譽對弘直攘袂云:「身始至鎭,百度俱闕,征伐之任,便未能行」。又遣舍人虞預至譽所,曰:「周弘直還,知汝必不能自出師,吾今便長驅席卷,還望三湘兵糧以相資給」。譽又拒絶,意色殊憤,上又遣録事參軍劉瑴徃雍,宣㫖於岳陽王詧曰:吾舟艦足乗,唯糧仗闕少,湘州有米,已就譽求,雍部精兵,必能分遣行留之計,爾自擇之。詧荅曰:兵馬蕃扞所須,非敢減撤,襄陽形勝之地,豈可蹔虛!瑴出,謂雍州別駕甄玄成曰:觀殿下辭色,曽無匡復之意,卿是股肱所寄,可相毗賛邪!荅曰:樊、沔衝要,皇業所基,人情驍勇,山川險固,君其雅識,寧俟多言!瑴曰:本論東討,共征獯逆,義異西伯,非敢聞命。於是湘、雍二藩成亂謀矣。是月,上遣世子方等往湘州,具陳軍國之計,誡方等曰:吾近累遣使往湘,竝未相唇齒,今故令汝至彼,必望申吾意,若能得相隨下,可留王沖權知州事。譽遂不受命,潛圖構逆。此皆蕭韶為元帝隠惡飾辭耳。今從梁書、南史。
73
七月,陳覇先擒蘭裕等。《太清紀》擒裕在八月。今從《陳書》。丁卯,鮑泉伐湘州。《太清紀》作「八日」。或者八日受命,丁卯乃行也。庚午,以南康王會理兼尚書令。《太清紀》在八月二十六日。今從《典略》。八月,東魏髙澄以蘭京為善奴。《陳元康傳》作「蘭固成」。今從《北齊帝紀》。九月,岳陽王詧伐江陵,兵敗,守者殺張纉,《太清紀》云:詧使制文檄,纉曰:「吾䝉朝廷不世之榮,又荷湘東王國士之眷,今日雖死,義無操筆」。及軍敗,將殺之,纉曰:「若使南師必振,北賊將亡,吾雖死無所恨」。遂殺之,棄尸於江陵北湖。又云:「諸將竝欲追躡,上以如子之情,情所未忍。曰:彼不應來而來,明其為逆。我應逐不逐,見我之弘」。此蓋亦蕭韶之虛美。今從《南史》。
74
十一月乙卯,葬武帝。《太清紀》云:十四日,梓宮達于脩陵。今從《梁書》。邵陵王綸犇鄱陽。《南史》云:東土皆附綸,臨城公大連懼將害已,乃圖之,綸覺之,乃去。今從《典略》。
75
十二月庚寅,宋子仙執南郡王大連。《典略》云:「十二月庚子朔,擒大連。按是月壬午朔。今從《太清紀》。
76
太宗大寶元年正月,陳覇先進軍南康,《太清紀》在二月。今從《陳帝紀》。南康王恪推邵陵王綸,承制置百官。《太清紀》云:三月,綸逼奪恪州,徙恪於郡廨。今從《梁書》、《典略》。
77
魏楊忠敗柳仲禮於漴頭。《太清紀》作「潼頭在去年十二月。今從《典略》。二月,矦子鑒克廣陵,城中無少長皆殺之。《太清紀》曰:城中數百人,《典略》曰:死者八千人。今從《南史》。
78
五月乙卯,鄱陽王範卒。《典略》作「己酉卒」。今從《太清紀》。丙辰,東魏主禪位于齊。北齊書、北史髙德政傳》云:「五月六日,留咸陽王坦等。七日,司馬子如等至鄴。九日,文宣至城南頓」。按《後魏書》、《北史》、《帝紀》皆云:「辛亥,王如鄴。甲寅,加九錫。丙辰,魏主遜位。戊午,王即帝位」。《典略》:「辛亥,王還鄴」。以長厯推之,此月己酉朔,皆不與《德政傳》日相應。蓋辛亥始自晉陽如鄴,非到鄴之日也。
79
武陵王紀使世子圓照帥兵東下。《南史》云:六月辛酉,紀遣圓照東下。按六月己卯朔,無辛酉,《典略》在五月,或者五月辛酉歟。
80
六月丁亥,齊主立李后。典略在五月乙丑,今從北齊帝紀。庚子,羊鴉仁犇江西,盜殺之。太清紀在十月。今從梁帝紀、典略。髙涼洗氏。《典略作「沈氏」,今從隋書》。
81
七月,矦景以矦瑱為湘州刺史。《太清紀》在十一月。今從《典略》。八月甲午,湘東王繹遣王僧辯等趣江、郢。《典略》云:「九月戊申朔,繹遣僧辯」。按《太清紀》事在八月末,今從《梁簡文帝紀》。
82
九月,任約據西陽、武昌,《梁帝紀》在十一月。今從《太清紀》。任約擒衡陽王獻送建康,殺之。《梁帝紀》在十一月。今從《太清紀》。十月,立皇子大鈞等為王。《太清紀》在十一月十四日。今從《梁帝紀》。十一月,武陵王紀帥諸軍發成都。《南史》云十一月壬寅。按是月壬子朔,無壬寅。
83
矦景自出屯晉熈,《典略》:七月,景軍次濡須,使梁仲宣知留府事」。按《典略》,「九月,景請梁妃主同宴」。《梁帝紀》:「十月乙未,景逼太宗幸西州」。不容七月已在濡須,今因南康王會理事見之。《太清紀》、《梁書》、《典略》,「晉熈」皆作「皖口」,今從《南史》。
84
王偉殺南康王會理。《典略》云:十二月癸未,建安矦賁等告會理」。《梁帝紀》:「十月壬寅,景害會理」。今從《太清紀》。
85
矦景殺武林矦諮。《太清紀》在會理死前,今從《南史》。二年正月,湘東王繹遣尹悅等將兵趣武昌。《典略》在去年十一月。今從《太清紀》。
86
張彪將趙稜、孫鳳敗走,《典略》:去年十一月,彪自圍錢塘,與趙伯超戰敗于臨平,死者八萬餘人,走還剡。伯超兄子稜在彪軍中謀殺彪,偽請與彪盟,引小刀披心出血自㰱。彪信之,亦取刀刺血報之。刀適至心,稜以手按之,刀斜入不深,彪頓絶,稜謂已死。出外告彪諸將云:「彪已死,當共求富貴」。彪左右韓武入視之,彪已蘇,細聲謂曰:「我尚活,可與乎?」武遂誅稜。彪復奉表於湘東王繹。今從《太清紀》。
87
二月,魏楊忠執邵陵王綸。《太清紀》云:宇文泰遣忠襲綸,詐稱來相禮,接綸白服與相見,執而害之。今從《梁書》、《南史》。
88
齊遣曹文皎使于江陵,《典略》在正月丙午朔。今從《太清紀》。陳霸先擒李遷仕,斬之。《太清紀》在四月,云:遷仕追霸先於雩都縣,連營相持百餘日。是月,廣州刺史蕭勃遣歐陽隗水步萬餘人來援,隗與戰,大破之,斬遷仕首,餘黨悉降。霸先引軍前進」。今從《陳書》。閏月,矦景發建康。《梁帝紀》:三月丁未,景發京師。《典略》云:閏三月丁未。按乙卯,徐文盛克武昌,不容丁未景已發建康,閏三月甲戌朔,無丁未,蓋字誤也。
89
四月壬戌,景衆濟江。《梁帝紀》作「甲子」,今從《太清紀》。六月,景別將支化仁鎭魯山。《梁帝紀》作「魏司徒張化仁」。按魏司徒安得為景守城!今從《典略》。
90
范希榮行江州事,典略云「江州刺史。今從《太清紀》。余孝頃遣兵救鄱陽,于慶走。長厯六月癸卯朔,太清紀一曰慶走,二曰擒任約,三曰景走。今從梁帝紀。
91
七月丁亥,矦景還至建康。《典略》作「六月壬戌,《太清紀》作七月二十日。今從《梁帝紀》。八月壬戌,豫章王棟即帝位。《典略》作「壬辰」,今從《太清紀》。
92
景殺南郡王大連於姑熟。《太清紀》云於九江。今從《梁書》。十月,宜豐矦循。《南史》作「脩」,今從《梁書》。
93
丙辰,王僧辯等啓湘東王繹上尊號。《典略》作「乙邜」。今從《太清紀》。十一月戊寅,繹以安南矦方矩為中衛將軍。《梁書》在八月辛亥。今從《太清紀》。
94
世祖承聖元年正月己卯,矦子鑒等帥兵至合肥。《典略》:二月庚子,子鑒等圍合肥,克其羅城」。今從《太清紀》。
95
突厥子弟謂之「特勒」。「諸書」或作「特勤」,今從劉昫舊唐書》及宋祁新唐書》。三月,矦子鑒以鵃䑠千艘載戰士。《典略》作「烏鵲舫千艘」。今從《梁書》。庚辰,王僧辯督諸軍至張公洲,《典略》作「戊寅」,今從《太清紀》。陳霸先於石頭西落星山築柵。《陳書》云:横隴立柵。今從《典略》。己丑,僧辯等上表勸進。《梁帝紀》:戊子,王以賊平,告明堂、太社。己丑,僧辯等奉表。按表文云:「衆軍以戊子緫集建康」,豈是日告㨗,即能達江陵乎!」蓋僧辯等以己丑日發表勸進耳。
96
四月,僧辯啓陳霸先鎭京口。《陳紀》:髙祖應接郭元建還,僧辯啓髙祖鎭京口。按是時徐嗣徽為南徐州刺史,蓋霸先但領兵戌京口耳,未為刺史也。
97
羊鯤叱海師向京口,《典略》曰:舟人李橫文紿景向南徐州。今從《梁書》。溧陽公主亦預食焉。《典略》云:復烹溧陽公主。今從《南史》。五月,遣侍中豐城矦泰等謁山陵。《梁書》在四月,官為司空。《太清紀》在此月官太宰。今從《典略》。
98
九月,魏宇文泰遣西豐矦循還江陵。《典略》云:十月乙未朔,太祖謂循」云云。按《太清紀》,是月循至江陵,今從之。
99
十一月,李洪雅保空雲城。典略作「空零城」,今從《梁書》。二年二月,突厥科羅立,號乙息記可汗。顔師古《隋書突厥傳》云:弟逸可汗立。今從《周書》及《北史》。
100
三月,柔然又立鄧叔子為可汗。《魏書》、《北史》《蠕蠕傳》皆云立鐵伐為可汗。《突厥傳》皆云立鄧叔子為可汗。蓋部落分散,各有所立也。
101
俟斤立,號木杆可汗。《周書》作「木汗」,《隋書》作「俟斗木杆」。今從《北史》。魏宇文泰遣尉遲迴伐蜀,《典略》在正月戊辰,今從《周紀》。陸納遣吳藏等據車輪。《梁紀》云:二月丙子。按《長厯》二月無丙子,《梁紀》誤。王僧辯至巴陵,《典略》云三月辛酉。按《長厯》,是月癸亥朔,無辛酉。《典略》誤。宜豐矦循讓都督於僧辯。《僧辯傳》云:與陳霸先讓都督。今從《典略》。四月丙申,僧辯軍于車輪。《典略》作「甲子」,非也。今從《梁紀》。六月,湘州平。《梁紀》:乙酉,湘州平。按《長厯》是月無乙酉,《梁紀》誤。七月辛未,苻昇等斬公孫晃,降於王琳。《典略》作「丙戌」,今從《梁書》。九月,齊主遣邢景逺、步大汗薩將襲建康,《梁書》作「邪杲逺步六汗薩」。今從《北齊書》、《北史》。
102
三年正月,齊主破山胡,男子十三以上皆斬。《北史》作「十二以上」。今從《典略》。
103
宇文泰廢魏王,立齊王廓。《國典》云:三月廢帝,四月立恭帝。《北史》皆在正月,今從之。三月甲辰,以王僧辯為太尉。《典略》作「二月甲子」,今從《梁紀》。
104
五月,魏李遷哲徇地至巴州,牟安民降之。《典略》云:斬梁巴州刺史牟安平。今從《周書》、《北史》。
105
十一月甲寅,魏人百道攻城,《梁紀》作「辛卯」,誤也。今從《典略》。帝焚《圖》《書》十四萬卷。《隋經籍志》云:焚七萬卷,《南史》云十餘萬卷。按王僧辯所《送建康書》已八萬卷,并江陵舊書,豈止七萬卷乎!今從《典略》。
106
胡人牽帝,使拜于謹。《典略》云:謹撝梁主令,西至龍泉廟,出武陵、河東二王子孫於獄,列於沙州,鎻械嚴酷,瘡痍腐爛,引梁主使視之,謂曰:「此皆骨肉,忍虐如此,何以為君!」上無以應」。按武陵諸子先已餓死,河東子孫亦應不存。今不取。
107
十二月,于謹選百姓男子數萬口為奴婢。《典略作「五十萬」,今從《梁紀》、《南史》。
108
敬帝紹泰元年正月,梁王詧即帝位。《周書詧傳》云:詧在位八載,保定二年薨。然則詧雖以甲戌年為魏所立,乙亥年乃即位改元也。
109
齊清河王岳進軍臨江,陸灋、和宋蒞降之。《北史》「宋蒞」作「宋茝」。今從《北齊紀》。又《北齊紀》云:「壬寅,岳度江克夏,首送灋和」。按《典略》,甲午,齊已召岳還,今從之。
110
甲午,齊召岳還,使慕容儼戍郢州。《梁紀》:四月,灋和降齊,使矦瑱討之」。按齊主《與王僧辯書》云:「清河王岳今次漢口,與陸居士相會。然則灋和先已降齊也。今從《典略》。
111
五月,王僧辯遣使送質於貞陽矦淵明。《典略》:三月辛卯,遣廷尉張種等送質于鄴」。按淵明五月始入建康,疑太早,恐非。
112
辛丑,淵明自采石濟江。《梁紀》:七月辛丑,淵明濟江,甲辰,入京師。《北齊紀》:「五月,蕭明入建業」。按《典略》:「五月庚子,僧辯逆淵明。辛丑,濟江,癸卯,至建康」。今從之。
113
九月丙午,淵明遜位。《梁書》:九月丙午,帝即皇帝位。十月己巳,大赦,改元」。按長厯丙午,九月二十九日。己巳,十月二十二日,豈有即位二十四日始改元大赦乎!蓋丙午復梁王位,十月乃即帝位耳。《典略》:「丁未,廢貞陽矦,出就邸」。今竝從《陳書》。
114
十月,韋載以郡應杜龕,《典略》作「韋載」,今從《梁》、《陳書》。王僧智據呉郡拒守。《南史》云:僧智犇任約。今從《典略》。陳霸先還建康。《梁書》:十一月庚寅,霸先還建康」。按庚寅,十一月十三日太晩。且庚寅以前,霸先已有在建康與齊相拒事迹。今從《陳書》。
115
十一月癸未,矦安都襲胡墅。《典略》作「己巳。按長厯是月戊寅朔,無己巳。今從《陳書》。太平元年正月,陳蒨斬杜龕,《梁書》:太平元年正月癸未,杜龕降,詔賜死。《陳書》:紹泰元年十二月,杜龕以城降。明年正月癸未,誅杜龕於吳興,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並賜死。《典略》:魏恭帝二年十二月,蒨命劉澄等攻龕,大敗之,龕乃降。明年正月丁亥,周鐵虎送杜龕祠項王神,使力士拉於坐,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並賜死。今從《南史》。
116
王僧智弟僧愔俱犇齊,《梁書南史王僧辯傳》:「僧辯既亡,僧智得就任約,約敗走,僧智肥不能行,又遇害。僧智弟僧愔位譙州刺史,征蕭勃,及聞兄死,引軍還。時吳州刺史羊亮隷在僧愔下,與僧愔不平,密召矦瑱見禽。僧愔以名義責瑱,瑱乃委罪於將羊鯤,斬之,僧愔復得犇齊」。《陳書》、《南史矦瑱傳》則云:「僧辯使其弟僧愔與瑱共討蕭勃。及陳武帝誅僧辯,僧愔陰欲圖瑱而奪其軍。瑱知之,盡收僧愔徒黨。僧愔《犇齊典略》:「魏恭帝三年正月,初,僧愔與瑱共討曲江矦勃,至是,吳州刺史羊亮說僧愔襲瑱,而翻以告瑱,瑱攻之,僧愔、犇齊。凡此諸說,莫知孰是。今約其梗槩言之。
117
四月,矦安都襲齊司馬恭。《梁書》云:壬午,安都襲恭。按《長厯》,是月乙巳朔,無壬午。五月,齊人詐許退師。《典略》云:五月,齊主在東山飲酒,投杯赫怒,召魏收於前,立為制書,欲自將西討長安,令上黨王渙將兵伐梁,於是渙南侵」。按《梁》、《陳》、《北齊帝紀》及《渙傳》皆無是事。今去之。矦安都擒齊,乞伏無勞。《南史》作「乞伏無芳」,今從《陳書》。
118
十一月,齊併省一百五十三郡。北史作「五十六郡」,今從齊書。十二月,齊築長城。去嵗六月,已云築長城,而地名長短不同,不知與此為一事為二事。《北齊書》、《北史皆然。今兩存之。
119
陳紀,上
120
髙祖永定元年二月,蕭孜,勃之從子。《陳書》、《南史周文育傳皆作「子」,今從梁書帝紀。
121
南江州刺史余孝頃,典略作「南康州刺史」,今從梁書。十月,矦安都等大敗。典略云:乙亥,安都敗,陳書云是月敗績」。按髙祖以乙亥受禪,安都聞之而嘆,豈同日乎!今從《陳書》。
122
二年二月,沈泰犇齊。《北齊帝紀》在八月,今從《陳帝紀》。三月,齊司馬消難降周。《北齊帝紀》:四月,消難叛。今從《周書典略》。齊主自晉陽還鄴。《北齊帝紀》:天保七年八月,帝如晉陽,不言其還。八年四月,帝在城東馬射敇京師婦女,悉赴觀,是在鄴也。此月又言至自晉陽」。六月乙丑,帝自晉陽北巡,則又復在晉陽,必有差誤,今不敢増損。
123
王琳奉梁永嘉王莊即帝位,《北齊帝紀》:十一月丁巳,琳遣使請立莊,仍以江州內屬,令莊居之。十二月癸酉,詔莊為梁主,進居九派」。今從《陳書》及《典略》。然《陳書》、《典略》皆云立莊於郢州。按琳時在湓城,蓋知居江州,後遷郢州耳。
124
十一月,齊主刺尉子輝、《北史》作「子燿」,今從《北齊書》、《典略》。齊常山王演因諌諍被毆撻。《北史孝昭紀》云:文宣賜帝,魏時宮人,醒而忘之,謂帝擅取,遂令刀環亂築,因此致困。今從《北史王晞傳》。
125
世祖天嘉元年二月,侍中袁泌、《北齊書》作「長史袁泌」。今從《陳書》。齊常山王演出歸第。《北齊書孝昭紀》云:除太傅録、尚書朝政皆決於帝,月餘乃居藩邸。今從《楊愔傳》。
126
可朱渾,天和道元之子,《典略》云道元弟。今從《北齊書》。武衛娥永樂叩刀仰視。《北齊書》作「領軍劉桃枝」。今從《北史》。二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北齊書》作「景暉」,今從《陳書》。三年正月,周遣杜杲送安成王頊南歸。《典略》作「杜果」,今從《周書》。閏二月,改鑄五銖錢。《隋志》在天嘉五年。今從《陳帝紀》。
127
九月丁亥,詔安成王頊代吳明徹攻周廸。陳書帝紀云:丁亥,迪請降,詔安成王頊督衆軍以招納之。今從南史迪傳。
128
四年正月,齊、魏收除名。《北齊書帝紀》:正月乙亥,收為僕射,己卯,除名。相去五日,不容如此之速,恐誤。今去其日。
129
九月,周楊荐使突厥復命。典略在保定二年。按王慶傳云是嵗乃興入并之役,故置於此。
130
臨海王光大元年二月,安成王頊欲收韓子,髙毛喜止之。陳書文沈后傳云:安成王既專沈太后憂悶,計無所出,乃密賂宦者蔣裕,令誘建安人張安國,使據郡反,冀因此以圖髙宗。安國王覺,竝為髙宗所誅,時后左右近侍頗知其事,后恐連逮黨與,並殺之。按后欲圖髙宗,而令安國據建安反,理不相涉。且后若實有此謀,髙宗既立,后豈得自全!今刪去。
131
到仲舉、韓子髙賜死。陳書,子髙傳死在光大元年八月。按《華皎傳,子髙誅後,皎始謀叛帝。紀此年五月,皎已謀反。又慈訓太后令,先言劉師知、子髙誅,後乃及余孝頃。《始興王伯茂傳》,師知等誅後,伯茂乃進號中衛。然則子髙傳誤也。
132
六月,齊封皇弟仁直為丹陽王。《北齊書》帝紀名統,今從《列傳》。九月,周元定以步騎數千圍郢州。《陳帝紀》云:步騎二萬,蓋夸誕之辭。今從《周帝紀》。
133
徐度執元定,盡俘其衆。《陳書》云:獲萬餘人,馬四千匹。亦恐夸誕,今不取。
134
資治通鑑考異卷七
URN: ctp:ws80297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